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三 二模 2022-04-25 75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西式民主所津津乐道的制度化纠错机制主要表现为新闻媒体利用社会舆论监督施压执政者、竞争性政党制度制约政党擅权营私。与此相适应,纠错机制能否有效运行取决于新闻媒体是否公正客观、政党是否能将国家利益置于党派利益之上。然而,如今的西式民主正与这四个基本要求背道而驰,其纠错机制的运行基础遭到严重侵蚀。

新闻媒体监督缺位。西式民主的惯用话术是将新闻媒体宣扬为第四权力,代表民众制衡和监督政府权力。然而,西方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丑陋双标不仅戳破其中立、客观和专业的人设,更将上层精英操纵新闻媒体追逐政治利益的丑态暴露无遗。其实,新闻媒体的党派政治性早已不是秘密,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就曾指出广告是报纸中唯一的真理。只是近来新闻媒体越来越明目张胆地与政党勾结,定向投放带有明显政治偏好的煽动性报道,帮助结盟党派干预乃至操纵选举。企图裹挟民意增加自身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也正在遭受反噬,不同民调显示民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程度屡创新低,新闻机构的权威性和认可度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可以说,完全商业化和资本化的新闻媒体不仅早已放弃预警西式民主危机的吹哨职责,也丧失了引导民意捍卫民主价值的能力。

政党政治运行异化。竞争性政党制度理论上具有约束执政党行为的功能,但要真正发挥纠错作用,必须以超越党派利益为前提。但现实情况是,无论是两党制还是多党制都存在被金钱政治”“否决政治操控的问题。金钱政治操控下的政党政治深谙以金钱获取权力,再以权力维护利益的潜规则,政党向利益集团收取政治保护费,再将政治献金投入竞选购买权力,整个过程中,国家利益不过是竞选口号,政党利益和政治分肥才是真正奥义。否决政治下的政党分权制衡实则为内耗严重的政治斗争,失控的党争全然不顾国家利益,任由政府停摆、国会分裂,导致治理绩效持续下跌。不仅如此,党内政治精英也因选战需要而被重新定义,那些与利益集团关系密切、能够吸引媒体关注的人物受到青睐,执政经验与执政能力变得无足轻重,特朗普等一些政治素人得以平步青云成为党的领袖甚至国家领导人,为政党和政府决断失误埋下严重隐患。经验的匮乏、能力的缺失也使他们很难实现自我纠错。

(摘编自许开轶、韩同赟《失灵的西式民主纠错机制》)

材料二:

长期以来,美国自诩为世界民主的灯塔,但日趋严重的政治极化却使得这座灯塔日益黯淡。所谓政治极化,是指人们的政治态度趋向政治光谱的两极,分歧较大,甚至严重对立,中间温和的政治态度减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分别朝着极右和极左方向发展,民众也日益分裂为支持两大政党的对立阵营。政治极化使美式民主原形毕露,充分显现了它是少数人的民主、缺乏协商的民主、劣质治理的民主。

一般而言,政治参与人数越多,公共决策代表性就越强,也就越接近民主的本质。在美国,人们的政治参与度本来就不高,连影响最大的总统大选,投票率一般仅60%左右,国会议员、地方行政首长等其他选举的投票率更低。而且美国选举大都实行简单多数的胜选规则,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获胜候选人的选票往往不超过50%。这样算下来,获胜候选人所代表的选民很难超过30%。在此背景下,政治极化使得美式民主的代表性更低,公共政策的民意基础更弱,美式民主越来越沦为少数人的民主。

美国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共和党和民主党长期轮流执政。过去一段时期,为赢得选举胜利,美国两党意识形态和政策主张都趋向中间化,以争取更多选民的认同和支持。1968年竞选美国总统的独立候选人乔治·华莱士曾说,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没有一毛钱的区别。两党意识形态中间化,也意味着政策主张交集重合较多,这样,政党不仅代表基础选民的意愿,而且反映中间选民的意愿,甚至还要兼顾对方政党选民的诉求。但随着两党意识形态趋向两极,各政党都拥抱基本盘,越来越代表基础选民的偏好,也就与民主代表多数人的本质要求相偏离。由于美国党内初选制度、安全选区增多、简单多数胜选规则等原因,意识形态越极端的候选人不仅能够在党内选举中胜出,而且往往能够在正式选举中获胜。比如,2016年特朗普打着反全球化、反精英、反移民、反政治正确等极端言论,不仅击败了10多名共和党候选人,而且击败了被大多数媒体和民调机构看好的希拉里。政治极化使美国政治人物在政治选举中不愿倾听中间温和选民的声音,更不愿倾听对立政党基础选民的意见。政党执政后,政治人物或出于选举的考量,或出于意识形态的立场,制定的公共政策往往更加倾向本党核心价值理念,代表支持本党的少数极端民众利益,而非考虑各方面民意,政党的党派性取代了公共性,公共政策代表性、科学性不足。可以说,政治极化使美国公共政策的民意基础更加薄弱和扭曲。

(摘编自孙存良《政治极化使民主灯塔目益黯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应代表民众制衡和监督政府权力的西方媒体并不中立客观和专业,却被上层精英操纵达到追逐政治利益的目的。
B.与利益集团关系密切、能够吸引媒体关注的人物常常成为党内政治精英,有无执政经验与执政能力反而变得不重要。
C.美式民主原本代表性较高,后受政治极化影响变得很低,已沦为少数人的民主、缺乏协商的民主和劣质治理的民主。
D.过去一段时期,共和党、民主党意识形态趋向中间化时,政党就不会仅仅代表支持本党的少数极端民众利益,而要考虑各方面民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新闻媒体具有党派政治性由来已久,因此除了广告,其他所有的报道都不能相信。
B.西方新闻媒体已完全商业化和资本化,无法捍卫民主价值,受到民众的一致唾弃。
C.竞争性政党制度在理论上具有约束执政党行为的功能,但在实际上未必能够做到。
D.受政治极化影响,美国政治人物当选后也不会关注温和选民意见,只会一意孤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西式民主“纠错机制的运行基础遭到严重侵蚀”观点的一项是(     
A.公共政策随政党起伏而反复调整,严重影响了国家治理。
B.西方国家将自己高度道德化,而将非西方国家“妖魔化”。
C.某些政客借纠错之名打击政敌,将纠错异化为政治清算,
D.议员仅凭政党划线,在投票表决中县问立场,不问是非。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共和党人)执政后,立即动议废除奥巴马(民主党人)政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制定的医改方案等政策。请结合两则材料,对此事予以简要评析。
2022-04-25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忆平乐

冯至

六年前,十一月下半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在桂林上了一只漓江上的民船。那时正是长沙大火后,各地方的难民潮涌一般地到了桂林。抗战以来,如果说南京失守是第一个挫折,那么武汉撤退显然是第二个挫折了,大家不知道此后的局势将要怎样发展,但对于将来都具有信心。人们好像很年轻,报纸上虽然没有多少好消息,同时几乎天天要跑警报,可是面貌上没有一些疲倦。

在桂林住了半个多月,全国各地的一举一动都会在这里发生感应,但是一上了漓江的船,就迥然不同了,初冬的天空和初冬的江水是一样澄清,传不来一点外边的消息。我立在船头,当桂林的那些山峰渐渐在我面前消逝时,我心里想,十月的下旬在赣江上,十一月的下旬在漓江上,一东一西,中间隔着四四方方的湖南那么一个大省,但是民船,两个地方却没有一点不同,同样的船篷、同样的船身、同样的船夫撑船的姿势。从空间我又想到时间:在战前,在百年前,漓江上的航行也必定没有多少变化。山是那样奇兀,水是这样清澈,江底的石块无论大小都历历可数。此外就是寂静、寂静凝结在前后左右,好像千军万马也不能把这寂静冲破。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至于山水的奇丽还要算漓江。船过了大墟,这条江水便永久被四面的山包围起来了。船在水中央,仿佛永久在一座带形的湖里,船慢慢地走着,船上的人没有事做,只有望着四围的山峰。经过长久的时间,山峰好像都看熟了,忽然转了一个大弯子,面前的山峰紧接着也改变了形象,原来船已经走出这带形的湖,又走入一座新的带形的湖里。山的转变无穷,水也始终没有被前面的山遏住。这样两天,过了阳朔一直到了平乐。

在平乐,我们找到一辆汽车要经过柳州、南宁到龙州去。往南越走越热,临行的前一天,妻的身上穿着棉衣,她说想做一件夹衣预备在热的地方穿,但恐怕来不及了,因为汽车在第二天清早就要开行。我说,我们不妨到裁缝铺里试一试。我们于是在临江的一条街上买了一件衣料,随后拿着这件衣料问了几家裁缝铺,都异口同音地说来不及了。最后到了一家,仍然是说来不及了,但口气不是那样坚决,不可能中好像含有一些可能的意味。我们也就利用这一点可能的意味向那裁缝恳求:

如果你在今晚十二点以前把这件衣服缝好,我们愿意出加倍的工资。

加倍的工资,我不要;只怕时间来不及了。若是来得及,一件夹袍是一件夹袍,工资无须增加。

我们也是不得已,因为明天清早就要到柳州去。

我们继续恳求,最后那裁缝被我们说动了,他说,放在这里吧,我替你们赶做——

我们把旅馆的地址留给他,继续到街上料理其他的琐事。晚饭后,一切都已收拾停当,我们决定早一点睡,至于那件夹衣,第二天清早去取,想不会有什么耽搁。想不到睡得正熟的时候,忽然有茶房敲门,说楼下有人来找。我睡眼朦胧地走到楼下,白天的那个裁缝正捧着一件叠得好好的夹衣在旅馆的柜台旁立着。他说,这件夹衣做好了,在十二点以前。

我当时很感动,我对于我的早睡觉得十分惭愧。我接过来那件夹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来的分量沉重得多。我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交给那个裁缝,他找回我两角钱,说一声一件夹袍八角钱,回头就走了。我走上楼,把夹袍放在箱子里,又躺在床上,听着楼下的钟正打十二点。

六年了,在这六年内听说广西也有许多变化,过去的事在脑里一天比一天模糊。入秋以来,敌人侵入广西,不但桂林、柳州那样的大地名天天在报纸上出现,就是平乐也曾经一再地在报纸上读到。当我读到平乐二字时,不知怎么漓江两岸的风光以及平乐那晚的经验都引起我乡愁一般的思念。如今平乐已经沦陷,漓江一带的山水想必也会有了变化,还有那个裁缝,我不知道他会流亡到什么地方,我怀念他,像是怀念一个旧日的友人。

并且,在这六年内世界在变,社会在变,许多人变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许多事物并没有变:农夫依旧春耕秋收,没有一个农夫把粮食种得不成粮食;手工业者依旧做出人间的用具,没有一个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没有一个裁缝把衣服缝得不成衣服。真正变得不成人形的却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育家把学校办得不成学校,有些军官把军队弄得不成军队。

现在敌人正在广西到处猖獗,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我坐在房里,只苦苦地思念起漓江两岸的风光和平乐的那个认真而守时刻的裁缝。

一九四三年,写于昆明

(选自《山水》)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武汉撤退后,尽管局势不容乐观,但“人们好像很年轻”,脸上也没有倦容,表达了坚决抗日、抗战必胜的信念。
B.文章写漓江山与水的关系,令人想到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名句。作者这样写眼前景,应该是有所寄托的。
C.文章说“我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交给那个裁缝”,是作者同情裁缝处境艰难,特意多给他点钱,可裁缝只接受应得的工资。
D.文章中有两处“衣冠”,最后说“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可见作者对某些衣冠人士的强烈愤慨。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避免夸张、渲染的笔墨,叙事严肃朴素,抒情谦虚诚恳,给人凝重简练而又朴厚深远的美感。全篇行文风格沉着深婉,朴素隽永。
B.文章回忆“六年前”的一段往事,并非作者随意下笔,有感即发,而是长时间体验与思索的升华,是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酿造出来的。
C.文章描写漓江“奇丽”的山水,引入诗歌的意象、意境,注重情感哲理的融合,不仅使人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
D.文章以“不变”反衬“变”,农夫和手工业者这些普通老百姓不会变,但有些农冠人士却敷衍塞责,玩忽职守,胡作非为,变得不成人形。
8.文章中说“我接过来那件夹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来的分量沉重得多”(画横线句)。作者为何会有这种特殊的感觉?请简要说明。
9.冯至先生曾经说:“无论在多么暗淡的时刻,《山水》中的风景和人物都在我的面前闪着微光,使我生长,使我忍耐。”请结合文本,从风景、人物两方面分析“微光”的内涵。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因齐人虞将军求见上。上召见,问之。娄敬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异。周之先自后稷封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至于太王、王季、文王、武王而诸侯自归之,遂灭殷,为天子。及成王即位,周公相焉,乃营洛邑,以为此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故周之盛时天下和洽诸侯四夷莫不宾服效其贡职及其衰也天下莫朝周不能制也非唯其德薄也,形势弱也。今陛下起丰、沛,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成皋之间,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夷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洛阳东有成皋,西有毅、渑,其固亦足恃也。上问张良,良曰: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关中左毅、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娄敬说是也。上即日车驾西都长安。拜娄敬为郎中,号曰奉春君,赐姓刘氏。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故周之盛时/天下和洽/诸侯/四夷莫不宾服/效其贡职/及其衰也/天下莫朝周/不能制也/
B.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故周之盛时/天下和洽/诸侯/四夷莫不宾/服效其贡职/及其衰也/天下莫朝/周不能制也/
C.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故周之盛时/天下和洽/诸侯/四夷莫不宾服/效其贡职/及其衰也/天下莫朝/周不能制也/
D.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故周之盛时/天下和洽/诸侯/四夷莫不宾/服效其贡职/及其衰也/天下莫朝周/不能制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洛阳,位于洛水之南,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东周、东汉和西晋均建都于此。
B.周公,西周初期大政治家。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姓姬名且,也称叔且。
C.天府,指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形势险要的地方。后来天府之国专指四川。
D.赐姓,分赐国姓、赐他姓、赐恶姓几类,文中指以国姓赐予功臣以示褒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武王祖上长期积累德行善政,诸侯归心,于是灭商,成为天子;刘邦则通过战争夺取天下,经历一百余次战争,致使百姓伤亡惨重。
B.周成王即位之后,周公辅佐他。因为洛邑地处天下中心,各地诸侯与四方外夷进献贡品、交纳赋税,到洛邑道路里程相等,于是迁都于此。
C.娄敬通过比喻阐述自己的看法,认为高祖若能占据秦国旧地,这就像是与人争斗,扼住了别人的咽喉而击打其后背了,必定大获全胜。
D.高祖听了群臣之言,仍然犹豫不决,转而询问张良,张良表达了自己的意见。高祖当天启程,向西进发,决定定都长安,并重用娄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
(2)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
14.娄敬和张良都认为应定都于长安,但其理由有同有异。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2022-04-21更新 | 30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南见真师

戴复古

致身虽自文章选,经世尤高政事科。

以若所为即伊吕,使其不遇亦丘轲。

长沙地窄儒衣阔,明月池干春水多。

天以一贤私一路,其如四海九州何?


[注]①真师:真德秀,南宋学者,世称西山先生。庆元进士,时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师,对人的尊称。②戴复古:南宋后期诗人。③明月池: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④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高度称赞真师,他虽然凭借文章优异出仕,但是政治才能也非常之高。
B.颔联议论,认为真师若得志可胜过伊尹、吕尚,不得志亦可比孔子、孟轲。
C.五句点题,“地窄”“衣阔”形成对比,暗含对真师仅担任地方官的惋惜之意。
D.六句寓情于景,明月池本已干涸,今逢春而水满,其实是将真师比作甘霖。
16.戴复古在《论诗十绝》中说:“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请问其“忧国伤时”之情在本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2-04-24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名校
17. 默写
(1)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也不能超过十步;“________”,能走到终点是因为不舍弃,所以学习要持之以恒。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和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的心理原因。
(3)古典诗词中常用“流水”这一意象比喻时光的流逝,或指代知音,或表达不尽的愁情,或以景衬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以来,博览群书便是很多读书人的追求,成语       常被用来夸赞一个人知识渊博。指尖轻触书页,便有一种满足感、愉悦感。身在原地,思绪却可寻遍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本本书便是一扇扇窗,引导我们欣赏不同的风景,神游大千世界。大文豪苏轼曾立志读尽人间书,他确实不曾辜负自己的誓言。因为博览群书,他随缘自适,超然物外;履险如夷,      。由此可见,读书的多寡对于一个人的意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于是成了许多学子的座右铭。

博览群书固然重要,精读同样重要。理解一篇文章,胜过囫囵吞枣地读完一本书。我认为读书破万卷中的关键词不是万卷,而是。读书,首先要胸罗万卷,旁搜博采,即破数量;其次要      ,熟读精思,即破内涵;最后要举一反三,       ,即破万卷

言及此,我们不难发现,博览与精读互为表里,互为因果。若精读仅某一类文字,思想必定受限;博览群书而无法吸收为自身养分,也不过是做无用功。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学贯中西   泰然自若   精雕细琢   触类旁通
B.学富五车   安之若素   精雕细琢   见微知著
C.学贯中西   安之若素   精益求精   见微知著
D.学富五车   泰然自若   精益求精   触类旁通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若精读仅某一类文字,思想容易受限;博览群书而无法吸收为自身养分,也不过是做无用功。
B.若精读仅某一类文字,思想必定受限;博览群书而无法内化为自身养分,也不过是做无用功。
C.若仅精读某一类文字,思想容易受限;博览群书而无法内化为自身养分,也不过是做无用功。
D.若仅精读某一类文字,思想必定受限;博览群书而无法吸收为自身养分,也不过是做无用功。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下列各句中,内部逻辑关系成立的一项是(     
A.“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没关系,汤不烫,我一点也不痛。”
B.听到祥林嫂的死讯,鲁四老爷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C.盘点盖茨、乔布斯这些大富豪,辍学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因此大学毕业实无必要。
D.近体诗要么是律诗,要么是绝句。陆游这首《成都岁暮》是律诗,所以它一定不会是绝句。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2. 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40字。
2019-01-30更新 | 167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四川卷)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中说: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

朱光潜先生并举其《无言之美》里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道理:我们所居的这个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时评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冯至  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0.65逻辑推理选择题
220.65简明  连贯  表达准确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4人生感悟  引语式材料  逆境 自我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