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语文试题
安徽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12-28 2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版本学领域里,凡治经学,穷究一字一句的涵义,在版本上务求善本,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正规读过几本古书的人都知道,任何古代文籍,因版本不同出现某些文字差别,以至含义全非。《红楼梦》也是这样。

曹雪芹是以毕生心血铸就《红楼梦》这部旷世奇书。由构思创作修改,直至成书,经历了很不寻常的过程。研究此书的版本,也可从中了解和探索这部巨著构思创作和成书的复杂过程。

此书创作的初期,即“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期间,可以想见当时形成了诸多稿本,但其面貌如何,已无直接的版本资料了。今人只能于某些文字记述中,间接推测某一种本子的状况。研究者都已注意到,清人富察明义《绿烟琐窗集》中的《题红楼梦》二十首诗,涉及一些书中的情节。与迄今尚在流传的任何一个本子相比,差异都是很大的。如其中第四首“扇纨遗却在苍苔”,第五首“三尺玉罗为手帕,无端掷去又拋来”,第六首“错认猧儿为玉狸”等等,都为今本所无。而第八首“留得小红独坐在,笑教开镜与梳头”,今各本中,有贾宝玉为麝月梳头的情节,与此不同,但又似有某种关系。当然也有可能,那个本子中有宝玉独留小红为他梳头的情节。富察明义的这些诗句,言之凿凿,与今本异者,不可能是记忆有误。最大的可能是他读到的一个本子,书名是题为《红楼梦》的,其中就有诗中所咏的情节。甲戍本“楔子”中,有“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以及“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诸语,可见曹雪芹一度曾用过《红楼梦》这个书名的。从这些有关的版本资料看,在披阅增删期间,小说的情节曾有较大的更易,成书过程相当复杂。

后期各种本子,都还存在直接的版本资料。各本之间的异同,更是有规律可循。我们于这版本异同中,探究诸本之间的缘属关系。戚序本,来自王府本。从王府本到戚序各本,构成一个早期钞本的独特分支。这个认识,只能从这几个本子与其他各本的共有异同中得悉。程甲本问世,《红楼梦》的流传进入梓印阶段。嗣后,各种镌刻本相继于坊间出现。于是,我们从各印本之间,以及印本与各钞本之间,因文字异同而推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在读者中广泛流传的各种梓印本,都是在程甲本的基础上形成。而程甲本,又是来自早期钞本梦觉主人序本。

任何有过一点写作经历的人都知道,人的思想观念,常常是处于复杂的发展演变之中,而这个写作和修改过程中所形成的本子,正是作者各个阶段思想观念的纪录和反映。了解作家思想艺术观念及其发展演变,知人论世,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也是必须的。初稿成形后各个时期的稿本,亦各有异,如从甲戌本到己卯庚辰本,不少差异是因曹雪芹本人修改形成,各代表曹雪芹不同创作阶段的思想艺术状况。此中亦反映出曹氏思想的演变。《红楼梦》的版本异同状况,也是了解曹雪芹思想艺术观念发展演变的直接材料。了解《红楼梦》版本,是校勘一个善本的必要步骤。今存的所有本子,几乎都存在传抄的讹误或后人随意而下的改笔。今人校勘整理的本子,如果供一般读者阅读,应该尽可能是个接近原著的善本。

(摘选自林冠夫《红楼梦纵横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红楼梦》的版本,可以订正不同版本之间可能会出现的文字错误。
B.研究《红楼梦》的版本,可从中了解作品构思、创作和成书的复杂过程。
C.研究《红楼梦》的版本,可以了解曹雪芹的思想艺术观念及其发展演变。
D.研究《红楼梦》的版本,是校勘善本的必要步骤,使今本完全恢复原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题红楼梦》诗为例,说明《红楼梦》修改增删较大,成书过程复杂。
B.从写作经验的角度来看,作家作品的修改过程是其各个阶段思想观念的反映。
C.文章围绕“版本研究”展开,由分到总,阐述《红楼梦》的版本研究的意义。
D.文章用“可以想见”“可能是”等词语,对观点的表述作出限制,表达审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曹雪芹初期对《红楼梦》修改了五次,形成了较多版本,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文字的比较,推测出多种版本的情况。
B.富察明义诗中“留得小红独坐在,笑教开镜与梳头”的情节,与今本中“贾宝玉为麝月梳头”的情节并不相同。
C.《红楼梦》版本中,来自王府本的戚序本属于早期钞本,从戚序本问世起,《红楼梦》各镌刻本相继出现在民间。
D.富察明义所见为《红楼梦》,曹雪芹却以《石头记》称之,所以小说在修改中情节有较大更易,成书实属不易。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望向水面,水的颜色之多变是我们喜爱水的一个原因,但大多数人只是喜欢欣赏这些丰富的色彩,却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背后的原因。

在夜间,将一杯水放在你的面前,然后关掉所有的灯,于是这杯水随着房间中的一切消失了。水的颜色变成了黑色。等灯光再次照亮房间,比较一下杯中的水与浴缸中的水的颜色,事情就变得更加有趣了。假如你的浴缸是纯白色的,试着在它内部注入几厘米深的水,然后朝里面看去。你会发现它看起来完全无色透明,与杯中的水没什么两样。接着继续往浴缸中注水,直到它明显变深。看向现在稍深的水,你能发现水有一丝发蓝吗?

纯净的水没有颜色,但它会吸收一些颜色。当白色的光照进水中,有一些被反射了,还有一些被水分子吸收。进入水中的白光由七色光组成,这些色彩并不会被均匀吸收。红色光、橙色光以及黄色光要比蓝色光更多地被水吸收。

从浴缸到泳池,随着水体的尺寸越来越大,光线要透过的水量也随之增加,于是更多红色到黄色波段的光被吸收,所以我们觉得泳池是浅蓝色的,尽管池底的颜色是白色。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在水中穿过最远距离而不被吸收的颜色:蓝绿色光。

接下来思考水下有什么。假如你身处一片白色海滩,最浅处的水看起来会是白色的,但在不远处,水会呈现极浅的蓝色,再远处蓝色会加深一些。随着你的目光从岸边向远处移动,颜色会继续加深,直到明亮的白沙完全不再影响水的颜色。

在金色沙子或卵石覆盖的海滩上,你会看到相同的效应,但是颜色会接近蓝绿色或绿松石色。随着水深的增加,颜色会从最浅转为最深。海水越深,蓝色就越多,但在较浅的水中,海床的颜色混入得更多。

在晴好的一天,几朵零散的预示好天气的积云从天空中掠过,这些云像绵羊一样蓬松,你因此有很大机会能目睹天空对水的颜色的影响。注意与云彩投下影子的水面相比,在明媚阳光照耀下的水看起来更接近蓝色。这种效应非常明显,以至于很多人看到水上的云影都误以为是水下发生了大事。人们通常都会认为一定是水深突然发生了改变或者突然出现了一大群鱼,但如果有耐心,你能看到这些颜色更深、不那么蓝的水面随着云彩向前行进。

所有你在野外看到的水中都含有一些粒子,即便是在看起来原始纯净的水源以及最有荒野特色的湖泊里,其水中和水面上都有着上百万的微小杂质。藻类、细菌、粉尘、花粉还有其他物质都会出现,并且为湖水增添颜色,有时这不太明显,偶尔则相当显著。

记得最近一次乘坐飞机,飞机从希思罗机场起飞后不久,机身微侧,我向窗外看去。在机翼之下,与其他的湖不同,其中的一面呈现出明亮的绿色,这让我印象深刻。亮绿色的湖离附近的农场最近,这解释了它不寻常的颜色。

当湖泊或池塘的静水出现科学家所说的“富营养化”时,意味着其中的营养物质太过丰富,打乱了它微妙脆弱的生态系统。藻类生长需要三种东西:水、阳光和营养,如果这三者都达到它适宜的量,那么它便会发生水华,并彻底改变水的颜色。

我们看到的颜色有时还会受到水面上的东西的影响。水面上的油、灰尘以及很多其他临时访客都会以一种不受欢迎的方式改变水,但有一种常客——泡沫,却十分美丽。泡沫会为在强风或破碎波之下快速流动的河水和海水添上颜色。

泡沫是空气被水包住后产生的微小空气囊。当光线照在它们上面,它会碰到很多大小不同的球体。光线从这些大小各异的“球”上反射回来,每种大小的球体都会反射出一种不同的颜色。这些不同的颜色同时进入我们眼中,合在一起因而显现为白色。当粉末足够精细时也会出现同样的结果。

(节选自特里斯坦·古利《水的密码》)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照进水中的白光有一部分会被水分子吸收,但是吸收并不均匀,与红、橙、黄色光相比蓝色光最不容易被吸收。
B.白色海滩最浅处的水呈白色,金色沙子或卵石覆盖的海滩最浅处的水接近蓝绿色或绿松石色,是受到海床颜色的影响。
C.在同一片水域,受天空的影响,明媚阳光照映下的水几乎为蓝色,而被云彩投影的水的颜色显得更深,蓝色更淡。
D.水、阳光和营养都有了,那么湖泊或池塘中的藻类物质将会恣意生长,就会产生水华现象,从而彻底改变水的颜色。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出很少有人去思考水颜色多变的原因,然后介绍了光线、水下物质、天空、水面上物质四个影响水的颜色的因素。
B.“几朵零散的预示好天气的积云从天空中掠过,这些云像绵羊一样蓬松”等描写性语言,增添了文章的抒情性,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C.泡沫会反射光线形成不同的颜色,但我们看到的在强风或破碎波之下快速流动的河水和海水上的泡沫却是白色的。
D.在长江边欣赏水色时,如果我们过滤掉光线、水下物质、天空颜色等所有影响水的颜色的因素,水不会呈现任何颜色。
6.水的颜色和光线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1-12-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诱惑

戴玉祥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豫南。

当时我在地主家打短工。正是收麦插秧季节,天上下着火,我光着脊背,手攥镰刀,在割麦子。

一位年轻后生走过来,走到我跟前,喊我声“大叔”,我才发现他。后生穿着天蓝色的褂子和裤子,都褪了色,但很干净;后生长得也干净,皮肤白白的,像是学堂里的学生或先生。见我在喘气,汗水由脸上往下流,在肚皮处形成几条黑沟沟,后生嘴巴张了张,像是还想说什么,没说。后生接过我手中的镰刀,弯下腰,沙沙割起来。

真是大让我意外,我真真没有想到,后生干活竟然会这么利索。我喘息会儿而后接回后生的镰刀。后生看着我,同时指指河那边两条泛白的小土路,有些顾虑地问我说:“大叔,去西北方向走哪一条啊?”我说:“啥子地方嘛?”后生想了想,还是说:“就是去西北方向的那一条啊?”我知道后生对我不放心,这年月,汉奸特务到处都是,后生的顾虑可以理解,我手指着河那边的小土路,说:“那一条通往延安,那一条通往汉中。”后生深深鞠了一躬,疾步走开。河边,后生和衣扑进水里,像一条撒欢的鱼,很快上了对岸,跳上那条通往延安的小土路,雀跃着跑开去。

我再割麦子时,脑子里就晃着后生的影子。

小河就在麦田边,清清的河水,上面荡漾着阵阵涟漪。我真想扑进去,赶走肚皮上的黑沟沟,可我不敢,我怕那个脸上搁着刀疤的“狗腿子”。偷眼四望,热浪扑脸,大地像烤熟了一般,“狗腿子”的影儿也没有。我丢下镰刀,向河边走去。

这会儿,我看见一位姑娘喊着“大叔”向我跑过来。我心里乐颠颠的,钉住了。姑娘上穿红短褂,下着荷花裙,发黑如墨,肤嫩似脂,齿白唇红,脸绽桃花,分明大户人家“千金”。姑娘站到我面前,口吐兰香,玉手指指河那边两条泛白的小土路,说:“大叔,去西北方向走哪一条啊?我说:“啥子地方嘛?”

姑娘想了想,还是说:“就是去西北方向的那一条啊?”我乐了,心想今天这是怎么了,刚刚过去的那个后生也是这么问的呀,我笑而不答。姑娘倒好,头一扭,转身奔河边就走。这下,我急眼了,猛跑几步,拦住姑娘,手指着河那边的小土路,说:“那一条通往延安,那一条通往汉中。”姑娘冲我吐吐舌头,跑开了。在河水里,姑娘宛然一条美人鱼。我看得目瞪口呆。更让我目瞪口呆的,是我看见姑娘上岸后,竟然也跳上了那条通往延安的小土路。

姑娘的倩影牵着我的目光,直到望断,才发现自己其实在河水里泡得有些时候了,我慌慌上了岸,回到蒸笼般的麦田里。

沙沙沙,看着倒下的麦子,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做长工打短工,到头来,还不是没有立锥之地?这样寻思着,忽听有说笑声漫过来。我抬起头,见是一群青年男女,像是走了很远的路程,风尘仆仆的,但彼此还在说笑着,谈论着。

他们来到田边,站在那儿,齐声喊:“大叔,去西北方向走哪一条啊?”他们的手,同时指向河那边两条泛白的小土路。我说:“啥子地方嘛?”他们没有回答,但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仿佛鬼子岗楼上的探照灯在黑夜划亮了一般,在我身上晃着,半晌,有人说话:“大叔,我们是去延安。请问去延安走哪一条呀?”我有些感激涕零,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

其实,延安我是听说一些的,前不久,县政府抓住两个年轻人,说是去延安的。去延安就要抓吗,后来才知道,延安是打鬼子的。我扔下镰刀,跑到他们面前,冲他们抱抱拳,而后手指着河那边的小土路,说:“那一条通往延安,那一条通往汉中。”他们围过来,祝福我,与我握手,那一刻,我被幸福包裹着。

他们像一群小鸭子在河水里扑棱了一会儿,后来就跳上了那条泛白的小土路,还唱: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响,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这年秋末,我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儿子要去抓药,我清楚自己没救了,阻止儿子。儿子跪在我床边,哭说:“爹,那儿子一定给你买一副好棺木。”我说:“给爹织个草席裹尸就行了,省那钱,去买些木头,在小河上架座桥吧!”儿子不解,问我:“爹,架那桥干吗?”我说:“天冷了,有年轻人还要过河呢!”

7.下列对本文艺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篇首点明抗战爆发后这一故事发生的时间点,意在强化延安作为革命圣地的巨大吸引力,自然引出青年们的投奔之事。
B.有人直接问去延安的路,而“我”依然同时指明两条路。小说通过“我”的答非所问暗示出这些青年的革命警惕性还不高。
C.小说细致描绘了“后生”和“姑娘”的穿着打扮,既点明了他们的身份和阶层特征,又从侧面揭示了革命熔炉吸引力之大。
D.小说采用有限视角,以“我”作为叙述者,运用第一人称,真切地讲述了底层劳动者的心声,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
8.小说倒数第二段类似《延安颂》歌曲的唱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9.小说对三批人过河时的情形分别作出简约、形象而又精细的描写,请结合作品分析其用意。
2021-12-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调太平州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襄州、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姝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昏嫁,一出其力。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乃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石安石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选自《宋史·曾巩传》有删节)

南丰先生之文,原本“六经”,出入于司马、班固之书。朱子喜读其文,常称其文字。南丰之文深于经,而灌磨乎史汉。深于经,故确实而无游谈;濯磨乎史汉,故不庸不秽。文至于斯,亦可以上下千古而卓然垂不朽于著作之林矣!

(节选自张伯行《曾文引》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B.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C.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D.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指刚刚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B.丁母艰,母亲去世,又称“丁母忧”。“丁”,理解为遭遇。
C.孝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文中用来赞美曾巩品德优秀。
D.朱子,指朱熹,南宋理学家、思想家,赐谥号“文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天资聪颖,数百字的文章,张口就能背诵。十二岁时,所作的《六论》,被天下人传颂,受到欧阳修的称赞。
B.江西瘟疫大流行,曾巩能够积极应对,命令各县镇亭传都储存药物,给生活困难的军民提供衣食,分配医生诊治。
C.曾巩为人正直,能直言人过。宋神宗曾向曾巩询问王安石为人,曾巩指出王安石敢作敢为,但难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D.曾巩的文章深受“六经”和司马迁、班固的影响,内容确切信实而不浮夸,并且格调高洁,可以称得上是卓然不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2)抚四弟、九姝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昏嫁,一出其力。
2021-12-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