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三 二模 2022-03-03 67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应当重建禁忌观念,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的敬畏意识,秉承对所有的生命负责的敬畏生命的伦理。

禁忌观念在古代被认为是不能触犯的戒律,起到了保护人类生命的作用。但是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古代那种建立在敬畏对象基础上的禁忌观念荡然无存,这一方面反映了人类主体力量的增强和文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造成危及人类生存安全的重大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这客观上要求重建人类的禁忌观念,让人类做到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从反思疫情的角度看,所谓禁忌和敬畏观念的核心就是要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人类之外的生命的关系。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看,人类与自然原本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生态共同体,这就要求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行为必须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符合自然的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从人类与人类之外的生命的关系看,虽然人类处于地球生态系统进化的顶端,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欲望,任意对待人类之外的生命。这是因为人类之外的生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我们对这些生命应当具有感恩之心、同情之心、仁爱之心,对它们的利用要取之以时,用之有度,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人类与人类之外的生命的和谐共生关系。

重建禁忌观念就是要当代人把禁忌观念内化为一种规范自身行为的底线规则,并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的敬畏意识,通过舆论氛围形成违背禁忌的耻辱感和罪恶感,通过法律手段惩罚违背禁忌的行为,最终形成能够从内心规范人们行为的敬畏伦理。从维系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看,所谓敬畏伦理既体现为对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敬畏,又体现为对人类之外生命存在的权利的敬畏,确立一种生物多样性伦理。生态科学揭示了地球生态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都处于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生态共同体中的组成成员都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员,如果人类一味地强调征服自然和向自然索取,必然会破坏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和谐。正因为如此,生态中心主义理论家阿尔贝特·史怀泽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他认为把人类之外的存在物的价值建立在满足人类需要之上的伦理学是有缺陷的。

敬畏生命的伦理实际上要求人类立足于维护生态共同体的和谐与稳定这一目的,善待动物和保护动物。疫情的发生和盛行固然与社会应急体制不够完善有关,但根本原因则是在科学技术进步和工具理性的支配下,人类丧失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盲目追求非理性的欲望,不能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不能正确处理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甚至把食用野生动物当作一种美味或身份地位的象征,从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和谐。这是因为:野生动物本身携带有诸多人类知晓或未知的危及人类生存的病毒,为了满足非理性的欲望而滥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势必会大大增加人类感染病毒的概率。更为关键的是野生动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组成部分,它们与人类在生态共同体中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共生关系,这就要求树立生物多样性伦理,通过保护动物生命生存的权利,最终实现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和谐这一目的。

(摘编自王雨辰《中国生态主义思潮的理论哲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禁忌观念以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为宗旨,不管谁触犯了都要受到惩罚。
B.人们认识到禁忌观念消失后的严重后果,决心重建它,让人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C.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就不能掠夺式开发利用自然,无限度地食用人类之外的生命。
D.善待动物和保护动物,就能阻止类疾病的发生,能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和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就进入正题,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观点鲜明,总领全文内容。
B.文章第二段从反思疫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几个角度阐述了发挥人道主义的重要性。
C.文章运用了正反论证方法和因果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论证的逻辑性。
D.文章采用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论证思路,环环相扣,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是一把双刃剑,既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也引发许多重大危机事件的发生。
B.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世人以警醒:人们不能对自然界,以及人类之外的生命没有禁忌和敬畏观念。
C.重建禁忌观念不容易,要采用教育、宣传、法制等多种方法或措施,使之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规则。
D.人类之外的存在物的价值与其能否满足人类需要成反比,所以人类不能一味地强调征服自然和向自然索取。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图片来源:《2020年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现象调研报告》)

材料二:

2021720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83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94.9%,比2019年提升1.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70.4%)。

报告显示,未成年人触网的低龄化趋势更为明显。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差距连续两年缩小,由2018年的5.4个百分点下降至2019年的3.6个百分点,2020年进一步下降至0.3个百分点,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基本拉平。但在网络应用方面,城镇未成年网民使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站、新闻、购物等社会属性较强应用的比例,均高于农村6个百分点以上,而农村未成年网民使用短视频、动画或漫画等休闲娱乐应用的比例则高于城镇。

随着法律日趋完善与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环境不断改善,认为自己在过去半年内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的未成年网民占比27.2%,较2019年下降6.8个百分点。他们自身的权益意识也在不断加强,知道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权益维护或举报的达到74.1%

(摘编自《<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发布 未成年网民1.8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94.9%》)

材料三:

“青少年模式”来源于国家网信办指导国内53家主要网络视频和直播平台统一上线的一套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目前,“青少年模式”已成为主要短视频平台的“标配”。在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上,用户选择进入“青少年模式”后,每天只能浏览40分钟,22时至次日6时无法浏览。一些短视频平台还增加了“无法开启直播和浏览同城页面”功能,用户无法充值、打赏。

对于一些家长、用户此前提出“青少年模式”内容单调、系统存在漏洞等问题,各平台纷纷进行升级。抖音青少年专项负责人介绍,2021年以来,抖音推出“萌知计划”,已吸引近万名创作者参与,创作适合青少年学习的知识视频约8.5万个;技术方面,同一未成年账号用户重装抖音App、登录不同终端,都会强制进入“青少年模式”。快手社区安全事务总监常安表示,快手通过升级推荐策略,创建向儿童用户推送内容的独立算法,在内容上,主要围绕教育主题提供了40余类精品内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与网络沉迷问题相伴而生。“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像是一种文化休克。”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喻国明表示,网络迅速进入社会生活中,极大改变了社会的话语结构及人们的社会行为取向。如今一些青少年出现的网络沉迷现象,其实反映了社会相关方没有做好准备。一方面,防沉迷系统本身存在漏洞,比如,“青少年模式”下用户身份难确认,可通过反复输入密码等方式延长使用时间;某些短视频平台对内容把关不严,部分平台所推送的实时信息与“青少年模式”不匹配,隐私保护不健全,用户数据暴露在外;另一方面,妨碍防沉迷系统发挥作用的掣肘不少;此外,由于“青少年模式”目前还不是一个强制标准,这十分考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少数企业基于流量、利润等因素,只是在形式上满足监管部门要求。

在虚拟世界“冲浪”是孩子探索和认知世界、进行自我构建的方式之一。“青少年模式”需要创新优化,把真正沉迷的、不想被管理的孩子管起来。家长、学校、社会不应采取“禁网”等简单粗暴的方式。作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强化青少年网络保护需要各相关方各尽其责,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文化生态。

(摘编自彭训文《防沉迷系统,真能管住孩子吗?》)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城镇和农村未成年人在网络应用的使用上各有倾向,前者主要是社交网站等社会属性较强的应用,后者则更偏好于短视频动画等休闲娱乐应用。
B.2020年上半年,我国未成年人遭遇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已不到三成,而且在遭遇相关事件后,大多数未成年人能够利用不同的渠道维权或举报。
C.“青少年模式”是在国家机构指导下由主要视频平台推出的,防止青少年沉迷于这些视频平台,并阻止其对这些视频平台充值等行为的系统。
D.针对前期“青少年模式”存在的内容单调、系统存在漏洞等问题,各平台纷纷采取措施,有助于解决家长担心的孩子上网问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83亿,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男生居多,而女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B.就家庭结构类型而言,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主要来自双亲家庭,来自联合家庭或隔代家庭的并不多。
C.从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父母的工作类型看,占比较高的是务工人员,其中父母双方都在本地务工的占比最高。
D.我国接触互联网的未成年人年龄越来越小,人数越来越多,城乡中小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差距也在近两年逐年缩小。
6.小明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还未成年的小明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为了防止小明沉迷于网络,爷爷对他采取了断网策略,禁止他上网。请以小明父母的身份劝说小明爷爷恢复他的上网权利,简要列出几点理由。
2022-01-18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三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背上的少年

王若冰

少年想逃走,他为此做了足足半年的准备。

阳光照在大地上,红土地便色彩缤纷起来。少年觉得自己的体温正在火速地上升,他的脸很烫,汗很快就淌下来。他用手胡乱地抹了一把,手上立刻黏糊糊,湿漉漉,他觉得整个身体都被太阳烤得失去了知觉。

少年听到一声野马的嘶鸣,而后是逐渐清晰的马蹄踏在沙土上的声音。少年望着远方。在葱郁的树林里,树林中间的草地上,是野马的天堂。它们奔跑在草地上,它们驰骋在树林之间。少年抬头看看天,光线在树叶之间,在马与马之间,在树与草之间来回跳跃,形成了一道道斑驳、灿烂而又奇特的光景。

那一瞬间,少年的心立刻就灿烂起来。

少年又回头看看自己的家,不由得有些伤心。

这时,一辆越野车停在了离他十几米的土石路边。很快,车上走下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他冲少年招招手,用典型的澳大利亚口音的英语说:小伙子,你好。这里离加油站多远?

少年用手指了指西边,说:在那个路口的拐角处。我不知道究竟有多远。

中年人的脸上浮现出一缕忧虑,说:哦,真糟糕,我的车要没有油了。

中年人很沮丧地摇头叹息。

少年问:你要去哪里?

中年人说:我要穿过中部沙漠,到达尔文去,我边走边看,游玩而已。你,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少年说:我的家在这里。

中年人说:那么你的家人呢?你爸爸妈妈呢?他们有车吧?他们有没有多余的汽油?

中年人的目光满含期待。

少年说:我们家没有汽车。

中年人惊讶地说:没有汽车?那你们不出去吗?你们不去购物买食品吗?

少年说:我们住在山洞里,我们在森林里会找需要的食物,我们不需要出去。

中年人仔细地看看少年的脸,说:对对,我忘记了,你是土著,这是你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可是,外边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你还这么小,难道你还要继续像你的祖父辈一样,在山洞里过完一辈子吗?你真的不想出去吗?

中年人说了再见,坐上车,又摇下车窗探出头对他说:我要去看更美的世界了,年轻人。然后,车一下开出很远。少年望着车渐渐消失,他觉得似乎失去了什么。那匹枣红色的野马看到他,嗒嗒地走过来,用头蹭了蹭他的脸。少年将脸贴在枣红马的脸上,无声地流泪。几声清脆的鸟鸣划过天际,少年拍拍马,一跃而起,跳到了马背上。

枣红马一声长鸣,带着少年朝红土地奔驰。

少年的眼前浮现出很多画面:他从出生就一直居住的山洞,父母和他的一大群兄弟姐妹在山洞中生活起居,生活得很原始。少年记得有几次,有人来让他们去生活更方便一些的村庄住,他们说那里有学校,孩子们可以上学,有超市、加油站、医院等。少年听得津津有味,但是父母却一口拒绝了。父母说:不去,这山林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世界,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为什么要离开呢?少年望着父亲那张黑黝黝的脸、那一头卷在一起的乱糟糟的头发,又看看母亲,母亲的头发也打着卷儿,黏糊糊地披散在头上。少年很迷茫,少年就想一定要离开这个地方。

少年爱山林树木、野马与草原。但是,少年对外边世界的向往,如野草一般在心头滋生、疯长。

枣红马奔驰在草原,又来到红土地上,一直向南而去。少年骑在马背上,思绪随着马蹄声飞得越来越远。

那天,少年很晚才回到山林,回到山洞里,他看到一家人已经横躺竖卧地在山洞里睡着了。少年却睡不着,他不知道中年人是否找到了加油站,他在想外边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那一夜,少年睁着双眼,一直到洞外射进丝丝缕缕的光。

天亮后,少年离开了山洞,离开了山林。

少年骑上枣红马,一路向南。枣红马奔驰了一程又一程,少年历经磨难,彻底走出了山洞,来到了墨尔本,在这个他做梦也想象不到的色彩缤纷的城市里,开启了另一段生活旅程。

20年后,那个马背上的少年在墨尔本活出了一片新天地,娶妻生子,住起了别墅。偶尔,与妻子、儿女讲起山林里的时光,他总是能听到一阵嗒嗒的马蹄声在耳边响起。

儿子此时已如彼时的少年,他说:爸爸,你小时候的生活可真幸福啊!

已经是中年的他一愣,问:为什么?

儿子说:山林里多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树有鸟有草原,有各种动物,还有那么多野马,你为什么要跑出来呢?

儿子满脸的羡慕。

他一愣,耳边再次响起嗒嗒的马蹄声,仿佛那匹枣红马正在向自己跑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18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马背上的少年”为题,既点明了小说主人公,又给人带来遐思,让人联想到少年的雄姿英发。
B.文章开头独具匠心,“为逃走做半年准备”既自然引出下文,交代少年出走的原因,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文中对山林之景的描绘,既呈现出少年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也与后面儿子所说之语形成了鲜明对比。
D.本文多次出现了“枣红马”这个形象,它与少年关系密切,既是少年逃离山林的方式,又是其情感载体。
8.小说中画横线的段落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小说中“少年”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汉武帝)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光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为人沈静详审日磾在上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上官桀始以材力得幸,为未央厩令;上尝体不安,及愈,见马,马多瘦,上大怒曰:令以我不复见马邪!欲下吏。桀顿首曰:臣闻圣体不安,日夜忧惧,意诚不在马。言未卒,泣数行下。上以为爱已,由是亲近,为侍中,稍迁至太仆。三人皆上素所爱信者,故特举之,授以后事。丁卯,帝崩于五柞宫;入殡未央宫前殿。

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为人沈静详审/
B.光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为人沈静详审/
C.光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为人沈静详审/
D.光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为人沈静详审/
1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首,古代的一种礼仪,以头叩地而拜;也可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
B.遗诏,皇帝临终时所发的诏书,如《出师表》中的“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C.六经,儒家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典著作。
D.封禅,古代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的典礼,封为“祭地”,禅为“祭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皇帝的临终嘱托,霍光说金日磾比自己更适合承担辅佐新皇帝的重任,金日磾认为自己不适合承担辅佐新皇帝的重任。
B.金日磾在汉武帝身边几十年,一向谨慎行事;皇帝赐给他宫女,他也不敢亲近;皇帝想纳他女儿为后宫嫔妃,他也不肯。
C.有次皇帝病痊愈后检查御马,发现马匹大多瘦弱,于是大发雷霆,认为上官桀诅咒自己再也看不到这些马了,于是将上官桀逮捕下狱。
D.司马光认为汉武帝与秦始皇有相似的一面,都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肆兴建宫室,对外四处征讨,迷惑于神怪之说,巡游无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
(2)三人皆上素所爱信者,故特举之,授以后事。
2022-01-11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殷协律

白居易

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

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

吴娘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

[注]①殷协律:诗人的朋友殷尧藩,浙江嘉兴人,曾为协律郎(其职能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官方乐队的指挥),在诗人为官苏杭的五年间,多数时间跟随在诗人身边。②雪月花:泛指自然界中所有美丽的景物。③吴娘:吴二娘,杭州著名歌伎,其曲词中有“暮雨萧萧郎不归”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总写旧事,以“浮云”为喻,聚时情同手足,别后倍觉凄凉,对比鲜明。
B.颔联诗人感叹共同游玩的友人们都已离去,眼前美景自然勾起了对挚友的思念。
C.颈联寓情于事,写诗人与殷协律曾经的美好时光,感情含蓄而又真挚。
D.尾联写吴娘动听的歌声让诗人欣喜万分,与“如听仙乐耳暂明”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这首诗于轻松中寄寓着深情,正如《唐诗别裁》评曰“追忆佳冶,转觉凄凉”。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们要感叹自己有才华却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缥缈虚幻,可以用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3)友情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话题之一,中国古代诗歌中对友情多有赞美,如“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1-08更新 | 38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比2011年有所下降,很多青少年坦言,课业负担重,没时间是阅读量下降的主因。

让青少年好好读书,需要更多的支持,如好书、新书的推荐,公共读书活动的开展,家庭环境的营造。首先,作家和出版部门要本着为民族为国家负责为原则,被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广大作品要多出快出。可是走进书店,我们发现教辅读物______________,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书籍倍受欢迎,而青少年喜爱的书籍却少之又少。______________,所以这也难怪孩子们不喜欢读书。其次,政府可通过多举办读书比赛,开展书香校园、书香家庭评选等,让读书氛围浓厚起来,从而使青少年______________,氤氲在浓浓的书香中。可是如果时代浮躁、急功近利、读书无用论______________,即使强调青少年读书,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让孩子将读书当作一种赏心悦目、美妙的情趣。可是如果家长唯分数马首是瞻,逼着孩子不停地跋涉在书山题海,奔波于辅导班,孩子如苦行僧,哪有时间去读他们喜欢的经典图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或俗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汗牛充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潜移默化          蔚然成风
B.浩如烟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潜移默化          大行其道
C.浩如烟海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耳濡目染          蔚然成风
D.汗牛充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耳濡目染          大行其道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家和出版部门要本着为民族为国家负责为原则,多出快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
B.作家和出版部门要本着为民族为国家负责的原则,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要多出快出。
C.作家和出版部门要本着为民族为国家负责的原则,多出快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
D.作家和出版部门要本着为民族为国家负责为原则,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要多出快出。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另外,家长要淡化对孩子的功利化要求,给孩子减轻成绩压力
B.家长要淡化对孩子的功利化要求,另外,给孩子减轻成绩压力
C.另外,淡化对孩子的功利化要求,给孩子减轻成绩压力,这是对家长的要求
D.淡化对孩子的功利化要求,另外,给孩子减轻成绩压力,这是对家长的要求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惯睡午觉的人,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让自己拥有更高效率、更健康的午睡。午饭后,,要先坐半小时左右,让肠胃充分消化食物。入睡时间建议选择在下午一点到两点半之间,如果到了下午三四点后再午睡,则容易造成晚上失眠,引起生物钟的混乱。趴着睡的习惯要改一改。,部分身体肌肉持续呈紧绷状态。趴着睡时,下肢一直处于下垂位,而脑袋则一直压迫着胳膊,血液回流会受影响,这样毛细血管里的垃圾运不出来,营养运不进去,后果可想而知。午睡的时候,,能放多平就多平。有床就躺着,没床就仰着,脚下找点东西垫着。

健康成年人午睡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0分钟,以半小时最佳。如果没有时间午睡,打个盹儿就可以了。午睡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睡的时间长了,容易进入深睡眠或快眼动睡眠阶段,如果进入这些阶段并从此阶段醒来的话,很多时候会感觉全身无力、心慌不适。如果本身是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时间过长还可能导致心血管负荷加重,疾病风险增加。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请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较难(0.4)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屋檐下,蜘蛛在默默地编织自己的蛛网。

有人认为,蜘蛛的网一旦结成,就会一辈子困在网中。蛛网看似为了网住飞蛾,其实到头来却也网住了自己。

也有人认为,人生就应像蜘蛛这样,一点点地用丝线结成自己人生的蛛网。蛛网虽小,但也能网罗天地,至少能做到“独善其身”。


那么,你是怎样看待这“蛛网”的?请围绕上述材料,以“网”为标题,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800字。
2022-01-08更新 | 41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  报告非连续性文本
7-90.65其他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资治通鉴》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白居易(772-846)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210.65情境补写  概括要点表达题组
六、作文
220.4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全命题作文  反思 反省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