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福建 高三 三模 2022-05-11 50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时期以来,散文的文体地位得以提升,但“散文美学”体系中有不少问题雷要厘清,其中关于散文创作如何走出过度抒情的困境,就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讨的话题。散文在强调抒情之外,应有更开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表达。

现代散文诞生以来,“抒情性”“自叙传”等文体特征在散文创作和理论表述中得以确立。“抒情散文”成为散文的核心部分,并得到了散文创作者及研究者的广泛认可。如散文研究学者林非所言:“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对客观的社会生活或自然图景的再现,也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中。”但是,过分倚重抒情也受到了质疑。作家汪曾祺曾经写道:“二三十年来的散文的一个特点,是过分重视抒情。散文的天地本来很广阔,因为强调抒情,反而把散文的范围弄得狭窄。我觉得感伤主义是散文(也是一切文学)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小姑娘似的话,何必呢。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这个观点富有代表性,即散文世界欠缺进一步开掘,需要在通过写人记事、写景咏物表现情感、情趣、意境之外,获得更开阔的空间。情感是散文的根本性要素,可是个体对于世界的经历、体验仅仅依存于抒情表达,难以得到更深入的开掘。

新时期至今,散文创作总体上逐步摆脱过度抒情的弊病,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与艺术技巧的运用上不断拓展,经历了“独语体”散文重现、文化散文繁荣,还出现“新散文”“在场主义散文”“非虚构文学”等或长或短的创作潮流。其中,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散文与新世纪的非虚构文学拓宽了散文的主题表达和艺术空间。前者在个人话语与公共领域之间找到衔接点,扩大写作领域;后者寻求散文与其他文体技巧之间的沟通,开阔了艺术视野。

不过,散文的艺术规范是作家劳动与读者阅读共同达成的,散文的变革应致力于完善、深化散文的艺术表达,营造出纯正的“散文味”。散文创作要有未来,创新是生命力。需要警惕的是在创新的氛围下出现瓦解现当代散文基本艺术规则的倾向,比如破坏散文的“真实性”原则,这就等于动摇了散文文体的根基,将让读者对这个文体失去信心。

好的散文作品,情感充沛而节制,理性思考始终在场,有着哲学沉思的气质,在宁静的艺术氛围中传达出作者对天地、世界、人性的观察、感悟与思索。

(摘编自于祎《“挺大的人,何必说小姑娘似的话”——散文创作如何走出过度抒情的困境》)

材料二:

21世纪以来的散文在写作实践、传播、接受、批评等环节皆产生重要变化,散文的航道拥有了明显的转折曲线。“思潮的弱化”与“叙事的转向”构成新世纪以来散文的两个关键词。

21世纪以来,散文在总体走向上延续了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热潮,这在作家队伍的多样性、作品数量的丰富性、图书市场上的热点持续等方面皆有所体现。而在具体弧度上,则呈现出由“山地”向“丘陵”过渡的形态,决定这一走向的主要因素在于思潮的弱化。散文思潮的弱化,是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较而言的。那个时期,对于三文来说是一个触底反弹的历史时期,文化散文、历史散文、学者随笔、女性散文等思潮接踵而至。其中有的在思潮的纵深性上,比如历史散文与女性散文,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依然持续深入。只不过,21世纪以来的散文思潮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在思潮的延展和深化方面,皆存在不足。

理论界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完成了对诗化模式及“形散神不散”观念的清算和整理,不过,空洞的抒情在当代散文的退场,则是在新世纪之后完成的。“叙事的转向”在乡土散文、历史散文等题材领域中普遍确立,叙事成为当下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作为跨世纪的散文思潮,肇始于1998年的“新散文”在推动散文整体性的叙事转向上开启了先河。作家将经验叙事推向某种极致,这也是一种文体实验过程中矫枉过正的必然结果。他们在强调个人化的叙事过程中,借鉴了小说的复调手法、电影的镜头化叙事方式、现代话剧中语言传达的动作性,以繁复的场景化叙事和大量的细节描写,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叙事。总体而言,经验和事件的叙述取代了片段化、印象化的处理方式并成为主流。

“新散文”的叙事转向,在实践层面全面铺开。在更多的新锐奖项中,叙事作品占有绝对的比例。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的历史散文为历史材料与个人感悟的结合体,那么,21世纪的历史散文有了明显去个人感悟化倾向。他们在甄别历史材料和处理历史细节上更加用心。王开岭的《一个守墓家族的背影》、王充闾的《用破一生心》等作品,叙事方面的感染力明显加强。而在乡土散文类别中,知识性、感悟性的散文随笔尽管普遍存在,但业已偏居一隅。一批乡土散文作者,对于各自故土的书写大多以系列形式展现出来,而场景叙事也成为这批作家常用的手段。

(摘编自刘军《叙事性赶走了空洞的抒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散文中的“抒情性”,散文创作者和研究者都无异议,但过分倚重抒情受到了质疑,有人认为它把散文的范围弄狭窄了。
B.新时期至今的散文创作成果突出,不仅拓展了题材内容的选择与艺术技巧的运用,还出现了多种散文创作潮流。
C.21世纪以来的散文创作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较散文“思潮的弱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D.21世纪的历史散文加强了叙事方面的感染力,涌现了王开岭、王充闾等优秀作者,而乡土散文走向衰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期以来,虽然散文的文体地位有了提升,但是有许多问题并没弄清楚,而过度抒情是其中的突出问题之一。
B.“抒情性”是散文的文体特征之一,但抒情无法表达个体对于世界的经历、体验,让散文创作的空间受到了影响。
C.21世纪以来,“思潮的弱化”使散文作家队伍、作品数量在具体发展弧度上呈现出由“山地”向“丘陵”过渡的形态。
D.21世纪后,散文空洞的抒情状态得到解决,而叙事成为“新散文”的显著特点,这是散文发展的必然结果。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21世纪以来散文“叙事的转向”的观点的一项是(     
A.散文创作者强调个人化叙事,借鉴小说复调手法、电影镜头化叙事方式来写作。
B.21世纪以来的散文在写作实践、传播、接受、批评等环节皆产生了重要变化。
C.文化散文、历史散文、学者随笔、女性散文等在进入21世纪以后依然持续深入。
D.在21世纪的乡土散文类别中,各类知识性、感悟性的散文随笔仍然普遍存在。
4.“挺大的人,何必说小姑娘似的话。”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散文创作应如何走出过度抒情的困境?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
2022-05-07更新 | 26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先生

马宝山

福昌隆商号老板姓严,叫严奉衍,满族人。严老板是从沈阳故宫请苏先生来商号做账房先生的。严奉衍在小镇就有四五家商号,经营盐业、水产,还开着一家木材加工厂。他在乡下还有几千亩水旱田,又开一家烧锅,专门酿东北老烧──高粱红。

严老板亦乡亦城,农工商做得真是得心应手,这应该说得益于他的管账先生苏雨村。苏先生经营有道,一月一结算,笔笔清楚,年尾准在腊月的最后那一天,把一年的总账簿交到老板手里,收支明晰,十年了没有半点差错。严老板十分感激苏先生,常常慨叹:没有苏先生的帮助,福昌隆不会有今天啊!

严老板无论在乡里还是在小镇名声大噪。满洲国成立后,伪满政府和日本人硬逼着名声赫赫的严奉衍当了小镇的商会会长,懂商而不懂政的严老板,当了这个会长不知是祸是福,在那个人鬼同天的日子里,商号倒是照开着。

一天,严老板请苏先生吃茶,严老板问:“先生来我的小号有十年了吧?”

“回东家的话,我来贵号已经十年零三个月……”苏先生掰着指头说,“……零……零七天啦。”

严老板呷了一口茶说:“先生来小号的时候就说好月薪二百大洋,这已经过去十年了,我想提先生的月薪,再加二百……”

苏先生微微一笑:“老爷,您不说这个话,在下也要说这件事呢。不过,我与老爷想的不一样,我想眼下这二百大洋月薪也不要了。

严老板一急,手一晃,刚刚到嘴边的茶水洇了他前襟:“怎么?苏先生想离开敝号?”

苏先生摇一摇头:“东家误会了,我是说这二百大洋的月薪我也不取了。老爷您想啊,我一个宫里的阉人,无家无业,无后无裔,我在贵号老爷供我吃的供我穿的,要那么多钱做什么呢?”

严老板脸上灿然:“谁说钱没有用啊?这世上顶有用的就是钱,你眼下用不着钱就找一家银号存起来嘛。”

苏先生道一声“谢了”,再笑一笑,轻轻摇头叹息。

严奉衍一时还不解:苏先生摇头叹息是什么意思啊?

东北光复了,严奉衍以卖国汉奸罪被抓进大牢,万贯财产、千顷良田、几家店铺都被政府没收,所有的产业眨眼之间化为乌有。

苏先生哭红了两眼,两袖空空走出严家大院,不知道该去哪里苦度残年。

败落的严家子弟各奔东西。严奉衍好不容易才从大牢里被保释出来,伴着病中的老妻凄凄苦苦过了几年。老妻去世后,他实在孤苦不过,就背一个褡裢,拄一根竹杖游走四方。

一天,严奉衍来到辽河岸边一座小城,只见城中一座高大院落张灯结彩,鼓乐班子吹拉弹唱,大门内外人来客往,甚是热闹。

严奉衍近前一看,只见大门两侧贴着火红寿联,门楣上挂着四盏大灯笼,分别写着福、寿、安、康四字。灯笼下面站着容光焕发的苏雨村苏先生。严奉衍禁不住大喊:“苏先生,苏先生……”

苏雨村循声望去,哎呀一声,急忙跑下台阶,在人群中抱住严奉衍:“老东家啊,您怎么来的?想得我好苦哇。”

俩人相拥相抱着迈上台阶,走进高门大院,苏先生的大寿宴席就开始了。主持寿宴的是一位年轻军官。只见他跪在苏先生面前,叩三个响头,站起身来致贺词。

年轻军官说的什么,严奉衍一句也没有听进去。他完全懵懂了,脑子想的全是:这苏先生哪里来的这处深宅大院?这个给苏先生叩三个响头的军官又是谁?

在以后安静下来的日子里,这个大院里除了几个勤杂人员和大门口守卫的两个卫兵外,只有苏先生和严奉衍两个人。这两个往日的主仆相敬如宾,客客气气地吃酒,默默地喝茶,过去那些事情似乎被岁月的风尘深深掩埋起来了,谁都不再提起。忽然有一天,苏先生说:“老东家,您不想知道这处深宅大院是怎么来的吗?”

严奉衍躺着不动,苏先生就知道他这是要听他说呢。

苏先生说:“老东家还记得吧,我在您商号里做到十年的时候,您说一定要给我加薪,被我拒绝了。其实这十年的薪水,我一分都没有花,全存着呢。一天在大街上碰到一位年轻军官,是我老家一个村的,不是一个族姓的侄辈人,那时他还是伪满洲国的一个小连副。我看着他还算机灵,就用我的积存帮助他招兵买马,很快他就升任了连长。不久,我看到伪满洲国的败象已显现,就悄悄告诉他要留心联络政府方面的人。这个孩子是个一点就透的人。他很快就与政府军队的人取得联系,在日本人投降的前夜,拉起他那一连人马起义了……”

苏先生看到,严奉衍从躺椅上坐起来认真倾听。

苏先生接着说:“有趣的是,光复后,您一家倒霉了,可是我的这个村侄却飞黄腾达,到政府军这边就升任了营长。是他把我接过来住到这个小城里的。前不久这个侄子升任团长,就买下这座宅院,作为我七十大寿的礼物赠送。你我真是有缘分啊,那天我做寿,正好被您赶上,这是我的荣幸啊!”

严奉衍听得目瞪口呆:这真是浮生若梦,人生莫测啊,在人世间背后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玄妙与变数啊。

“老东家,留下来吧,咱们在这里有人护卫,有人打扫庭院,一日三餐有人侍奉,这是神仙过的日子啊。你我相依相伴,度过剩下不多的日子吧。”苏先生真诚挽留严老板。

严奉衍叹息:“我一个落魄之人,哪里有这般福气哟。”

这时候苏先生环视一下眼前这个偌大院落,似自言自语,又似对严老板说:“您以为这座大院送给我就是我的了吗?不是的,我不过是替他人看家护院罢了。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支撑几天哪。我一闭眼一蹬腿,这座院子该是谁的还是谁的。人生既是过客,不知道哪个东西是你的,哪个东西不是你的,说是你的却不一定就是你的,说不是你的说不定还真是你的……”

在苏先生说这番话的时候,严奉衍睡着了。

睡着了的严奉衍再也没有醒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先生是严奉衍的管账先生,严奉衍在苏先生的帮助下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当地有声望。
B.东北光复后,严奉衍以卖国汉奸罪被抓进大牢,他从大富大贵到大灾大难,命运大起大落。
C.为苏先生举办寿宴,让苏先生安享晚年,村侄的这些行为体现出其具有乌鸟反哺的美德。
D.严奉衍与苏先生命运不同,严奉衍怨恨命运厚此薄彼,最终选择以死来控诉命运的不公。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如苏先生在回答严奉衍的问话时,能具体说出自己在商号供职的时间。
B.小说叙写严奉衍的人生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暗含了作者对严奉衍汉奸行为的批判。
C.小说并未过多介绍苏先生过去在宫中的经历,只是通过只言片语提及其过去的身份,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
D.小说在行文中设置悬念,如在与严奉衍再次相遇时,苏先生的境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有人在评价这篇文章时说“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命运,从他的性格中,都能找到蛛丝马迹”。请以苏先生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六月四日事,语多微隐,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朕之所为,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辞,直书其事。

二十年秋九月,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公萧瑀,性狷介,与同僚多不合。尝言于上曰:房玄龄与中书门下众臣,朋党不忠,执权胶固,陛下不详知,但未反耳上曰:卿言得无太甚。人君选贤才以为股肱心膂,当推诚任之。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朕虽不能聪明,何至顿速臧否乃至于是!瑀内不自得,既数忤旨,上亦衔之,但未忍废也。冬十二月,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

秋七月,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留守京师,疾笃,上征赴玉华宫,肩舆入殿,至御座侧乃下,相对流涕,因留宫下。闻其小愈则喜形于色,加剧则忧悴。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惟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

柳芳曰:太宗定祸乱而房、杜②不言功。王、魏③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卫④善将兵而房、任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注】①六月四日事:李世民曾于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发动玄武门事变。②杜,杜如晦。唐初名相。③王、魏,王珪、魏徵。唐初名臣。④英、卫,英国公李世勣、卫国公李靖。唐初名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B.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C.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D.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下,官署名。隋朝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门下省与尚书省、中书省合称“三省”。
B.搢绅,搢,插;绅,大带。搢绅旧时指把笏板插在大带间,指官宦的装束。后专指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
C.文昭,房玄龄的谥号。谥号是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
D.癸卯,干支之一。古人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用来纪年、月、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把撰写好的史书进献给唐太宗,唐太宗看到书中关于玄武门事变的记载用词多有隐讳,唐太宗命令史官刷去浮辞,要如实记载。
B.萧瑀为人心胸狭隘,他曾向唐太宗进谗言诬陷房玄龄,却遭到唐太宗的驳斥,后来又多次冒犯唐太宗的旨意,唐太宗对他心怀不满。
C.房玄龄曾因轻微过失被唐太宗遣回家中,褚遂良劝谏唐太宗不要轻易废弃房玄龄,唐太宗最终听取了褚遂良的建议,立即召回房玄龄。
D.房玄龄病情加重,但仍心系国事。群臣对唐太宗东征一事不敢进言,房玄龄在临终之际让他的儿子们上表劝谏唐太宗,以免耽误国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朋党不忠,执权胶固,陛下不详知,但未反耳。
(2)亦当讽谕使之致仕,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
14.史臣柳芳为什么认为房、杜二人“为唐宗臣,宜哉”?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独夜寒侵翠被

陆游

独夜寒侵翠被。奈幽梦、不成还起。欲写新愁泪溅纸。忆承恩,叹余生,今至此。

蔌蔌灯花坠。问此际、报人何事。咫尺长门【注】过万里。恨君心,似危栏,难久倚。


【注】长门,长门宫。汉武帝的免后陈阿娇失宠后被幽闭在长门宫。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的“独”字让人有落寞之感,“寒”“侵”“幽”等词又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B.“欲写新愁泪溅纸”中的“新愁”二字,暗示着词中的女主人公内心早已郁积着愁苦。
C.“忆承恩,叹余生,今至此”一句,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了词中女主人公的境遇变化。
D.词的下阕用用典、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出词人对女子的同情和不敢抗争命运的愤慨。
16.有人认为此词是词人在借宫人被废的遭遇来慨叹自身的命运,请结合全词对此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的师生关系。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的感慨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类似。
(3)莲花,具有高尚、正直、廉洁的君子之风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诗歌对莲花多有赞美,如“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新学期来临前,采买置办文具,大概是一代代学子的保留项目,许多人重返母校时都会为那些虽然狭小但五脏俱全的文具店预留一点时间。然而,如果怀着十年前的印象走进如今的文具店,你可能会感到震惊:文创商品        ,中外品牌同场竞技,文具功能推陈出新,如今的文具店越发朝着文韵时尚兼具的方向迈进。

的确,曾经,一些人们        的品牌陪伴着一代学子度过了学生时光。而今,从电动橡皮擦、减震圆珠笔,到“无边界”订书机,来到文具商店,更智能、更便利的文具让人        可谓在螺蛳壳里做出了大道场。在功能上精益求精的同时,文具生产商也不断开发出新需求,比如“喵喵打印机”成为新的时尚单品。从秋季限定款、国风治愈系到银河探索礼盒,浏览文具店铺,主打理念、强调个性、注重营销的设计        ,国潮、跨界等元素也为文具产业打开了更广阔空间,甚至一些博物馆、艺术馆也纷纷入场,推出自己的文具套装。比如,人民日报社和故宫联合推出了宫灯笔筒、四时花景书签等,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制作精良,吸引了不少人购买欲望。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光怪陆离       耳熟能详       自顾不暇       擢发难数
B.琳琅满目       耳熟能详       应接不暇       数不胜数
C.光怪陆离       耳濡目染       应接不暇       擢发难数
D.琳琅满目       耳濡目染       自顾不暇       数不胜数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民日报社和故宫联合推出的宫灯笔筒、四时花景书签等,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制作精良,吸引了不少人购买欲望。
B.人民日报社和故宫联合推出了宫灯笔筒、四时花景书签等文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制作精良,吸引了不少人购买。
C.人民日报社和故宫联合推出的宫灯笔筒、四时花景书签等文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制作精良,吸引了不少人购买。
D.人民日报社和故宫联合推出了宫灯笔筒、四时花景书签等,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制作精良,吸引了不少人购买。
20.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只有1颗天然卫星,那就是月球。不过,围绕地球的人造卫星却越来越多。

土星有82颗卫星,是目前已知拥有最多卫星的行星。但,地球将遥遥领先——截至20211月,地球轨道上有3372颗人造卫星正在工作;如果把已经停用但没掉下来的也算上,则超过了6000颗。

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在人造卫星与地面间传递。就像手机离路由器越近,WiFi信号越强一样,,信号传输的质量越好,所以通信卫星一般都在较低的轨道;卫星远离地球时,信号质量变差,但覆盖范围更广,所以中继卫星,便于遥控其他卫星。

21.下列各项中的破折号,与语段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B.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的人到了该地定居。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都姑娘何瑜娟曾在欧洲当导游,年入百万,2017年嫁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带货农产品,五年时间带领全村脱贫致富。有人问起何瑜娟的抉择,何瑜娟说,希望自己活成一束光,走到哪里就亮到哪里。对于抉择,《南方周末》在2022年新年献词中提到:抉择是坚忍持久的爱,是为自己、为亲人、为路人、为家与国的明天筹谋;抉择是责任担当,是纵然身在沙漠,也要变身骆驼,不为鸵鸟……人之抉择,难以处处顺滑,但求不做浮萍;而每一个你我,绝不躺平,绝不由天,要努力在时代与命运的罗盘上刻下印记,以千万个一粟聚成洪流,汇于沧海。


以上文字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5-03更新 | 412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其他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陆游(1125-1207)  即事感怀  宫苑类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标点符号  连贯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责任 担当  奋斗 励志  引语式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