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禹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6-23 4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北京冬奥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跟踪场馆建设进展,前往黑龙江、吉林等冰雪运动强省探寻中国冰雪运动的拼搏之路……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孙晶岩坚持一种“心心相印的采访”,在面对采访对象和写作时,她试图“进入心灵、走入审美”,相信“只有笔端常带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也许正是这样的创作信念和行动,使她的作品扎实深刻、朴实动人。

“雪里已知春信至。”一场盛大的冰雪赛事折射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摘编自孔令燕书评《雪里已知春信至》)

材料二:

记者: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心情如何?

李剑叶:很激动也很荣幸,能举着自己设计的奥运火炬传递奥运圣火,内心无比荣耀。

记者:作为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观设计师,奥运火炬在您心中代表着什么?

李剑叶:奥运火炬最原始的含义是传递光明、希望与和平。每次奥运火炬的设计,大家都会特别关注,因为它代表着这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家和城市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展现的形象。

记者: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的话,你会如何形容?

李剑叶:这是挺难的一个问题,因为设计过程有太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和插曲,整个设计过程很难,但是我更多想到的是“浪漫”这个词。

记者:浪漫?为什么?

李剑叶:当时我们决定做火炬设计的时候,第一个闪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开场,一面红旗慢慢飘扬入画,有一种中国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孕育着一种力量。它还有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一种自我突破的意境。

记者:这是否如同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

李剑叶:是的,恋爱可能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样子,从一开始可能不认识,然后慢慢去熟悉它,跟它产生一些互动和交流。同时也会有比较困难的时候,比如说奥组委对我们的方案不满意,这个过程也非常痛苦,感觉要分手,马上会失恋了。

记者: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当得知您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时,您的心情又是如何?

李剑叶:当时整个设计团队在开总结会,在会上我接到一个消息说“花卷出锅了”,当时就有点潸然泪下的感觉,但是因为设计团队成员都在,所以我强忍住了,其实眼泪已经溢出眼眶了。

记者:这是否如同经过恋爱过程后,在求婚时听到“我愿意”一样的感受?

李剑叶:对,但是我觉得当时只是求婚成功,证还没领。整个设计团队兴奋之后,立刻投入新的工作中,就是要将我们的设计稿做成实物。无论怎样,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总是一件令整个团队都高兴的事。

记者:最终的“飞扬”火炬和此前第一稿有很大区别,“飞扬”火炬设计成中空是什么样的灵感激发的?

李剑叶:第一稿提交之后,奥组委并不满意,随后我们陷入了创意困境,中途甚至想过把糖葫芦作为符号元素设计到火炬中去。这个过程比较痛苦,很多时候是在不断围绕一个圆心画圈,你有感觉就是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你很难直接走到圆心。

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会议室桌上绿植的一片干枯树叶掉下来,给了我们灵感。那片树叶呈现出一种螺旋中空的形态。

我们观察到这片叶子的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就是人生不止直线,而是曲线前进,且有快有慢,这也激发了我们的灵感。

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四个字“道法自然”,自然能够给你不一样且新鲜的启发和灵感。

记者:在设计2022年冬奥火炬的时候,如何打破大家固有的奥运烙印去寻求更多的创新?

李剑叶:设计火炬本身是一个命题作文,这个命题作文在人类历史上被反复重写。奥运火炬的关注度很高,在设计过程中要出新,但又不能怪,因此设计过程确实有难度。

2008年的火炬通过卷轴体现造纸术,同时又用了“祥云”元素,某种程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回顾。我们在设计2022年北京冬奥“飞扬”火炬的时候,通过“祥云”图案渐变到“雪花”图案的设计,再把环保、绿色等元素放到里面,充实未来感,所以我想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设计。

记者:如果分别用一个词语去形容“祥云”火炬和“飞扬”火炬,您会用哪两个词语去形容它?

李剑叶:祥云火炬应该用“平和”来形容,而飞扬火炬是“激情”。

记者:您觉得“飞扬”火炬代表什么?

李剑叶:_______________。

(摘编自中新网记者对李剑叶的专访)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孙晶岩创作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主要是为了真实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
B.“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使孙晶岩的作品都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C.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既源于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
D.方向对但很难直接走到圆心,意味着火炬设计运用中国元素是确定的,但哪种元素才能呈现完美却充满未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纪实文学是一种能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既讲求真实性,也要有文学性。
B.秉持与采访对象情感契合的理念,孙晶岩走进了冬奥建设者和运动员们的内心,创作出了富有人民性的优秀作品。
C.李剑叶所说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的过程,是指从参与研发到设计方案最终被确定的过程。
D.干枯树叶旋转所带来的加速度,客观显现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特定关系,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3.材料二中,针对记者最后的提问,下列可能不属于李剑叶回答内容的一项是(     
A.“飞扬”火炬一方面代表着一个中国设计,另一方面是中国和世界的一次对话。
B.“飞扬”火炬传递了中国人面向未来的态度和激情,对于未来美好的一些想象。
C.“飞扬”火炬拥有“轻、固、美”的特点,展现出了科学、艺术、文化、体育的融合。
D.“飞扬”火炬展示了一个特别有活力的国家和一群特别有活力的人的情怀愿景。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这则书评的写作思路。
5.中新网记者是如何做到在访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踏雪寻梅

范福潮

大年初二,瑞雪飘飘。父亲说:“你去给赵伯伯拜个年吧。受长辈恩惠,莫要失礼。”

值班室里,赵伯伯在炉子上架个铁丝箅子烤红薯,屋里弥漫着香味,他见我冒着雪专程给他拜年,非常高兴,递给我一只红薯说:“吃吧,我这儿没啥好东西,全是破烂。”我说,您这儿有书,书就是最好的东西。赵伯伯笑道:“你看书是好东西,那是你喜欢,卖书的人把书全当破烂。”大库房东墙上有一扇门,赵伯伯开门领我进去,里面是一间小库房,墙角摞着四只木箱,他打开箱子,里面全是书。“这是我攒下的,这么干净的书,实在舍不得拉到造纸厂。”我翻了翻,找到一套《元曲选》、一本《董解元西厢记》、一本《琵琶记》,这几册书的扉页上都盖有“梅邨自用”的印章,我十分惊喜,又从箱子里找出三十多册梅邨先生的藏书。赵伯伯问我:“你爱看这些书?”我点点头,说出了心中的疑惑和我父亲的感慨。赵伯伯说:“你咋不早说,我见过卖书的女人,以前在秦腔剧团唱戏……去年她改嫁了,搬到斗鸡台住,这些书是她搬家前和破烂一起卖掉的。她的大女儿没跟她走,仍住在旧居。”我向赵伯伯打听梅邨先生的情况,他说不知道。

我父亲买下了这三十多册书,日夜检阅,他让我把梅邨先生的批注摘录下来,抄在一个笔记本上。父亲边读边记,赞叹不已:“这些批注征引宏博,见解独到,对品味元杂剧、了解中国戏曲演进史,很有启示。个别论断,不逊于静安先生的《宋元戏曲史》。不足之处在于枝蔓芜杂,未加梳理,注多解少,过于简略。无缘当面请教,甚是遗憾。”

一天下午,父亲的花镜坏了,让我去修。我来到光明眼镜店,接活儿的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师傅。我看着她修眼镜,忽然想起梅邨先生的女儿也在这里上班,便问她,某某某的女儿在这儿上班吗?她抬头打量我一眼,问我:“你找她有事吗?”我说我捡到几本她父亲的书,想还给他。她说:“你给我吧,我转交给他。”我问:“你是他的女儿吗?”她点点头。我说:“我想亲自把书还给他。”她略微犹豫了一下,撕下一张取货单,写下住址递给我。

傍晚,又飘起了雪花,出了眼镜店没走多远,身上已经雪白。我就着路灯看了一眼纸上的住址,离此地不远,心想,何不去找找他?便踏雪前往。穿街走巷,数着门牌进了一所院子,院中无人,叩开一家问询,那家主人领我走到西厢房一家门口,敲门喊道:“老王哥,有人找你。”有人探出头来,啊,我惊诧万分,开门的竟是王老师!他见我一身白,进屋取了一只鸡毛掸子,掸净我身上的雪,请我进屋。

“这么大的雪,你怎么摸到我家来了?”

“王老师,您就是梅邨先生吧?”他呆呆地望着我,木然无语。我说明原委,他长叹一声:“梅邨早死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小孩子不懂事,大过年的,你不该来翻搅旧事,扰我的清静。”

室内逼仄,仅容转身,一床,一柜,一桌,一椅,案头无书卷笔墨,壁上也无字画饰物,简约明净,落寞清寒。火炉上熬着稀饭,炉边烤着馒头,桌上一碟花生,一碟青菜,一只酒盅,半瓶白酒,王老师拽过椅子让我坐在炉边烤火,留我陪他吃饭。我说我父亲很想见他,他摇摇头说:“还是不见的好,天命之年,落魄于此,实在无颜见人。如今书缘已断,心如古井,切莫再提旧事。今晚的事,不要告诉令尊大人。”

(选自范福潮《一生能读几多书——我的私人阅读史》,有删减)

我们挑的旧书,赵伯伯按一毛钱一斤卖给我们。物资回收公司在郊区,每天中午,都有各处的废品回收店往公司库房送货。吃罢午饭,我就去物资回收公司,在新送来的废旧书刊堆里挑拣,犹如沙里淘金。某日运气极好,捡到一套邓之诚的《清诗纪事初编》、一套隋树森的《元曲选外编》、一本王夫之的《诗广传》,六本书才花了两毛三,欣喜若狂。

父亲把这几册书翻了一遍,神情凝重地说:“你看,扉页上有主人的收藏印‘梅邨自用’,书页上眉批、夹注、题解、注音比比皆是,批评中肯,字迹清秀,料他也是个细心的读书人。封底钤有闲章‘鬻及借人为不孝’,你可知出典?”我不知道。父亲说:“唐朝的杜暹藏书甚丰,末页自题:“‘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看来梅邨已逝,儿女卖掉了他倾心批阅的书。”

(节选自范福潮《捡书》)

同学们已分好了住处,铺好了床,廖大哥把我的行李提到厨房的里间,放到王老师床上说:“你在厨房帮灶,每天干什么活儿,听王老师安排。”……自此,王老师每晚熄了灯,坐在床头抽烟、唱戏、讲故事,一直说到我睡着。“我自幼受父亲熏陶,嗜书成癖。不思学业,不务农商,守着田产,每日游山戏水,吟诗作对。中学毕业后,祖父催我去西安念书,想让我将来考大学,当博士,弥补他科举落第的缺憾。我在西安住校念书,无父辈管束,逍遥自在,常逛书肆,以搜购小说词曲为乐事,后又沉迷于秦腔,与一帮票友吹拉弹唱,天天泡戏园子,大学考试两次落榜……不幸父亲病重,卖尽田产亦未治愈,从此家道衰落,窘困不堪,常常衣食无着,友人介绍我到税务局当文书,未及三月,因上班看小说被局长辞退,后来在市政府谋到一个文书的差事,又因熬夜看书、上班迟到三次被开除,从此戒了小说,在小学当了算术教员,得以养家糊口。我自幼天分极好,机缘也好,一生失败,皆因嗜读闲书所致。俗言开卷有益,其实并非如此,开卷有害之处甚多。如今谋生艰难,少年应以做事为首务,读书次之,书要拿得起,放得下,千万莫要因书误事……你与我少时性情相同,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节选自范福潮《吴山夜话》)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具有时代性,赵伯伯关于书是“好东西”还是“破烂”的话语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B.父亲熟知“鬻及借人为不孝”的典故,他推断梅邨已经去世,恐怕无缘相见,甚至请教了。
C.“开卷有害之处甚多”是王老师肺腑之言,并非否定读书,而是告诫作者不要耽溺于闲书。
D.据文中相关语句推测,选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序应为《吴山夜话》《踏雪寻梅》《捡书》。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和二围绕“书”字,叙写与书有关的人和故事,刻画了慈父、孝子、良师等数位书痴。
B.题目“踏雪寻梅”颇有古典意境,“梅”字一语双关,既指雪中冬梅,又指王梅邨先生。
C.有床、柜、桌、椅各一,无“书卷笔墨”“字画饰物”,清寒的环境衬托出王梅邨的落寞。
D.《踏雪寻梅》虽然是散文,但叙写事件有波澜,有巧合,给读者“小说化”的阅读感受。
8.选文蕴藏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9.“互现法”是《史记》创造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篇目写,以各篇互现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请分析这三篇选文是如何“互现”王梅邨人物形象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苏轼《石钟山记》)

10.下列对文中化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B.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C.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D.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课内文言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丑,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干支是天、地支的合称。文中是用来纪日。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这里的秀才是指科举考试中通过了院试获得的称号。
C.吾妻来归,这里的归指女子出嫁;归宁,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D.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柳宗元和苏轼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游记,详述出游之缘由、见闻和感想,先写出游之因,再写父子出游,最后引申出道理,全文脉络清晰。
B.第二段通过比喻和拟人的的手法,将山水之间万籁俱作、鸟鸣浪涌、众声纷起之状写得妙趣横生,兴会淋漓。
C.本文不仅有精彩的景物描写,还阐发了事须“目见耳闻”、不可臆断的道理,将情趣与理趣融为一体,是情理俱佳的散文。
D.本文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既有记叙、描写,也有议论、抒情;文章由小事入,由深理出,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2022-06-21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禹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冑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珥: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前一句中“蹑”字显示出士族子弟世居高位的强势,后一句中的“沉”字则流露出寒门才俊沉沦于底层的颓唐。
B.“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此句是过渡句,既概括总结了前句,又自然引出后句的典例,同时也表达了对门阀制度积重难返的愤慨。
C.“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写了汉代的金张两家,凭借祖先的功业,得任汉朝的高官,其官勋可于帽上插七条貂尾,尊贵非常。
D.“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运用了有关冯唐的事典,借此表达的情感与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表达完全相同。
15.请简要分析“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四句有何作用。
2022-06-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禹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淇水再宽终有岸,反衬男子变化无常,没有底限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4)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6)《种树郭橐驼传》中,写他植者种植之后更过分的动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6-2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禹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