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鄂北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 高一 期中 2022-04-24 17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陆续推出,均收获了不错的人气和口碑。它们成功的共同经验是,采用贴近当下观众审美需求的方式解读传统文化,使用时尚有趣的方式包装传统文化,通过大众传媒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年轻观众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着双重误区:一方面认为年轻人喜欢的都是“无脑剧”“傻白甜”“雷人风”;另一方面认为传统文化都是“高冷范”“夫子腔”“古董货”。这种认知上的错位,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播始终在原有的“小天地”里打转,无法创造出有效触达当下年轻人的传播路径和话语方式。久而久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渐渐失去兴趣,转而在“二次元”等潮文化中寻找精神慰藉甚至价值坐标。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缺少一个连接彼此的桥梁。

然而,搭建这样一座沟通的桥梁并非易事。都说传统文化是宝藏,可那些宝物都深藏在历史的泥土中,距今动辄几百年、几千年。要寻得宝物并为我所用,必须经过勘探、挖掘、淬炼、提取、加工等若干过程。就像矿石一样,只有被加工成饰品并戴在人身上,其价值和美才能彰显,否则可能永远只是一块无人问津的石头。

由于深埋于历史的泥土中太久,传统文化有的已变成坚硬的化石,有的身上布满了尘埃,要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光泽,除了要拂拭掉尘埃,还要为其穿上亮丽的外衣。比如,《国家宝藏》第三季开篇随着国宝盒子的无限延伸,无数文物在国宝盒子的屏幕内奇幻变化,讲解员走进通道,舞台瞬间变成充满文物的“宇宙星河”。舞台前后的18道旋转屏,左右两道为开合屏,通过裸眼3D技术,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节目在每期的场景设计中,充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给观众带来惊喜。此外,经由动画片《九色鹿》原配音演员时隔40年的再次配音,利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的敦煌虚拟守护者“九色鹿”仿佛活了起来,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记忆,让观众大呼“我们的青春回来了”。

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大众展示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让普通观众对严肃话题产生兴趣,进而去感受历史的厚重,最终给人以震撼和自豪感,这是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共同经验,但传统文化的传播若仅仅停留于此还远远不够。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利用大众传媒为公众多上一些厚重又鲜活的传统文化课,更要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植入每个人的内心,逐渐培养起国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什么,就是每一个国人,都尊重自己的文化背景,能发自内心地坚信、践行某些自己认为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并自信、开放、包容地对待其他文化。

近几年,一些综艺节目用年轻化的表达解码传统文化之美,为年轻人架起了接触、了解传统文化的桥梁,迈出了重建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一步。接下来,更要鼓励人们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之于中,必行于外”。

(摘编自李韵、苏晓彤《传统文化之美需要年轻化表达》,《光明日报》2021年3月10日)

材料二:

《唐宫夜宴》成功“破圈”的背后,不仅仅依赖于演员们的舞蹈表演,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唐宫夜宴》根植于传统文化,深度挖掘文化故事,实现了内容格调的升华。舞蹈开头的博物馆展厅中,与乐俑们一同“出镜”的有出土于安阳殷墟的“妇好鸮尊”、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贾湖骨笛”;少女们莲步穿行的天地间,依次出现了《簪花仕女图》《捣练图》《千里江山图》等中国古代名画,以及出土于山东嘉祥徐敏行夫妇墓中的《备骑出行图》壁画。众多国宝和舞蹈表演交相辉映,为节目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的同时,更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魅力,令人回味悠长。

如果说中华文化为《唐宫夜宴》注入了灵魂,那么现代技术和创编技术的助力,则让这场唐宫夜宴变得妙趣横生。借助5G+AR的技术,节目结合了舞台艺术与电影蒙太奇的思维,让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融为一体。录制时,演员们在舞台录制了一遍,又在棚内录制了一天,之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合成,最终制造出了一种“人在画中行”的独特景观,呈现出精美绝伦的舞台效果。技术和艺术的完美融合,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更仿佛置身于画卷当中,跟随千年之前乐女们的步伐,共赴宫廷盛宴,同享盛唐美世。

一部优秀作品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唐宫夜宴》的火爆“出圈”,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创意来源的“乐舞俑”吸引了无数观众前往河南博物院“打卡”。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表示,这个节目让历史“活”了起来,让乐俑、乐舞图动了起来,更把文物背后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怀和艺术神韵深入社会公众的心中,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没有明星大腕,不靠网红话题,《唐宫夜宴》的成功是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节目的走红在给予文艺工作者信心的同时,也给当前文艺创作带来启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灿若星河,如何在传承和弘扬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探寻文化肌理,借助新技术创新“打开方式”,实现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

(摘编自王慧《刷屏的〈唐宫夜宴〉,为何能C位出圈》,《新华日报》2021年2月2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误区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播无法摆脱原有的“小天地”,他们逐渐丧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B.距今千百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深埋在历史的泥土中的宝藏,经过勘探、挖掘、淬炼、提取、加工等过程就能彰显其价值和美。
C.《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等综艺节目都是通过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借助大众传媒与现代艺术而成功的。
D.《国家宝藏》第三季能唤醒人们尘封已久的记忆,是因为其利用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让敦煌的虚拟守护者“九色鹿”“活”了起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众传媒要发挥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植入每个人的内心,培养、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B.《唐宫夜宴》借助现代技术和创编技术,创造了“人在画中行”的独特景观,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让观众置身于画卷当中,同享盛唐美世。
C.《唐宫夜宴》走红既不靠明星大腕,也不靠网红话题,更多靠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舞蹈演员们的精湛表演。
D.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就要在充分汲取传统文化养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借助新技术创新传统文化的“打开方式”。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范畴的一项是(     
A.《如果国宝会说话》让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B.《百心百匠》让明星嘉宾拜师民间非遗匠人,学习传统技艺,带领观众沉浸到具体的工艺制作过程中。
C.某网站跨年晚会中,演员裘继戎表演的舞蹈《惊·鸿》将经典传统戏曲与现代舞蹈进行混搭和融合。
D.“数字敦煌”对敦煌石窟和相关文物进行了忠实原貌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和存储,通过互联网与全球共享。
4.请结合材料内容,归纳“文化自信”的本质内涵。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2022-04-2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北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南京

朱自清

南京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夸说夸说,可惜知道的太少;现在所写的,只是一个旅行人的印象罢了。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出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涤子(注:画家石涛)的画。豁蒙楼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寺后有一口灌园的井,可不是那陈后主和张丽华躲在一堆儿的“胭脂井”。那口胭脂井不在路边,得破费点工夫寻觅。井栏也不在井上;要看,得老远地上明故宫遗址的古物保存所去。

从寺后的园地,拣着路上台城;没有垛子,真像平台一样。踏在茸茸的草上,说不出的静。夏天白昼有成群的黑蝴蝶,在微风里飞;这些黑蝴蝶上下旋转地飞,远看像一根粗的圆柱子。城上可以望南京的每一角。这时候若有个熟悉历代形势的人,给你指点,隋兵是从这角进来的,湘军是从那角进来的,你可以想象异样装束的队伍,打着异样的旗帜,拿着异样的武器,汹汹涌涌地进来,远远仿佛还有哭喊之声。假如你记得一些金陵怀古的诗词,趁这时候暗诵几回,也可印证印证,许更能领略作者当日的情思。

从前可以从台城爬出去,在玄武湖边;若是月夜,两三个人,两三个零落的影子,歪歪斜斜地挪移下去,够多好。现在可不成了,得出寺,下山,绕着大弯儿出城。七八年前,湖里几乎长满了苇子,一味地荒寒,虽有好月光,也不大能照到水上;船又窄,又小,又漏,教人逛着愁着。这几年大不同了,一出城,看见湖,就有烟水苍茫之意;船也大多了,有藤椅子可以躺着。水中岸上都光光的;亏得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一览无余了。这里的水是白的,又有波澜,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最宜于看月,一片空蒙,无边无界。若在微醺之后,迎着小风,似睡非睡地躺在藤椅上,听着船底汩汩的波响与不知何方来的箫声,真会教你忘却身在哪里。

莫愁湖在华严庵里。湖不大,又不能泛舟,夏天却有荷花荷叶。临湖一带屋子,凭栏眺望,也颇有远情。莫愁小像,在胜棋楼下,不知谁画的,大约不很古吧;但脸子开得秀逸之至,衣褶也柔活之至,大有“浑袖凌虚翔”的意思;若让我题,我将毫不踌躇地写上“仙乎仙乎”四字。另有石刻的画像,也在这里,想来许是那一幅画所从出;但生气反而差得多。这里虽也临湖,因为屋子深,显得阴暗些;可是古色古香,阴暗得好。诗文联语当然多,只记得王湘绮的半联云:“莫轻他北地胭脂,看艇子初来,江南儿女无颜色。”气概很不错。所谓胜棋楼,相传是明太祖与徐达下棋,徐达胜了,太祖便赐给他这一所屋子。太祖那样人,居然也会做出这种雅事来了。

明故宫只是一片瓦砾场,在斜阳里看,只感到李太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二语的妙。午门还残存着,遥遥直对洪武门的城楼,有万千气象。古物保存所便在这里,可惜规模太小,陈列得也无甚次序。明孝陵道上的石人石马,虽然残缺零乱,还可见泱泱大风;享殿并不巍峨,只陵下的隧道,阴森袭人,夏天在里面待着,凉风沁人肌骨。这陵大概是开国时草创的规模,所以简朴得很;比起长陵,差得真太远了。然而简朴得好。

雨花台的石子,人人皆知;但现在怕也捡不着什么了。那地方毫无可看。记得刘后村的诗云:“昔年讲师何处在,高台犹以‘雨花’名。有时宝向泥寻得,一片山无草敢生。”我所感的至多也只如此。还有,前些年南京枪决囚人都在雨花台下,所以洋车夫遇见别的车夫和他争先时,常说:“忙什么!赶雨花台去!”这和从前北京车夫说“赶菜市口儿”一样。现在时移势异,这种话渐渐听不见了。

文本二:

现在谈朱自清的散文,一般人多是以他前期的作品为主体的。这原因很简单:“散文”本身就是情致的艺术,重个性,讲真情,追求一种高品位的“笔情墨趣”。朱自清总说他写的东西多是“无愁之愁”,是廉价的、新瓶里装旧酒的“感伤”。我以为这是“知己”之论。仔细琢磨他的作品,的确能感到潜流在文字底蕴中的那股淡淡的哀愁。《匆匆》中有“时不我待”的感怀,《背影》中有国哀、家破的喟叹,《荷塘月色》中有伤时念旧的不安情绪,《南京》有“沧桑”之叹,《择偶记》有“命运”之感……他的这种感伤、哀愁,既来自家境,更来自时代。

(节选自刘锡庆《略说朱自清和他的散文》)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用第二人称口吻来写逛南京的方式以及鸡鸣寺,既拉近了与读者的关系,又表明第一段所说实为自谦,反映出作者对南京的了如指掌。
B.第四段两次运用衬托的艺术手法写玄武湖,包括以多年前的玄武湖衬托现在的玄武湖,用西湖衬托玄武湖,都突出了玄武湖的壮阔与空灵感。
C.最后一段引用诗句写雨花台,表明雨花台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引用车夫的行话则使文章对南京的刻画注入了浓郁的生活、地域气息。
D.文章语言朴实、灵活,作者表面说自己写的是旅行人的印象,实则善于抓住南京富有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致,用细致的笔法呈现它们的独特历史文化意蕴。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作者逛南京的经验,逛鸡鸣寺需要在摩挲中品味其幽古之味,而逛台城则需要进行悠然遐想,感受台城历史的风雨烟云。
B.作者认为他所处时代的南京就是一座古董铺子,到处都是前朝遗留下来的陈迹,观赏的时候要注意去想象陈迹当时的情形。
C.车夫“忙什么!赶雨花台去!”方言的含义是赶着去雨花台捡雨花石,作者对这种富有地域特色的行将消失的方言甚是怀念。
D.刘锡庆认为散文要注重“笔情墨趣”,《南京》就有所表现,镌刻在胜棋楼下的朱自清给莫愁小像题的“仙乎仙乎”看似通俗,实则有艺术趣味。
8.朱自清写景散文注重在语言上下功夫,请结合《荷塘月色》所学,从“用词、修辞、句式”中任选两方面分析“鸡鸣寺”写景片段(第2段)的语言特色。
9.文本二说“《南京》有‘沧桑’之叹”,请根据文本一从“建筑遗痕、自然景观、历代形盛、生活方式”等方面任选三点谈谈你的体会。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理宗淳祐三年二月,以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玠家贫落魄无行喜功名好大言尝作长短句淮东制置使赵葵葵壮之留置幕府俾帅舟师溯淮,入河,抵汴,所向有功。累推淮东制置副使。入对,言:“方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为粗人,斥之为侩伍,愿陛下视文、武之士为一,勿令偏有所重,偏则必至于激,文、武交激,非国之福。”帝曰:“卿人物议论,皆不寻常,可独当一面。”乃授四川宣谕使。至是,加制置使,知重庆府。自宝庆三年失关外,端平二年蜀地残破,所存州郡无几,国用益窘。玠至,筑招贤馆于府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士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所在州郡,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才而任;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播州冉琏、冉璞兄弟,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皆不至。闻玠贤,兄弟相率诣谒,玠宾礼之,馆谷加厚。居数月,无所言,玠乃更辟别馆以处之,且常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余,请见玠,屏人曰:“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胜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诏以琏为承事郎,权发遣合州,璞为承务郎,权通判州事,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命下,一府皆喧然,同辞以为不可。玠怒曰:“城成则蜀赖以安,不成,玠独坐之,诸君无预也。”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屯兵聚粮,为必守计,民始有安土之心。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余玠守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玠家贫落魄/无行/喜功名好/大言尝作长短句/谒淮东制置使赵葵/葵壮之/留置幕府俾/帅舟师/
B.玠家贫/落魄无行/喜功名好/大言尝作长短句/谒淮东制置使赵葵/葵壮之/留置幕府/俾帅舟师/
C.玠家贫落魄/无行/喜功名/好大言/尝作长短句/谒淮东制置使赵葵/葵壮之/留置幕府俾/帅舟师/
D.玠家贫/落魄无行/喜功名/好大言/尝作长短句/谒淮东制置使赵葵/葵壮之/留置幕府/俾帅舟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祐,中国古代皇帝用于纪年的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年号有追求美好的寓意。
B.长短句,古代众多文学文体中的一种,在宋代专门用来指称“词”这种新兴文体。
C.公府,古代官署名的笼统称谓,三公之府亦为公府,此处当指宰相办公生活的府邸。
D.通判,始于宋朝,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的州郡官职,还有监管地方官员职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玠虽然身世卑微,但是对治国用人之道洞悉精准,认为皇帝用人需做到文武并重,皇帝也因此对余玠非常赏识。
B.面对朝廷前失关外土地,后遭蜀地战乱,国家日益陷入窘迫境地的现状,余玠仿效吸取了诸葛亮治蜀的经验治理蜀地。
C.冉氏兄弟非常有才华却没有急于表现,余玠没有因此而厌烦,反而为两兄弟建造了另外的住所招待他们,可见其善于识人。
D.冉氏兄弟认为解决当前蜀地困境最好的办法是迁城到合州,余玠认为此建议与自己要迁移到合州的心意不谋而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玠贤,兄弟相率诣谒,玠宾礼之,馆谷加厚。
(2)玠怒曰:“城成则蜀赖以安,不成,玠独坐之,诸君无预也。”
14.余玠是如何让蜀地人民“始有安土之心”的?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梅

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注】①〔元〕原是。②〔巫岫〕巫山。〔岫〕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梅蕊初绽和梅花盛开,以时序变化来表达诗人的盼春惜春之情。
B.江风吹拂江水荡漾,与江边梅花相映成趣,描绘出一幅美妙的春江雪梅图。
C.“故园不可见”看似叙述实情,实则点明客愁的缘故,抒发对故乡的热切思念。
D.诗的末句以景结情,借挡住故园的高峻的巫山来寄托情感,化解了思念故园的愁苦。
16.这首诗是怎样写“客愁”的?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