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8月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三 开学考试 2022-10-12 11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瘟疫绝对是一个恐怖的名词。瘟疫是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从古代就已有记载的鼠疫、天花、疟疾,到现代的非典”“新冠肺炎等,给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同时在人民心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作为明清两朝人民深重的集体历史记忆,具有大规模传染性与较高死亡率的瘟疫不断地在文学作品里有所反映,这些作品折射了当时的文化背景。

首先,蕴含道教医学文化。明清时期是道教医学蓬勃发展的时代,出现过《急救仙方》《仙传外科秘方》等道教医学专著。明清文学中对病因的认知很多源于道教学说。如鬼神致病的观念,《治瘟策》中详细描述了主四季瘟疫的东南西北中五方瘟鬼,认为他们可使人类在不同时令里害上痘疫;道医和道士经常作为抗疫主力出现,如《水浒传》开篇的京师大瘟疫,仁宗钦差洪太尉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来朝祈禳;故事里的抗疫方法也颇具道教特色,如药符治病法,《三国演义》中的张角就是使用此种方法,且在多数故事里,药符被赋予了宗教神力,能够轻松治愈瘟病。

其次,融入因果报应理念。在先秦时期,中国本土便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样的报应思想。佛教传入后,又与因果报应的思想相结合。这种思想在明清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中十分盛行。鲁迅认为它们的作用是一为娱心,一为劝善,而尤以劝善为大宗。抗疫故事主要体现了善有善报的思想,特别是福报阻疫型故事突出了这样的观念。这种宣扬美德的内容不仅出现在小说中的抗疫故事里,还存在于民间抗疫故事以及文人笔记中,例如浙江海盐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棋盘石》。

再次,反映群众对瘟疫的认知水平及传统祛疫习俗。瘟疫缘何突然袭来又为何渐渐平息,在清末西方现代医学传入之前并没有科学系统的解释,所以对于缺乏相关医学知识的古人来说,这一切都是无解的。于是大众便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想象去解释这一灾难,由此还衍生出许多民间祛疫习俗。有的人认为瘟疫爆发的缘由与瘟鬼痘神有关,甚至将瘟疫与天人感应联系起来,像《三国演义》开篇的中平元年(184)瘟疫。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昏庸无道,外戚宦官专权为患,因此四方灾异四起,汉灵帝中平元年的瘟疫便是一大异象,它成了张角兄弟鼓动农民起义的正当借口。如《红楼梦》第21回描写巧姐出痘,短短几句话杂糅了医药治疗、清淡饮食、供奉痘神、冲喜讨吉等习俗。

不过,明清时期的医学也并非对瘟疫一无所知,比如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温病派代表人物吴有性就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关于瘟疫的专书《温疫论》,他提出疠气说,并认为时疫能传染于人,即瘟疫具有传染性。

明清小说中的抗疫题材故事是那个瘟疫频发年代集体历史记忆的反映。一如现实之残酷,抗疫故事里的广大人民总是首当其冲地成为大瘟疫的受害者。时代在进步,当下的医学发展水平与明清时期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科学的抗疫措施早已系统化,全民抗疫的理念也深入人心。而回望过去,我们会发现人类文明与瘟疫的斗争过程是曲折漫长的,也是不断进步的。

(摘编自杨雨秋《明清小说中抗疫故事的类型与文化背景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中京师大瘟疫,天师张真人受命祈禳抗疫,这个方法颇有道教特色。
B.福报阻疫型故事突出了“因果报应”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明清小说中十分盛行。
C.古人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因此对瘟疫进行了唯心的解读,这也是无可非议的。
D.大规模瘟疫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深重的灾难,给人民留下集体伤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采用例证法,论述抗疫故事中蕴含道教医学文化。
B.文章对于群众对瘟疫的认知和当时的医学水平的论述,能体现议论的辩证。
C.文章介绍抗疫故事的文化背景,采用纵向论述,层层递进,条理清晰,论证有力。
D.文章紧扣“文化背景”这个核心,采用总分式的结构,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两朝的文学故事反映当时的瘟疫情况,这是文学作品的现实性的体现。
B.《三国演义》中张角兄弟借助瘟疫鼓动农民造反,“天意”使他们师出有名。
C.我国在清朝初年就有了第一部关于瘟疫的专著,这是古人抗疫智慧的结晶。
D.文章末尾今昔对比,广大人民的地位完全不同,意在传达抗疫必胜的信念。
2022-10-1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8月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十多家研究机构正在合作开展“人类泛基因组项目”,该项目旨在创建一个囊括全球各人种遗传多样性的参考基因组。

研究人员解释称,人类基因组由31亿个DNA分子组成,从总体上来看,人类的基因组非常相似,但基因组DNA序列的微小差异在决定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包括罹患某些疾病的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参考基因组能通过绘制基因和基因组其他元素的位置来帮助描述这些差异。此外,科学家们也可以利用参考基因组识别新基因、已知基因的变体和其他功能组成成分。

该项目的长期目标是,有朝一日,任何人都能前往医院,对自己的DNA进行测序。然后,医生可将患者的测序结果与参考泛基因组进行比较,以确定患者的基因类型,从而提供有关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遗传风险的信息。

(摘编自刘霞《“人类泛基因组项目”将极大促进疾病防治》,《科技日报》2022422日)

材料二:

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研制出一种能够快速检测新冠病毒的试剂盒。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这种新试剂盒不需要依赖专用检测设备,能够大大提高检测速度。这种试剂是在新型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12b”基础上研发成功的。CRISPR-Cas12b是我国拥有CRISPR系统发明专利的基因编辑工具。与其他基因编辑工具相比,CRISPR-Cas12b更精准,也更容易在生命体中递送基因治疗药物。

基因编辑技术是生命科学的底层技术,它仿佛一把有魔力的“剪刀”,不仅能“剪切”基因,还能用于“修补”基因。它的发现,推进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也极大地改变了生命科学的研究形态和生命科技产业的发展。

(摘编自齐芳《基因编辑的精准“剪刀”》)

材料三:

基因组研究不断深入和基于大数据的新方法、新技术投入应用,将使医疗更加精准有效,人类有望进入精准医学时代。

精准医学使疾病诊断更加准确,也使治疗更加有效。例如“靶向药物”。当我们知道哪些基因序列变化会导致疾病,就可以通过测量局部基因序列来鉴定导致疾病的基因。比如,特定基因的突变可引起癌症,这些突变了的基因就是肿瘤治疗的目标,也就是“靶向”,针对这些靶向设计的药物就是靶向药物,靶向药物的治疗目标是具体的、精确的。

实现精准是目标,但我们现在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存在多方面巨大挑战。比如人类基因组解译的挑战。人类基因组上编码蛋白质的区域只占一小部分,不超过整个基因组的3%,其余97%左右的DNA序列统称为非编码DNA。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占人类基因组97%的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且与人类疾病直接相关。迄今为止,我们对这些非编码序列以及相关的非编码基因和非编码RNA的功能只有很少了解。

(摘编自陈润生《从基因组大数据到精准医学》)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泛基因组项目”是要创建一个人类所有人种遗传多样性的参考基因组,涉及区域广,数据量大,需要多家机构合作完成。
B.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基因进行删除和修改,它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生命科学的研究形态,我国拥有该项技术的发明专利。
C.有些癌症是由特定基因的突变引起的,肿瘤治疗的“靶向药物”就是以这些突变的基因为精确治疗的目标。
D.人类基因组绝大部分DNA序列是非编码DNA,了解非编码序列以及相关的非编码基因和非编码RNA的功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泛基因组项目”完成后,医生将有办法确认患者的基因类型,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治疗具有遗传风险的糖尿病等疾病。
B.中国能首先研制出不需要依赖专用检测设备的新冠病毒试剂盒,与我国拥有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12b”的发明专利有关。
C.人类期待可以通过测量基因序列来鉴定导致疾病的基因,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致病基因进行“剪切”“修补”,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目的。
D.只要人类基因组被解译,人类的疾病诊断就一定会更加准确,治疗也将更加有效,人类也就会进入精准医学时代。
6.基因科学的发展对医学发展有何意义?基因科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对患者来说最有价值的前景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的猫

海明威

旅馆里只住有两个美国人。他们的房间在二楼,面朝大海,也正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

公园里有高大的棕榈树和绿色长椅。雨在下着。雨水从棕榈树上滴落下来。石子路上积了一汪汪的水。在雨中,海水呈一条长长的线,猛冲上来,又顺着海滩退回去,一会儿又在雨中滚滚而来,形成一条长长的线。停在纪念碑旁边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一个侍者站在餐馆门口望着空荡荡的广场。

那位美国太太站在窗口往外看。就在他们的窗子底下,一只猫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猫极力缩起身子,好不让雨淋着。

“我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美国太太说。

“我来吧。”丈夫在床上自告奋勇说。

“不,还是我去吧。外面那只可怜的小猫想躲在桌子下面避雨呢。”

丈夫于是继续看书,身子靠在床脚的两个枕头上。

“别淋湿了。”他说。

太太下了楼,她经过办公室的时候,旅馆老板站起来向她鞠了个躬。他是个老头儿,个子很高。

“下雨啦。”太太说。她对这个旅馆老板颇有好感。

“是啊,是啊,太太,真是坏天气。天气真糟糕。”

他站在昏暗的房间那头的写字台后面。这位太太很喜欢他。她喜欢他听到任何抱怨的时候所表现出的那种郑重其事的态度。她喜欢他那种尊贵的气度。她喜欢他乐意为她效劳的姿态。她喜欢他作为旅馆老板的自我感觉。她也喜欢他那上了年纪、沉沉下垂的脸和一双大手。

她打开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那只猫大概在右边。也许她可以顺着屋檐底下走过去。她正站在门口时,身后张开了一把伞。那是给他们收拾房间的女侍。

“您可不能淋湿了。”她面带微笑,用意大利语说。当然,这是旅馆老板吩咐她来的。

女侍撑着伞为她遮雨,她沿着石子路一直走到他们房间的窗子下面。那张桌子就在那儿,被雨水冲刷成鲜亮的绿色,可猫却不见了。她一下子感到大失所望。女侍抬头看着她。

“您丢了什么东西吗,太太?”

“刚才这儿有只猫。”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猫?”

“是的,有只猫。”

“猫?”女侍扑哧一笑,“雨里有只猫?”

“是呀,”她说,“在桌子底下。”她接着又说:“噢,我真想要那只猫。我想要只小猫。”

她用英语说这几句话时,女侍者紧绷着脸。

“走吧,太太,”她说,“我们得回到里面去了。你会淋湿的。”

“我看也是。”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她们沿着石子路往回走,进了门。女侍留在外面把伞收拢起来。美国太太经过办公室的时候,老板在写字台后面朝她欠欠身子。太太心里感到有些闷闷不乐。这个老板让她感觉自己非常渺小,同时又很重要。她一时觉得自己是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她上了楼梯,打开房门,乔治正在床上看书。

“捉到那只猫了吗?”他放下书,问道。

“它跑了。”

“天知道跑到哪儿去了。”他把眼睛从书本上移开,说道。

她在床上坐了下来。

“我太想要那只猫了,”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想要它。我真想要那只可怜的小猫。做一只可冷的小猫待在雨里,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儿。”

乔治又看起书来。

她走过去,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拿起手镜来照照自己。她仔细端详着自己的侧影,先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接着又仔细打量自己的头颈后面。

“要是我把头发留长,你觉得好吗?”她问道,又瞧了瞧自己的侧影。

乔治抬眼看了看她的后脖子,头发剪得短短的,像个男孩。

“我喜欢你这样子。”

“我已经厌烦了,”她说,“看上去像个男孩子,我厌烦极了。”

“你看起来漂亮极了。”他说。

她把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到窗边,向外张望。天渐渐黑了。

“我想把头发往后梳得又紧又光滑,在后面挽个大髻,可以让自己感觉得到。”她说。

“是吗?”乔治在床上说。

“我还想用自己的银器坐在桌边吃饭,我还想点上蜡烛。我希望现在是春天,我想对着镜子梳头。我想有只小猫,还想有几件新衣服。”

“哦,别说了,找点儿东西看吧。”乔治说着,又开始看书了。

他的妻子朝窗外张望着。此时天已经很黑了,雨还在敲打着棕榈树。

“不管怎么说,我都想要只猫。”她说,“我想要只猫。现在就想要。要是我不能留长发,不能有什么开心的事儿,总可以有只猫吧。”

乔治根本没听她说话。他在读自己那本书。妻子朝窗外望去,广场上已经亮灯了。

有人敲门。

“请进。”乔治说着,从书上抬起眼睛。

门口站着的是那个女侍,她紧紧抱着一只大玳瑁猫,那猫顺着她的身子纵身一跃而下。

“打搅了,”她说,“老板让我把这只猫给太太送来。”

(有删节)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猫为行文线索,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一对美国夫妇在国外旅馆发生的故事。
B.小说开头部分对雨景进行了描写,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C.小说没有性格多变的人物,不追求情节的完整,也不展示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
D.与《老人与海》困境中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硬汉”相比,男主人公则显得冷漠疏离。
8.文中“猫”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借助“猫”反映了“美国太太”怎样的心理状态。
9.契诃夫说,一个人写得越冷静,越不露声色,作品产生的感情可能越深刻、越动人。请分析本文是如何实现冷静客观叙述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州都督齐王佑,性轻躁,其舅尚乘直长阴弘智说之曰:“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万岁后,宜得壮士以自卫。”佑以为然。弘智因荐妻兄燕弘信,佑悦之,厚赐金玉,使阴募死士。上选刚直之士以辅诸王,为长史、司马,诸王有过以闻。佑昵近群小,好畋猎,长史权万纪谏,不听。壮士昝君谟、梁猛彪得幸于佑,万纪皆劾逐之,佑潜召还,宠之逾厚。上数以书切责佑,万纪恐并获罪,谓佑曰:“王能自新,万纪请入朝言之。”乃条佑过失,迫令表首,佑惧而从之。万纪至京师,言佑必能悛改。上甚喜,勉万纪,而数佑前过,以敕书戒之。佑闻之,大怒曰:“长史卖我!我而自以为功,必杀之。”上以校尉京兆韦文振谨直,用为佑府典军,文振数谏,佑亦恶之。万纪性褊,专以刻急拘持佑,城门外不听出,斥君谟、猛彪不得见佑。会万纪宅中有块夜落,万纪以为君谟、猛彪谋杀己,悉收系,发驿以闻,并劾与佑同为非者数人。上遣刑部尚书刘德威往按之,事颇有验,诏佑与万纪俱入朝。佑既积忿,遂与燕弘信兄弘亮等谋杀万纪。万纪奉诏先行,佑遣弘亮等二十馀骑追射杀之。佑党共逼韦文振欲与同谋,文振不从,驰走数里,追及,杀之。寮属股栗,稽首伏地,莫敢仰视。佑因私署上柱国开府等官开库物行赏驱民入城缮甲兵楼堞置拓东王拓西王等官吏民弃妻子夜缒出亡者相继佑不能禁。三月,丙辰,诏兵部尚书李世勣等兵讨之。上赐佑手敕曰:“吾常戒汝勿近小人,正为此耳。”佑之初反也,齐州人罗石头面数其罪,援枪前,欲刺之,为燕弘亮所杀。佑引骑击高村,村人高君状遥责佑曰:“主上提三尺剑取天下,亿兆蒙德,仰之如天。王忽驱城中数百人欲为逆乱以犯君父,无异一手摇泰山,何不自量之甚也!”佑纵击,虏之,惭不能杀。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佑因私署上柱国/开府等官/开库物行赏/驱民入城/缮甲兵楼堞/置拓东王/拓西王等官/吏民弃妻子/夜缒出亡者相继/佑不能禁/
B.佑因私署上柱国/开府等官/开库物行赏/驱民/入城/缮甲兵楼堞/置拓东王/拓西王等官/吏民弃妻子夜缒出亡者相继/佑不能禁/
C.佑因私署上柱国/开府等官/开库物行赏/驱民/入城/缮甲兵楼堞/置拓东王/拓西王等官/吏民弃妻子/夜缒出亡者相继/佑不能禁/
D.佑因私署上柱国/开府等官/开库物行赏/驱民入城/缮甲兵楼堞/置拓东王/拓西王等官/吏民弃妻子夜缒出亡者相继/佑不能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长史权万纪骤谏”与“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 两句中的“骤”字含义相同。
B.“王审能自新”与“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审”字含义不同。
C.“劝我而自以为功”与“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劝”字含义相同。
D.“诏兵部尚书李世勣等发兵讨之”“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苏武传》)两句中的“发”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佑接受舅舅劝他招募壮士以自卫的建议,并热情接纳了舅舅推荐的燕弘信,赐给他许多黄金珠玉,让他暗中招募死士。
B.李佑多次受到皇帝严厉责备,权万纪担心受到牵连,主动请求上朝向皇帝承认自己的失职,并说明李佑一定能改过自新。
C.权万纪认为昝君谟等人要谋杀自己,拘捕他们后上报朝廷,并弹劾与李佑一起为非作歹之人,朝廷派人查验,事多属实。
D.李佑谋反作乱遭到反对。在他攻打高村时,村人高君状认为百姓承蒙主恩,感激于心,而李佑以下犯上,实属自不量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振数谏,佑亦恶之。万纪性褊,专以刻急拘持佑,城门外不听出。
(2)佑之初反也,齐州人罗石头面数其罪,援枪前,欲刺之,为燕弘亮所杀。
2022-07-08更新 | 24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