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语文试题
新疆 高三 模拟预测 2021-11-10 5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弘扬学术精神   打造学术精品

一个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高低、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贡献的大小,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民族为人类社会奉献了多少学术精品。打造学术精品,让世界认识“学术中国”,是新时代我国学者的使命。推进学术研究、打造学术精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学者要弘扬学术精神。

学术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精神。学术研究说到底就是探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真理。对真理的探究是一种理性活动,具有理性特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必须善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且能进一步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成理性认识。缺乏理性精神的人,是难以认识和把握真理的,自然也就难以打造学术精品、取得学术成就。

学术精神还应当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学术研究所探究的真理,具有一种无上的崇高性和神圣性。真理之所以具有崇高性和神圣性,是因为真理关乎人类社会的福祉。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研究是在为人类社会谋福祉,学术精神是一种造福于人类的精神、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冯友兰先生曾提出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他认为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不同,其所拥有的世界和人生也不同。诚然,处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也有从事学术研究的动力,也可能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但一个人若想在学术研究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取得重大学术成就,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努力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走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回顾学术发展史,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大作为、大成就的人,往往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马克思何以在衣食不足的生活困境中,能够坚持完成《资本论》的写作?这显然与他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人类献身的人生信念分不开。17岁的马克思在高中毕业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也是马克思在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中仍能写出恢弘巨著的强大动力。再看爱因斯坦,他之所以能够在学术研究中取得辉煌成就,登上科学之巅,固然与他的智商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有造福人类的博大胸怀,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的这句话生动诠释了一位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如果一个学者汲汲于名利,心里只装着自己,恐怕就难以为社会奉献学术精品。

学术研究是为了追求真理,这就要求学者勇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直至认识和掌握真理。因此,学术精神也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精神。一个学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是难以一下子认识和掌握真理的,其间难免要经历一些曲折甚至走一些弯路。因此,从事学术研究最忌自以为是,一定不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绝对化,哪怕是自己觉得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也要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反复修订,使其经受时间的检验、实践的检验。只有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向上攀登,才能打造学术精品。一个学者如果处处自以为是,不忍自己否定自己,不愿自己超越自己,断然拿不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摘编自段德智《弘扬学术精神才能打造学术精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学者切不可自以为是,要勇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
B.学术研究要善于思考分析以形成理性认识,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
C.冯友兰先生认为,想要取得重大学术成就,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D.一个民族为人类社会奉献学术精品的多少取决于该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高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阐述了学术精神内涵和弘扬学术精神应“如何做”。
B.主体部分每段的段首都有一个独立的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对总论点进行论证。
C.文章首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学者打造学术精品,重在弘扬学术精神。
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了举例、引用名言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探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真理的学术研究是一种理性活动,它具有理性特质。
B.如果学者自以为是,不能勇于否定、超越自我,那么必然打造不出学术精品。
C.马克思年轻时树立的为人类献身的人生信念,成为他在困境中创作的强大动力。
D.学术研究是在为人类社会谋福祉,它服务人民,因此具有无上崇高性和神圣性。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2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42.8万亿元,年均增长5.7%。国家财力的日益壮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完善政策机制。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科学技术支出共计7.07万亿元,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等领域突破技术瓶颈和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大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012—2021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从4.54万亿元增加到8.34万亿元,年均增幅为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农林水支出从1.2万亿元增加到2.5万亿元,年均增长8.5%。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教育支出从2.12万亿元增长到3.82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从8058亿元增长到18659亿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

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大力支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2012—2021年,全国财政节能环保支出从2963.46亿元增长到6305.37亿元,年均增长8.8%,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财政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

材料二:

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如今,我们昂首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当以更大的决心实现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更高质量的小康,需要更加全面。既是主体上的全覆盖,更是内容上的全涵盖。经济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只是全面一块板,还有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每一块都需要补齐,都需要发展得更好、质量更高。

全面小康事关每一个人,是一笔不折不扣的民心账,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更高质量的小康,本质上是群众更满意的小康,概括起来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满足群众对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高需求,便是顺应群众的新期待,便能牢牢把握这份向往。

全面小康不能在刚刚建成的快活三里歇歇脚,更不能停留在原地打转。当前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既要解决短板问题,又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衔接的延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唯有铆足劲头,共同奋斗,不断夯实全面小康基础,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接续力量。

(摘编自《奋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金羊网202186日)

材料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自古以来,小康就饱含着中国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2000多年前,《诗经》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悠悠吟唱一直在中国历史上空回响。在长期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从国际上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为世界作出了新的伟大贡献。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有力推动了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寄托于别人的恩赐,也不照搬西方国家发展模式,而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全面小康路到现代化发展新征程,新时代赶考再出发。14多亿中国人加快走向现代化,本身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将深刻改变世界现代化格局,增进人类社会福祉,助力全球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全面小康,再出发!》,光明网202171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1世纪前20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显著增长,国家财力日益壮大,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
B.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贫困发生率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些成就充分折射出全面小康的特色。
C.2012年以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加大对科学技术、农林水、教育、节能环保、卫生健康等方面的支出,为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D.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只要继续保持现有的发展进程和生产生活方式,就能确保从全面小康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面小康的“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是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B.中国人民自古就有对小康生活的向往,几千年的接续奋斗,实现了全面小康的夙愿,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C.中国人民脱贫攻坚使7.7亿农村人口摆脱贫困,有力推动了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世界的全面小康作出了突出贡献。
D.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样态,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6.材料二提出“当以更大的决心实现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请简要阐释“更高质量”的内涵。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冲棒打洪教头

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可,快抬一张桌子。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他道:洪教头,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很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走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欢喜。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更想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我若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其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小人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道:这个容易。便叫庄客取十两银来,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明日牢城营内但有事务,都在小可身上,白银十两相送。董超薛霸见柴进人物轩昂,不敢违他;落得人情,又得十两银子。薛霸随即把林冲护身枷开了。柴进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

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放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赢者便将此银子拿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使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要张扬锐气,又要争这银子,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7.下列对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人物豹子头林冲一生曲折辛酸,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节,写他受高太尉迫害,发配沧州,途径柴进庄院,与武师洪教头较量枪棒的故事。
B.小旋风柴进,好礼贤下士,交棒一节,作者饱蘸笔墨写他对林冲礼遇有加。
C.较棒的过程写得曲折摇曳。先是吃酒等月上,较起棒来又是穿插开枷,又是发力物(彩头),真正较量起来,不过两个姿势(把火烧天拔草寻蛇)、一个回合,真是吊足了观众(庄客)和读者的胃口。
D.林、洪二人枪棒的较量,也是人物性格的较量。林冲隐忍退让,处事冷静,洪教头目空一切,咄咄逼人,小说把二人描写得栩栩如生。
8.文中的林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9.有人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这几句话是闲笔,可以删掉,你怎么认为?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脩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脩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崭州安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钦宗是庙号称谓。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号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苏 轼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注】(1) 疲苶(niè):困惫。(2)《后汉书·周燮传》载:一个叫冯良的人,三十岁,为县尉,奉命去迎接上官,他“耻在厮役,因毁车马、裂衣冠”遁去,跑到犍为跟一个叫杜抚的学者学习去了。家里人以为他死了,过了十多年他才回到家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明时令、景物。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重阳将近,溪边野菊已开出耀眼金花。此景与后文的捕蝗之事形成巨大的反差。
B.“人间忧患长”是由捕蝗而产生的感慨,诗人身处逆境,身心疲惫,但也不忘民生的疾苦,体现其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C.“杀马毁车”之意源于“人间忧患长”,想到今天这种疲于奔走、形同厮役的处境,诗人真想像冯良似的杀马毁车,从此遁去,至于所谓用行舍藏那一套,不必再去管它,你也用不着再来和我讨论了!体现诗人与官场的决裂。
D.这首诗写的是现实生活给诗人思想感情上的一次巨大冲击,用事精切,写出了内心深处的难言之情,也是亲兄弟间推心置腹的肺腑之言,真切动人。
15.这首诗抑扬顿挫,感慨遥深,请结合中间两联对其抑扬进行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