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6-13 5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造园讲究节用,是中国造园家们的共识。王禹偁《黄冈竹楼记》云:“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袁宏道《园亭纪略》比较徐庭的裸园和王元美的小衹园,前者“画壁攒青,飞流界练,水行石中,人穿洞底,巧逾生成,幻若鬼工,千溪万壑,游者几迷出入”,经营之精可谓巧夺天工,却被评为“微伤巧丽”。后者“轩豁爽垲,一花一石,倶有林下风味”,朴素自然,反在前者之上。李渔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江南,时风“羞质朴而尚靡丽”,弥漫着世俗浓厚的享乐主义情调,他在很多情况下也未能免俗,但一涉及造园,却极力推崇节俭。

中国园林高度成熟于中唐以后至两宋,当时其实已定下以朴素为美的基调。譬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屋宇简陋,量力而为;装修朴素,本色为主。正如《论语•子罕》中所记:“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园林的目的在于游心适意,户庭狭窄,而山林深趣,又岂在人工的雕镂藻饰。

中国园林将因借作为基本原则,中国艺术以意境为最高追求,其实都可在“俭约”这一思想背景下加以理解。因是最大限度地顺应自然,借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目的都是全天逸人,保全自然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工;园林审美推崇意境而淡化物质,重视想象的真实大于感官的真实。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我们实在不可能找到比这更俭约的方式。

李渔在《闲情偶寄•居室篇》中写道:“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凡人止好富丽者,非好富丽,因其不能创异标新,舍富丽无所见长,只得以此塞责。”这个批评一针见血,既指出了奢靡的浅薄,也指明了俭朴的意义。此外李渔并没有停留在“俭约”这一道德层面上,而是延伸到“简约”这一艺术层面,化俭约之德为简约之美,求廉、求省、求俭与求真、求朴、求雅在园林中被完美地统一起来,凸出了中国艺术的美学标准,最好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理想与选择。

当然,在中国园林中,建筑成就的高低最终要以是否得体合宜为准,并非一味追求简陋。譬如门楼,《园冶》中认为应“门上起楼,象城堞有楼以壮观也”。书中“宜”字共出现79次,次数最多。“堤湾宜柳”、“风窗宜疏”、“宜杂假山之间”、“宜植立轩堂前”,处处以“宜”为准。在郑元勋的影园中,“一花、一竹、一石,皆适其宜,审度再三,不宜,虽美必弃。”合宜作为标准,使园林既不会失之宏丽,也不会失之寒陋,从而有别于欧洲园林及同属于东方文化的日本园林。勿过勿不及,正是儒家中庸思想的准确体现。

(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冈竹楼记》中,竹楼以竹代陶瓦,体现了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因借原则。
B.明末清初江南享乐主义盛行,但不乏李渔这样坚守质朴反对精巧靡丽之风的人。
C.《论语•子罕》中,孔子的回答可以反映出其淡化物质、重视精神追求的思想。
D.追求“简约”凸显了中国艺术的美学标准,是中国文化理想与选择的最好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袁宏道《园亭纪略》中的评价,意在通过比较批判徐庭裸园的经营之精。
B.文章第四段通过对李渔观点的评论和阐释,将文章论述引向深入,提升内容深度。
C.篇末有关建筑成就高低的评价标准,有助于避免人们对中国园林风格追求的误解。
D.文章从多个角度论证古代造园标准,突出其节用朴素的特点,同时兼顾辩证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唐以后至两宋,因为定下了以朴素为美的基调,所以中国园林进入高度成熟期。
B.园林的目的在于游心适意,因此中国园林追求山林深趣,主张摒弃人工雕镂藻饰。
C.郑元勋的影园“不宜,虽美必弃”,可见中国建筑成就的高低不以美为评价标准。
D.欧洲园林及日本园林,或宏丽或寒陋,而中国园林可看作是介于其间的平衡之作。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技创新从来都是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国家应构建完善宏观的科技管理体制架构,不断完善国家科技创新计划管理体系,更好发挥政府在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实施、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营造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改革注重激发广大创新主体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强调微观主体的自主权和行为规范,着力构建与科技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微观主体运行机制。探索构建与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现代治理结构,是政府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任务。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48日)

材料二

张家界注重培育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一是围绕现代农业、旅游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构建创业团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链,实现精准和梯次育成。二是聚焦创新链上游的应用研发设计及中下游的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设一批孵育结合、产学研联结紧密的新型机构。三是聚焦优势产业和科技园区的科技需求,突出引培结合、产才融合,围绕创新链布局人才链。突出科技人才的引进,将人才的引进与科研项目实施、创新平台建设有机结合,构建人才+项目+扶持的人才支持体系,刚柔并重地引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掌握先进技术的实用人才,四是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探索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强力推进科研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制改革,减少对创新项目实施的直接干预。

张家界以实施省级创新型区建设为抓手,围绕莓茶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着力推进莓茶产业补链、延链和强链,打造以莓茶为代表的生态农产品、绿色食品、旅游商品供应链。此外,还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打造具有特色的创新型区。

张家界构建了智慧旅游营销服务平台,在核心景区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络以及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建设无线网络覆盖+人流监测+智能导览”APP的智慧景区。通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开发了一批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科技创新引领旅游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发展,形成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摘编自《张家界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材料三

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能,一方面,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源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作为内部驱动力。科技创新能够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推进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使经济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向高效、集约、节约的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的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创新驱动不只解决经济增长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依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创新制度等无形要素实现要素的新组合,创造新的增长要素,实现比集约型增长更高层次和水平的增长方式。

港澳地区社会经济基础优越,开放程度高,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带动经济发展,特区政府财政实力雄厚,社会福利的供给和保障相对完善,具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优势;珠三角地区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奋斗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可持续性以及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才能全面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应深化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区域内经济的联动发展、错位发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表一   2008-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综合水平及排序

2008排序2011排序2014排序2017排序2019排序均值
香港0.19330.22440.25840.30670.36160.262
澳门0.07670.08580.091100.098100.106110.091
广州0.20020.26330.30930.40230.48230.320
深圳0.23610.32510.38010.58410.76310.446
珠海0.16640.26520.32720.45020.50920.337
均值0.1740.2320.2730.3680.444

表二   2008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排序

2008排序2011排序2014排序2017排序2019排序均值
香港0.55710.62310.65910.68910.68610.639
澳门0.31320.41120.45120.48120.53220.433
广州0.23850.27650.31850.35840.39040.314
深圳0.27040.31030.35630.38230.41230.346
珠海0.28530.29640.35140.33050.34750.317
均值0.3320.3830.4270.4480.473

(摘编自《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府能营造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也能构建战略科技力量,在完善科技创新计划管理体系中有重大作用。
B.张家界多领域加强科技创新的引导,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科技创新决定着张家界的发展。
C.科技创新能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能使经济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D.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持续上升,深圳地区的科技创新综合水平稳居前列。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政府已探索出了构建与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现代治理结构的道路。
B.张家界在发展中引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掌握先进技术的实用人才,其目的是建立科技创新人才体系。
C.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能发生转变,质量能得到提升,完全是因为科技创新这一内驱力的推进。
D.从表二看,各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各城市在大湾区中的排名基本稳定。
6.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如何才能推动科技创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地主的死(节选)

余华

青草一直爬进了水里,从岸边出发时显得杂乱无章,可是一进入水中它就舒展开来,每一根都张开着,在这冬天碧清的湖水里摇晃,犹如微风吹拂中的情景。王香火看到阳光在湖面上转化成了浪的形状,它的掀动仿佛是呼吸正在进行。

已经走过了最后的一座桥,那些木板即将溃烂,过久的风吹雨淋使它们被踩着时发出某种水泡冒出的声响,这是衰落的声响,它们丧失了清脆的响声,将它们扔入水中,它们的命运会和石子一样沉没,即便能够浮起来,也只是昙花一现。

日本兵一个一个从地上站起来,拍打身上的尘土,指挥官吆喝了一声,这些日本兵慌乱排成了两队,将枪端在了手上。翻译官问王香火:“到松篁还有多远?”到不了松篁了,王香火心想。现在,他已经实实在在地站在孤山的泥土上,这四面环水的孤山将是结束的开始,唯有这座长长的木桥,可以改变一切。但是不久之后,这座木桥也将消失。他说:“快到了。”翻译官和日本兵指挥官说了一阵,然后对王香火说:

“太君说很好,你带我们到松篁后重重有赏。”

王香火微低着头,从两队日本兵身旁走过去,那些因为年轻而显得精神抖擞的脸沾满了尘土,连日的奔波并没有使他们无精打采,他们无知的神态使王香火内心涌上一股怜悯。他走到了前面,走上了一条可以离开水的小路。

王香火此刻的走去已经没有目标,只要路还在延伸,他就继续往前走,四周是那样的寂静,听不到任何来到的声音,只有日本兵整齐的脚步和他们偶尔的低语。

翻译官说:“这他娘的是什么地方?”

王香火没有答理。日本兵习惯地跟上了他,翻译官左右看看,满腹狐疑地说:“怎么越走越不对劲。”

过了一会,他们又走到了湖边,王香火又见到岸边的青草爬入湖水后的情景,湖面出现了一片阴沉,仿佛黑夜来临之时,而远处的湖水依然呈现阳光下的灿烂景色。

他听到身后一个日本兵吹起了口哨,起先是随随便便吹了几声,而后一支略有激昂的小调突然来到,向着阴沉的湖面扩散。王香火不禁回头张望了一下,看了看那个吹口哨的日本兵,那张满是尘土的脸表情凝重。年轻的日本兵边走边看着湖水,他并不知道自己吹出了家乡的小调。逐渐有别的日本兵应声哼唱起来。这支行走了多日的队伍,第一次让王香火没有听到那“沙沙”的脚步声,汇合而成的低沉激昂的歌声,恍若手掌一样从后面推着王香火。现在,王香火远远看到了那座被拆毁的木桥,它置身于一片阴沉之中,断断续续,像是横在溪流中的一排乱石。看着宽阔湖面上断裂的木桥,王香火凄凉地笑了笑。

孙喜来到孤山对岸的时候,那片遮住阳光的云彩刚好移过来,明亮的湖面顿时阴暗下来,对岸的孤山看上去像只脚盆浮在水上。当地的人开始在拆桥了,十多条小船横在那些木桩前,他们举着斧子往桥墩和桥梁上砍去,那些年长日久的木头在他们砍去时,折断的声音都是沉闷的。

这情景让孙喜觉得十分有趣,他看着这群乱糟糟的人,在湖上像砍柴一样砍着木桥。孙喜听到离他最近一条船上的人在说:“要是他们把船丢给日本人,我们全得去见祖宗。”

孙喜笑了笑,朝他们喊:“喂,我家少爷过去了吗?”

“你家少爷是谁?”

“安昌门外的王家少爷。”

“噢--,过去啦。”

孙喜心想我可以回去禀报了,就转身朝右边的大路走去。那人喊住他:“喂,你往哪里走?”“我回家呀。”孙喜回答,“去洪家桥,再去竹林。”

“拆掉啦。”那人笑了起来,“那边的桥拆掉啦。”

“拆掉了?”

“不就是你家少爷让我们拆的吗?”

孙喜怒气冲冲喊起来:“那我他娘的怎么办?”另一个笑着说:“问你家少爷去吧。”

“你们到不了松篁了。”王香火看着那些小船在湖面上消失,转过身来对翻译官说。

“这地方是孤山,所有的桥都拆掉了,你们一个也出不去。”

翻译官惊慌失措地喊叫起来,王香火看到他挥拳准备朝自己打来,可他更急迫的是向日本兵指挥官叽哩呱啦报告。

那些年轻的日本兵出现了惊愕的神色,对自己身陷绝境显得难以置信。指挥官走到王香火面前,举起拳头咆哮起来。王香火没有后退就摔倒在地。王香火用胳膊肘撑起身体,站了起来。翻译官给了王香火一耳光,王香火的脑袋摇摆了几下,翻译官说:“你他娘的不想活啦。”

王香火看着微微波动的湖水,对翻译官说:“是我让他们拆的。”

于是那队年轻的日本兵咆哮起来,他们一个个端上了刺刀,他们满身的泥土让王香火突然有些悲哀,他看到的仿佛只是一群孩子而已。指挥官向他们挥了挥手,又说了一些什么,两个日本兵走上去,将王香火拖到一棵枯树前,然后用枪托猛击王香火的肩膀,让他靠在树上,王香火疼得直咧嘴。他看到两个日本兵排成一行,将刺刀端平走了上来。阳光突然来到了,一片令人目眩的光芒使眼前的一切灿烂明亮。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王香火“到不了松篁了”的心理描写以及对四面环水的孤山的环境描写,为小说结尾处日本兵惊慌失措陷入绝境埋下了伏笔。
B.小说在表现战争带给人伤痛的同时,也穿插描写了日本兵唱着低沉激昂的家乡歌曲,这种写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者的温情与怜悯。
C.孙喜来到孤山对岸的任务是找他家少爷,对当地人拆木桥抵抗日本兵并不关心,这种置身事外的冷漠和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相近。
D.无论是叙写当地人砍桥,还是刻画日本兵咆哮,抑或是描写王香火疼得直咧嘴,作者都用强烈而浓厚的叙述笔调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判断。
8.小说多次提到“阳光”,请分析文中“阳光”的作用。
9.小说中,王香火和孙喜两个人物的活动穿插展开,有人认为这种展开方式效果不好,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022-06-1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宁宗嘉泰四年春,韩侂胄定议伐金,时金为北鄙鞑靼等部所拢,有劝韩侂胄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者,侂胄然之。会邓友龙使金还,言金国困弱,用师之意益决。

开禧二年五月丁亥,侂胄下伐金绍。初,华岳谏未宜用兵。侂胄下岳大理,编管建宁。甲午,攻宿州、寿州、唐州、蔡州,皆不克。侂胄既丧师,始觉为苏师旦所误。召李壁饮酒酣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侂胄然之,翌日罢师旦。十月,金仆散揆分兵九道南下。后自引兵至淮,遣人密测淮水,惟八叠滩可涉,即遣奥屯骧扬兵下蔡,声言欲渡。守将何汝励以为诚然,悉众屯花靥以备之。揆乃遣赛不等潜师渡八叠,驻于南岸。官军不虞其至,遂皆溃走,自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遂屯瓦梁河,江表大震。三年春,时金已有和意,丘崈上疏乞移书金帅,以成和议;且言金人既指韩侂胄为首谋,宜暂免系衔。

侂胄大怒,罢崈。四月,方信孺如金军,还言敌所欲者五事:一割两准,二增岁币,三索归正人,四犒师银,五斩首谋。侂胄大怒,夺信孺官。侂胄怒金人欲罪首谋,和议遂辍,复锐意用兵。九月,张岩罢。岩自侂胄委开督府,费耗县官钱三百七十万缗而无寸功。十一月,史弥远请诛侂胄。皇后杨氏素怨侂胄,因使皇子进言:“再启兵端,将不利于社稷。”帝不答。后从旁力赞之,帝犹未许。后请命其兄次山,择群臣可任者,与共图之,帝始诺。夏震统共三百,候侂胄入朝,至太庙前,即呵止之,拥至玉津园侧,杀之。嘉定元年六月,王柟以侂胄、师旦首至金。九月,诏以金国和议谕天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北伐更盟》,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李壁饮/酒酣/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
B.召李壁饮/酒酣/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
C.召李壁饮/酒酣/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
D.召李壁饮/酒酣/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指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
B.移书,本身包含“致函”和“发布公告”两种意思,文中指发布公告。
C.岁币,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当时宋每年要向金缴纳绢银。
D.县官,一般用于称谓一县之长官,也可代指朝廷、官府,文中指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劝韩侘胄利用金为鞑靼等部所扰的机会,伐金立功巩固地位,韩接受了这一建议。
B.金军统帅仆散揆分兵九路南下,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渡过淮河,大败宋军,震动江表。
C.丘崈与方信孺主张与金和谈,他们列出条件来推动宋金和议,结果都遭到韩侂胄罢免。
D.韩侂胄因北伐用兵不利引起多方不满,加之皇后撺掇,在上朝途中被夏震带兵杀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军不虞其至,遂皆溃走,自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
(2)侂胄怒金人欲罪首谋,和议遂辍,复锐意用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