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三模语文试题
陕西 高三 模拟预测 2022-05-13 22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应当重建禁忌观念,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的敬畏意识,秉承对所有的生命负责的敬畏生命的伦理。

禁忌观念在古代被认为是不能触犯的戒律,起到了保护人类生命的作用。但是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古代那种建立在敬畏对象基础上的禁忌观念荡然无存,这一方面反映了人类主体力量的增强和文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造成危及人类生存安全的重大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这客观上要求重建人类的禁忌观念,让人类做到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从反思疫情的角度看,所谓禁忌和敬畏观念的核心就是要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人类之外的生命的关系。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看,人类与自然原本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生态共同体,这就要求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行为必须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符合自然的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从人类与人类之外的生命的关系看,虽然人类处于地球生态系统进化的顶端,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欲望,任意对待人类之外的生命。这是因为人类之外的生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我们对这些生命应当具有感恩之心、同情之心、仁爱之心,对它们的利用要取之以时,用之有度,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人类与人类之外的生命的和谐共生关系。

重建禁忌观念就是要当代人把禁忌观念内化为一种规范自身行为的底线规则,并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的敬畏意识,通过舆论氛围形成违背禁忌的耻辱感和罪恶感,通过法律手段惩罚违背禁忌的行为,最终形成能够从内心规范人们行为的敬畏伦理。从维系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看,所谓敬畏伦理既体现为对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敬畏,又体现为对人类之外生命存在的权利的敬畏,确立一种生物多样性伦理。生态科学揭示了地球生态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都处于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生态共同体中的组成成员都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员,如果人类一味地强调征服自然和向自然索取,必然会破坏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和谐。正因为如此,生态中心主义理论家阿尔贝特·史怀泽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他认为把人类之外的存在物的价值建立在满足人类需要之上的伦理学是有缺陷的。

敬畏生命的伦理实际上要求人类立足于维护生态共同体的和谐与稳定这一目的,善待动物和保护动物。疫情的发生和盛行固然与社会应急体制不够完善有关,但根本原因则是在科学技术进步和工具理性的支配下,人类丧失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盲目追求非理性的欲望,不能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不能正确处理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甚至把食用野生动物当作一种美味或身份地位的象征,从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和谐。这是因为:野生动物本身携带有诸多人类知晓或未知的危及人类生存的病毒,为了满足非理性的欲望而滥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势必会大大增加人类感染病毒的概率。更为关键的是野生动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组成部分,它们与人类在生态共同体中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共生关系,这就要求树立生物多样性伦理,通过保护动物生命生存的权利,最终实现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和谐这一目的。

(摘编自王雨辰《中国生态主义思潮的理论哲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禁忌观念以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为宗旨,不管谁触犯了都要受到惩罚。
B.人们认识到禁忌观念消失后的严重后果,决心重建它,让人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C.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就不能掠夺式开发利用自然,无限度地食用人类之外的生命。
D.善待动物和保护动物,就能阻止类疾病的发生,能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和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就进入正题,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观点鲜明,总领全文内容。
B.文章第二段从反思疫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几个角度阐述了发挥人道主义的重要性。
C.文章运用了正反论证方法和因果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论证的逻辑性。
D.文章采用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论证思路,环环相扣,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是一把双刃剑,既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也引发许多重大危机事件的发生。
B.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世人以警醒:人们不能对自然界,以及人类之外的生命没有禁忌和敬畏观念。
C.重建禁忌观念不容易,要采用教育、宣传、法制等多种方法或措施,使之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规则。
D.人类之外的存在物的价值与其能否满足人类需要成反比,所以人类不能一味地强调征服自然和向自然索取。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15日,杭州亚组委宣布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8个项目入选杭州2022年亚运会正式竞赛项目。117日,EDG战队战胜韩国DK战队获得2021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刷屏各大社交网络。电子竞技各类赛事和行业新闻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让主流社会逐渐了解并开始重新审视这项年轻人热烈追捧的新行业。

20194月,人社部发布的13个新职业中包括电子竞技运营师和电子竞技员两个职业;20212月,人社部首次颁布电子竞技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这标志着电竞行业从业者身份获得了社会认可。在相关政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面看待电竞行业,电子竞技不再是“网瘾少年”的代名词,而是作为正式项目走上职业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成为影响一代人的新兴文化符号。

2021年中国电竞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的移动电竞游戏市场增速达36.8%,电竞生态市场增速达45.2%。与此同时,各地通过举办城市赛等方式让城市文化与电竞产生交集,探索电竞与文旅结合之路,电竞逐渐成为新的城市文化符号,带动区域旅游和商业发展。电竞产业园、文创产品、主题公园、主题酒店、生活馆和展览馆……多种周边产品和消费场景的诞生,激发多元融合发展的潜能。从“游戏”到“竞赛”,从“竞赛”到“产业”,电竞行业逐渐告别草莽时代,一步步走入正轨.成长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电竞产业崛起:用户规模暴增新赛道发展何处去》202112月)


材料二:

电子竞技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长催生了我国电竞直播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GDP的不断增长及5G等现代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子竞技直播行业也开始风靡。目前我国电子竞技直播行业企业众多,越来越呈现多样化趋势,市场规模不断提升。


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电子竞技用户规模不断增长,2020年我国电子竞技用户约达3.5亿,用户规模的增长促进了我国电子竞技直播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以腾讯为代表的游戏厂商针对直播侵权问题发起倡导,在游戏厂商和其他机构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电子竞技直播的版权越来越规范化,给电子竞技直播行业创造了良性发展的空间。随着我国电子竞技直播行业的不断发展,未来我国电子竞技直播将呈现布局全球化趋势和内容多元化趋势,电子竞技直播平台将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拓展业务领域,促进整个电子竞技直播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

(摘编自《2021年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三:

与国内电竞产业发展状况相比,电竞产业在日本的发展不容乐观。在日本人的观念中,运动是包含游戏、竞争和锻炼身体这三大要素在内的身体活动的总称,日本国内至今有许多人对于把电竟纳入体育运动的范畴持否定态度。作为游戏制造大国,丰厚的历史积淀使得日本电子游戏产品的主要种类和亚种类数量繁多,甚至每一个种类都能找到精品,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期望标准。人们更多习惯于“在家中、少数人”的游戏模式,而电竞这种“在专业场馆、团队协作”的游戏模式在日本并不流行。根据日本的《赠品表示法》,经营者为了吸引消费者而提供的物品、金钱及其他经济上的利益都会被视作奖品,最高上限为10万日元。赛事奖金较低不能对专业选手形成较大吸引力,相应降低了投资吸引力。日本电竞产业的发展在国内遇到诸多障碍。

(摘编自《世界博览》《从日本视角看电竞产业发展》20218月)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雄联盟等项目人选亚运会正式竞赛,电子竞技各类赛事消息充斥公众视野,让电竞这个新兴行业引起了主流社会的关注。
B.电子竞技作为一种职业被国家承认,本身也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但电子竞技行业从业者身份在国内并未获得社会认可。
C.与2017年相比2020年电竞市场整体规模成倍扩大,2019年电竞市场整体规模突破1000亿元,其中电竞生态市场发展最快。
D.随着电竞产业与城市文化互动增强,电竞成为新的城市文化符号,带动区域旅游和商业发展,逐渐形成多元融合发展趋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竞技作为正式项目走上职业化、产业化发展之路,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观念,“网瘾少年”这个名词将逐渐消失。
B.电竞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和5G等现代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电子竞技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密不可分。
C.我国电子竞技直播版权不断规范化,促使国内电子竞技直播行业呈现出平台多样化、布局全球化和内容多元化等趋势。
D.电子游戏产品种类繁多、数量可观且不乏精品,玩家具有独特游戏理念,这都体现出日本游戏制造方面的丰厚历史积淀。
6.与国内电竞产业的发展相比,日本电竞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制约?请概括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树木之美

钱佳楠

刚来圣路易斯的时候,就被这里的树深深吸引。华盛顿大学毗邻广袤的森林公园,这里以橡树、枫树、杨树、杉树和核桃木居多,每一棵都昂扬挺拔,高耸入云。我直觉地联想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比如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像”,又比如罗丹的“青铜时代”,人们自信地舒展自己的身体,相信自我即美。很快,我意识到,比喻都被我本末倒置了,中文里以“玉树临风”形容男子之美,也就是说,古人先意识到树的潇洒秀美而后才以此譬喻俊美之人。

我虽然为树着迷,但并不懂得应当如何欣赏它们的美。我最喜欢在春日的正午出门,新叶已经长成,猛烈的阳光下,那些叶子在闪闪发光的同时,又青翠欲滴。微风袭来,它们颤抖着,发出窸窸窣窣的低吟。听得多了,我发现每棵树的“嗓音”都不一样,有的像老者缓行时手杖擦摩外套下摆的声音,有的则像一群少女聚在一起欢笑。瞧,我仍然用人来给树当参照。

我渴望“听懂”无言的树,所以首先诉诸知识。闲暇时,我找来不少有关树和自然的书,渐渐了解年轮不仅暴露树龄,还揭晓哪一年是旱年,哪一年则雨水丰沛。我也逐渐知晓有些树也分雌雄,比如银杏。我还下载了一个应用软件,时不时“扫一扫”树叶,让手机告诉我它们的名字和属性——这些属性常常跟树的“用处”有关,哪些树会结出美味的果实,哪些树会开出漂亮的花朵,哪些则可以用来做上好的家具或建材。

这些知识反而让我迷惘,因为似乎都带着人类中心的视角来看待自然。就好像我们区分哪些动物是好的,哪些动物是坏的,标准不过是哪些长得可爱,哪些长得古怪,又或者哪些有益我们的农耕,哪些则糟蹋我们的作物。以这种心态面对自然,无怪乎人类活动不是自然的福音,而是祸端。

还有另一种聆听树木的方式,就是从树的身上找寻哲理和深意。美国中西部经常遭遇雷暴,我见过不少被闪电劈去半边,或被风削去一肢的树,但只要没被拦腰斩断或者连根拔起,它们依旧傲立。类似的情景曾经给身处政治风暴中的诗人牛汉带来鼓舞,他写下《半棵树》:“半棵树/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逆境成了生命力量的明证,而非末日。南北战争前,北方政客对南方奴隶制的姑息和容忍,让亨利·戴维·梭罗对美国的现实和未来感到沮丧,最后他也是在树身上找到了希望:他看到的是种子所包含的无限未来,虽然眼前的树林被伐光了,但只要土壤里还有种子,等个十年二十年,又是郁郁葱葱;人类的文明也一样,只要正义的种子还在,眼前的黑暗终有过去的一天。

以前的人,心里有什么秘密,他们会跑到山上,找一个树洞,把秘密全说给它听,说完后,再用泥巴堵上,这样秘密就会永远留在那棵树里,没有人知道。而今,时常在森林公园瞥见树洞的我时不时怀疑,这种从自然或者树身上寻找激励和慰藉的习惯难道不是人类的一厢情愿?孔夫子很早不就说了吗: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德国作家黑塞在《悠游之歌》里也谈到他自己对树的喜爱,但他感叹的是树的美和他的存在毫不相干:树天生就有一种使命,那就是长高,长大,是实现,这种实现和周围有没有其他树或人在看他们都毫无关系。美国诗人惠特曼中年经历了严重的中风之后也有类似的感悟:人总是太在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样子,进而忽视了作为本质的存在,只有树,只有自然,它们呈现的样子就是“存在”本身,质朴且伟岸。

念中学的时候,席慕容的情诗《一棵开花的树》曾经风靡一时:“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那软糯的自怜暗合着青春时期为多情所苦的我们。而今回想,诗里的声音到底还是人的念想,远非树的心声,因为树并不在乎“你的走近”。或许,倘若树愿意花一时半刻反观人类,它们是要大笑的:人类是多么脆弱,多么可悲的生灵啊,他们还以为天下万物的显形,都是为了给他们送启示、递希望呢?

(选自2020年7月8日《文汇报·笔会》,略有删节)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春日正午出门去欣赏树木之美最合适,既可见阳光下青翠闪亮的新叶,又可听微风中的低吟。
B.文章中“有的则像一群少女聚在一起欢笑”一句用了比喻、拟人修辞,生动地描绘了树木在微风吹拂下的美妙声音。
C.文章列举了中外文人从自然或者树身上寻找激励和慰藉的事例,意在说明这些都是人类与树无关的一厢情愿。
D.文章属于哲思散文,一切记叙、描写都是为议论服务,在探究“树木之美”的过程中,也对人类的审美进行了反思。
8.“树木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概括。
9.作者为何说“这些知识反而让我迷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1-01-17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江西省吉安市高三大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孔奂字休文,数岁而孤,为叔父所养,好学善属文。沛国刘显以博学称,每深相叹美,执其手曰:“昔伯喈坟素悉与仲宣,吾当希彼蔡君,足下无愧王氏。所保书籍,寻以相付。”仕梁时左户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连官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奂博物强识,甄明故实,问无不知,仪注体式,笺书表翰,皆出于奂。陈武帝作相,除司徒左长史,迁给事黄门侍郎。齐遣东方老、萧轨来寇,四方壅隔,粮运不继,三军取给,唯在都下,乃除奂建康令。武帝克日决战,乃令奂多营麦饭,以荷叶裹之,一宿之间,得数万裹。永定三年,除晋陵太守。晋陵自宋、齐以来为大郡,虽经寇扰,犹为全实,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俭素,乃饷以衣毡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百姓未周,不容独享温饱。”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宣帝嘉之,赐米五百斛,并累降敕书,殷勤劳问。太建八年,加侍中。时有事北边,克复淮、泗,封赏叙用,纷纭重叠,奂应接引进,门无停宾。加以识鉴人物,详练百氏,凡所甄拔,衣冠搢绅莫不悦服。性耿介,绝诸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始兴王叔陵之在湘州,累讽有司,固求台铉。奂曰:“衮章本以德举,未必皇枝。”因抗言于宣帝。至德元年卒,年七十余。有集十五卷,弹文四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
B.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
C.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
D.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坟素,与“坟典”“坟籍”“坟策”意义相近,均可用来泛指古代典籍。
B.台阁,台、阁等建筑物的合称,汉时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敕书,古代官府发布的一种公文,用于朝廷或地方任官封爵或告诫僚属。
D.衮章,衮指古代君王等人穿的礼服,衮章是衮衣上的纹样,也借指三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奂才华过人,得人赞美。他勤奋好学,擅长写文章,以博学著称的刘显常对他大加赞赏,将他比作王仲宣,打算将所藏典籍全部赠给他。
B.孔奂颇得重用,行事迅疾。齐人率兵入侵,他被陈武帝任命为建康令,负责办理军饷;后武帝限期决战,他一夜之间就备好数万裹麦饭。
C.孔奂施财济民,为人拥戴。孔奂始终将百姓放在心上,在任晋陵太守期间,将所得俸禄分送给孤寡之人,郡中的百姓都称赞他为“神君”。
D.孔奂不畏强权,以德选才。他拒绝请托,即使是太子、公侯对其恩威并施,也绝不屈服,认为举荐朝臣当以德行为重,而不必是皇亲国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
(2)加以识鉴人物,详练百氏,凡所甄拔,衣冠搢绅莫不悦服。
2022-05-11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三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