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一 期中 2021-12-10 5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写给上帝的报告

于德北

我闻到了一股甜丝丝的气息,仿佛一只熟透的苹果在我身边放了太久的时间,但是,我知道我的身边没有苹果,有的只是死神的脚步迫近的声音。他来了,不是在梦里,而是在真实的生活里。在梦里,我们有过多次交锋,他不止一次告诫我,我,以及整个亚姆村村民的努力都是徒劳,一堵石墙怎么会阻挡瘟疫的飞跃呢?死神说:“做我的使者吧,向北走,一路向北走,听我的话,也许还会有一丝生机。”

说心里话,我知道上帝在看着我,可我的内心还是有一点恐惧。死神披着黑色的斗篷,戴着一副温和的面具,他也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和蔼,甚至他的手半伸半屈,好像托举着一件足以改变命运的礼物。

“做我的孩子,向北。抛开你愚蠢的想法,别人都要死,我可以让你活。”死神蹲下身来。

此时,我的耳畔没有上帝的指引,只有我自己的心跳怦然。

“答应我!”死神的声音显得有些焦躁。

“不!”我本能地回答。

“好,我有耐心,我会给你时间,但也会给你惩罚,记住,是你杀死了这些村民。”他站起身,说,“你的良心会不安的。”

半个月前,布商乔又一次路过村子,他去了裁缝的家里。乔走之后,裁缝一家四口就开始发烧昏迷,皮肤溃烂,相继死去。然后是蔓延至全村……又不久,从南方传来消息,伦敦发生了大规模鼠疫,整个英国南部被“黑死病”控制了。

我听到了死神的狞笑。

牧羊的孩子告诉我,他们准备搬家了,搬到北部,趁着瘟神还没进他家的门,他们要避难去,向北走,北部没有鼠疫,那里很安全。

我跑到村子里去,看到不少村民都在收拾东西,包括那些正在发烧的老人,他们被亲人安置在马车上。那一瞬间,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恐怖的画面:原来还安宁的北部地区,因为亚姆村村民的汇入,很快变成了人间地狱。枯槁的高高举向天空的手指,生满烂疮的脸绝望地贴向大地,孩子的哭声充斥着旷野,一具具黑色的尸体横卧道边……在亚姆村村民的身后,是大批从疫区来的灾民,他们像一股黑色的巨流,跨过亚姆村,又以支流的方式漫延到北部的各个地区……

我闭上了眼睛,不敢继续想下去。

“上帝啊,告诉我,我该怎么办?”我仰头看天。

可是,上帝没有回答我。

脑海里的画面翻卷着,由巨幅的可以俯瞰的图景,变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细节,变成了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变成了一段段难以辨认、无法拼接的肢体,变成了蝇虫的狂欢,变成了黑暗最深处的死寂。

“医生!医生!”我猛醒过来,在人群中寻找着医生,很快,我看到了他。他正茫然地站在人群中——他的妻子回娘家了,他决定不了是否去接她。我奔向医生,一把抓住他,急切地问他:

“你想过吗?想一想,你想过吗?”医生把目光转向北方,茫然的目光中慢慢地凝聚了坚定。

“是的,”他说,“牧师先生,我想过。”

我知道,我们脑海中的图景被无限真实地扩大了。

“不能走,我们不能走!”我抓住他,紧紧地抓住他。

“对,不能走。”他说。

我们又找到在铅矿做工的莱德,他听了我们的话,沉默了半晌,说:“是的。”他开始从车上往下卸东西,并未多言,只是还给我们一个苦涩的微笑。

请记住,不是我一个人,是所有心存良知的人集合了所有心存良知的村民召开了一次会议。无需过多的解释,也不用强硬的阻止和劝慰,我只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大家,大家就都默默地回家了。没有人多说一句话。

忘了是谁提醒我,也许是莫伯桑,对不起,太紧张,我记不住了。他说应该在村子通往北部的必经之路上筑一道墙,轮流派人看守,劝阻那些来自南部的人就此停下脚步,为英国留下未来和希望……

我们坚守了,我们也做到了,真的感谢“就此止步”的每一个善良的人,他们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上帝的存在。

我又闻到那甜丝丝的气息了,也许我的内脏已经开始腐烂,我看到了我手臂上的暗色斑点,也感觉到了身体像火一样在燃烧。死神又来了,我听见他说:“走吧,离开这里!一切都来得及!我可以救你,只要你带着村民走,毁掉那堵墙,一路向北!”

我笑了。

我笑,不是因为我终于听到了上帝的指引,而是看到了墙南的村民和止步的人群,他们坚定地站在那里,面色沉静,不再有一丝的不舍和绝望。他们目光深邃而辽远,一直凝视着更为遥远的未来,那里充满了人类的美丽的希望。

我拿起笔,写下最后的话——善良需要传递下去。

死神在亚姆村又一次遭受绝望,他叹息一声,颓然离去。

——我叫威廉,死于英国1664年至1666年间那场鼠疫。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牧师,这是我写给上帝的报告,希望他可以收到。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故布疑云,叙写“我”与死神的对话,让“我”做他的使者。这种开头让故事染上神秘、魔幻的色彩,更好地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B.小说没有着力刻画“我”的外在特征,而是重点描写“我”的心理状态:从最初的迷茫到觉醒到最后的坚定,主要是为了展现“我”善良、正义的品格。
C.小说提到“我”知道上帝存在,但上帝却没有同应“我”,目的是为了表现更深刻的主题:上帝不是万能的救世主,人类要自我拯救才能战胜病魔。
D.小说借助一件真实的疫病事件,虚构出一个“我”不怕牺牲、与死神对抗的故事,在生死矛盾的冲突中,展现了人性的坚韧与美好。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刻画,让虚幻的死神拥有了生动的形象特征,这样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小说虚构却真实的特点。
B.作者为了凸显小说叙事张力,采用了现实与回忆交织的手法,刻画“我”亲身经历的疫病肆虐的场景,以小见大,揭示主题,震撼人心。
C.小说的结尾部分交代“我”的牧师身份,既点明了标题的来源,又呼应前文多处细节,如“我”期待上帝指引和救助等,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D.文章开头采用虚写,中间详细交代“我”为了战胜疫病而全力以赴的情节,展示了疫病在英国蔓延的过程,结尾又回到现实,呼应开头。
3.有人认为引领大家阻击疫病的威廉是小说的主人公,但也有认为牺牲自我、坚守村落的普通民众才是主人公。你认为谁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请简要分析。
4.本文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小说中是如何体现浪漫主义这一特征的?请结合文本从情节、手法、主题上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初举孝廉,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声振远域。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臧罪狼藉。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司隶校尉应奉上疏乞原膺,书奏,乃免其刑。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膺知其状,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帝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晋文公执卫成公归于京师,《春秋》是焉。《礼》云公族有罪,虽曰宥之,有司执宪不从。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意也。帝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是时,朝廷纲纪颓陋,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及遭党事,下膺等于狱。膺等颇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惧,请帝以天时宜赦,于是大赦天下,膺免归乡里。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选自《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B.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C.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D.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举荐任用官吏的一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代“孝廉”成为明清时对举人的雅称。
B.输作,因犯罪罚作劳役。古代常见劳役有“城旦”“舂槁”等,前者指筑城四年的劳役,后者指罚以捣米拾柴。
C.休沐,休息沐浴,指官员的例行假期。古时官吏五日或十日一休沐。唐代有了节日休 假,如“冬至”“腊日”等。
D.录牒,名册。牒,簿册、书籍,也可指文书或证件。如“度牒”,指官府发给官员用来证明身份的文件。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2)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2021-12-0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晚归山居

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深秋时节,诗人独行于郊外,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气氛。
B.颔联写诗人回忆故乡往事,直到日暮时分才“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
C.尾联写山月的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流露出诗人对山居恬淡生活的喜爱之情。
D.全诗从初行郊野写到月上西林,清光照竹扉,以空间为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
9.请将这首诗的颈联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进行比较,从写景手法的相同和意境的不同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2022-12-28更新 | 254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检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倾慕贤才、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饱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④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021-12-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薜荔”是古诗文中     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       ,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       ,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路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     同流合污     青云直上     心驰神往
B.层出不穷     随波逐流     青云直上     爽心悦目
C.司空见惯     随波逐流     扶摇直上     心驰神住
D.层出不穷     同流合污     扶摇直上     爽心悦目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C.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身处逆境,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薛荔抒情。
D.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若是晴朗的夏日,远远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B.若是天气晴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C.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
D.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2020-03-05更新 | 388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