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5-26 5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弘扬学术精神   打造学术精品

一个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高低、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贡献的大小,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民族为人类社会奉献了多少学术精品。打造学术精品,让世界认识“学术中国”,是新时代我国学者的使命。推进学术研究、打造学术精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学者要弘扬学术精神。

学术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精神。学术研究说到底就是探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真理。对真理的探究是一种理性活动,具有理性特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必须善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且能进一步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成理性认识。缺乏理性精神的人,是难以认识和把握真理的,自然也就难以打造学术精品、取得学术成就。

学术精神还应当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学术研究所探究的真理,具有一种无上的崇高性和神圣性。真理之所以具有崇高性和神圣性,是因为真理关乎人类社会的福祉。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研究是在为人类社会谋福祉,学术精神是一种造福于人类的精神、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冯友兰先生曾提出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他认为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不同,其所拥有的世界和人生也不同。诚然,处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也有从事学术研究的动力,也可能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但一个人若想在学术研究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取得重大学术成就,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努力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走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回顾学术发展史,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大作为、大成就的人,往往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马克思何以在衣食不足的生活困境中,能够坚持完成《资本论》的写作?这显然与他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人类献身的人生信念分不开。17岁的马克思在高中毕业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也是马克思在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中仍能写出恢弘巨著的强大动力。再看爱因斯坦,他之所以能够在学术研究中取得辉煌成就,登上科学之巅,固然与他的智商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有造福人类的博大胸怀,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的这句话生动诠释了一位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如果一个学者汲汲于名利,心里只装着自己,恐怕就难以为社会奉献学术精品。

学术研究是为了追求真理,这就要求学者勇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直至认识和掌握真理。因此,学术精神也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精神。一个学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是难以一下子认识和掌握真理的,其间难免要经历一些曲折甚至走一些弯路。因此,从事学术研究最忌自以为是,一定不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绝对化,哪怕是自己觉得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也要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反复修订,使其经受时间的检验、实践的检验。只有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向上攀登,才能打造学术精品。一个学者如果处处自以为是,不忍自己否定自己,不愿自己超越自己,断然拿不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摘编自段德智《弘扬学术精神才能打造学术精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学者切不可自以为是,要勇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
B.学术研究要善于思考分析以形成理性认识,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
C.冯友兰先生认为,想要取得重大学术成就,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D.一个民族为人类社会奉献学术精品的多少取决于该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高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阐述了学术精神内涵和弘扬学术精神应“如何做”。
B.主体部分每段的段首都有一个独立的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对总论点进行论证。
C.文章首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学者打造学术精品,重在弘扬学术精神。
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了举例、引用名言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探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真理的学术研究是一种理性活动,它具有理性特质。
B.如果学者自以为是,不能勇于否定、超越自我,那么必然打造不出学术精品。
C.马克思年轻时树立的为人类献身的人生信念,成为他在困境中创作的强大动力。
D.学术研究是在为人类社会谋福祉,它服务人民,因此具有无上崇高性和神圣性。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能源汽车行业较易受到政策影响而产生较大波动,受补贴退坡影响,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2019年下半年国五切换国六也打破了原有的燃油车价格体系,提前透支汽车消费,导致下半年销量下滑明显。但整体而言其韧性依然强大,12月销量大幅回暖,整体销量仍然超过120万辆。2020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新车销量经历断崖式下降,但从3月开始快速回暖,7月份便迎来了首次同比正增长。得益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支持和企业的有力举措,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0%。

图1: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图

(摘自《芯荒下,新能源为何仍疾驰?》,搜狐网2021922日)

图2:2020年中国用户购车原因                                                图3: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97日)(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49日)

材料二:

本报讯近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最新出台的《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相关情况。据介绍,《实施计划》是未来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根据计划目标,到2025年,上海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本地新能源汽车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在产业规模上要达到国内领先的同时,核心技术攻关要取得重大突破。《实施计划》提出,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汽车网联化与智能化核心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完整供应链。加速形成绿色交通能源体系也是重要方面。《实施计划》指出,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公交汽车、巡游出租车、党政机关公务车辆、中心城区载货汽车、邮政用车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车;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环卫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80%,网约出租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总量突破1万辆。此外,充换电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设施规模、运营质量和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70座,实现重点应用区域全覆盖。

(摘编自《上海出台新能源汽车2025规划》,《光明日报》202149日)

材料三: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占据明显的市场优势,同时具备了一定的产业比较优势,成为制造业领域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品。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份额占据明显优势。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136.7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42%

我国已经形成覆盖原材料、一般部件、部分关键零部件、整车、充电设施、运维服务及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动力电池、电机及电控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完全实现自主可控。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比均超过50%,动力电池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本优势明显,形成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头部企业,不仅成功进入跨国车企的全球供应体系,而且正在加快全球产能布局。

高级别辅助驾驶、智能信息交互、软硬件迭代升级等智能化新技术、新功能提升了新能源汽车使用体验,日益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同时,围绕智能电动汽车,形成了充电网络、软件数据增值服务、出行服务平台等产业新生态。

我国出台了涵盖顶层规划、技术创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推广使用、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各地方政府也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贯彻实施方案和支持政策,基本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各方协同的支持政策体系。

(摘编自张进华《新能源汽车亟须突破关键“瓶颈”》,《光明日报》2021417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今年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0万辆,同比继续保持增长,再创历史新高。
B.人们追求科技感和智能配置,尝试新鲜事物、认同新能源理念等因素凸显明显,这些为汽车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需求的选择。
C.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0%;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20%,预计整年增量明显。
D.2014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在2018年后,我国迎来新能源汽车热潮,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过去几年内经历了飞速发展,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消费诉求和功能选择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趣味化。
B.2021年至2025年期间,上海本地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目标,才能在产业规模上居国内领先的地位。
C.《实施计划》从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形成能源交通体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系统地为上海新能源汽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D.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占据明显的市场优势,并将长时间处于一定的产业比较优势阶段,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产业新生态建设阶段。
6.我国新能源汽车具备哪些优势?请结合材料三概括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山的长夜(节选)

迟子建

①午夜失眠,索性起床望窗外的风景。

②以往赏夜景,都不是在冬季。春夜,我曾望过被月光朗照得荧光闪闪的春水;夏夜,我望过一叠又一叠的青山在暗夜中呈现的黝蓝的剪影;秋夜,曾见过河岸的柳树在月光中被风吹得狂舞的姿态。只有冬季,我记不起在夜晚看过风景。也难怪,春夏秋三季,窗户能够打开,所以春夜望春水时,能听见鸟的鸣叫;夏夜看青山的剪影时,能闻到堤坝下盛开的野花的芳香;秋夜看风中的柳树时,发丝能直接感受到月光的爱抚,那月光仿佛要做我的一绺头发,从我的头顶倾泻而下,柔顺光亮极了。而到了寒风刺骨的冬季,窗口就像哑巴一样暮气沉沉地紧闭着嘴,窗外除了低沉的云气和白茫茫的雪之外,似乎就再没什么可看的了。

③雪山东侧的那簇灯火先自消失了。是凌晨一时许了,想必挖沙人已停止了夜战,歇息去了。而南侧的那簇灯火仍如白莲一样盛开着。我盯着那灯火,就像注视着挚爱的人的眼睛一样。以往归乡,我在小路上散步总是有爱人陪伴。夏季时,我走着走着要停下脚步,不是发现野果子了,就是被姹紫嫣红的野花给吸引住了。我采了野果,会立刻丢进嘴里。爱人笑我是个野丫头。有时蚊子闹得凶狂,我就顺手在路边折一根柳枝,用它驱赶蚊子。而折柳枝时,手指会弥漫着柳枝碧绿而清香的汁液。那时我觉得所有的风景都是那么优美、恬静,给人一种甜蜜、温馨的感觉。可自从爱人因车祸而永久地离开了我,我再望风景时,那种温暖和诗意的感觉已荡然无存。当我孤独一人走在小路上时,我是多么想问一问故乡的路啊:你为什么不动声色地化成了一条绳索,在我毫无知觉的时候扼住了他的咽喉?你为什么在我感觉最幸福的时候化成了一支毒剑,射中了我爱人的那颗年轻的心?青山不语,河水亦无言,大自然容颜依旧,只是我的心已苍凉如秋水。以往我是多么贪恋于窗外的好山好水,可我现在似乎连看风景的勇气都没有了。

④我很庆幸在这个失眠的冬夜里,又能坦然面对窗外的风景了。凌晨两点多,南侧雪山的灯火也消失了。三座雪山没有因为灯火的离去而黯淡,相反,它们在星光下显得更加的挺拔和光华。当你的眼睛适应了真正的黑暗后,你会发现黑暗本身也是一种明亮。仰望天上的星星,我觉得它们当中的哪一颗都可以做我身边的一盏永久的神灯。而先前还如花一样盛开的人间灯火,它们就像我爱人的那双眼睛一样,会在我为之无限陶醉时,不说告别,就抽身离去。雪山沐浴着灿烂的星光,焕发出一种孤寂之美。那隐隐发亮的一道道雪痕,就像它浅浅的笑影一样,温存可爱。凌晨四时许,星光稀疏了,而天却因为黎明将至呈现着一股深蓝的色调,雪山显得愈发的壮美了。我想我在望雪山的时候,它也在望我。我望雪山,能感受到它非凡的气势和独特的美;而它望我的房屋,是否只是一头牛的影子?而我只是落在这牛身上的一只飞蝇?

⑤我还记得1998年河水暴涨之时,每至黄昏,河岸都有浓浓的晚雾生成。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望见爱人从小路上归家。他的身后是起伏的白雾,而他就像雾中的一棵柳树。那一瞬间,我有一股莫名的恐慌感,觉得这幻象一样的雾似乎把爱人也虚幻化了,他在雾中仿佛已不存在。现在想来,死亡就像撒向人间的迷雾,它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它能劫走爱人的身影,但它奈何不了这巍峨的雪山。有雪山在,我的目光仍然有可注视的地方,我的灵魂也依然有可依托的地方。

⑥我感谢这个失眠的长夜,它又给予了我看风景的勇气。凌晨的天空有如盛筵已散,星星悄然隐去了,天空只有一星一月遥遥相伴。那月半残着,但它姿态袅娜,就像跃出水面的一条金鱼。而那颗明亮的启明星,是上帝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的最后一盏灯。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丈夫在世,“我”贪恋窗外的风景;丈夫去世,“我”失去看风景的勇气,由此可见“我”对丈夫爱之深。
B.文章第三段写出了“我”失去爱人后的悲痛,对命运无常的悲叹之情,该段使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
C.文中划线处写出了生命的脆弱,死亡犹如“迷雾”转瞬即逝,使“我”在死亡面前无能为力,只能暗自神伤。
D.全文以风景展开,在风景中结束,“我”从窗外的风景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
8.文中第四段开头“又能够坦然面对窗外的风景”的原因有哪些?
9.有人评价迟子建的作品“苍凉中透着温暖”,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2-04-17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堂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雅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曰: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己亥,制: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擿疵颓,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非。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夏五月,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联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沙门法雅坐妖言诛。司空裴寂尝闻其言,辛未,寂坐免官,遣还乡里,寂请留京师,上数之曰:计公勋庸,安得至此?直以恩泽为群臣第一。武德之际货赂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但以故旧不忍尽法得归守坟墓幸已多矣寂遂归蒲州。未几,又坐狂人信行言寂有天命,寂不以闻,当死。流静州。会山羌作乱,或言劫寂为主。上曰:寂当死,我生之,必不然也。俄闻寂率家僮破贼。上思其佐命之功,征入朝,会卒。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德之际/货赂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但以故旧不忍尽法/得归守坟墓/幸已多矣/
B.武德之际/货赂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但以故旧不忍/尽法得归/守坟墓/幸已多矣/
C.武德之际/货赂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但以故旧不忍尽法/得归/守坟墓幸已多矣/
D.武德之际/货赂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但以故旧不忍/尽法得归/守坟墓/幸已多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中国古代另有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
B.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C.顿首,文中指古代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又作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
D.御史大夫,官名,秦朝始设,与丞相、太尉合称为三公;历代沿用,但职掌有异;明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武力与文德随时势的变化各有妙用,基于此,他否定了封德彝“文不如武”的观点。
B.唐太宗颁布命令从制度上保障谏官进谏纠偏的权利,对大臣意识到谏言非当而自省他表示赞赏。
C.唐太宗主张以至诚之心治理天下,他明确表示不会像一些前代帝王那样用权谋小计来对待臣下。
D.唐太宗有知人之明且大度,如对待裴寂,因坚信他不会为叛贼所用,故未判死刑,而仅将其流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
(2)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