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 高一 期末 2022-07-28 28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作文主题、写作

一、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较易(0.85)
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寓讽谏,含蓄告诫当朝统治者以史为鉴。
2022-07-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按要求选择。围绕“闵行区图书馆借阅情况”主题向图书馆借阅管理员展开调查,下列拟写的访谈问题最适合的一项是(     
A.图书馆图书文献有哪些类别,最有价值的馆藏是什么?
B.哪一类图书的借阅比例最高,借阅人群有什么特点?
C.某类图书为什么借阅比例高,有什么推荐的书吗?
D.读者借阅周期一般多久,续借情况多吗?
2022-07-25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红楼梦》里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于彼此都联络有亲,使得他们命运与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但《红楼梦》作为故事中心展开的家族系统,是荣宁二府所代表的贾家。       
①这样一来,贾家的身价自然不同寻常。
②何况贾家的荣宁二公都是从龙入关的有功之臣,其家世基业,已历百载,族望地位远非史、王、薛三家可比。
③这缘于贾政和王夫人的大女儿贾元春,被当今皇帝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并加封为贤德妃。
④贾家比之另外的三家,其不同之处在于,它与朝廷有直接的联系。
A.③④①②B.④③①②C.②④③①D.①④③②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典型

①人们把作家创作出来的那些高水平的人物,称为典型,或典型人物。

②从一般道理上说,作家所写的人物能够被广大的读者接受和认可,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样的人物就是典型人物。但从理论上界定,还真是一件难事。从人类最初的叙事作品到今天,作家和理论家对于如何写人物,看法发生了许多变化。

③朱光潜先生曾对典型这一概念作过考证:“典型”(Tupos)这个名词在希腊文里原义是铸造用的模子,用同一个模子脱出来的东西就是一模一样。这个名词在希腊文中与 Idea为同义词。Idea本来也是模子或原型,有“形式”和“种类”的涵义,引申为“印象”“观念”或“思想”。由这个词派生出来的Ideal就是“理想”。所以从字源看, “典型”与“理想”是密切相关的。

④这就是说,典型这个概念虽然在近代以后才被广泛使用,但人们对于典型问题的探讨从古希腊时就开始了。

⑤亚里斯多德在为诗所作的辩护中曾指出,诗比历史更真实,因为诗人要写“有普遍性的事”,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他说:所谓“有普遍性的事”,指某一种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会说的话,会行的事,诗要首先追求这目的,然后才会给人物起名字。

⑥在这里,亚里斯多德提出了一条写人物的原则,先把人物普遍化,也就是抓住同一类人物的共性,然后再给人物个别性,如起名字。在这一思想中,涉及到了人物的典型性问题,“典型”几乎与“□ □ ”成了同义词。其实,这主要还是一种类型化的思想,也就是从某一类人中抽取他们的共同特征。这种类型化思想反映出文学创作已经不满足于对个别的人物和琐碎的事件的描写,而要写出包含更多意义的作品,这是叙事文学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从此,西方叙事文学就沿着这条类型化的道路向前发展。

⑦18世纪以后,典型人物的个性化理论获得长足的发展。黑格尔在《美学》中集中探讨了人物性格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这成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总结典型问题的重要理论来源。朱光潜先生对此做了客观的总结:第一,黑格尔并不把人物性格看作抽象的东西,而是把它看成和历史环境是不可分的。其次,黑格尔不但把人物性格和历史环境联系起来,而且看作人物性格是矛盾对立的辩证发展的结果。第三,黑格尔要求典型人物性格须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而不只是理念的象征或符号。

⑧朱光潜先生的评价是公允的。马恩对典型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统一问题,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问题。

⑨在17世纪,中国的文艺理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西厢记》等叙事作品的批评,已经展示出相当高的理论水平。他在《水浒传》的批评中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人物塑造方面的理论,其中,有关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理论十分丰富和深刻:《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勒,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

⑩除金圣叹外,毛宗岗的《三国演义》点评也取得了很高的理论成就。有人因为中国传统叙事学是点评式的,所以认为叙事研究缺少理论深度,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叙事研究包括人物塑造问题,不只是一个纯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或者说是一个创造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叙事研究,尤其是典型人物研究,是建立在大量优秀叙事作品的创作基础上的,所涉及的理论往往不是从抽象的哲学命题出发,所以更具有美学价值。

20世纪中期后,中国文艺理论界对典型理论的研究展开过较大规模的研讨,力图揭示典型作为艺术形象的美学特质,形成的主要观点是:典型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典型人物必须是艺术的独创,是个有血有肉的生命整体。

4.填入第⑥段方框中的词语,最不贴切的一项是(     
A.共性B.类型C.原型D.特征
5.下列不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文中阐释的“典型”概念不限于小说创作的范畴。
B.黑格尔的《美学》丰富了典型人物的个性化理论。
C.马恩的典型理论是对西方典型理论的发展和总结。
D.古希腊时期对“典型”理论有了深入探讨和界定。
6.假设以下说法都成立,最能支持马克思恩格斯“典型理论”的一项是(     
A.典型人物须是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整体。
B.历史环境决定着典型人物的性格形成。
C.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在于丰富和多元。
D.典型人物是被读者认可的高水平人物。
7.作者对第⑩段中的“错误的看法”作了反驳。你认为反驳是否有力?请具体评析。
8.用文中第段的观点,从林冲、王熙凤、别里科夫、祥林嫂这些典型人物中选择其一加以分析。
2022-07-2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把河流蹬在身后

①退休前,父亲是个货运司机,跑长途。他总是喜欢跟我炫耀自己的光辉岁月,总说是他轰隆隆地把母亲和我拉进了新世纪。

②父亲一辈子只会开车,也没有培养什么业余爱好。母亲去世后,他独自一人打发晚年生活。我把他从乡下接到城里,在运河边买了一套公寓。60岁那年,医生检查出父亲的脊椎变形、增生,于是就教他倒着走路来锻炼锻炼脊椎,减轻疼痛。他很快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一日两次,在运河边的马路上往往复复,服药般定时定量。只见他双手握拳,双臂前后摆动,就像胸前摆着一只方向盘,倒车般一步步朝后退去。

③这个爱好终结于一次有预谋的“碰瓷”。几个游荡于马路上、专门挑老人下手的江湖骗子,让父亲遭遇了一次少有的挫败。这是一场不太高明的骗局,往往一眼就能识破,父亲为什么轻易上当了呢?父亲真的老了,已经搞不掂这个时代了,我的心里一阵疼痛。

④父亲再不乐意在路面上倒行了。在运河边散散步,木呼呼的,找僻静的一截河岸,坐在椅子上,晒晒太阳。我劝他再学点什么,他却兴致不高。

⑤有一天上午,我接到父亲的电话,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他决定练习游泳,他打算到运河里游一游。我当即警告他,千万别做这事,这条河看起来平缓,实际上太危险了。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从不会游泳。可父亲却很兴奋,向我说起老家乡下的那条河,他说他从小就是泡着这条河水长大的,电话里,我听到了一声清脆的船鸣,我猜父亲正站在河边,羡慕地看着那艘船,仿佛运河是他即将启航的另一条公路。

⑥父亲为运河游做足了准备。他到小区的游泳馆,请了个游泳教练,一对一地教他,并且只教一个动作——仰泳。父亲觉得仰泳这个姿势太优雅了。人像睡觉般仰卧在水里,头枕在水面上,双臂在身体两侧轮流滑水,双腿夹着水往后蹬,一往后蹬,人就往前飙出几米。

⑦除了每天到游泳馆,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自行练习。他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和棉裤,仰卧在客厅的木地板上,双手在身体两侧划着地面,双脚则配合地往后蹬。他先是在原地滑动,反复练习之后,他开始尝试着在地板上游。父亲的方向感很强,他的脑袋就像一个舵,能准确地判断出,前方十点钟的位置是房门,左边九点的位置是一张茶几,右边四点的位置是一只拖鞋……父亲摆着舵,轻易地绕开了这些障碍物。没多久,父亲已经可以仰躺在水面上,周游游泳池了。即使池子里人再多,父亲都不会撞到他们,像一条无声无息的鱼,优雅地从大块头身边掠过。

⑧终于,在一个午后,父亲从一场充足的午睡中醒来。他开始行动了。精神抖擞地往河边走去……他平躺在河面上,顺着流水的方向,不紧不慢地,两手划水,两脚蹬水,脑袋顶水,那丛大背头被浸湿了,坍塌下来,藤蔓般稀稀拉拉地攀在他头上。父亲惊讶地发现,在这里游泳根本不费力气,比在木地板上,游泳池里省力多了。他开始放松身体,快乐地、轻盈地向前浮游,并不时扭头看两岸风景。

⑨父亲优雅的游泳逐渐吸引了两岸的观众,其中有几个人,还迈起了碎步,一路跟着父亲,跟了一会儿,他 们看到货船驶过来了。岸上的人开始揪起了心,好像父亲很快就会被卷到船底下,有的人还甚至朝父亲呼叫起来。

⑩父亲却丝毫不理会那喊声,他慢条斯理地继续直线朝前游,仿佛脚掌上安着两只后视镜。在人们还没叫喊之前,他就先看到了船,并且完全掌握了它跟自己的距离,游着游着,他索性停下来,身体静止在水面上,很享受地朝天空打个呵欠,远远望去,那样子真像是睡着了。

⑾货船越驶越近,岸上的人仍在叫喊,甚至朝父亲打起手势——他们以为父亲是个聋子,喊声未落,只见父亲双腿一蜷,身体一个侧翻,沉入水里,几秒之后,又浮出了水面,他脑袋朝下,背朝天空,张开四肢,像一只敏捷的青蛙,迅速地朝岸边游去,给货船让出了路来……

⑿货船朝远方开远了 ,风平浪静。父亲又回到了河中央,他安详地仰躺着,闭着眼睛。父亲不需要感知方向,他驶向了远方,他的脚一用力,运河被他蹬在了身后,再一用力,整个城市都被他蹬在了身后。

9.第①-⑤段中出现的“我”,从第⑥段开始不再直接出现,这样处理有何作用?
10.第⑩段中“仿佛脚掌上安着两只后视镜”一句,体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请加以赏析。
11.第⑾段画线部分描写父亲游泳,语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
12.赏析作品塑造的父亲形象。
2022-07-28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_____

(北宋)孔武仲

万里长江一叶舟,客心萧索已惊秋。

乱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楼。

浅浦耀金知跃鲤,前滩点雪见栖鸥。

少年壮气悲寥廓,未忍沧江下钓钩。

13.根据诗意,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     
A.夜泊B.野寺C.山行D.江上
14.对第二、三联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景象悠远宽阔,笔触则又细腻传神。
B.写景远近结合,丰富立体而有情致。
C.写秋日景色萧条冷落,富有画面感。
D.写眼前所见,也含有诗人揣度之辞。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2020-09-27更新 | 200次组卷 | 3卷引用:【新教材】6《芣苢》同步训练试题 (含)—高中语文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延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三年,辙为大名推官。逾年,丁父忧。服除,神宗立已二年,辙上书言事,召对延和殿。

②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其弊。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僧牒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陈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

③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设《诗》、《书新义》考试天下士,欲改科举,别为新格。辙言:“进士来年秋试,日月无几,而议不时决。诗赋虽小技,比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治经,诵读讲解,尤不轻易。要之,来年皆未可施行。乞来年科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己见,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举人知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佑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光皆不能从。

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所著《诗传》、 《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并行于世。


【注】①制举考试的合格者分为五等,因一、二等为虚设,三等为最高。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辙自谓必见 (     ) (2)安石出《青苗书》使辙(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范镇之( )
A.责问B.感到为难C.怨恨D.担心
18.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命辙为之     
A.写文章B.嘱托C.属下D.连缀
19.第④段画线部分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A.辙 性 沉 静 /简 洁 为 文 /汪 洋 澹 泊 /似 其 为 人 不 愿 人 知 之
B.辙 性 沉 静 简 洁 /为 文 汪 洋 /澹 泊 似 其 为 人 /不 愿 人 知 之
C.辙 性 沉 静 /简 洁 为 文 汪 洋 /澹 泊 似 其 为 人 不 愿 /人 知 之
D.辙 性 沉 静 简 洁 /为 文 汪 洋 澹 泊 /似 其 为 人 /不 愿 人 知 之
20.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
21.第①②段画波浪线的两句刻画人物鲜明生动,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
22.结合第③段苏辙谏言内容,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光皆不能从”的原因。
2022-07-2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代王昭君谢汉帝疏

【北宋】柳开

①臣妾奉诏出妻单于,众谓臣妾有怨愤之心,是不知臣妾之意也。臣妾今因行,敢谢陛下以言,用明臣妾之心无怨愤也。

②臣妾少奉明选,得列嫔御;虽年华代谢,芳时易失,未尝敢尤怨于天人;纵绝幸于明主,虚老于深宫,臣妾知命之如是也。不期国家以戎虏未庭,干戈尚炽,胡马南牧,圣君北忧, 虑烦师征,用竭民力;征前帝之事,兴和亲之策,出臣妾于掖垣,妻匈奴于沙漠,斯乃国家深思远谋,简劳省费之大计也。臣妾安敢不行矣。况臣妾一妇人,不能违陛下之命也。

③(甲)今所以谢陛下者,以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戈,静边戍,是大臣之事也。(乙)今用臣妾以和于戎,朝廷息轸顾之忧,疆场无侵渔之患,尽系于臣妾也。是大臣之事,一旦之功,移于臣妾之身矣。(丙)臣妾始以幽闭为心,宠幸是望,今反有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戎,静边戍之名,垂于万代,是臣妾何有于怨愤也。(丁)愿陛下宫闱中复有如妾者,臣妾身死之后,用妻于单于,则国安危之事,复何足虑于陛下之心乎!

④陛下以此安危系于臣妾一妇人,臣妾敢无辞以谢陛下也!


【注】①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和亲。②掖垣:指皇宫。③轸顾:深切怀念;侵渔: 即侵夺。
23.“疏”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我们在本学期学过与本文文体相同的课文是《_________》。
24.下面的句子插入文中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__处最恰当。
食陛下之重禄,居陛下之崇位者,曰相,宜为陛下谋之;曰将,宜为陛下伐之。
25.对第②段画线句的写作用意理解最恰当一项(     
A.交代国家正处危难之际,是王昭君出塞和亲的背景。
B.突出当时汉朝战事正酣,君王迫不得已派昭君出塞。
C.陈述长年战争耗尽民力,显示出塞和亲的重大意义。
D.描写匈奴南侵势不可挡,表明昭君出塞是为君分忧。
26.全文代拟王昭君口吻上疏汉帝,其写作用意是____________
27.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讽刺手法的表达效果。
2022-07-2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8. 偶像,指人们心目中仰慕的对象,有人认为应该崇拜它,也有人认为需要打破它。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名句名篇默写
2
语言文字应用
3
阅读与鉴赏
4
作家作品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篇名句默写
10.85名句名篇默写混合默写
二、语言文字运用
20.65得体  表达准确选择题
30.65语句复位选择题
三、现代文阅读
4-80.65学术论文文学类-单文本
9-120.65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四、古代诗歌阅读
13-150.65其他北宋作家  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五、文言文阅读
16-220.65史传文
23-270.65应用类
六、作文
280.4人生感悟  引语式材料  理性追星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