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吉林 高三 三模 2022-05-19 43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持续增大,网对网的交流模式逐渐成为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被称为无接触时代,该情况预计将延续到新冠疫情结束之后,成为新技术系统性创新的突破口。20211028日,扎克伯格宣布将Facebook 更名为Meta,这意味着其将在今后发展中转向以元宇宙(Metaverse)生态为主的发展领域。以此为分界点,元宇宙概念正式引发全球广泛关注,与元宇宙相关的虚拟货币、社交模式、沙盒游戏等探索形式纷纷涌现,其中既有对元宇宙技术、理念的合理期待与切实实践,也有对元宇宙非理性炒作的资本跟风与概念误用。因此,站在元宇宙概念发展的转折点,对其本质概念、发展逻辑与风险隐忧进行框限、厘清显得尤为重要。

元宇宙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技术发展的长期驱动之下有机生成的,从欧美洞穴探险的游戏史前史,到计算机技术及其图形化应用的深入发展,元宇宙在理念构想与技术储备层面已具备现实基础。对元宇宙最常见的误解就是,将元宇宙等同于虚拟现实,事实上虚拟现实只是体验元宇宙的一种方式。

1992年,元宇宙概念在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中首次被提出,书中描绘了人类通过数字替身在虚拟世界中生活的图景,这一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被称为元宇宙。从词源角度看,意为更高、超越,据此,元宇宙可以被理解为由计算机生成的超越现实物质世界的宇宙空间,其发展的目标在于创造出虚拟与现实边界融合的新世界。

元宇宙成为全球关注焦点以来,在世界各地已取得诸多新进展、新实践,出台了新政策,这对于进一步理解元宇宙发展前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元宇宙的具体实践正在逐渐廓清未来方向,发展逻辑也将在实践中逐渐明朗。目前的相关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业已产出的成果也大多停留在理念构想与虚拟现实的阶段。然而在目前的实践领域,元宇宙+已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方向,大量公司企业涌入元宇宙领域。元宇宙概念在这一过程不但没有逐步厘清,反而在不同主体的自我表达中走向更加模糊的概念状态。这一隐忧体现的是新兴概念或领域出现之后,概念炒作的显性风险。具体而言,在元宇宙发展初期就预想未来发展的最优解,这一趋势的落点可能并不在于元宇宙发展本身,更多地在于追求资本市场与流量市场的曝光率。对这一现实情况,大量专家与媒体也开始进行反思追问,试图让元宇宙的发展回归有序的正轨。

对元宇宙的反思追问是理性声音的外化,但同样存在对元宇宙发展全盘否定的声音,这与元宇宙概念炒作一样,都属于不明概念本质的自说自话。元宇宙本身是一个系统的技术性概念,涉及一整套产业链发展,传统领域与新兴领域的碰撞既有可能促进产业发展,但也有可能阻碍新兴产业的布局。此外,对新兴领域,社会舆论本身也存在分化与排斥。因此,面对元宇宙的发展,学界与业界应当时刻保持理性状态,避免概念炒作的不利局面,同时也要避免对新兴领域的直接拒斥,保障技术发展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可能性推动。

(摘编自黄楚新、陈智睿《元宇宙探源与寻径:概念界定、发展逻辑与风险隐忧》,《中国传媒科技》2022115日)

1.下列关于“元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宇宙的概念产生于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因Facebook更名而受到广泛关注。
B.元宇宙不等同于虚拟现实及其衍生技术,就如同互联网不能等同于应用程序。
C.元宇宙是为了使人们能在虚拟世界中生活而存在的、与现实平行的虚拟世界。
D.对元宇宙的反思追问和元宇宙概念炒作,都是因概念不清而产生的偏见行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介绍时代背景及元宇宙发展现状,旨在明确本文出发点,突出研究意义。
B.文章以小说《雪崩》内容为例,直观地解释了元宇宙,为后面的概念阐释作准备。
C.文章用概念炒作和全盘否定两种极端情况,来说明元宇宙的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
D.文章从概念界定、发展逻辑与风险隐忧三方面,分析了元宇宙的内涵与未来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已经到来的“无接触时代”,元宇宙成为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的突破口之一。
B.元宇宙产生的背后,既有技术长期发展的历史基础,也有技术演进的未来前景。
C.用计算机生成虚拟与现实边界融合的全新世界,是促进元宇宙发展的主要途径。
D.对元宇宙风险隐忧的反思不是对其本身的“唱衰”,而是在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2022-05-19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双减政策,是党和政府坚持教育事业公益性,着力降低家庭教育支出,制止逐利性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校外培训机构,都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不能把良心的事业,变为逐利的产业,更不能成为一些人逐利的工具。

(摘编自张志勇《双减背后教育观念的大变革》中国教育202189日)

材料二

1221日教育部数据显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大幅压减,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留下的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不适合营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

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比例由上学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

调查显示,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教育部学校直报平台收到的无记名调查问卷中,绝大多数家长对学校减负提质工作表示满意。

(摘编自《读懂双减背后的教育逻辑》新华社202112月)

材料三

以下为澎湃新闻对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的专访(节选)。

澎湃新闻:您怎么看双减政策的出台?

檀传宝:双减政策出台,初衷和一些具体措施肯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促进教育公平、孩子们的健康发展也都有重要帮助。但是,绝对、简单的减负没有可能。一是因为教育规律体现出学习要有进步,适当的练习和巩固不可少。二是因为人类知识生产的加速度发展是历史趋势。

尽管许多人说要转向能力的学习、创造性的培育等教育目标,但这与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从历史发展趋势上看,我可以肯定地说:从知识容量上讲,未来孩子们的学习任务只会更重,不会更轻。

澎湃新闻:在双减政策出台后,教育部提出了双增双增指即在减轻校内课业负担后,在课程安排和课后延时服务中增加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同时,在校外培训机构认定中,将体育和美育培训的时间增加),您怎么看双增的提出?

檀传宝:许多事情教育部门非常努力,但是也需要全社会更大的支持。比如要学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你就得让学校配备足够合格的师资、设备等。据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双减以后全国不少学校,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学校,只能把孩子关在学校、只能做作业。没有合格师资、没有起码的条件,学校如何促进全面发展

此外,双增特别需要发挥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除了增加合理的报酬、回应此起彼伏的给老师减负的呼声,还要给予老师真正的尊重。

(摘编自《北师大教授檀传宝:落实双减要避免削足适履》澎湃新闻20211212日)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双减”主要措施的一项是(     
A.全面减轻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B.增强学校课后服务的吸引力,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C.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D.坚持从严审批机构,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服务行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多数学校在作业管理、课后服务等诸多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家长对学校减负提质工作表示满意。
B.党和政府坚持教育事业的公益属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公平公正,适合“营转非”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将被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C.材料三中的访谈对象檀传宝教授对“双减”政策有更冷静的思考,从教育规律和历史趋势方面来看,他不认同“双减”举措。
D.落实“双减”的同时也要重视“双增”,因为“双增”政策解决了功利化、短视化的教育行为,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大势所趋。
6.“双减”的政策出台以来,担忧的声音不断。网上“‘双减’政策反而会导致教育质量、教育公平的降低”这类观点屡见不鲜,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如何避免出现教育质量下降、教育公平降低的问题?请结合材料,提出解决方案。
2022-05-1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返乡下

陈忠实

新世纪到来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过后,我买了二十多袋无烟煤和一些吃食,回到祖居的乡村老屋。站在这个给我留下拥挤也留下热闹印象的祖居小院里,心里竟然有点酸酸的感觉。已经摸上六十岁的人了,何苦又回到这个空寂了近十年的老窝里来?

我的脚下是祖宗们反复踩踏过的土地。我现在又站在这方留着许多代人脚印的小小的院里。我不会问自己也不会向谁解释为什么重新回来,因为这已经是行为之前的决计了。丰富的汉语言文字里有一个词儿叫龌龊。我在一段时日里充分地体味到这个词儿不尽的内蕴。

南窗前丁香的枝头尚不见任何动静,倒是三五丛月季的枝梢上暴出小小的紫红的芽苞,显然是春天的讯息,然而整个小院里太过沉寂太过阴冷的气氛,还是让我很难转换出回归乡土的欢愉来。

回到屋里,架在大炉上的水壶发出噗噗噗的响声。沏上一杯上好的陕南绿茶,我坐在曾经坐过近20年的那把藤条已经变灰的藤椅上,抿一口清香的茶水,瞅着火炉炉膛里炽红的炭块,耳际似乎萦绕着见过面乃至根本未见过面的老祖宗们的声音。嗨!你早该回来了。

第二天微明,我搞不清是被鸟叫声惊醒的,还是醒来后听到了一种鸟的叫声。隔着窗玻璃望去,后屋屋脊上有两只灰褐色的斑鸠,在清晨凛利的寒风里,一点头,一翘尾,发出连续的咕咕咕的叫声。哦!催发生命运动的春的旋律。在严寒依然裹盖着的斑鸠的躁动中传达出来了,我竟然泪眼模糊起来。

傍晚时分,我走上灞河长堤。河水清澈到令人忍不住又不忍心用手撩拨。一只雪白的鹭鸶,从下游悠悠然飘落在我眼前的浅水边。我无意间发现,斜对岸的那片沙地上,有个男子挑着两只装满石头的铁丝笼走出一个偌大的沙坑,把笼里的石头倒在石头垛子上,又挑起空笼走回那个低陷的沙坑。那儿用三脚架撑着一张钢丝箩筛。他把刨下的沙石一锨一锨抛向箩筛,发出连续不断千篇一律的声响,石头和沙子就在箩筛两边分流了。

我突发联想,印成一格一框的稿纸如同那张箩筛。他在他的箩筛上筛出的是一粒一粒石子,我在我的箩筛上筛出的是一个一个方块汉字。现行的稿酬无论高了低了贵了贱了,肯定是那位农民男子的石子无法比对的。我们就像是社会大坐标的两极,我知道我不会再回到挖沙筛石这一极中去,却无法从这一极上移开眼睛。

转眼间五月来了,整个河川和原坡都被麦子的深绿装扮起来,几乎连一块巴掌大的裸露土地都看不到。一夜之间,那令人沉迷的绿野变成满眼金黄,如同一只魔掌在翻手瞬间创造出神奇来。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的麦收开始了,把从去年秋末以来的缓慢悠闲的乡村节奏骤然改变了。红苕是秋收的最后一料庄稼,通常是待头一场浓霜降至,苕叶变黑之后才开挖。湿漉漉的新鲜泥土的垄畦里,排列着一行行刚刚出土的红艳艳的红苕,常常使我的心发生悸动。

被文人们称为弱柳的柳树,居然在这河川里最后卸下盛装,居然是最耐得霜冷的树。柳叶由绿变青,由青渐变浅黄,直到几番浓霜击打,通身变得灿灿金黄,张扬在河堤上河湾里,或一片或一株,令人钦佩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尊严。小雪从灰蒙蒙的天空飘下来时,我在乡间感觉不到严冬的来临,却体味到一缕圣洁的温柔,我本能地仰起脸来,让雪片在脸颊上在鼻梁上在眼窝里飘落、融化。直到某一天大雪降至,原坡和河川都变成一抹银白的时候,我抑制不住某种神秘的诱惑,在黎明的浅淡光色里走出门去。在连一丝兽蹄鸟爪的痕迹也难见的雪野里,踏出一行脚印,听脚下的厚雪发出铮铮铮的脆响。

某个晚上,瞅着月色下迷迷蒙蒙的原坡,我却替两千年前的刘邦操起闲心来。他从鸿门宴上脱身以后,是抄哪条捷径便道逃回我眼前这个原上的营垒的?刘邦驻军在这个原上,遥遥相对灞水北岸骊山脚下的鸿门,我的祖居的小村庄恰在当间。也许从那个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的宴会逃跑出来,刘邦慌不择路翻过骊山涉过灞河,从我的村头某家的猪圈旁爬上原坡直到原顶,才嘘出一口气来。无论这逃跑如何狼狈,并不影响他后来打造汉家天下。

我在读到历代诗人咏灞桥的诗集时,大为惊讶,白鹿(或灞陵)这道原,竟有数以百计的诗圣诗王诗魁都留了绝唱和独唱。

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七绝,是最坦率的一首,也是最通俗易记的一首。一目了然可知诗人在长安官场被蝇营狗苟的龌龊惹烦了,干脆骑马到白鹿原头逛去。

我在这原下的祖屋生活了两年。夏日一把朝椅,冬天一抱火炉,傍晚到灞河沙滩或原坡草地去散步。当然,每有一篇小说散文写成,那种愉悦,相信比白居易纵马原上的心境差不了多少。正是原下这两年,是我近八年以来写作字数最多的年份,且不说优劣。我愈加固执一点,在原下进入写作,便进入我生命运动的最佳气场。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叙写作者花甲之年重返故乡。“新世纪”“第一个农历春节”等字眼交代了时间,也暗示新生活的开始。
B.文章选取祖屋代表性的事物,从听觉、视觉、嗅觉多角度描写,及虚实结合等手法,再现了“我”在祖屋生活的场景。
C.作者描写乡间男子劳作的场景,将其筛砂石的辛苦与自己码字的收入进行对比,突出了自己在社会“另一极”的优越。
D.文章多次展开联想,用历史故事、古人诗句,突出了白鹿原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片土地的爱。
8.作者重返故乡,从最初“心里竟然有点酸酸的感觉”,到最后“进入我生命运动的最佳气场”,作者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作者笔下的老屋承载着他的成长与记忆,是重返乡下后的重要生活场景。但他似乎更偏爱于描写乡景,对此你如何理解?
2022-05-19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逢吉为相,内结知枢密王守澄,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每承顾问,常排抑之,拟状至内庭,绅多所臧否。逢吉患之,而上待遇方厚,不能远也。绅族子虞颇以文学知名,自言不乐仕进,隐居华阳川。及从父者为左拾遗,虞与耆书求荐,误达于绅。绅以书诮之,且以语于众人。虞深怨之,乃诣逢吉,悉以绅平日密论逢吉之语告之。逢吉益怒,使虞与补阙张又新及从子前河阳掌书记仲言等伺求绅短,扬之于士大夫间,且言:绅潜察士大夫,有群居议论者,辄指为朋党,白之于上。由是士大夫多忌之。及敬宗即位,逢吉与其党快绅失势,又恐上复用之,日夜谋议,思所以害绅者。逢吉乃令王守澄言于上曰:陛下所以为储贰,臣备知之,皆逢吉之力也。如杜元颖、李绅辈,皆欲立深王。上时年十六,疑未信。会逢吉亦有奏,言:绅谋不利于上,请加贬谪。上犹再三覆问,然后从之。二月,癸未,贬绅为端州司马。逢吉乃帅百官表贺既退百官复诣中书贺逢吉方与张又新语门者弗内良久又新挥汗而出旅揖百官曰端溪之事,又新不敢多让。众骇愕辟易,惮之。右拾遗内供奉昊思独不贺。逢吉怒,以思为吐蕃告哀使。丙戌,贬翰林学士庞严为信州刺史,蒋防为汀州刺史。严与防皆绅所引也。张又新等犹忌绅,日上书言贬绅太轻,上许为杀之。朝臣莫敢言,独翰林侍读学士韦处厚上疏,指述:绅为逢吉之党所谗,人情叹骇。绅蒙先朝奖用,借使有罪,犹宜容假,况无罪乎!于是上稍开寤。会阅禁中文书,有穆宗所封一箧,发之,得裴度、杜元颖、李绅疏请立上为太子。上乃嗟叹,悉焚人所上谮绅书。虽未即召还,后有言者,不复听矣。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五下)


[注]①储贰:太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逢吉乃帅百官表贺/既退/百官复诣中书贺/逢吉方与张又新语/门者弗内/良久/又新挥汗而出/旅揖百官曰
B.逢吉乃帅百官表贺/既退百官/复诣中书/贺逢吉方与张又新/语门者弗内/良久/又新挥汗而出旅/揖百官曰
C.逢吉乃帅百官表贺/既退百官/复诣中书/贺逢吉方与张又新语/门者弗内/良久/又新挥汗而出旅/揖百官曰
D.逢吉乃帅百官表贺/既退/百官复诣中书贺/逢吉方与张又新/语门者弗内/良久/又新挥汗而出旅/揖百官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党,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集团、派别,多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勾结而成。
B.癸未,干支之一,这里指农历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0年,称“癸未年”。
C.吐蕃,古国名,唐朝时曾建立过自己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
D.禁中,指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逢吉身为宰相,交结党羽,权倾朝野,与李绅产生矛盾后,打击毁谤李绅,致使李绅在士大夫中受到孤立,并失去敬宗皇帝的信任。
B.李绅的族侄李虞凭借文才而知名,起初自称不喜欢为官,后来请求别人举荐自己做官,这一行为受到李绅的讥讽,李虞因此怨恨李绅。
C.敬宗即位后,李逢吉担心李绅会重新被重用,于是他对敬宗说李绅等人当年想拥戴其他皇子,后来敬宗在穆宗所留的文书中发现了真相。
D.张又新忌恨李绅,并对其进行诋毁。面对此境,大部分官员随波逐流,不敢质疑,但也有个别官员不趋炎附势,仗义执言,为李绅辩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承顾问,常排抑之,拟状至内庭,绅多所臧否。
(2)绅蒙先朝奖用,借使有罪,犹宜容假,况无罪
2022-05-1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昭君怨·牡丹

刘克庄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注]①刘克庄(1187年-1269年),南宋豪放派词人。①姚黄:姚黄魏紫,是当时牡丹中的著名品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首二句,从牡丹身世写起,“独步”二字,写出了昔日洛阳牡丹的美丽和名贵。
B.三、四句转写眼前,将现在常被人歌咏的广陵花与牡丹作比较,突出对牡丹的同情。
C.下阕今昔对比,写牡丹曾在王侯园圃中被精心培育,而今却遭人弃于荒原,很不甘。
D.词人深受辛弃疾影响。本词也如辛词那样,寄寓着现实背景下词人深沉慷慨的情怀。
15.古诗歌咏牡丹者,多写其丰容艳态,赞其国色天香。而此词别具一格,专写牡丹不幸的命运,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2022-05-19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晚年深感自己漂泊无依,《登岳阳楼》中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在《登高》中也有此漂泊无依、病痛孤独之意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习近平在《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中说:“君子检身,常若有过”,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都强调君子每天检查并反省自己的重要性。
(3)诗歌末句有抒发诗人情感的,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有发表诗人议论的,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表达诗人志向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5-14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举世瞩目的冬奥会开幕式上,用二十四节气做倒计时,将第24届冬奥会牢牢打上了中国符号,引发好评如潮。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冬天结束,春天开始。对冬奥会的__________,对春天的翘首期盼,在这个注定载入奥运史册的夜晚,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场与春天同时__________的冬奥会,也将开启冬奥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春天。

立春,意味着不可遏阻的新生力量,__________着未来可期的希望。与寒冬战斗过的万物开始复苏,草长莺飞千山绿,__________万象新。冬奥运动员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为了这一刻,他们已经等待了四年。期间他们要面对千百次枯燥乏味的训练和伤病的侵袭。冬奥会大幕在开启之后,他们就会拼出储存已久的力量,实现自己久存心中的夙愿。

二十四节气搬上冬奥会开幕式,(     )。我们有理由自信,也有底气自信,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百计千方 启幕 包含 桃李争妍B.千呼万唤 启幕 蕴含 柳暗花明
C.千呼万唤 启动 包含 柳暗花明D.百计千方 启动 蕴含 桃李争妍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冬奥会大幕开启之后,他们就会拼出积蓄已久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夙愿。
B.冬奥会大幕在开启之后,他们就会拼出储存已久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夙愿。
C.冬奥会大幕在开启之后,他们就会拼出积蓄已久的力量,实现自己久存心中的夙愿。
D.在冬奥会大幕开启之后,他们就会拼出储存已久的力量,实现自己久存心中的夙愿。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既是向充满智慧的祖先致敬,也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文化自信。
B.在向充满智慧的祖先致敬的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文化自信。
C.不但是一种深沉的文化自信,而且是在向充满智慧的祖先致敬。
D.是在向充满智慧的祖先致敬,更是一种深沉的文化自信。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是世界和平学的鼻祖,据说世界和平组织的一个徽志用的就是墨子头像。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也就是绝对的普遍的平等之爱;墨子和平思想的原则是非攻,①_______;墨子在兼爱和非攻的基础上提出以尚同为原则来实现永久和平的理想社会。墨子反对攻无罪,但支持自卫和诛无道,在守望和平主义理想的同时,②___________。

在墨子看来,仅仅一个国家内部的人相亲相爱,③_________,战争和冲突仍将不可避免。所以为了避免战争,必须提倡兼爱,否则任何团体或国家内部的部分的爱都将是徒劳无功的。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请用“除非……”句式概括第二段中墨子的主要观点。再用一句话对该观点进行反驳,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每句话不超过20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2.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5-14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名句名篇默写
3
语言文字应用
4
写作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  时评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7-90.65其他散文  记叙性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咏物言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新闻短评选择题组
20-210.65压缩语段  连贯表达题组
六、作文
220.4图画式材料  品德修养  读书·学习  知与行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