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一 期末 2022-07-21 5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

(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有删改)

材料二:

在如今社会的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自我包装、自我夸耀、自我炒作的倾向,例如某些人在公众面前或媒体面前发言时,通常会用“世界一流”“国内领先”“零的突破”等词汇夸大事实,这些词汇的盲目滥用,造成了领导发言、工作报告等内容上的假大空;经过他人传播和模仿,更会引起恶劣的社会效应。这样的修辞行为违反了“修辞立其诚”的原则,不仅会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也加剧了文化的泡沫化。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持“修辞立其诚”原则就是在中国修辞学界贯彻诚信原则。“修辞立其诚”出自先秦经典《易传》,是中国早期修辞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文人说话和自我约束的准则之一。西方的修辞学一度不重视“修辞”要“诚”,以致被诡辩派利用而陷入困境,尝到了声名狼藉的恶果。

然而,“修辞立其诚”也并非尽善尽美。过分强调伦理,就会忽视修辞规律。修辞活动中过于强调伦理制约,会阻碍修辞活动的进行,不符合交际效果最大化的原则。从这个方面来说,“修辞立其诚”过于重视操作层面,相对忽视了效果层面。提高表达效果是修辞的最终目的,因此“修辞立其诚”要适度。

从其内涵入手,欲达到“修辞立其诚”,必先言之可信,措辞得当,谦恭诚恳,涵养丰富。这就要求人们平时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独特的气质。所以说,做到“修辞立其诚”不是轻而易举的,须“辞欲巧”且“情欲信”。

随着时代变化,“修辞立其诚”的内涵也要随之改变,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过分强调伦理反而会制约修辞活动的进行。另外,“修辞立其诚”是修辞学的重要原则但不是唯一原则,修辞理论研究需要多角度的创新之见。

(摘编自周强《浅析“修辞立其诚”》,有删改)

材料三: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摘编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有删改)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强调为文要真,材料三强调为文要言之有物,都从为文的道理引申到做人的道理。
B.党八股文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主要和首先的任务是禁绝长而空的文章。
C.“静因之道”与列宁的“辩证法要素”都认为,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要摆脱主观因素的干扰,而不是完全避免对客观世界的干扰。
D.人类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中又能加深对世界的认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时至今日,“修辞立其诚”依然是修辞理论的核心,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也是社会言语交际、文章写作的重要原则。
B.材料一引用《汉书·儒林传》中的话,批评了曲学阿世的行为,其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背离了端正学风的准则。
C.我们如果不重视“修辞立其诚”,就会像西方的修辞学一样,被诡辩派利用而陷入困境,尝到声名狼藉的恶果。
D.有些领导不懂“修辞立其诚”的原则,所以喜欢用“世界一流”“零的突破”等词语,结果造成了发言内容的假大空。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
B.著名学者韩儒林曾将范文澜为学的态度概括为: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这是对范文澜治学精神极好的写照。
C.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假大空”,“代之以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影响十分深远。
D.《论语·学而》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钱穆先生解释说,巧言与令色是因为非“真情善意”,所以才少仁。
4.一、二两则材料都论述了“修辞立其诚”,在内容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军桥

刘建超

将军离休后,不顾子女的反对,执意回到了他出生的山区饮马村居住。

山,还是那两座山,东西两座山夹着饮马村;河,还是那条河,饮马河水还是清澈甘甜。

将军伫立在吱吱作响、栏断板裂的木桥上,脸庞如同木桥般沧桑斑驳。

饮马河水翻涌咆哮,将军的思绪被扯回到硝烟弥漫的岁月。

秋分后的一个傍晚,区小队接到上级任务,掩护部队后撤。

为了阻止敌军的围追堵截,区小队要保证在部队安全渡过饮马河后,将桥炸掉。

炸桥的任务交给了将军和他同村的民兵石头。

传说是当年项羽带兵征讨,千里驰骋兵困马乏,项羽的踢云乌骓依旧马不停蹄,将队伍带到了河边,大军补给水源,安顿休整恢复了士气,这条河故名饮马河。

饮马河四季旺水,天再旱,河水也不见少。饮马河上有座古老的石桥,不知道老祖宗啥时候留下的,将军的爷爷的爷爷都说,从生下来就有这石桥。石桥也是村子联结外乡的唯一通道,没有桥,全村的人都要翻山越岭多走半天的路。

现在要炸掉这座石桥,怎么会舍得?

将军和石头对视着,谁也不忍点燃炸药。

远处,追来的敌军已经人影憧憧。

将军说,炸吧。以后过上好日子,咱再建桥,比这还要好的桥。

将军和石头抱在一起哭了,两个人一起点燃了导火索。

在映红半边天空的火光中,将军跟随部队北撤,石头因为父母病重留在了山村。

将军找到村主任大桥,说要在饮马河上建一座能跑车的石桥。

大桥兴奋地说,老叔,建桥是咱村里人的盼想啊。咱村依山靠水,有城里人稀罕的土特产,可就是路远桥不顺,出村要绕山路,好东西运不出去啊。我去找过乡里,说咱这穷乡僻壤,没有钱啊。

将军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交给大桥,这是启动资金。钱不足,我再想办法,你带着大家把桥建好。

将军找专家设计了图纸。将军倾囊建桥的消息,燃起了村民希望的火花。村民家家捐钱出力,工地上每天都热闹得像过年。

盲奶奶把自己陪嫁的一对玉手镯,塞到将军手里,说,我盼着饮马河上能修座宽敞的桥,都盼瞎了眼睛啊。我那小孙女,要抄近道去学校,就是在这破烂的木桥上,掉进了饮马河,再也没有回来。

将军紧紧攥着盲奶奶的手。

饮马河桥就要合龙了,关键时刻,村主任石大桥却找不到了,好几天都没有音讯。

问大桥的媳妇,大桥媳妇也不清楚,说是大桥告诉她去县城采购材料了。

工地停工待料,将军嘴上都起了血泡。

几天后,县派出所来电话,说石大桥跟人打架被拘留了。

将军去县城把石大桥领回了饮马村。

烈日下,石大桥赤背跪在河边,腰间插着几根荆条。村里人心软,可无论谁劝他都不起来,大桥媳妇哭着去求将军。

石大桥垂着头,说自己该死。他起了贪心,挪用购买材料的钱,在县城酒店不仅狂吃海喝犒劳自己,而且还去歌舞厅,争风吃醋动手打了人。

夕阳悬在西山头,余晖把饮马河映衬得金光闪闪。

将军缓缓走到石大桥身旁,伸手抽出一支荆条,手一扬,荆条在大桥黝黑的脊背上印出一道血印。

……

1948年年初,将军带着独立团回到了饮马村。将军告诉石头,好日子就要来了,要组织人力在饮马河架起一座桥,迎接主力部队南下。

将军和村长石头站在石桥的残垣旁。石头说,当年石桥虽然被炸了,可是几个石桥墩还在,俺们可以用木料在旧石墩上搭建一座桥,保证让大部队安全通过。

全村人动员起来,伐木运料,还有的村民拆掉门板用来建桥。

大部队渡河那天,敌军为阻止大部队过桥,派出飞机对河桥狂轰滥炸。

将军和石头抱着圆木支撑在桥下,冰冷的河水浸湿了身体。爆炸的弹片击中了石头腰部,浑身染满鲜血,肠子都流出来了。将军让石头赶快下撤,石头却死死地顶着圆木,脸上还挂着笑。

石头告诉将军,媳妇就要生了,他就要当父亲了。不管是生男娃还是生女娃,名字早就想好了,就叫大桥。等孩子长大了,让他们建桥,给咱饮马河上建一座新桥。

石头就抱着圆木睁着渴望的眼睛死在桥下,那年他才二十五岁。

大桥号啕大哭,把头磕得咚咚作响。

将军望着奔流远逝的河水,说,大桥啊,你若真心悔悟,就带着乡亲们把这座桥建好,建结实。这河水里有我的战友的英魂,这桥下有你父亲在看着。等桥建好了,我带你去自首。

将军返身而去。

石大桥疯了一样拼命干活儿,抱着一条被子就睡在石料上。

夜里,将军来到桥边,将一瓶白酒放在正鼾声如雷的大桥身边。

10月金秋季节,新建的大石桥竣工通行。

锣鼓声中,将军拉着大桥的手,一起走上新桥。

将军说,石头兄弟,我和大桥代你过桥了。

大桥跪在桥上,给将军磕了三个响头。磕完,大桥转身。

宽敞平展的桥头,警车上的警灯闪闪发亮。

将军去世后,骨灰就撒在了饮马河中,虽然桥头刻着饮马河大桥,但是村民都亲切地把这座桥叫将军桥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离休后拿出全部积蓄修桥,在他的感召下,村民们积极行动起来,文章由点到面写出饮马村村民对建桥的全力支持。
B.“余晖把饮马河映衬得金光闪闪”属于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突出黄昏时饮马河的壮美,同时烘托将军光辉的形象。
C.从“夜里,将军来到桥边,将一瓶白酒放在正鼾声如雷的大桥身边”可知,将军已经原谅了大桥,送白酒体现了对大桥的认可。
D.题目“将军桥”既点明了文中串联故事、人物的重要事物“桥”,也与结尾相呼应,突出了将军在人们心中具有的崇高地位。
6.小说中画横线句两次写到石大桥磕头的细节,请分别简要分析石大桥内心的情感。
7.该篇小说将过去(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事方式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叔以官。太史公曰:孔子称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B.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C.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D.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文中意为升官。一般指官职的调动,古代有贵右贱左之说,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B.赭衣,在古代只有囚犯才穿的衣服,用赤土染成赭色,后来借用为囚犯的代称。
C.景帝,这是用谥号来指称帝王,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庙号、年号、封号等来指称。
D.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一般士死叫“不禄”,地位不同,叫法也就不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以严谨廉洁为乐,喜欢与人交游,被层层推荐给赵王张敖,任职郎中,因德行突出而被赵王看重。
B.高祖傲慢无礼,赵王臣属密谋刺杀却被发觉,赵王被逮捕后,田叔甘冒罪及三族的危险,装扮成家奴追随赵王。
C.田叔被赵王张敖推荐给高祖时,才能胜过朝廷很多大臣,故而先后被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的国相,施政才能被皇帝赞赏。
D.田叔刻意公开袒护鲁王,从而使鲁王羞愧而自愿偿还百姓财物;又故意不在馆舍休息,以此来讽劝鲁王不要大肆游猎。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2)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
2022-07-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汶宰江阴

包何

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

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

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

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注】江阴:古称暨阳,在江苏省南部。

12.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不但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是在郡北的河边,还点明了时间,“花间”二字暗示送别之时正是在阳春三月。
B.颈联调侃友人戒酒不因生病,而因为贫困无钱买酒;抚琴不在乎琴音,是因为琴技高超,随意弹奏就很动听。
C.尾联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调侃友人是迫于生计才去做官的,恐怕也会如陶渊明一般没多久就罢官而去。
D.本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歌的严肃,诗人以一种幽默、调侃的语气来表达送别之情,更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13.本诗颔联在写景方面颇具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鉴赏分析。
2022-06-14更新 | 30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四个弟子分别回答了自己的志向,引发了孔子不同的评价,其中“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子路的回答让孔子“哂之”的缘由。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3)苏洵在《六国论》中讲述赵国败亡的原因时说“_____________”,指出杀害良将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
(4)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两句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境相近。
2022-07-1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