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南昌市十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模拟检测(一) 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三 模拟预测 2022-05-20 17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至今日,新媒体艺术已经涉及一切艺术领域,涵盖所有艺术门类,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融合跨界

所谓融合艺的融合,原本受到各自媒介限定与技术影响的各个艺术门类,在数字化的新媒体平台的作用下,彼此间产生了融合,衍生出新的艺术现象,艺术和艺术之间、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甚至被突破。这种融合具体表现为艺术媒介的融合、艺术语言的融合、审美意象的融合、审美体验的融合。我们用多媒融合这一概念来概括新媒体艺术的这一基本特征。

多媒融合,字面意思是多种信息媒介的融通整合。其技术背景是数字化的新媒体,不仅可以记录、还原视听形象信息,而且可以记录还原包括味觉、嗅觉、触觉和运动感觉等感官属性信息,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息记录语言,能实现艺术形象记录和造型语言的最终统一。因此多媒融合的深层含义是指,新媒体实现了艺术形象和造型语言的最终统一,从而建构了一种多媒融合的艺术语汇,搭建起了一个多媒融合的艺术平台。

所谓跨界人的跨界,也就是艺术主体的跨界行为,既包括非艺术家跨界到艺术领域,也包括某一门类的艺术家跨界到其他艺术门类,还包括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与接受主体(欣赏者)之间的跨界。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第一波新媒体艺术实践主要是被新思潮而不是被新技术催生的。当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论。中国新媒体艺术中的跨界现象的背景既包括新媒体技术的推动,如互联网之于网络文学,也包括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如电子音乐、新媒体舞蹈等。

新媒体艺术跨界的向度包括向内的内涵式跨界与向外的外延式跨界。以电子音乐为例,内涵式跨界主要表现为从乐音噪音声音的拓展以及从调性无调性的音乐手法与类型的突破。但尽管出现了拓展与突破,它仍然属于音乐艺术范围内的跨越,并未突破音乐的边界。而外延式跨界则表现为从听觉到视觉、从时间到空间的跨越和突破,已经超越了音乐艺术的边界,跨进了其他艺术领域。如作曲家程伊兵的《乐中书》就是这种跨界的典型作品。作品将书法者现场书写苏轼《前赤壁赋》的动作通过传感装置控制电子音乐,与现场的电子化古琴演奏和人声吟唱等其他音乐声部进行现场合成,再现古战场惨烈的厮杀场面,演绎中国古代文人旷达悠远的怀古心境,而作品的视频投影则着力表现中国书法艺术的下笔、提笔、运笔的动静、轻重、疾徐、曲直等韵律变化,为音乐的表达提供了更细腻丰富的表情元素。

我们应辩证而非绝对地看待新媒体艺术中的跨界与融合。它们是新媒体艺术的重要特征,却不是新媒体艺术的本质;它们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但不是新媒体艺术的追求目标。当下,我国新媒体艺术实践中的跨界总体上还是在守界前提下的跨界,是在传统艺术门类框架下的跨出和跨进。而我国新媒体艺术实践中的多媒融合,总体上也停留在多种固有的艺术媒介语言的联合运用层面上,距离真正意义上多媒融合的新型艺术语言的要求尚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摘编自许鹅《融合与跨界:新媒体艺术的特征与发展趋势》,《文艺报》202211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媒体艺术的“融合”是“艺的融合”,是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多媒融合”是其基本特征之一。
B.新媒体可以记录、还原视听形象信息和感官属性信息,因而能实现艺术形象和造型语言的统一。
C.新媒体艺术的“跨界”,其艺术主体不限于不同门类的艺术家,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也可以跨界。
D.当下,我国新媒体艺术实践中的“跨界”还局限在传统艺术门类框架下,总体上还是内涵式跨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三两段先概述“融合”的内涵和表现,再引出“多媒融合”的概念,最后重点阐述这一概念的深层含义。
B.第五段援用作曲家程伊兵创作《乐中书》这个事例,是为了论证“外延式跨界”具有更强大的艺术表现力。
C.文章结尾指出“跨界与融合”是新媒体艺术的重要特征而非本质,是趋势而非目标,是对前文的补充论述。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诠释了新媒体艺术中“融合”和“跨界”的含义、背景、特点等内容,层次明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新媒体艺术的“融合”与“跨界”已有20年历史,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与“跨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B.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融合全息扫描等前沿技术,用舞蹈语汇演绎名画《千里江山图》,是典型的新媒体艺术。
C.新媒体艺术的“融合”一般只需要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催生,而新媒体艺术的“跨界”,还需要新思潮的推动。
D.内涵式跨界并没有突破某一艺术的边界,而外延式跨界则跨进了其他艺术领域,后者的艺术效果更具魅力。
2022-04-17更新 | 24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山西省晋城市、运城市高三4月考前适应性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法新社的报道,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日前警告说,新冠疫情可能导致1亿人重新陷入极端贫困。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世界银行此前估计,将有6000万人因新冠疫情陷入极端贫困。根据世行的定义,“极端贫困”人口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90美元(约合人民币13.2元)。但新的评估认为这一情况可能恶化,达到7000万至1亿人。马尔帕斯说,如果新冠疫情恶化持续下去,“这个数字可能会更高”。

世界银行承诺,到2021年6月为止,将向100个国家提供1600亿美元资金,以应对迫在眉睫的紧急情况。截至6月底,世界银行已发放约210亿美元。但即便如此,极端贫困人口仍在增加。马尔帕斯说,情况恶化是由于疫情期间就业岗位减少以及供应问题使人们更难获得食物。他说:“经济危机持续时间越长,就有越多人重新陷入极端贫困。”他就此呼吁债权国减免贫穷国家的债务。今年4月,二十四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同意世界最贫困国家从今年5月1日起至年底可暂停偿还债务。

(摘编自新华网《世行行长警告:疫情或令1亿人重返极端贫困》2020年8月22日)

材料二: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

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制度建设是保障。中央出台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管理体制,构建起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这些体制机制符合我国国情,契合扶贫实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制度保障。

构建全国一盘棋的脱贫攻坚体系。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

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合力开展脱贫攻坚。这些年来,全国共派出25.5 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从财政、金融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资金支持,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2013年至2017年平均每年增长22.7%的基础上,2018年至2020年又大幅度增加。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把握发展趋势和尊重治贫规律,进行科学顶层设计、战略部署,统筹目标与措施。坚持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二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精准扶贫中,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覆盖了扶贫对象识别、帮扶和管理等各个环节,贯通了扶贫开发全流程,能够有效引导贫困群众参与脱贫,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资金跟着人走,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精准扶贫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三是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关系,强化脱贫光荣导向,更加注重培养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更加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加大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各项政策有效落实落地,确保脱贫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坚决防止虚假脱贫。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的重要经验》)

材料三:

一是“消极的贫困者”。有学者调研我国目前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之一南疆三地州六个县(市)830多个贫困户样本发现,近三分之一的贫困家庭常年依靠政府财政补助,家里有强壮劳动力却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参加生产。

二是“愿贫争贫者”。有的贫困户不是积极争取自己脱贫,而是积极争取自己不脱贫,以便继续获得国家扶贫补助。有些没有被识别为贫困户但经济状况也就是略高于贫困标准的人,对于自己无法获得扶贫补助而感到心理不平衡。

三是“签到式培训”。贫困者对于职业教育和培训缺乏主观动力,培训机构通过送礼物等方式才能吸引贫困户前来培训,有的培训甚至简化为只有贫困户签到而没有实际培训的状况。

四是“渴望的贫困者”。一些贫困家庭对于心理、观念、智力和能力都有强烈的渴望,但是仍然处在无法获得基本教育保障的困境中。2019年12月17日,一些捐助人对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春蕾计划”提出质疑,因为该项目对三区三州内某所中学的453名男生也提供了支援。这些男生“家庭非常困难且学习愿望强烈”,有的男生在申请中写到“收入微薄每年基本上连学费都凑不齐”。这个事件从侧面反映出,深度贫困地区还有不少渴望教育却不可得的贫困学生。

(摘编自人民论坛《当前精准扶贫领域存在的四个问题》作者:聂露)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疫情使超过一亿人陷入每天生活费不足1.90美元的极端贫困,世界银行承诺提供更多资金以应对这一情况。
B.世界银行行长呼吁债权国减免贫穷国家的债务以应对新冠疫情,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同意世界最贫困国家从2020年5月1日起至年底可暂停偿还债务。
C.在中国,扶贫不只是政府的事情,社会力量也参与其中,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的格局。
D.中国从财政、金融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资金支持,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2013年至2017年平均每年增长22.7%。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观点的一项是(     
A.近年,甘肃武威市先后建成108个移民安置点,从高寒地区迁出13万余人,迁出区恢复生态用地72万亩,恢复水源涵养林5.2万亩,为祁连山生态保护作出了贡献,实现了脱贫致富和生态保护共赢。
B.四川凉山针对以往自发搬迁产生的“人户分离”管理盲区,作出专门安排,完善精准识别标准,坚持“不漏一户,不掉一人”,目前自发搬迁的3万多名贫困群众,已经全部纳入综帮扶范围。
C.一批批福建企业和人才到宁夏投资兴业,他们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而且带来了沿海地区先进的市场观念和“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给闽宁镇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
D.湖北五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罗官章,回到五峰县牛庄乡带领广大农民种天麻致富。退休十九年来,他为当地农民增收1.9亿元。
6.有人认为,对于“消极的贫困者”“愿贫争贫者”,国家应该放弃扶贫,你同意上述看法吗?请结合材料,阐述你的理由。
2022-04-14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21-2022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别了,武器①(节选)

[美]海明威

军队这么庞大,路又这么少,撤退必然混乱。根本没人下令指挥。

“博内罗呢?”我问。

皮安尼望着我。“他走了,中尉。”他说,“他情愿当俘虏去。”我一声不响。

“他怕我们都会被打死。”我一句话也不说。

“你看,我们对这场战争根本就没有信心,中尉。”

“他上哪儿去了?”“我不知道,中尉。他溜走了。”

我们绕着城的北面走过乌迪内,过了一会儿便走进大撤退的基本行列,整夜往塔利亚门托河赶去。我真想不到撤退的规模这么宏大。不但是军队,整个国家都在撤退。我们整夜赶着路,走得比车辆还要快。博内罗情愿去当俘虏,真傻了。其实一点危险都没有。

路上车辆和军队很拥挤,我们在路的旁边走着。

“我走得发腻了。”“嗯,我们现在只要走就行了。用不着再操心。

“博内罗是个傻瓜。”“他真是傻瓜。

“他的事你怎么处理呢,中尉?”“我还不知道。

“你看,要是战争继续下去,上面会给他家属找大麻烦的。

“战争不会继续下去的。”一个士兵说。

“我们正在回家。战争结束了。

“要是战争真结束了,那就没有关系了,”皮安尼说,“但是我不相信战争已经结束。真这样就太好啦。”

“我们不久就会知道的。”我说。

“我不相信战争结束。他们都这样想,我可不相信。

天亮前,我们赶到了塔利亚门托河的河岸边,便沿着涨满水的河走,走近一条所有的人马要过的桥。我们沿着河岸走,然后挤进了过桥的人群。我紧紧地央在人群中慢慢地过桥,上面是雨,下边隔着几尺便是河水,我从桥边探头望望河水。

没人说话。大家只希望快点过桥,心里就是这么个念头。我们快过去了。木桥的那一头,两边站有一些军官和宪兵,打着手电筒。我们走近他们时,我看见有个军官用手指指队伍中的一个人。一名宪兵走进行列,抓住那人的胳膊,拖了出去。宪兵强迫他离开大路。他们正仔细察看着行列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刚要走到正对面时,他们又抓去了一个人。我看见那人是个中校。他头发灰白,长得又矮又胖。宪兵把他拖到那一排检查行人的军官后面。当我走到那一排军官跟前时,我看到有一两个军官正盯着我。其中有一位指指我,对宪兵说了一声。我看见那宪兵跑过来,挤过队伍的边沿来找我,接着我感到被他抓住了衣领。

“怎么啦?”我说。我伸手到背后去解手枪。

另一个从我身后抓住我,把我的手臂朝上扭,扭得几乎脱了臼。我跟他一起转过身,第一个宪兵狠狠掐住了我的脖子。

“他再抵抗就开枪。”我听见有人在说。

“这是什么意思?”我想大声嚷,但是我的声音并不响亮。他们现在已把我拖到路边来了。

“他再抵抗就开枪,”一个军官说,“押他到后边去。”

“你们是什么人?”

“战场宪兵②。”另外一位军官说。

“押他到后面那些人那儿去。”第一个军官说。

他们押着我绕到这排军官的后边,走往公路下边临河的田野,那儿有一堆人。有一小组人由宪兵看守着。审问者的旁边站着四名宪兵,人人挂着卡宾枪。我看看那个正在受审问的人。他就是方才从撤退行列中给拖出来的那个灰头发的中校,胖胖的小个子。

“你属于哪一旅的?”他告诉了他们。

“哪一团?”他又说了。

“为什么不跟你那一团人在一起?”他把原因说了出来。

“就是你们这种人,放野蛮人进来糟蹋祖国神圣的国土。

“对不起,我不懂你的话。”中校说。

“就是因为有像你这样的叛逆行为,我们才丧失了胜利的果实。

“你们经历过撤退没有?”中校问。

“意大利永远不撤退。”我们站在雨中,听着这番话。

“要枪毙我的话,”中校说,“就请便吧,不必多问。这种问法是愚蠢的。

那些军官会商了一下。其中一个在一本纸薄上写了些什么。

“擅离部队,明令枪决。”他宣读。

两个宪兵押着中校到河岸边去。我没看他们枪毙他,但是我听见了枪声。

我们站在雨中,一次提一人出去受审并枪决。到这时,凡是他们问过话的都被枪决了。

我身子往下一蹲,同时劈开左右两人,低着头往河边直跑。我在河沿上绊了一跤,哗的一声掉进河里。河水很冷,我竭力躲在水下不上来,自以为再也不会上来了。我一冒出水面,便吸一口气,连忙又躲下去。我第二次冒出水面时,看见前头有一根木头,就游过去,一手抓住它。找把头缩在木头后边,连看都不敢往上边看。我快冒出水面时就听见枪声。那根木头顺着水流转,我楼住它。河水很冷。我随波逐流,双手抱住那根木头,由它把我顺流漂去。现在已看不见河岸了。


【注】①小说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男孩亨利参加意大利军队抗击德国,经历了战争后,最终脱离战争的故事。②战场宪兵:负责维持军队纪律,保障军队命令的执行。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了大撤退的场面,官兵们惊恐不已,狼狈逃命,连宪兵也阻止不了他们。
B.“我”机警灵活,看到被问话的都被枪决后,不甘心束手就擒,于是找机会成功逃离。
C.小说详细写了胖胖的中校被审问、枪毙的过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并且以点带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无情,甚至荒谬。
D.小说结尾写“我”跳河逃生的过程,用了大量的动词,准确地描写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将紧张的气氛渲染得扣人心弦。
8.小说节选部分开头写“我”和皮安尼反复说博内罗“太傻了”“是个傻瓜”。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有人说,海明威的小说是“零度写作”。所谓零度写作,是指作者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感情,完全客观地陈述;零度写作不是不要感情,而是不让作者感情影响读者。请简要分析本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2022-05-17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十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模拟检测(一) 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有司以杂伎进,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三月,上视学,释奠先师,吏部尚书王恕请加礼于孔,子前,特用币,改太牢。起用谪降主事张吉、王纯,中书舍人丁巩,进士敖毓元、李文祥。先是,五人并以言事远谪,南京吏部主事储璀上言:五人者,既以直言徇国,必不变节辱身。乞取而真之风纪论思之地,则言论风采必有可观。与其旋求敢谏之士,不若先用已试之人。上命吏部皆起用之。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乃宗社福,敢不仰承。乃令内官掖之下陛。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光禄供奉内府,自有常额。成化以来,内员渐繁,常供不足。乃责京师邸户办之,甚苦。至是,刘大夏因言光禄日办烦费,杀数百,既损民财,复亏爱物之仁。上为恻然,即敕兵部侍郎,同给事御史清理裁革。光禄卿艾璞曰:刘东山此奏,岁省光禄金钱八十馀万。古称仁人之言其利溥,此之谓与!然中官因是愈侧目大夏矣。上又召大夏于便殿,谕之曰:事有不可,每欲召卿议,又以非卿部事而止。今后有当行当罢者,卿可揭帖启朕。大夏对曰:不敢。上问:何也?曰: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对外付府部内咨阅臣可也。如用揭帖,上下俱有弊,且非后世法,臣不敢效顺。上称善。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
B.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
C.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
D.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军械、军令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B.稼穑,种植为“稼”,收割为“穑”,合在一起指播种和收割庄稼,也泛指从事农业劳动。
C.牲,常与牺合称“牺牲”,即供祭祀、盟誓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体全为牺,色纯为牲。
D.揭帖,明制,内阁直达皇帝的一种机密文件。其后使用渐广,凡公开的私人启事也称揭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宗登基之后,听闻马文升的名声,对他荣宠有加;马文升感念皇帝之恩,更加发奋勤勉,直言进谏。
B.张吉等五人因直言进谏被贬,储瓘认为与其到处寻访敢谏之人,不如重新任用那些经过考验的忠良之士,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C.孝宗希望马文升按实际情况认真考课天下官吏,他不负重托,最终裁掉了二千多名不称职官员,并将他们全部判了罪。
D.刘大夏认为光禄寺每日置办用度繁多浪费,既损耗了百姓的财力,又损害了爱惜万物的仁心,皇帝当即下令进行裁汰革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有司以杂伎进,或出亵语。
(2)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乃宗社福,敢不仰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