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川 高二 期末 2022-02-22 12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生是独具中国风格并为中国人广泛使用的概念。从认识史的角度看,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民生的理解有所差异,甚至同一个时代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民生的界定也不尽相同。从生存论的角度来看,民生表现为生活在特定时空中的人们对于自身生活方式的建构以及生活愿景的追求。因此,民生本质上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的群体意识,揭示着这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生存问题。

民生是历史生成的治理范畴。从历史上看,它是人结合成群后对这个群体的生活需要的描述以及生活理想的期盼。民生是民众在早期社会的生存需要。先秦时期,自然条件恶劣,洪水泛滥,人民失去土地房屋等生活资料,犹如《山海经》所言:“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国,民人失据,崎岖于丘陵,巢于树木。”在这种情形下,“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从中可以看到,早期的民生是应对极其低下的生产力的抽象概念,是解决单个个体无力存活的社会举措,民生的第一要务就是战胜自然灾荒、让民众活下来,于是存活就成了那个时代民生范畴的核心要义。民生又蕴藏着早期民众的生活理想,展示民众对未来生活的理想追求。尽管早期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十分低下,但也挡不住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礼记》就曾描绘未来社会的美好图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养,男有分,女有归。”当然,这样的社会景象依赖于君王行“大道”、施“仁政”,依赖于君王“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民生体现着中国人的治国理念。民生作为民众社会生活状态的总体性概括,其实就是对国家治理下的社会生活状态的描述,它体现着中国人的国家治理理念。人是国家治理的对象与主体,治国理政的核心要义在于掌握人的本性与规律,引导民众合群、乐群,这是开展民生、安邦定国的前提。所谓的“民惟邦本”最终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的生计,让人近仁善邻,安居乐业,这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因此要求君王施仁政、安民生,并内化为执政理念和行动方略。只有行仁政、安民生,确立并践行“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理念,才能把“民本”思想贯彻到底。反过来,不注重民生建设,甚至实施暴政,必然涂炭生灵而失去民心。所以,孟子说:“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民生是与时偕行的治理体系。进入新时代,政府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民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西方把社会福利当成个人福利的总和,“个人为先”成为西方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实践起点。与西方社会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坚持整体主义,把个体纳入群体,用具有集合概念性质的“民生”去统摄福利项目。民生建设不只是福利项目的机械相加还是福利项目的升华,也不只是个人生活的保障还是社会运行的手段与可靠保证。民生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理社会,而且还能架起通往国家治理的桥梁,成了治国安邦的关键一环。

民生具有厚重的文化和历史根基,透过民生可以窥视我们以国为先的治理体系与治理逻辑。我们使用民生这一概念,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创新社会治理,正是传承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扎根中国大地进行社会治理及社会建设。

(摘编自高和荣《民生的内涵及意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生是历史生成的治理范畴,民生涉及的内容和核心要义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B.民生反映了早期社会生存状况,民众之所以对美好生活充满渴望,是因为其面临生存困境。
C.《礼记》曾描绘过美好的生活景象,这一理想的实现要依靠君王行“大道”、施“仁政”。
D.民生能体现中国人的治国理念,透过民生可以了解我们以国为先的治理体系与治理逻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论述民生是民众在早期社会的生存需要并蕴含民众的生活理想时,均引用了古籍。
B.文章引用孟子的话,是为了证明国家必须重视民生建设,否则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一观点。
C.文章将西方的福利政策和我国的民生建设进行比较,以此凸显了我国民生建设的优越性。
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的结构,阐释了民生三个方面的意蕴和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早期社会,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所以民众的生活需求是个体的生存,生活理想是希望能遇到圣明的君王。
B.统治者需要确立“利民为本”的理念,并且要行仁政、安民生,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民众所面临的生计问题。
C.民生是个人生活的保障,也是社会运行的保证,国家在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国民幸福感方面离不开民生建设。
D.民生具有厚重的文化与历史根基,使用民生进行社会治理,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体现,也符合中国国情。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泥砖、辐射形钢纹轮胎、玻璃纤维的钓鱼竿、钢筋混凝土和航天飞机上的隔热瓦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答案是这些材料都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成的材料,它具有组成成分的所有属性,而又不同于并优于其中任何一种成分。例如,今天许多游艇的船身都是由一种叫做增强塑料的复合材料制成的,增强塑料里含有玻璃、塑料、碳和一些其他种类的纤维。与制成它的纤维或塑料相比,其具有更坚硬、更耐用且密度小的优点,这些特性都是人们非常期待的,现在美国每年生产大约14亿千克的复合材料,这些产品出自大约2000家工厂里的15万多名员工之手。

复合材料的两种主要成分是母体和填充物,母体是提供主体、形状和容积的材料,它将材料聚集在一起。填充物是内嵌在母体内的材料,它决定了母体的内在结构、增加了母体的物理属性。在任何一种复合材料中,填充物的属性都补充和增加了母体的属性;反之亦然,母体的属性也对填充物的属性有所补充和增加,例如,在增强塑料里,纤维填充物有很强的张力,但是它们很脆;相反,内嵌纤维的塑料母体有很好的耐弯曲能力,但张力很差,由纤维和塑料制成的复合材料结合了这两种成分的优点,既有很强的张力,又有很好的弯曲度。另外,这种复合材料和其他大多数的复合材料一样,还具有其他理想的性质,如低密度、很强的抗磨损和抗劳损的能力。

填充物有多种形式,包括微粒、纤维、薄片和强化水晶。强化水晶是如同微小纤维一样的独立晶体。在游艇的例子中,玻璃、塑料、碳或其他纤维构成了填充物,而塑料是它的母体。

复合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们的母体和填充物之间有明显的界线。也就是说,两者是异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不同于合金。合金是由两种或更多的金属完全地相互混合而形成的一种同性质的混合物。例如黄铜,一个人不可能辨别出制成这种合金的铜和锌,而在制造游船的复合材料里,玻璃纤维或其他的纤维填充物和塑料母体可以被清楚地分辨出来。

一些复合材料的填充物和母体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例如,自然界中的沉积岩,鹅卵石和小岩石都内嵌在砂岩母体内。还有一些复合材料的填充物和母体之间会有一个中间状态,叫做中间相。例如,在叠层复合材料中将填充物和母体连在一起的黏着物就是中间相。

复合材料的研究者们更关注他们所研究材料的各种物理属性,其中一些属性包括强度、韧度、耐磨度、抗热和抗电属性。在许多情况下,最重要的属性是密度。当其他因素相同时,通常最好的状况是高密度对高强度、高密度对高韧度,或者比率相近。此时,韧度是指材料通过弯曲来吸取能量而不受破坏的能力,否则它的形状属性就会发生改变。例如在飞机和汽车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使机身或主体上每千克材料都达到最高强度和韧度。在这方面,现代许多的复合材料都远远优于传统上用于机身、机翼、发动机、车身以及机动车其他结构部分的金属和合金。

自然界中存在着丰富的复合材料,其中最常见的两种是骨骼和木头。骨骼是一种非常复杂但结构有序的材料,至少有两层合成结构,其中一层由蛋白质分子和内嵌在蛋白质分子母体内的矿物磷灰石组成,矿物磷灰石增强了骨骼的韧度和强度。木头是由少数基本材料组成的一种复杂的合成品,主要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骨骼和木头只是自然界众多复合材料中的两个,其他的还包括牙齿、贝壳、陆生动物等。母体和填充物的特性相结合形成了坚硬、耐用的材料,被生命有机体用于各种用途。

(摘编自《神奇的化学》)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介绍美国复合材料生产情况时,用列数字的方法突出其生产的工厂之多,产量之大。说明美国对复合材料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B.由于纤维填充物有很强的耐弯曲力,塑料具有很好的张力,因此在受力大、韧性要求高的复合材料中,可以大量地添加纤维和塑料等物质。
C.复合材料因用途的不同所以对其属性要求也各异,研究者除了需要重视密度属性外,还应关注材料的强度、韧度、耐磨度等其它物理属性。
D.复合材料在强度和韧度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所以飞机和汽车制造商用复合材料代替了传统上用于制造飞机、汽车等相应结构的金属和合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采用设问的方式,即强调了复合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复合材料的介绍。
B.许多游艇的船身是由增强塑料制成,增强塑料也是一种复合材料,包含了多种成分,它的母体是塑料,填充物是纤维等物质。
C.文章将复合材料和合金进行比较,发现合金比不过复合材料,其关键在于合金内部不同成分会混合在一起,削弱了合金属性。
D.自然界中也存在着丰富的复合材料,骨骼、牙齿、木头、贝壳等都属于复合材料,这些复合材料被生命有机体用于各种用途。
6.复合材料具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材料简要回答。
2022-02-1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鸟巢

张建春

没有鸟巢的村庄不叫村庄。实际上村子里把鸟巢叫作鸟窝,鸟在树丫上搭窝,就是安了个家,如村庄里的人,挣挣巴巴地盖了三间土墙草顶的房。有窝才有家,有房才能生活,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窝是家,对人对鸟都一样。

鸟奔人而来,估计也要人气,鸟窝搭在人家周边的树上,和人离得近近的。鸟占高枝,鱼抢上水,都不错。但鸟窝不见得就搭在高处,和鸟的脾性有关,比如伯劳爱在树尖搭窝,白头翁爱在低处,斑鸠则随遇而安。一到春天,各色鸟就忙将起来,椿树、榆树、桃树、梨树上,都见鸟儿忙乎,也争也吵也打斗,只为有个好位置,把窝搭牢靠了。见多不怪,村里人看着鸟搭窝,心顺溜得很。

老人们对鸟窝看得重,孩子们淘气,上树掏鸟窝或拿着竹竿捅鸟窝,老人们一发现就跟上骂,逮住了就拿鞋底打屁股。毁人家呢,可是天大的罪过。老人说理:“好不容易搭个窝,说没就没了,不罪过?毁了你家可行?”孩子们脸红红的,捂着屁股低下了头。

鸟窝是村里人家的邻居,远亲不如近邻,感情不一般。

德三爷春上开始发愁,寻常年景,鸟们已开始在自家周围不止一处叽叽喳喳地造窝搭巢了。就大榆树一棵,枝头上至少要搭上好几个。今年怪了,不仅大榆树上不见鸟窝,连其他树上也不见。他瞅得仔细,尽管老眼昏花,搭窝的鸟总是要闹出些动静来。

也有鸟匆匆地飞到大榆树上停留,可就是不衔草搭窝。

德三爷吼德三奶,怪三奶把电视机的声响开大了,把鸟们吓走了。德三奶懒得答,把音量调小了,仍是眼不离电视屏幕,自言自语:“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放个屁都自己闻。”

村子里的人真的少了,七八个老人,守着过去上百人的村庄,撂棍打不到人,不捣鼓出点儿声音,人还不被静寂埋了?

德三爷想不通,人少了,不正合鸟的意愿?窝搭在安静处,该多安全?反过来德三爷又问自己:“死一样的静,人喜欢吗?”德三爷回答得快:“不喜欢,鸡飞狗跳的日子多热乎!”

德三爷开始学城里的人,做了些鸟窝挂在树的枝丫上,气得德三奶撵着骂:“老胳膊老腿,爬高上梯,跌坏了,看谁服侍你。”德三爷不理,还是将大大小小的树挂了个遍。

折腾了几天,只见鸟飞,不见鸟搭窝。德三爷灰心了,看来这一季三春是废了。陡然德三爷似明白了什么,不怪天不怪地,自己贼样地在树下转,鸟还敢搭窝?

接下来的三天,德三爷蹑手蹑脚,不向树边靠,乖得像只懒猫,看得德三奶直撇嘴:“老东西走火入魔了!”

也就是几天后,德三爷看到了一棵刚挂青果的桃树上,有一对白头翁上蹦下跳,德三爷一惊,莫不是搭窝了?

果然是,德三爷轻手轻脚地走到树下,一个秀气的巢已见雏形。巢小巧,细草和羽毛密密实实,像个工艺品。

德三爷兴奋,一把抱住了德三奶,要德三奶快去看,德三奶犟了下,还是依了,回了句:“老头儿疯了。”不过,眼角挂满了笑。

德三爷就一天三遍地去桃树下,看鸟巢,看一对白头翁过日子,回家就忙着向看电视不眨眼的德三奶报告:窝搭好了,下蛋了,抱窝了,出五个小雏了,喂食了,吵架了……桃树上白头翁的窝不高,齐着德三爷的眉眼,踮脚就能看到。德三爷、德三奶像过节,天天有乐事。

“五一”假期,老两口的心尖肉——孙子左左从城里回来了,左左喜欢村庄,旮旯胡同到处跑。桃树引人,桃子熟了,左左去摘,一去就惊飞了白头翁,也就发现了一窝羽翼还不丰满的雏鸟儿。

德三爷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要是左左抓鸟玩儿该怎么办?心尖肉归心尖肉,德三爷心中暗地决定,连鞋也脱了,抓鸟就打。

没想到德三爷多虑了,左左看了一会儿,竟转身离去,桃子也不摘了,嘴中还念念有词:“劝君莫打三春鸟……”德三爷知道孙子的表述不准确,但眼圈还是红了。

德三爷一高兴,中午喝了两杯,不胜酒力的他靠在椅子上美美地睡着了,还做了个梦:大榆树上结满了鸟巢,奇怪的是巢里住的不是鸟,而是从村庄进了城里的人,都是亲切的面孔。

醒来时,德三爷满面的泪水。德三奶和左左正笑得欢。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鸟搭窝,村里人“心顺溜得很”,既反映出了村民对鸟的喜爱,也侧面写出了村子里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B.因为鸟儿迟迟不来搭窝,所以德三爷做了许多鸟窝,并在树上挂了个遍,表现了他对鸟儿前来筑巢的热切期待。
C.“秀气”“像个工艺品”突出了白头翁鸟巢的脆弱,“轻手轻脚”写出了德三爷想要近距离观察鸟巢的急切心理。
D.“劝君莫打三春鸟……”左左的表述虽然不准确,但是仍然让德三爷感到了欣慰,所以他“眼圈还是红了。”
8.为什么说“没有鸟巢的村庄不叫村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9.小说结尾处对“梦”的相关内容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2-02-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怀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王说而许之。陈轸曰:“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三年春,秦师及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

十五年,秦华阳伐楚,大破楚师。十六年,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遗楚王书曰:“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王令一将军诈为王,伏兵武关,楚王至则闭关劫之,要以割巫、黔中郡。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因不复许。秦人留之。

十九年,楚怀王发病,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二十二年,秦王遗楚王书曰:“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楚王患之,乃复与秦和亲。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善乎荀卿论之曰:“夫道,善用之则百里之地可以独立,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仇人役。”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
B.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
C.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
D.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亲,古代的一种外交策略,指秦国用远交近攻的结盟策略来瓦解当时六国联盟的做法。
B.君,战国时期爵位的一种,是卿大夫一种新称号,封君制延续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传统。
C.薨,君主时代一般指诸侯或者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也可指高等级妃嫔或者封王的贵族去世。
D.荀卿,指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性恶论”。
12.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在攻打齐国之前,运用外交手段,派出张仪等人斡旋游说,破坏了齐楚联合的策略。
B.楚怀王对局势判断不当,不听从臣属的谏言,轻信秦国能够遵守约定,导致后来的失败。
C.楚王最终能和秦国和好,一方面迫于秦国的武力威胁,一方面因为秦国对楚国许以利益。
D.文章最后一段引用了荀卿的话,旨在证明作为一国的国君应当善于运用治国之道的观点。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
(2)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