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01-03 25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的意识,都与工匠精神有着密切联系。回顾历史,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八级工拜师——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但近些年来,“速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果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软件”。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设制造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将产品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现代产业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更是具有“匠心”的工业艺术品大师,是现代制造业的栋梁。

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著称。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是工匠精神。当欧盟其他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表现抢眼,这与德国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日本,制造者认为制作出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荣耀;如果由于自身疏漏而导致产品缺陷,即是耻辱。这种“荣誉法则”推动很多日本企业数十年如一日专攻一种产品、一门技艺,使其工业制造能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激励制度。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具备“四个崇尚”,即崇尚劳动,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崇尚技能,让技能型人才有地位、有较高收入、有发展前途;崇尚创造,真正的工匠应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够促使产业工人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最终形成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为此,应围绕产业工人的培训、奖励、社会保障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逐渐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摘编自李洋泉《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

湖北省文联主席熊召政说,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样适用于文化领域。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环视文化市场,一方面,百花齐放,佳作迭出;另一方面,虽然每年都有海量文学作品出版,上万集电视剧播出,数百部电影上映,但仍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的现象。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要解决这些问题,文艺工作者必须从“心”做起,坚守艺术理想,弘扬“工匠精神”,笃定恒心,才能创作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文艺作品。

“工匠精神”,其核心在于“精益求精”,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工匠精神”就是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不懈追求。柳青在皇甫村蹲点14年,深入了解农民生活,才创作出鸿篇巨制《创业史》;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先后修改200多次。古往今来,文艺精品无不是厚积薄发、千锤百炼的结晶。

而今,时代呼唤重拾“工匠精神”,文艺工作者责任重大,责无旁贷。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摘编自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和企业逐渐忽视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B.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软件”,工匠精神堪称现代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
C.在欧盟其他国家经济衰退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这与他们对“工匠精神”的追求是分不开的。
D.当今时代,我们只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就能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建设制造强国,应当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借鉴外国经验,在质量、品牌、创造力等方面下功夫。
B.产业工人如果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缺乏追求卓越的信念,就难以成为真正的工业艺术品大师。
C.文艺领域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使得文化市场上大部分文艺作品粗制滥造,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D.时代呼唤文艺工作者重拾“工匠精神”,从“心”做起,厚积薄发,千锤百炼,创作出更多文艺精品。
3.下列各项中,不足以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A.为给球面射电望远镜选择一个台址,南仁东用了12年时间在贵州山区翻山越岭。
B.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勇攀科技高峰,殚精竭虑,保我大桥“一桥飞连三地”。
C.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曹雪芹曾经在悼红轩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D.在短短35年的生活历程中,莫扎特完成了600余部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
4.结合文本,请说明材料一第三、四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请根据材料内容,分条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2022-01-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央金归来

阿来

阿巴说:云丹来了。

云丹牵着的马背上坐着一个姑娘!

姑娘穿着粉红色的冲锋衣,围着白色丝质头巾,也从马背上仰起脸来向他微笑。

姑娘脸上的表情像夏日的天空一样迅速变幻,微笑过后,很快就乌云密布。这个美丽的姑娘好像还叫了他一声阿巴叔叔,然后就哭了起来。她没有哭出声来,只是两眼中的泪水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掉了下来。姑娘的脸上的表情,像是夏日暴雨将临的天空,乌云翻卷,表现出惊喜悲伤交织的好多种深浅浓淡。

你是……你是?

那声音像银铃振响:我是央金!姑娘坐在马背上,向阿巴扬了扬只剩半截的腿。

阿巴知道她是谁了。爱跳舞的,自己截掉了断腿的央金姑娘!

阿巴扑上去,脸挨着她的断腿:好姑娘,你回来了!

阿巴说话时,已经带着了哭声。他以为不会再有泪水,但此时眼眶已经被泪水充满。

姑娘弯下腰,笑着对他说:阿巴叔叔,我自己下不了马。

云丹从马的另一边把她的好腿抬起来,央金姑娘揽住阿巴的脖子,让阿巴把她从马背上抱下来。阿巴扶着姑娘在草地上坐好。阿巴注意到姑娘一直不往村庄那边看,她依然灿烂地笑着。等阿巴把一碗热茶端到她面前,她依然没往村子那边看上一眼,她还特意调整了一下坐姿,让自己背对着那座已成废墟的村庄。她依然在笑,她喝了一口茶,便抬起头来问阿巴:我漂亮吧?

她当然非常漂亮,眉眼间还带着她妈妈的神情,却比她妈妈更加生动,更加神采飞扬。涌到阿巴嘴边的话是:漂亮,漂亮,比你妈妈还漂亮!但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地震后,这成了云中村人的本能,不是特殊的场合,尽量不提起那些逝去的亲人。阿巴经受不住这么青春艳丽的照耀,把脸转向了别处,转向了村子那个方向。

又有两匹马从山下上来了。云丹从这两匹马的马背上取下的是姑娘的东西:拐杖、假肢、轮椅,和几只色彩艳丽的大包。

央金姑娘摘了一枝蓝色的翠雀花,样子像一只只正要奋力起飞的小鸟的翠雀花在手里摇晃着,开始歌唱。她的歌声一会儿兴奋、欢畅,很快又变得孤独凄凉。

阿巴认出这个姑娘的第一反应是,她肯定会扑在地上大哭一场,他还准备好一套劝解的言辞,而她如此兴奋,如此喜气洋洋反倒让他无所适从了。他只好说:好姑娘,喝点茶,这么长的山路,嗓子里的小人儿一定渴坏了。阿巴说了一句云中村人才懂得的话。云中村人说饿,说渴时,会说,我嗓子里那个小人儿都想从我嘴里伸出手来要吃要喝了。这是云中村人都懂的一个切口,但央金姑娘没有反应。

她像是陷入了沉思一样。至少她脸上的表情是安静下来要想想什么问题的样子,陷入某种思绪的样子。

阿巴起身穿过野草齐腰的荒芜田野,从自己的小菜园里摘来了新鲜的西红柿。阿巴往村里去,又手捧着两个鲜红的西红柿回来,也没能牵动姑娘的目光往村子里看上一眼。只是在一小口一小口咬着西红柿的时候,她的双肩开始颤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就那样低着头,带着哭声说:谢谢叔叔,我又尝到家乡的味。

姑娘拿出了手机,把手机上的时间设计为倒计时的状态。上面的数字不断变化,松树上有细微的风声。樱桃树摇晃的枝头上有一只鸟蹲着,声声啼叫,姑娘仰起脸看天,她说:那些云多么漂亮。

那些云真是漂亮。底部平坦,上部像一座座山,舒卷无定的边缘被太阳照得闪闪发光。

阿巴和云丹突然明白,姑娘设定的时间是那个时间。十年前,大地震动毁灭一切那个时刻。于是,气氛立即变得庄严。还有三分钟的时候,姑娘手扶拐杖站起身来,第一次面朝云中村的废墟,迎面吹来的风使她·后背上的衣服鼓胀起来。静默。静默。时间一秒一秒走动。当那个时间点来到的时候,她扔掉了拐杖,用一只腿支撑着身体,开始舞蹈。那不是阿巴熟悉的云中村的土风舞,土风舞的每一个动作都代代相传。姑娘身体的扭动不是因为欢快,不是因为虔诚,而是愤怒、惊恐,是绝望的挣扎,身体向左,够不到什么。向右,向前,也够不到什么。手向上,上面一片虚空,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攀缘,单腿起跳,再起跳,还是够不到什么。于是,身体震颤;于是,身体弯曲,以至紧紧蜷缩。双手紧抱自己,向着里面!里面是什么?温暖?里面有什么?明亮?那舞蹈也不过两分钟时间,只比当年惊天动地的毁灭长了不到一分钟时间,姑娘已经泪流满面,热汗和着泪水涔涔而下。

姑娘颓然倒在了地上。

喊她不应。摇晃她也不应声。姑娘双眼紧闭,牙关紧咬。这让阿巴记起了她被埋在废墟下时,也就是这个样子。那时,她的面孔糊满了泥浆,现在,这张脸苍白如纸。阿巴拿来调查队留下的水袋,对着她的脸喷了一口清冽的溪水。

姑娘睁开了眼睛。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她用舌头把唇边的水卷进嘴里,说:好甜啊!

阿巴流泪了:央金姑娘,你就是云中村的溪水啊!

(节选自为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而作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透过阿巴之眼去看重返灾区的央金,反映了云中村人民在经历大地震后产生的巨大精神创伤和心灵痛苦,令人感伤。
B.央金将跳舞的时间用手机设为“十年前,大地震动毁灭一切那个时刻”,说明灾难记忆横亘内心难以消除,而她准备面对。
C.阿巴为人温厚,他既处处留心不让央金因回忆而伤心,又通过家乡“切口”及西红柿慰藉身体和心灵受到双重伤害的姑娘。
D.小说结尾写阿巴说央金是“云中村的溪水”,赞美央金就像溪水那般清澈、纯真,主要体现了阿巴对她断腿的同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央金“脸上的表情像夏日的天空一样迅速变幻”,这一比喻写出了她重回家乡时内心的激动、复杂。
B.小说中“粉红色”“银铃振响”“鲜红”“啼叫”等表现色彩和声音的词语,既是富有诗意的环境描写,也反衬了人物内心的沉重悲哀。
C.小说并未对云中村地震的惨状进行过多的描写,主要是借助人物少量回忆和重返地震现场的表现来反映昔日灾难之重。
D.央金跳舞是小说节选部分的高潮,是央金内在激烈情绪的宣泄,描写时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和富有节奏感的短句。
8.小说前后多处交替写到了央金姑娘的“哭”与“笑”,请简要分析这些“哭”与“笑”的内涵。
答:
9.作家阿来曾说:“我愿意写出生命所经历的磨难、罪过、悲苦,但我更愿意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人性的温假。”请谈谈选文是如何实践作者“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人性的温暖”这一文学主张的。
答: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建封辟府推官。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初,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

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因与约,禁其为隶。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嫂郑丧,为服期以报。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B.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C.七世租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D.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兄,长兄。古有长兄如父之说,父逝,长子需照顾弟妹以尽抚养、教育之责。
B.擢进士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殿试时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称号。
C.德宗、宪宗是皇帝的年号,年号为汉武帝首创,明清时期,大多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D.博士,一为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二为古代对茶坊伙计、手工艺者的尊称,就像后世称人为师傅,本文中指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喜好读书,学识甚为渊博。他每天识记上千个字,长大后通晓《六经》、诸子百家学说,后来考中进士。
B.韩愈耿直忠贞,敢于犯颜直谏。他因上疏直陈宫市之弊,触怒德宗,被贬为阳山令;后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
C.韩愈尽职守责,关心民生疾苦。在潮州刺史任上,他因鳄鱼之患亲往视察;在袁州,又着手解决了以儿女为隶的积弊。
D.韩愈为人真诚,乐于成全后辈。他与人交往,不欺诈善变;指点后辈,态度如一,从不推辞,常常帮助后辈取得成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2)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
14.韩愈在其嫂郑氏离世后,为何要“服期以报”?
2021-12-29更新 | 27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万兜鍪,千军万马。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乡子》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内容和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与《永遇乐》“望中犹记”中的“望中”意义不同,前者指中国,后者指中原地区。
C.《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中的“千古”与《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千古”意义相同,都是“久远的年代”的意思。
D.《南乡子》中的“曹刘”指曹操和刘备。《永遇乐》中的“佛狸”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狸”是他的小名。
16.辛弃疾在本词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都提到了孙权,请结合作品分析作者两处用典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点。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与朋友泛舟夜游赤壁,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
2021-12-2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觉醒年代》用初心、匠心、诚心、史心、艺心,熔铸成有质感的影像语言,追寻跨越历史长河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电视剧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____________再添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照亮了同类电视剧的创作之路。

《觉醒年代》不仅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亦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凸显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对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导演张永新说:“中国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只有一条路——觉醒。”该剧堪称经典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对历史场景的完美_______,既有愚昧的晚清遗老、残暴的北洋军阀、守旧的儒学大家,也有在新思想影响下率先觉醒的青年英才、寻求救国良方的知识分子领袖,还有在近现代中华文化史上留下________的诸多人物。除了对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物的精雕细琢外,其他人物虽寥寥数笔却极为传神,如鲁迅、钱玄同、辜鸿铭、黄侃等人物均演绎得十分生动传神,就连跟随辜鸿铭的两个封建忠仆也刻画得______。

18.下列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华诞 再现 雪泥鸿爪 惟妙惟肖
B.诞辰 呈现 雪泥鸿爪 栩栩如生
C.诞辰 再现 吉光片羽 惟妙惟肖
D.华诞 呈现 吉光片羽 栩栩如生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凸显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对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
B.不仅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亦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凸显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对历史事实的精准还原以及对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
C.不仅对国家大势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进行了展现,亦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凸显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对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
D.不仅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凸显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对历史事实的精准还原以及对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
20.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找出相关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东京残奥会赛场上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已缓缓熄灭,但残奥健儿们带来的感动却让人久久无法平静。作家史铁生说:“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这正是对这些特殊运动员们的最好致敬——他们从来不是弱者,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有人说,奥运会选出来的是最强健的体魄,。一次次摔倒又爬起,从不放弃,努力拼搏,让奥运健儿们不断超越自我,刷新纪录,挥洒最热的汗,完美唱响“更快、更高、更强”;以梦为马,用最大的力演绎爱拼敢赢的美丽人生。,泪目的同时更让我们感慨:决定一个人的从不是他的缺陷,而是不放弃的信念!运动员歇脚处成排的义肢,成就了另一种健全,比完整的肢体更重要的是完整的心灵!一个人,,生活才有尊严,人生才有价值。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B.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C.在考场上,难见这样一篇颇具杂文风格的好文章——睿智深刻而不消极,语言锤炼彰显生动。
D.“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2-01-03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孩子们问老师:“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

老师答:“‘朝’是早晨,指一个人的少年;‘夕’是傍晚,指一个人的老年。少年时盛开的花到老年再捡拾。”

孩子甲急切地说:“花很美,我等不到老年了,我现在就想捡拾。”

孩子乙困惑地问:“我的少年怎么没有看到花呢?”

孩子丙有些忧伤:“假如少年的花还没到老年就凋谢了呢?”……

老师沉默了……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班(统称“高一3班”)同学写一篇演讲稿,立足你“少年时代”的经历,体现你对少年时代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1-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欧阳修(1007-1072)  《新唐书》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辛弃疾(1140-1207)  咏史怀古  修辞手法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一般词语  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表达
21-220.65标点符号  连贯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生活体验  人生感悟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