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福建 高一 期中 2022-05-24 12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著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像补丁一样覆盖着大陆的土壤薄层控制着我们人类和大地上各种动物的生存。如我们所知,若没有土壤,陆地植物不能生长;而没有植物,动物就无法生活。

生命创造了土壤,而异常丰富多彩的生命物质也生存于土壤之中;否则,土壤就会成为一种死亡和贫瘠的东西了。正是由于土壤中无数有机体的存在和活动,才使土壤能给大地披上绿色的外衣。

土壤置身于无休止的循环之中,这使它总是处于持续变化的状态。在所有这些变化中,活的有机体总是积极的参与者。

土壤中最小的有机体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有机体,是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丝状真菌。它们有着庞大的天文学似的统计数字,一茶匙的表层土可以含有亿万个细菌。纵然这些细菌形体细微,但在一英亩肥沃土壤的一英尺厚的表土中,其细菌总重量可以达到一千磅之多。长得像长线似的放线菌其数目比细菌稍微少一些,然而因为它们形体较大,所以它们在一定数量土壤中的总重量仍和细菌差不多。

被称之为藻类的微小绿色细胞体组成了土壤中的极微小的植物生命。细菌、真菌和藻类是使动植物腐烂的主要原因,它们将动植物的残体还原为组成它们的无机质。假若没有这些微小的生物,像碳、氮这些化学元素很难通过土壤、空气以及生物组织来进行循环运动。例如,若没有固氮细菌,虽然植物被含氮的空气海洋所包围,但它们仍将难以得到氮素。其他有机体产生了二氧化碳,并形成碳酸,促进了岩石的分解。土壤中还有其他的微生物在促成着多种多样的氧化和还原反应,通过这些反应使铁、锰和硫这样一些矿物质发生转移,并变成植物可吸收的状态。

另外,以惊人数量存在的还有微小的螨类和被称为跃尾虫的没有翅膀的原始昆虫。尽管它们很小,却在除掉枯枝败叶和促使森林地面碎屑慢慢转化为土壤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一些小生物在完成它们任务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例如,有几种螨类甚至能够在掉下的枞树针叶里开始其生活,隐蔽在那儿,并消化掉针叶的内部组织。当螨虫完成了它们的演化阶段后,针叶就只留下一个空外壳了。在对付大量的枯枝败叶方面真正令人惊异的工作是属于土壤里和森林地面上的一些小昆虫。它们浸软和消化了树叶,并促使分解的物质与表层土壤混合在一起。

除了这一大群非常微小但却不停地艰苦劳动着的生物外,当然还有许多较大的生物。在土壤里的大个居住者中,可能再没有比蚯蚓更为重要的了。四分之三世纪以前,查理斯·达尔文发表了题为《蠕虫活动对作物肥土的形成以及蠕虫习性观察》一书。在这本书里,达尔文使全世界第一次了解到蚯蚓作为一种地质营力在运输土壤方面的基本作用——在我们面前展现了这样一幅图画:地表岩石正逐渐地被由蚯蚓从地下搬出的肥沃土壤所覆盖,在最良好的地区内每年被搬运的土壤量可达每英亩数吨重。与此同时,含在叶子和草中的大量有机物质被拖入土穴,并和土壤相混合。达尔文的计算表明,蚯蚓的苦役可以一寸一寸地加厚土壤层,并能在十年期间使原来的土层加厚一半。然而这并不是它们所做的一切。它们的洞穴使土壤充满空气,使土壤保持良好的排水条件,并促进植物的根系发展。蚯蚓的存在增加了土壤细菌的消化作用,并减少了土壤的腐败。有机体通过蚯蚓的消化管道而被分解,土壤借助于其排泄物变得更加肥沃。

(节选自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命创造了土壤,也依存于土壤。如果没有生命物质,土壤只不过是死亡和贫瘠的存在。
B.在一定数量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形体大小、数量均不一样,但它们的总重量却差不多。
C.如果没有固氮细菌,植物将无法得到氮素,这体现出固氮细菌在循环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D.螨类与原始昆虫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们能帮助除掉枯枝败叶,促进森林地面碎屑转化为土壤。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藻类使动植物腐烂还原为无机质,然后使矿物质发生转移以便植物吸收,这表明藻类只有通过还原反应才能参与土壤的变化。
B.蚯蚓不停地搬运土壤,将叶子和草中的有机质拖入土穴,以使土壤变得松软肥沃,这说明土壤里的大个居住者中蚯蚓最重要。
C.“土壤能给大地披上绿色的外衣”“一大群非常微小但却不停地艰苦劳动着的生物”,语言形象生动,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D.文章先总说提出土壤的重要性,再分说土壤的变化过程,最后总结较大生物对土壤的作用,采用“总—分—总”结构,逻辑严密。
3.为说明土壤里“活的有机体”积极参与土壤的变化,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择两种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差半车麦秸(节选)

姚雪垠

他是一个顶有趣的庄稼人。他从入伍的时候起,就成了我们最有趣的好同伴,一直到他昏昏迷迷地躺在担架上离开我们。他走了以后,我们不断地谈着他,想念着他。队长保存他的那支小烟袋,像保存爱人的情书似的,珍惜得不肯让别人拿去。

差半车麦秸还没有挂彩的时候,一天到晚他总噙着他的小烟袋,也不管烟袋锅里有烟没烟。有时候他一个人离开屋子,慢吞吞地走到村边,蹲在一棵小树下面,皱着眉头,眼睛茫然地望着面前的原野,当然,噙着他的小烟袋。隔很长的时间,他把两片嘴唇心不在焉地吧塔一咂,就有两缕灰色的轻烟从鼻孔里呼了出来。同志们有谁走到他的眼前,问他:“嗨,差半车麦秸呀,你是不是在想你的黄脸老婆哩?”这时,差半车麦秸的脸皮就微微地红了起来。

有时候差半车麦秸并不想念他的女人和孩子,他用一种抱怨的口气望着田里说:“你看这地里的草呀,唉!”他大大地吸了一口烟,然后再把下边的话和着烟雾吐出来:“平稳年头,人能安安生生地做活,好好的地里哪能会长这么深的草!”

他的小烟袋正像他本人一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我看见了他的小烟袋,就不由地想起来一段有趣的故事。

一个寒冷的黄昏,忽然全队的弟兄们兴奋得发狂一般地呐喊着跳到天井里,把一个新捕到的汉奸同队长密密地围了起来。汉奸两只手被绑在背后,脸黄得没一丝血色,两条腿抖得几乎站立不住。他的脖颈后插一把旧镰刀,腰里插一根小烟袋,头上戴一顶古铜色的破毡帽。

队长手里拿着一面从汉奸身上搜出来的太阳旗,他表情严肃,像一尊铁人。同志们疯狂地叫着:

“呵!打扮得多像庄稼人!”

“老爷,俺是好人呐!”汉奸颤抖着替自己辩护,“我叫王哑,人人都知道的。”“是小名字吗?”队长问,左颊上的几根黑毛动了几动。

“是小名字,老爷。小名字是爷起的,爷不是念书人。爷说起个坏名字压压灾星吧。……”“你的大名字叫什么?”

“没有,老爷。爷说庄稼人一辈子不进学屋门儿,不登客房台儿,用不着大名儿。”“有绰号没有?”

“差,差,老爷,‘差半车麦秸’。”

“嗯?”队长的黑毛又动了几动。“差什么?”

“‘差半车麦秸’,老爷。”

“谁差你半车麦秸?”

“人们都这样叫我。”“哑巴”的脸红了起来。“这是吹糖人的王二麻子给我起的外号。他一口咬死说我不够数儿……”

“哈哈哈!”同志们都笑了起来。

队长不笑。队长一步追一步地问他的家乡、居住地和当汉奸的原因。

“俺是王庄人,”“哑巴”说,“是大王庄不是小王庄。北军来啦,看见屋里人就糟蹋,看见外厢人就打呀,砍呀,枪毙呀。小狗子娘说:‘小狗子爹呀,庄里人跑空啦,咱也跑吧。跑出去,唉,一天喝一碗凉水也是安生的!’俺就带着俺的屋里人跟俺的小狗子跑出来啦。小狗子娘已经两天两夜水米没打牙,肚子两片塌一片。小狗子要吃奶,没有,就吱咩咩地哭着……”

被绑着的农人把头垂下去,有两行眼泪从他的鼻凹滚落到了嘴角。我们的队长用低声命令说:

“说简单一点吧。你说你为什么拿着小太阳旗?”

“老爷,小狗子娘说:‘小狗子爹呀,处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儿,咱们死了没要紧,可是能眼巴巴地看着小孩子饿死吗?’是的,老爷,小孩子没做过一件亏心事,凭啥饿死呢?小狗子娘说:‘你回去吧,到庄子边把咱地里的红薯挖几根拿来度度命,全当是为着救救小孩子!’大清早我回去了一趟,可是高庄子还有二里远,有几个戴铜盆帽子的北军就开枪向我打起来,我又跑回来啦。回来听着小狗子在他妈怀里吱咩咩,吱咩咩……”他开始哽咽起来,不能够再说下去了。

“不要哭!”队长低声又命令说,“因此你就当汉奸了,是不是?”

“鬼孙才是汉奸呐!我要是做了汉奸,看,老爷,上有青天,日头落——我也落!”差半车麦秸耸了耸肩膀,继续说下去:“别人告诉我说,拿一个太阳旗北军就不管啦。小狗子娘自己做了个小旗交给我,她说:‘小狗子爹,快走吧,快去快回来!’老爷,你想,我是中国人还会当汉奸吗?小狗子娘真坏事,叫我拿他妈的倒霉的太阳旗!狗皮膏药似的!”他一边哽咽着,一边愤怒地咬着牙齿,一边又用恐惧的眼光看着队长。

队长又详详细细地盘问了一会儿,渐渐松开了脸皮,不再像一尊铁人了。他终于吩咐我们把差半车麦秸手上的绳子解开。

隔了一天,刚吃过午饭,我又看见差半车麦秸在我们的院里出现。队长告诉我们说他已经加入我们的队伍了。我们大家高兴得疯狂地叫着,跳着,高唱着我们的游击队歌。可是差半车麦秸一直老老实实地站立着,茫然地微笑着,嘴里噙着一只小烟袋。

1938年4月初写于武汉旅次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差半车麦秸”原本是个本分的庄稼人,无奈因日军侵略失去了家园和土地而导致流离失所,因生活所迫当了汉奸。
B.“差半车麦秸”被抓后,游击队的兄弟都想要枪毙他,这说明当时的游击队员身上有像阿Q一样的劣根性。
C.“差半车麦秸”和队长的对话,能够表现出他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愤恨,也自然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所遭受的疾苦。
D.“差半车麦秸”加入游击队后,队员们都高兴得疯狂地叫着跳着;可是他却茫然地微笑,说明这时他对游击队还不信任。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很有特色,善于运用鲜活口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既风趣幽默,又典雅生动。
B.小说无论是对主人公“差半车麦秸”,还是对次要人物游击队长都有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
C.小说既写出了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又呈现出具体的场面,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D.小说几次细致描写“差半车麦秸”噙着他的小烟袋,起到了“小细节、大印象”的作用。
6.茅盾在《八月的感想》中给予这篇小说很高的评价,认为小说描写的“差半车麦秸”其实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农民的一个缩影。请结合文本分析他的形象特点。
2022-05-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7. 按要求解释《红楼梦》中的内容。
(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2)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
(3)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8. 下列各项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宝玉病时,全家忙碌,贾芸红玉等人守着宝玉,渐渐混熟,贾芸把自己的手帕传给红玉。
B.宝玉在冯紫英家,与琪官蒋玉菡互相欣赏,并交换了汗巾。谁知道那是袭人的东西。
C.黛玉因记挂宝玉被父亲叫去,晚上来怡红院看望,由于袭人发脾气,且有没有听清黛玉的声音,烦躁的很,没有开门,这不禁动了黛玉的身世之悲,开始哭泣。
D.黛玉性格忧郁,因一个误会触动寄人篱下的凄凉,正逢饯花之期,又勾起伤春愁思,于是将残花埋葬在沁芳亭。她由落花想到自己的命运,口吟《葬花词》。
E.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读《牡丹亭》被黛玉发现,后来黛玉也认真阅读,二人借《牡丹亭》里的词句表白。宝玉自比柳梦梅,黛玉自比杜十娘。
2022-05-2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妙玉爱“洁”。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人来栊翠庵喝茶。妙玉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刘姥姥用过的)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B.凤姐鸳鸯捉弄刘姥姥,想用十个竹根制的大套杯灌刘姥姥酒,幸亏被贾母止住,但刘姥姥还是被哄着喝了一大杯。之后,逛园子时,刘姥姥因为喝了许多酒,吃了油腻的食物,大泻一阵后,晕乎乎地睡倒在宝玉的床上。
C.贾母提议为凤姐过生日。方法是凑份子。邢夫人尤氏也被叫来了。贾母带头出了二十两,薛姨妈也出了二十两,邢王二位夫人各出十六两,尤氏李纨出十二两,但贾母体恤李纨是个寡妇,就替她出了十二两。
D.刘姥姥走后,惜春因奉命作画而向诗社告假,众人追根溯源,埋怨起刘姥姥来。黛玉嘴巧,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又给惜春的画取名叫《携蝗大嚼图》。
E.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由于得到贾母的召见,又陪着贾母在园中逛了两日,讨得贾母欢心,临走时,总算不枉此行,得了一百多两银子,还有许多衣服绸缎、瓜果点心。
2022-05-2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10. 王熙凤既是贾府的管家,又是贾府的蛀虫。若用“欲壑难填”一词来形容她的贪财好利,亦不为过。小说第十五回“弄权铁槛寺”就深刻地表现了凤姐贪婪的性格。请你简述这一故事情节。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11. 请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第三十三回)。
2022-05-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思厥先祖父   然后得一夕安寝   ④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⑤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⑥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⑦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⑧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⑨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⑩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⑪视为止,行为   ⑫以其无礼于晋
A.①③⑤⑧B.②④⑦⑩C.⑥⑦⑧⑫D.①⑤⑨⑫
2022-05-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属于同一类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①如曰今日当一切不   ②必其根本   ③不念居思危   ④则思知止以   ⑤以膏泽斯民   来于秦   ⑦后人哀之而不   ⑧廊缦回   恭而不心服   ⑩良庖更刀   ⑪项伯杀人,臣   芷阳间行
A.①⑥⑪/②④⑤/③/⑧⑩/⑦/⑨⑫B.①⑦/②④/③/⑤⑫/⑥⑧⑩/⑨⑪
C.①⑤⑫/②④⑪/③/⑥⑧⑨⑩/⑦D.①⑤⑫/②⑦/④⑪/③⑨⑩/⑥⑧

四、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长者                                   役聪明耳目
B.想谗邪则思正身黜恶       欲出力助上抗之
C.欲流之远        效其忠
D.使天下人,不敢言敢怒       缦立远视,望幸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