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新疆 高一 期中 2022-05-23 6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00年前,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从学理上说,美育是美育,宗教信仰是宗教信仰,两者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但是,当时的中国,在新旧社会交替的背景下,有些人过度夸大宗教的作用,使得“宗教救赎论”观点泛滥,蔡元培本着科学主义的精神,在重视德育、智育的基础上,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对中国的美育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中国传统重感悟、重当下体验的文化心理角度看,以美育代宗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在今天看来,提倡美育实际上是让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应有的功能。18世纪德国启蒙时代的哲学家约翰·尼柯拉·提顿斯把人的心理功能划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人的知、情、意要全面发展,其中的情感主要应由审美来充实。美育通过审美活动陶冶人的性情,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度重视智育、生活节奏紧张的当下,美育有助于促进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尔库塞曾批判现代工业社会将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和创造力,他强调要把人从现实中解放出来,获得全面发展。卓别林主演的喜剧电影《摩登时代》中的查理,就是生产流水线上的机器人,一个单向度的人。

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美育,是指人的一切审美活动,包括欣赏自然美景、艺术等,都对人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铸就人的精神世界的有机部分。这是一种自发的美育。而狭义的美育,则指经过自觉地、能动地规划,有意识地进行的审美教育,如学校里的艺术教育等,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在自觉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学校自觉的美育又可对人们自发的审美活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当然,完整的美育过程是自发的美育和自觉的美育相统一,它们共同推动人生境界的提升。

审美的资源是丰富的,审美活动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趣味是审美的核心内容。审美活动本身不是占有,我们欣赏大海不是占有大海,人们更乐意自己在受到感动的同时,让他人也分享感动,这使得审美更具有普遍有效性。审美也具有超越的功能,让人从审美感受中获得解放和超越。我们生活的世界,不可能完全脱离功利,但是可以通过审美提升自我,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同时,美育与德育、智育在内涵和方式上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能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产生动情的愉悦。正因如此,智育与德育都可以通过审美而得以强化。主体审美能力的激情和想象力的焕发,可以极大地促进科学的发明和创造,在道德的感化中,也包含了审美、动情的元素。

(摘编自朱志荣《美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美育和宗教信仰有本质区别,但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是切中时弊且具有一定可行性的。
B.狭义的美育是指学校自觉能动地、有意识地进行的各种审美教育,它能对广义的美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C.通过审美活动来充实情感、陶冶性情,对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对人类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可起到促进作用。
D.智育与德育都可以通过审美而得以强化的原因是美育能春风化雨般地感染人、打动人,而不是强制地灌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借助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引出话题,交代了美育的历史意义,并统率全篇。
B.作者借马尔库塞的言论和卓别林饰演的“查理”一例旨在说明工业社会易使人变成“单向度”的人。
C.全文从美育的功能、概念、特点和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条理分明,结构严谨。
D.文章结尾分析了美育和德育、智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审美对德育、智育的功用和时代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蔡元培先生在一百年前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中国的美育实施可能就要晚一个世纪。
B.学校虽然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仅靠学校的课堂美育是远远不够的。
C.审美具有超越功能,能够让人从审美感受中获得解放和超越,我们可以通过审美提升自我,脱离功利。
D.人们乐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审美感动,是因为审美资源丰富多彩,审美活动有趣并为人们喜闻乐见。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小学生近视发病率约30%、初中生约60%、高中生约80%,而大学生已高达90%。户外活动减少、电子产品依赖……随着当下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视的发生率正在不断攀升。

除了人数多,近视低龄化、重度化也亟须引起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为70%,居世界第一。

很多人会认为,近视并没什么大不了,配副眼镜、做个手术就解决了。过早发生近视,未来出现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而高度近视又会增加致盲风险。

近视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这是因为眼轴一旦被拉长就无法再恢复。目前所有的方法,如配镜、激光手术等,都只能矫正视力而非治愈,任何治愈近视的说法都是不可信的。有些家长给孩子验配的角膜塑形镜,除了能起到暂时矫正视力的作用,还能延缓部分近视的进展,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摘编自《近视不可逆,青少年近视如何防控》)

材料二:

为什么中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如此之高?

从全球范围看,黄种人较白人和黑人的近视发生率本身比较高;从种族和地理位置上看,东亚青少年为近视的易感人群。另外,由于文化教育的传统,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青少年儿童用眼负荷比较大,这些负荷主要包括:早教、课业负担重、过多接触网络游戏以及电子终端产品等,有些学校老师布置课外作业也用iPad。与之相反,一些能控制近视发生的因素被抑制了,比如体育活动时间少、户外运动时间短。

青少年近视带来的影响,绝不是戴一副眼镜这么简单。相对于较晚出现近视的孩子,早近视的孩子发展为高度近视的可能性更大。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一般比普通人长,眼球体积也随之增大,就像膨胀的气球一样,眼球壁的视网膜、脉络膜和巩膜组织都可能因此变薄,这样的眼睛出现严重眼底并发症的可能性就很大。包括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青光眼和白内障等病症,其中有些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来治愈。

孩子戴上了眼镜,生活和体育锻炼都有不少麻烦。对于国家来说,如此高的近视患病率,将严重影响国民素质,影响一些行业选拔从业者,甚至使合格的服兵役青年数量减少,从而影响国防安全。

(摘编自《央视新闻:青少年近视率逐步提升,须引起高度警惕》)

材料三:

法国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对儿童视力进行筛查。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周要进行视力评估,以判断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满9个月和两周岁时,婴幼儿需再次接受视力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眼球震颤或斜视等。乔治·蓬皮杜欧洲医院儿童眼科医生克里斯托弗·奥索德介绍说,自小学开始,学校会定期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普及护眼知识。例如,在强烈光线下,佩戴太阳眼镜有助于减轻强光对眼部的刺激;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等方式预防近视等。

日本青少年近视率大幅上升引起了各界关注。日本地方政府积极创新做法。神奈川县大和市教育委员会从2021年4月开始,在市立28所中小学的470个班级设置“视力检查表”,让学生们利用休息时间自行检查并记录结果,每月至少一次,以掌握视力情况;教师定期检查记录并及时与家长沟通。

研究显示,英国13岁到16岁需要戴眼镜的青少年人数在过去7年内翻了一番。专家指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不能单靠个人、家庭和医院,政府、学校等各方面都应参与,形成一个多系统、立体化的防治体系,长期坚持才能见效。

(摘编自《预防近视,保护未成年人美好“视”界》)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青少年学生群体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不良的人越来越多。
B.近视发生后,去配眼镜、做手术,以为解决了问题,却增加了致盲风险。
C.青少年近视后患无穷,绝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甚至会影响国防安全。
D.在强烈光线下,佩戴太阳眼镜有助于减轻强光对眼部的刺激,保护眼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文化教育的传统,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青少年视力不良问题突出,青少年近视率高于欧美发达国家。
B.从全球范围看,黄种人较白人和黑人的近视发生率比较高,所以我们更需要注意青少年的视力问题。
C.高度近视患者眼球壁的视网膜、脉络膜和巩膜组织都可能变薄,眼睛出现严重眼底并发症的可能性很大。
D.近视产生后不可逆,目前所有的方法都只能矫正视力而非治愈,任何治愈近视的说法都是不可信的。
6.防控青少年近视,我们可以借鉴外国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7.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B.刑于寡妻
C.砉然向然D.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三、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8.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若属皆且为所虏
A.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B.苟以天下之大
C.冀君实或见恕也D.洎牧以谗诛
2022-05-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9.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简:选拔
臣虽下愚                                   下愚:极其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
B.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区区:谦辞,用作自称。
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            上报:回信
C.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隔离:遮蔽
来于秦                                   辇:乘辇
D.始祸焉                              速:加速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旧例,旧事
2022-05-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0.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参乘”又叫“车右”,指陪乘并护主的人,樊哙作为一名武士,当时身份为沛公的保镖。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指不到20岁的男子。
D.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2022-05-2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