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10-04 32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城市史研究中,许多西方学者习惯于以欧洲城市发展为“理想类型”去衡量其他地区的城市发展,凡与欧洲城市发展模式相悖者皆为“反常”或“偏离”。这无论在认识论上还是在方法论上都不科学。人类文明史表明,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因地而异、道路不一、形态多样。因此,仅仅依据欧洲城市的历史叙事来总结概括世界城市的历史全貌,进而形成城市史研究的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显然缺乏客观性与全面性。构建城市史研究的中国话语体系,应破除西方学者的学术成见,以更加宏大宽广的视野、客观科学的立场全面研究城市起源、发展、转型、变革的过程,重新审视中国城市及其他东方城市在世界城市发展中的历史角色,将中国城市发展置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中作长时段的全面考察。

中国城市发展有几千年历史,中华大地是城市发展绵延时间最长、发展进程最为连贯完整的历史舞台。虽然在不同时期,城址的选定、城市的空间分布与职能结构时有变动,但整体上构成一个绵延数千年、纵横数万里的连续性的城市发展谱系。在中华大地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盛大气象塑造出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这样规制宏大的帝都皇城、通都大邑;南北交融、东西互动所形成的覆盖九州、辐射四海的商业活动孕育出苏州、扬州、广州、泉州、汉口、佛山等为数众多的商业都会。它们的规模、功能、影响远超同时期其他国家的城市。中国的城市发展历程为我们全面深入研究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提供了一个完整样本,为我们深入揭示城市变迁的机理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历史素材。

如果说中国城市发展以其绵长、连贯、系统为城市史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完整样本,那么,中国所拥有的极为丰富的关于城市的典籍文献则为我们书写中国城市史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历史资料。从《周礼·考工记》《史记·货殖列传》到《汉书·地理志》;从《洛阳伽蓝记》《三辅黄图》《雍录》到《唐两京城坊考》《宋东京考》;从《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到《历代宅京记》《汉口丛谈》,以“城邑”“市镇”为记述对象的典籍文献代有所出、系统连贯。唐宋以后,各朝《会要》均设“都邑”类目,大型史志类书《通志》设有“都邑”专题。极为丰富的城市史专题文献为我们重新书写中国城市史、构建城市史研究的中国话语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足中华文明、植根中国历史,将中国城市的发展演变置于一个连续的历史时空,我们可以全面系统地研究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入考察社会变迁的大趋势与城市发展的内在关联,深入探讨政治格局变化、经济地理格局变迁、人文传统变革与城市发展的关联。这些基于中国历史本身的城市叙事将书写一部全新的中国城市发展史,构建起城市史研究的中国话语体系。

(摘编自周德钧、王耀《构建城市史研究的中国话语体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学者认为:与欧洲城市发展相悖的城市发展都是“偏离”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B.几千年来,中国城市的规模、功能、影响都远远超过同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
C.在中国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商业都会是因南北交融、东西互动而孕育出来的。
D.我国极为丰富的城市史专题文献为重新书写中国城市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指出西方学者城市史研究偏颇基础上提出构建其中国话语体系的必要性。
B.文章从研究样本和历史资料两个层面论述构建城市史研究中国话语体系的可能性。
C.文章按空间顺序例证中国城市发展史,按时间顺序列举关于城市的典籍文献。
D.文章结尾指出构建城市史研究的中国话语体系的正确方法及前景,收束全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地城市起源与发展的地点不同,城市道路和形态也不相同,所以不能以欧洲城市为唯一样板评判其他地区城市。
B.中国城市不同时期城址的选定、城市的空间分布与职能结构时有变动,但城市发展谱系没有中断。
C.唐宋后各朝《会要》的“都邑”类目、大型史志类书《通志》的“都邑”专题是中国城市的重要遗存。
D.立足中华文明、植根中国历史,以中国历史本身的城市叙事为基础,才能书写全新的中国城市发展史。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距离2032年还有11年,国际奥委会就急着把2032年夏季奥运会承办权定下来。按照惯例,通常是在距该届奥运会举办还有7年时投票确定主办城市。作为2032年夏季奥运会的唯一申办城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胜出得毫无悬念。在确定好2032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之后,有关方还想把2036年和2040年的奥运会举办地也定下来。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意思,就是要立足长远发展,让自己有更多的主动权。但实际情况却是,2024年和2028年夏季奥运会的申办工作困难重重,各地报名的时候热情都挺高,但是慢慢就相继退出了。早在2015916日,国际奥委会就公布了2024年夏季奥运会五个申办候选城市,分别是德国汉堡、意大利罗马、匈牙利布达佩斯、美国洛杉矶和法国巴黎。不过随后汉堡、罗马和布达佩斯先后撤回申请,申办者只剩下巴黎和洛杉矶。眼看2024年夏季奥运会的申办城市快退光了,国际奥委会决定,2024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从巴黎和洛杉矶两者之间选择,败选的一方自动承办2028年的夏季奥运会。并且国际奥委会还决定自掏腰包补偿。就这样,巴黎成为2024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国际奥委会资助100亿人民币;洛杉矶成为202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国际奥委会资助120亿人民币。面对这种局面,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很头痛,表示未来不排除将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确定从申办制改为指定制。

(摘编自《2032年奥运会举办地定了,奥运会无人愿意举办,未来或变成指定制》)

材料二:

奥运会是世界性体育盛事。以前,许多国家都希望承办奥运会,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向世界宣传自己的机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多国家都为争取举办权做出了积极努力,中国也是经过了2000年夏季奥运会申办失利的挫折之后才获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的。但是,近几年申请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却越来越少。因为举办一届奥运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最终能否实现盈利却是一个未知数,很多时候,亏得少就算不错了。有美媒称,新建体育场馆可能需花费3000万美元。有的场馆会建立在经济价值很高的地段,但在比赛结束后,这些场馆却可能被遗弃。长时间的失修也会让这些场馆失去价值,也可能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如韩国平昌冬奥会的场地开发破坏了当地的一些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其中一些动物还濒临灭绝。此外,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奥运低谷效应给部分国家带来过经济风险。几乎所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在奥运会结束后都进入了一段时间不算短的经济衰退期。当时希腊在举办2004年夏季奥运会之后就出现了严重的国家赤字,2005年,希腊的经济增长因此降到9年以来的低点,影响了希腊之后的经济发展。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2014年曾列出应对奥运会的未来可以采取的行动清单,比如降低招标成本以及提高奥运会所有方面的可持续性。有人甚至提议固定举办地点。而已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以后再举办奥运会时投入会相对小一些。

   

注释:①奥运低谷效应:又称后奥运效应,指奥运会主办国及城市在奥运会后出现的经济衰退现象。其产生原因有奥运筹备阶段投资消费收入的激增与奥运会结束后投资消费收入的相对减少,以及奥运会后大量的体育设施闲置和体育设施维护而产生庞大的维护成本等。

(摘编自《奥运会无人申办,因为太?》)

材料三:

奥运会的承办权从昔日争抢的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还是奥运会自身存在的问题造成的。也就是说,只有对自身进行改革,奥运会才会有出路。

第一,奥运会必须瘦身”“减负。奥运瘦身是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提出的,他认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太多,参赛人数庞大,给承办方造成了太大的压力,应该适当减少奥运比赛项目。然而,瘦身涉及相关各方的利益,以致瘦身计划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从目前看,长痛不如短痛,国际奥委会只有痛下决心,坚决执行奥运瘦身计划,减轻承办城市的负担,才有可能重新唤起各国申办的意愿。

第二,奥运会必须降低申办门槛。以往,在申办奥运会的竞争中,申办城市都要把场馆建设等硬件条件作为自己申办的优势。一般而言,一座城市一旦申办成功,为了兑现诺言,势必要增加预算,大兴土木,给申办城市所在的政府增加了太多的财政压力。同时,也让很多经济并不发达的城市无力申办奥运会。奥运会要寻求出路,必须要自降门槛,让更多的城市能办得起,才会吸引更多城市申办。

总之,只有控制赛事规模,节俭办赛,奥运会才会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如果承办所需经费越来越多,奥运会的申办者肯定会寥寥无几,即便是国际奥委会最终指定承办城市,承办方也会心存不满,这样的奥运会恐怕难言精彩和圆满。

(摘编自《不瘦身,奥运会没出席》)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4年奥运申办国有11个,2024年奥运申办国仅有2个。自2008年到2024年,奥运申办国家在数量上时多时少,但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B.自2002年到2014年,除了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实际支出与预算基本持平外,其余各届都明显超支,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超支比例位居首位。
C.几乎所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在举办奥运之后都进入了一段时间不算短的经济衰退期,这也被称为“奥运低谷效应”或“后奥运效应”。
D.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计划未来将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确定从申办制改为指定制。即便愿望成真,因承办方是被迫承办,这样的奥运会也无法保证精彩与圆满。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24年夏季奥运会原本有汉堡、罗马、布达佩斯、洛杉矶和巴黎五座城市申办,不过后来汉堡、罗马和布达佩斯都因经费不足先后退出了竞争。
B.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长远之计,这句话对于奥运会的发展有参考价值;当前,巴赫、罗格等人的建设性意见也大都是着眼于可持续性发展而提出的。
C.2024年到2032年的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确定几乎没有悬念,甚至2032年的奥运会申办城市居然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一个,这表明奥运会已经走到了绝境。
D.只要能够控制好奥运会的赛事规模,节俭办奥运,奥运会就一定能走上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奥运会的美好未来依然可以期待。
6.奥运会的承办权从昔日争抢的“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原因何在?请概括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娃的心娃的胆

陈忠实

司令跪倒在黄河水和沙滩相接的水边。眼前是翻卷着泥浪的黄河河面,右首是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身后,十余位师长、团长、营长和众多随员也相继跪倒。稍远处,十余匹战马石雕一般撑蹄昂首。三叩之后扬起头来,司令涕泪交流。

每到清明,他都不忘给逝去的先祖烧香叩拜。现在,他以从未有过的庄严、肃穆和痛彻心脾的悲怆,跪倒在黄河滩上,为着八百个尚未完全成年的关中子弟的英灵。

这儿刚刚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八百个士兵,就从右前方的悬崖峭壁顶上跳进了黄河。他们的手榴弹扔完了,子弹打光了,肉搏之后刺刀拼弯乃至断折了,有的连枪也拼丢了。他们被两倍于自己的鬼子逼到这悬崖上,这八百个中国士兵从崖顶跳进了黄河。八百个娃娃呀!全在16岁至18岁这个年龄段。他们是3个月前从关中乡村征召来的农家子弟,有的还是司令老家邻村的乡党,现在都跳到黄河里去了。

就在这个刚刚组建的新兵团结束军事训练即将参加会战的时刻,他亲自去看望了这些他习惯称为小乡党的士兵:司令曾经想到,这些娃娃肯定将成为日本鬼子难以招架的对手,他们之中肯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显露出来,进入军队各级指挥岗位,乃至成为将军。当然,也免不了死亡和伤残,但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

司令仰头朝崖头山顶上望去,浓厚的暮色里一片模糊。突然,身后传来随员惊讶的声音:“河里是什么?”苍茫模糊的河面上,隐隐可以看到有布质的东西在摆动。司令从沙滩上站起身来,膝盖和裤脚被扑淹上来的河水浸湿了。

突然,身后传来随员惊讶的声音:“河里一杆旗!”当三个卫兵把那面旗和相连的尸体拉到沙滩上的时候,随员们全都惊呼起来。

司令自己也惊呆了。

军旗旗杆的钢质尖头,从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刺进去,从背脊处穿出。那个日本鬼子紧紧抱住中国旗手的后腰,中国旗手的双手死扣着日本鬼子的脖子。两人面对着面,中国旗手用旗杆的尖头捅穿日本鬼子胸膛,把他直压到黄河水底;旗杆上的中国西北军的军旗已经撕裂,暮色里看不出颜色。

司令默默地脱下军装上衣,蹲下身去,捏着衣襟擦拭旗手的脸膛。旗手眼窝和鼻孔里积存着黄河的泥沙,圆睁着的眼睛和鼓出的眼球,显示着他憋着多深的一股仇气、鼓着多大的劲儿啊!

司令从腮帮子擦到下巴的交界处时,突然发出一声惊叫:“三娃,是你呀!”旗手左腮和下巴棱儿交会处,有一块大拇指盖大的暗红色的痣斑。那次给新兵团作完讲演,司令直接朝列队的士兵走过去。那些尚未完全褪尽乡村孩子神色的一张张脸膛让他想面对面和他们说话。司令盯住一个浓眉大眼方脸的士兵,士兵举手行一个军礼,铿锵有劲地开口:

“报告孙司令,我是蒲城人。”

司令稍一愣怔:“你是杨军长的老乡。”随即扬起头,面对士兵,提高嗓门说:“蒲城出忠臣啊!全中国都知道杨虎城将军的忠肝义胆。蒲城还出过一个忠臣叫王鼎,他效法春秋时史鱼尸谏,留下劝谏皇上不要签割地赔银的卖国条约的遗书,悬梁自尽了。王鼎尸谏皇上,死忠;杨将军兵谏,大忠。人说蒲城包括整个渭北水硬土硬,长出来的麦子,秆儿硬麦芒也硬,麦子磨出来的面粉也是性硬,这样的麦子养出来的男人女人能不硬气吗?”

会场一片肃然。

司令问:“你怎么知道我姓孙?”

士兵笑着说:“满蒲城人都知道俺杨军长把兵交给你带了。”

司令仍然对着蒲城籍士兵问:“家里都有啥人?”

“俺妈俺爸,俺婆俺爷,俩哥一个妹子。”

“你妈能舍得你当兵?”

“俺妈哭哩!俺爸把俺妈训住了。”

“你婆呢?”

“俺婆心宽,走时还叫我念她教的口曲儿呢!”

“啥口曲儿?念一念,让我和大伙儿听听。”

士兵清清嗓子,大声诵念起来:“啥高?山高,没有娃的心高。啥远?海远,没有娃的脚远。啥大?天大,没有娃的胆大。”

司令听得慷慨激昂,士兵们热烈鼓掌。司令说:“心高,脚远,胆大。这才是关中娃陕西娃的本色。”

“俺爷还会唱戏哩,逢年过节搭台子唱。”士兵更得意了。

“教给你了没?”

“我能唱几段。”

“那你就唱几句。”

士兵拉开了架势,吼唱起来:“两狼山哎——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哎,为国家啊——何惧——一生……”

司令已经热泪盈眶,颤着声问:“你叫啥名字?”

“三娃。”

司令抚摸了这个小乡党下巴棱儿上的那块暗红色的痣斑:“我把你也记住了。你婆教你的口曲儿,你爷教你的戏词,我听一遍就都记下了……”

六年之后,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八日,武汉中山公园,接受日本投降仪式举行。陆军上将第六战区司令孙蔚如一身戎装,高大威武地坐在受降主官的位置上。冈部直三郎双膝跪地,双手举过低垂的脑袋,托着那把制造杀戮制造罪恶的指挥刀。孙蔚如走过去,从匍匐在脚下的冈部直三郎的手里收取了这把战刀。那一刻,他的眼前浮现出三娃捅穿日军士兵胸膛的军旗,耳边响起三娃他婆教给三娃的口曲儿,还想到了母亲。

三年前,在即将东出潼关进军中条山之前两日,他回家向母亲告别,跪倒在母亲膝下,说不能尽孝了。母亲只说:“当兵就要打仗。国家遭人欺侮哩。这是尽大孝哩,你要打赢回来。”大约一个月前,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孙家,母亲喜极而终了。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写鬼子“两倍于”中国士兵、新兵团“刚刚组建”,既突出了兵力的悬殊,又暗示了会战发起的仓促。
B.“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与战士牺牲的悲壮,又表现司令对招募娃娃兵入伍的后悔和对他们牺牲的痛惜。
C.受降仪式时间、地点、参加人员都是真实的,历史场景与虚构情节相结合,使艺术描写更显真实,前文的相关情节更能深入人心。
D.冈部直三郎跪服缴械,与前后文司令跪拜英灵、跪别老母亲形成对比,突出侵略者的外强中干和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概。
8.小说结尾处写孙司令回忆母亲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有人说,陈忠实的创作关注特定的文化背景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影响。请结合文中娃娃兵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2022-10-02更新 | 34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或曰: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非仁义也。将谓桓公恭俭乎?与妇人同舆驰于邑中,非恭俭也。将谓桓公清洁乎?闺门之内,无可嫁者,非清洁也。此三者,亡国失君之行也,然而桓公有之,以得管仲、隰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毕朝周室,为五霸长,以其得贤佐也。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由此观之,则亡佐急矣。伯牙子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周威公问于宁子曰:取士有道乎?对曰:有。穷者达之,亡者存之,废者起之,四方之士则四面而至矣。穷者不达,亡者不存,废者不起,四方之士则四面而畔矣。夫城不能自守,兵利不能自保,得士而失之,必有其间。夫士存则君尊,士亡则君卑。周威公曰:士壹至如此乎!对曰:君不闻夫楚乎?王有士曰楚傒胥、丘负客,王将杀之,出亡之晋,晋人用之,是为城濮之战;又有士曰苗贲皇,王将杀之,出亡走晋,晋人用之,是为鄢陵之战;又有士曰上解于,王将杀之,出亡走晋,晋人用之,是为两棠之战;又有士曰伍子胥王杀其父兄出亡走吴阖闾用之于是兴师而袭郢故楚之大得罪于梁郑宋卫之君犹未遽至于此也此四得罪于其士,三暴其民骨,一亡其国。由是观之,士存则国存,士亡则国亡;子胥怒而亡之,申包胥怒而存之,士胡可无贵乎?

(节选自《说苑·尊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有士曰伍子胥/王杀其父/兄出亡走吴/阖闾用之/于是兴师而袭郢/故楚之大得/罪于梁郑宋卫之君/犹未遽至于此也/
B.又有士曰伍子胥/王杀其父兄/出亡走吴/阖闾用之/于是兴师而袭郢/故楚之大得罪于梁郑宋卫之君/犹未遽至于此也/
C.又有士曰伍子胥/王杀其父/兄出亡走吴/阖闾用之/于是兴师而袭郢/故楚之大得罪于梁郑宋卫之君/犹未遽至于此也/
D.又有士曰伍子胥/王杀其父兄/出亡走吴/阖闾用之/于是兴师而袭郢/故楚之大得/罪于梁郑宋卫之君/犹未遽至于此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桓公兼有之”与“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两句中的“兼”字含义相同。
B.“伯牙子鼓琴”与“虎鼓瑟兮鸾回车”(《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鼓”字含义相同。
C.“善哉乎鼓琴”与“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相同。
D.“夫城固不能自守”与“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齐桓公不仁义、不恭俭、不清洁,所作所为如亡国的平庸国君,但因管仲、隰朋而成为五霸之首。
B.伯牙弹琴,钟子期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伯牙的志向;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C.周威公向宁子询问选取士人的方法,宁子指出要尊重士人并关注士人的处境,帮他们摆脱窘境,让他们好好生活,起用他们,就能赢得士人。
D.在回答“士人是否重要”这一问题时,宁子以楚国国君得罪楚傒胥、丘负客、苗贲皇、上解于、伍子胥这五个士人逃到晋国的例子,强调了士人的重要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
(2)穷者不达,亡者不存,废者不起,四方之士则四面而畔矣。
2022-10-04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