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4-21 15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钱锺书先生早就注意到这一现象,他在《读<拉奥孔>》一文中说: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可惜一直未受到学界重视。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书画篆刻等无不应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

文艺理论价值可从三个方面去认识:其一,发表文学艺术创作观点。如小说的虚实问题,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有过精彩论述,指出小说中的真假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吴娥川主人《生花梦》第一回中说:(小说)然不必尽实,亦不必尽虚。虚而胜实,则流于荒唐;实而胜虚,则失于粘滞。认为小说创作应该合理把握之间的。《海游记》第一回卷首诗云:说部从来总不真,平空结撰费精神。入情入理般般像,闲是闲非事事新。明确说不真就是小说的本质,只要描写入情入理,就自然新颖有趣。这些言论,无疑进一步深化了冯梦龙的小说虚实论。

其二,品评作家、作品。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但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红楼梦》第一回借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斥责历来野史和才子佳人小说内容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千部共出一套;又指出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宣称《石头记》乃实录其事。这段对话涉及小说创作、小说批评和小说接受等诸多问题。作者还借贾母之口,剖析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斥责作者缺乏生活体验,胡编乱造,其实是为了获得某种心理补偿。徐述夔《快士传》第一回中则分别指出当时佳人才子、神仙鬼怪等小说有套语”“虚谈”“太腐”“太俗”“太杂等缺陷。这些评论都目光犀利,首次揭示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形成的深层原因,有开创之功,为后世学人所取资。

其三,传述创作技巧。如《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这稗官野史虽说是个顽意儿,其为法则,则与文章家一也;必先分出个正传、附传,主位、宾位,伏笔、应笔,虚写、实写,然后才得有个间架结构。这乃作者的创作经验之谈。

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谈文论艺描写的艺术功能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有不少描写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成为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将理论价值与文学功能完美结合,《红楼梦》堪称典范。如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黛玉称自己喜欢山水诗人,主张写诗不必有太多的束缚,立意最为要紧,若意趣真,平仄可以不拘,词句不必修饰。她的文学主张与宝玉相似,宝玉创作《芙蓉女儿诔》,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这些诗论继承明人意趣至上的主张,又表现了宝、黛的率真个性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儒林外史》中蘧太守和鲁编修的文学观念截然相反,蘧太守认为与其出一个斩削元气的进士,不如出一个培养阴骘的通儒,他教蘧公孙作诗要吟咏性情;而鲁编修则声称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孤禅,邪魔外道!他从小把女儿当儿子培养,教她做八股,鲁小姐每日涵玩,诗词歌赋正眼儿也不看它。这样,就为后来蘧公孙和鲁小姐的婚姻不幸埋下了伏根。明末清初的很多小说都提出诗贵性情,虽是老生常谈,但置于当时的语境中,具有挑战八股和理学的进步意义。

总之,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是古代文艺理论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总体成就虽不能与专论比拟,但其中渗透着作者的创作经验,比一般的学者之论更切合实际,既可丰富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也可借此考察文论的传播和接受状况;而且,一般作为小说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发挥着刻画人物性格等艺术功能。因而值得学界关注。

(摘编自万晴川《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小说作者常在小说中攀附经史、谈文论艺,以提高小说的品位。
B.小说中讲述的故事让人觉得假其实不重要,“不真”就是小说的本质。
C.《红楼梦》多次借书中人物之口批评才子佳人小说创作中的不良心态。
D.明末清初,诗贵性情的观点出现在很多小说当中,客观上具有进步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则从文艺理论和艺术两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证。
B.文章第一段引用钱锺书的言论是为了提醒人们在小说中谈文论艺很重要。
C.文章举《红楼梦》中的例子都能从正面论证曹雪芹在小说中谈文论艺的成功。
D.对文中所列举的不同作品中谈文论艺的例子,本文作者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小说的虚实问题上,《警世通言》与《海游记》的看法大相径庭。
B.创作时,不少作者为获得某种补偿心理,常在作品中任意想象。
C.小说中人物代作者谈文论艺,发表错误看法会影响作品的积极意义。
D.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难以与专论比拟,可以借鉴,用处却不大。
2022-04-1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地区年龄构成情况

地区0-1415-5960岁及以上
其中:65岁及以上
全国17.9563.3518.713.5
广东18.8568.812.358.58
北京11.8468.5319.6313.3
浙江13.4567.8618.713.27
青海20.8167.0412.148.68
西藏24.5366.958.525.67
上海9.866.8223.3816.28
黑龙江10.3266.4623.2215.61
新疆22.4666.2611.287.76
内蒙古14.0466.1719.7813.05
宁夏20.3866.0913.529.62
云南19.7565.5214.9110.75
海南19.9765.3814.6510.43
吉林11.7165.2323.0615.61
天津13.4764.8721.6614.75
山西16.3564.7218.9212.9
福建19.3264.715.9811.1
甘肃19.463.5717.0312.58
陕西17.3363.4619.213.32
湖北16.3163.2620.4214.59
辽宁11.1263.1625.7217.42
江苏15.2162.9521.8416.2
重庆15.9162.2221.8717.08
四川16.162.1921.7116.93
安徽19.2461.9618.7915.01
江西21.9661.1716.8711.89
贵州23.9760.6515.3811.56
湖南19.5260.619.8814.81
山东18.7860.3220.915.13
河北20.2259.9219.8513.92
广西23.6359.6919.6912.2
河南23.1458.7918.0813.49

(摘自《人民网》2021512日)

材料二: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以下特点:第一,老龄人口规模大。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64亿人,65岁及以上的为1.91亿人。第二,老龄化速度快。从1953年到2010年的57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由4.41%增加到8.87%,增加了4.46个百分点;但从2010年到2020年短短10年间,该比例由8.87%增加到13.5%,增加了4.63个百分点。第三,城乡之间、东中西和东北各区域的老龄化程度不均衡。例如,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总体而言,经济较不发达的农村、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但它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相对较弱。从世界范围的经验看,仅靠促进生育的政策难以逆转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老龄化是我们国家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情。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115日)

专栏1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指标
   2025年目标值
1.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达到900万张以上
2.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
3.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
4.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
5.设立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占比达到60%以上
6.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明显增长
7.每千名老年人配备社会工作者人数保持1人以上
8.老年大学覆盖面每个县(市、区、旗)至少1
9.敬老月活动覆盖面每个县(市、区、旗)每年开展1

(摘自《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国政府网》2022221日)

材料三:

我们将从三方面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进入高质量发展“2.0”版本。

一是朝着老年人哪里多、我们就把养老服务机构办在哪的方向,优化设施布局。大力推进城市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推进老旧城区、己建成居住(小)区基本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二是朝着老年人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的方向,创新服务形式。进一步规范和推广家庭养老床位、老年餐桌、互助幸福院、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巡访关爱、适老化改造等比较成熟的新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养老顾问、时间银行、智慧养老等新型服务,惠及更多居家老年人。

三是朝着老年人关心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的方向,加大和优化为老服务供给。指导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通过签约合作、与医疗机构毗邻建设等方式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双重需求。促进老年用品创新升级。通过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老服务组织等对老年人开展公益智能技术培训。

(摘自《新华网》2022222日)

材料四:

专栏5   规划布局一批银发经济重点发展区域
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支持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在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推进国际性、跨区域合作。结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评选,在全国打造一批银发经济标杆城市,推进在服务业融合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业态培育方面的探索创新。建立区域老年用品市场交易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举办老年用品博览会、展销会。

(摘自《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刻》,《中国政府网》2022221日)

材料五:

冯文猛说,从全球实践看,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充分的为老服务,包括养老服务、健康支撑、精神关爱等,这也是近些年我国老龄工作推进的重点任务;在经过第一阶段形成较为完善的为老服务体系之后,第二阶段开始侧重对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

意见将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单独作为一大方面提出,相当于把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第二阶段的任务同时提了出来。冯文猛说。

接受教育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方面。针对近年来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等现象,意见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等举措。

杜鹏表示,我国老年人的教育素质不断提高,老年教育体系、老年人受教育模式和以往也有很大不同。发展老年教育能够满足老年人迫切的学习需求,并帮助未‘触网’的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超半数为低龄老年人,他们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尚佳,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如何满足他们退而不休的意愿?

意见提出,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冯文猛认为,灵活就业体现了不少老年人的意愿,也是当前较为现实的选择,为老年人增加收入提供了途径,也方便了市场为老年人创造就业机会。具体就业模式,仍需供需双方共同探索。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亮点,《新华社》20211126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东、北京、上海、青海、西藏、新疆等地,15-59岁人口所占比重均达到66%以上。
B.辽宁、重庆、江苏、四川、天津、山东等地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均超过20%。
C.北上广等一线发达省市的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均高于其0-14岁人口占比。
D.江西的老龄人口占比不但低于东部的浙江,而且低于西部的甘肃,老龄化程度不突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应注意到一个事实,经济越不发达的地方,老龄化程度越高,应对能力也越弱,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
B.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从硬件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应对老龄化时代的措施。
C.居家和社区养老是我国养老规划中的一个有效应对策略,为此我们既要优化布局,加大供给,又要创新养老形式。
D.“视老龄化为负担,视老年人为包袱”的态度是消极的,我们要充分挖掘老龄事业的发展点,提升老龄事业的发展水平。
6.有专家说到,面对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不应充满恐慌,应以积极心态应对。简要概括材料中谈及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2022-04-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山的长夜(节选)

迟子建

①午夜失眠,索性起床望窗外的风景。

②以往赏夜景,都不是在冬季。春夜,我曾望过被月光朗照得荧光闪闪的春水;夏夜,我望过一叠又一叠的青山在暗夜中呈现的黝蓝的剪影;秋夜,曾见过河岸的柳树在月光中被风吹得狂舞的姿态。只有冬季,我记不起在夜晚看过风景。也难怪,春夏秋三季,窗户能够打开,所以春夜望春水时,能听见鸟的鸣叫;夏夜看青山的剪影时,能闻到堤坝下盛开的野花的芳香;秋夜看风中的柳树时,发丝能直接感受到月光的爱抚,那月光仿佛要做我的一绺头发,从我的头顶倾泻而下,柔顺光亮极了。而到了寒风刺骨的冬季,窗口就像哑巴一样暮气沉沉地紧闭着嘴,窗外除了低沉的云气和白茫茫的雪之外,似乎就再没什么可看的了。

③雪山东侧的那簇灯火先自消失了。是凌晨一时许了,想必挖沙人已停止了夜战,歇息去了。而南侧的那簇灯火仍如白莲一样盛开着。我盯着那灯火,就像注视着挚爱的人的眼睛一样。以往归乡,我在小路上散步总是有爱人陪伴。夏季时,我走着走着要停下脚步,不是发现野果子了,就是被姹紫嫣红的野花给吸引住了。我采了野果,会立刻丢进嘴里。爱人笑我是个野丫头。有时蚊子闹得凶狂,我就顺手在路边折一根柳枝,用它驱赶蚊子。而折柳枝时,手指会弥漫着柳枝碧绿而清香的汁液。那时我觉得所有的风景都是那么优美、恬静,给人一种甜蜜、温馨的感觉。可自从爱人因车祸而永久地离开了我,我再望风景时,那种温暖和诗意的感觉已荡然无存。当我孤独一人走在小路上时,我是多么想问一问故乡的路啊:你为什么不动声色地化成了一条绳索,在我毫无知觉的时候扼住了他的咽喉?你为什么在我感觉最幸福的时候化成了一支毒剑,射中了我爱人的那颗年轻的心?青山不语,河水亦无言,大自然容颜依旧,只是我的心已苍凉如秋水。以往我是多么贪恋于窗外的好山好水,可我现在似乎连看风景的勇气都没有了。

④我很庆幸在这个失眠的冬夜里,又能坦然面对窗外的风景了。凌晨两点多,南侧雪山的灯火也消失了。三座雪山没有因为灯火的离去而黯淡,相反,它们在星光下显得更加的挺拔和光华。当你的眼睛适应了真正的黑暗后,你会发现黑暗本身也是一种明亮。仰望天上的星星,我觉得它们当中的哪一颗都可以做我身边的一盏永久的神灯。而先前还如花一样盛开的人间灯火,它们就像我爱人的那双眼睛一样,会在我为之无限陶醉时,不说告别,就抽身离去。雪山沐浴着灿烂的星光,焕发出一种孤寂之美。那隐隐发亮的一道道雪痕,就像它浅浅的笑影一样,温存可爱。凌晨四时许,星光稀疏了,而天却因为黎明将至呈现着一股深蓝的色调,雪山显得愈发的壮美了。我想我在望雪山的时候,它也在望我。我望雪山,能感受到它非凡的气势和独特的美;而它望我的房屋,是否只是一头牛的影子?而我只是落在这牛身上的一只飞蝇?

⑤我还记得1998年河水暴涨之时,每至黄昏,河岸都有浓浓的晚雾生成。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望见爱人从小路上归家。他的身后是起伏的白雾,而他就像雾中的一棵柳树。那一瞬间,我有一股莫名的恐慌感,觉得这幻象一样的雾似乎把爱人也虚幻化了,他在雾中仿佛已不存在。现在想来,死亡就像撒向人间的迷雾,它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它能劫走爱人的身影,但它奈何不了这巍峨的雪山。有雪山在,我的目光仍然有可注视的地方,我的灵魂也依然有可依托的地方。

⑥我感谢这个失眠的长夜,它又给予了我看风景的勇气。凌晨的天空有如盛筵已散,星星悄然隐去了,天空只有一星一月遥遥相伴。那月半残着,但它姿态袅娜,就像跃出水面的一条金鱼。而那颗明亮的启明星,是上帝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的最后一盏灯。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丈夫在世,“我”贪恋窗外的风景;丈夫去世,“我”失去看风景的勇气,由此可见“我”对丈夫爱之深。
B.文章第三段写出了“我”失去爱人后的悲痛,对命运无常的悲叹之情,该段使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
C.文中划线处写出了生命的脆弱,死亡犹如“迷雾”转瞬即逝,使“我”在死亡面前无能为力,只能暗自神伤。
D.全文以风景展开,在风景中结束,“我”从窗外的风景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
8.文中第四段开头“又能够坦然面对窗外的风景”的原因有哪些?
9.有人评价迟子建的作品“苍凉中透着温暖”,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2-04-17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

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己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此书到日,恐己不及,然亦不须用冬至也。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如我辈亦不劳逼也。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此书若成,聊复相示,当有知君者,想喻此意也。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每月,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顾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柑桔椑柿极多,大芋长尺余,不减蜀中。外县米斗二十,有水路可致。羊肉如北方,猪牛獐鹿如土,鱼蟹不论钱。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济矣乎!欲与太虚言者无穷,但纸尽耳。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

晚岁苦寒,惟万万自重。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不宣。轼再拜。

(节选自苏轼《答秦太虚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
B.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
C.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
D.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至,又称“冬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民间“数九”计算寒天一般从冬至这天开始。
B.太虚,秦观的字,苏轼学生,与陈师道、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擅长写词,是北宋婉约派词人。
C.应举,即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通常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成绩第一名分别为“解元”“会元”和“状元”。
D.朔,阴历每月初一称“朔”,古人常用“晦”“朔”“望”等名称来标识时间,比如“朝菌不知晦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被贬黄州后,接连遭受亲人离世的打击,自己又异乡染病,虽感受生命脆弱,但仍能自得其乐,入道观养炼身心。
B.苏轼初居黄州的日子里,生活拮据,艰难度日,但他仍然能寄情山水,交友游乐。《前赤壁赋》也是写于被贬黄州。
C.苏轼的这封信中,宽慰太虚多于自诉,肯定太虚的文学才华,鼓励他修身养性,多写有实用价值的文章,不必追求仕途。
D.信中以亲切的口语写家常琐事,倾谈黄州山水、物产、饮食等等,写得津津有味,娓娓动听,可见苏轼心态的从容和安然。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书若成,聊复相示,当有知君者,想喻此意也。
(2)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