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贵州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10-14 3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双减”后,尽管学科类课外班已经有效整改关停,但一些家长将孩子的课外时间外包给培训机构的思维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不过是以体育、美育、科技类等非学科机构取而代之。亲子之间高质量陪伴不足,家长积极承担育儿责任动力不够,这是当前大城市育儿的普通状况。如何让家长摆脱对学校和机构的过度依赖,更用心地参与到儿童成长过程中?

当前家长参与育儿的动力不足,有着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考试指挥棒下,重结果、重外在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家长自认为“专业性不足”而让位于学校或机构。与此同时,为吸引顾客,培训机构又结合升学压力不断制造焦虑,为父母探寻、践行适合自己家庭和孩子情况的教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外部压力。两相叠加之下,家长常被机构“带节奏”,认为替孩子安排好密密麻麻的课表才是尽心尽责,对“家庭教育应该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一问题缺少反思。

一些家长对“以儿童为中心”的理解也较为片面,常将其等同于“一切为了孩子”,全家人围着孩子转,亲子之间缺少共同成长的结合点。“爸爸赚钱,妈妈统筹,孩子上课,爷爷奶奶接递”,成为大城市“鸡娃”的典型家内分工合作模式。家庭更多地作为一个以效率为轴心运转的理性功能单元,而非情感共同体:将全部资源向孩子集中,取代对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以牺牲家长的生活换取孩子的成就,取代适当地放手、为孩子的自主成长“留白”。

此外,大城市工作节奏过快、压力过大、通勤时间过长、休假弹性不足等问题,也在客观上限制了父母参与育儿的时间和精力。而城市中家庭友好的公共空间还不够那么便利可及,也使家长们即使有心和孩子在一起,也常常不知能做些什么。

那么,如何激活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的动力?对家长来说,首先要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是“人之为人”的根基,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父母通过爱和言传身教,让孩子内心充盈、学会自主,这正是学校和机构不可取代之处。因此,面对当前较大的外部压力,家长要当好外界与孩子之间的“过滤层”和孩子成长的“定位器”,切不可盲目跟风传导压力,而应为孩子过滤掉噪音杂音,理性利用外部资源,发挥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和机构的错位优势,帮助孩子找出最适合自身成长的发力点。

有必要寻找家庭成员之间的“最大公约数”,纠正对“一切为了孩子”的片面理解。家长要反思被孩子各类课外班主导的家庭生活组织方式,为孩子适度留白,也为自己适度松绑,用好家庭时间,做每个成员都能感兴趣、有收益的事,如户外锻炼、博物馆看展、朋友小聚等等。如此,亲职履行不再是一种单向度的付出,家庭生活成为滋养彼此的源泉。此外,还需加大职场育儿支持,加快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打造更多社区公共文化活动,构建家庭友好、多方协力的育儿支持体系。

(摘编自施芸卿《“双减”后家庭教育当回归》)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刚一发布,管孩子这件“家事”便成了法律框架下的“国事”,为何家庭教育需要立法?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认为,中国人的“国家”观,一向是“国”与“家”不可分开,没有“国”就没有“家”,“国”是罩着、护着“家”的,所谓“家国情怀”,在根底上也强调的是家庭观与国家观的融通。中国的传统教育,很大一部分是家族教育和家庭教育,它构筑了中国教育的基本底色。《家庭教育促进法》首先是重新建立起两者之间的紧密连接,实现双向互动:以国家教育意志来规范、促进和引领家庭教育,让家庭教育配合以学校教育为代表的国家教育。其次,也是为了回归教育功能的本质:教育是属于全社会的事情,不只属于学校教师的事情。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成长遇到的问题更加突出,形式也多种多样。很多问题的产生并非只是家庭因素,对家长来说做好家庭教育是极大的挑战。而且,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有些家长也往往更在乎个人的发展而忽视了孩子的发展,在履职尽责方面做得不够。这也需要法律方面的规制使家长更好地承担家庭教育职责。”孙宏艳说。

“家事不再是一家的小事,而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未来,需要通过立法来给家庭教育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要助力家长,也必须把家事变为国事,这也是国家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如何履责、国家如何支持、社会怎样协同都做了规定,对各方履责不到位的法律责任也做了明确规定。这样才能使家庭教育得以被各方高度重视。”孙宏艳补充道。

(摘编自杨飒《“家事”亦“国事”,带娃有遵循》)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科类课外班已经全部整改关停,但又被体育等非学科机构取而代之。
B.当前家长自认为专业性不足而让位于学校或教育机构,是影响家长不肯参与育儿的主要因素。
C.“鸡娃”式的家内分工合作,将全部资源向孩子集中,这是对“以儿童为中心”的片面理解。
D.传统教育是家族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家国情怀,强调家庭观与国家观的融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长忽略教育过程而看重成绩、忽视内在素质而重视外在教育评价,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B.一些家长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不尊重作为独立个体的孩子,使得亲子之间缺少共同成长的结合点。
C.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和机构教育,理应承担起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让孩子全面发展,茁壮成长。
D.《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教育作了多种规制,相信此法的发布定会让家庭教育回归到原有轨道上来。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家事’亦‘国事’”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我们要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学校可以组织培训会或交流会,把政策透明化,缓解家长的紧张情绪。
B.《家庭教育促进法》给了家庭教育足够高的地位,要求各方协同家庭教育的实施,实际上是给了家长很多帮助。
C.当下,优质师资的流动,带来了先进理念与专业素养,也拓展了平台和资源,孩子们的成长空间和心灵之门随之打开。
D.当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为92%;校内普遍实现课后服务“5+2”全覆盖;85%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4.为什么需要《家庭教育促进法》?请结合材料二概括说明。
5.“双减”后,如何才能让家庭教育回归?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

茹志鹃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我们文工团的几个同志,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到包扎所时已是下午两点钟了,那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一边放东西,一边喘息地喝水,同时还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他说的什么我没大听清。好像是说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向老百姓去借,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

我和通讯员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却是空空的。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向里“大姐、大嫂”地喊。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道歉,讪讪地开口借被子。被子拿出来,我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了。原来这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斯花被子,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他绷着脸,垂着眼皮,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走出门不远,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后来她问我:“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说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了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炮响起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能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擦洗身上的污泥血迹,或是喂一点饭食。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做我的下手。

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他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他自己一下子扑在冒烟的手榴弹上……”

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啊”了一声。我看见的是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擦着身子……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低着头,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说完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写分派文工团人员到战斗连去帮助工作,接着写向老百姓借被子,较详细地以某战斗连为焦点记叙了军队在紧急情况下有条不紊地备战全过程。
B.作者善用白描,文中“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后的描写,使读者像一个见证者,站在近旁,听着屋子里的“响动”,看着通讯员“不服气”的样子。
C.小通讯员为借被子向“我”求助时欲言又止“我”向新媳妇解释后,她只是笑,却不说明第一次借被子时的情形,这两处“留白”都引发了读者联想。
D.小说以“我”的视角叙事写人,不仅巧妙地在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穿针引线,而且将“借被”“献被”的情节天衣无缝地连接起来,使结构谨严有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
B.“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D.“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
8.小说的女主人公,不是姑娘,也不是大嫂,作者有意设定为新娘、新媳妇,有何妙处?请简要说明。
9.分析新媳妇的态度与情感的转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羔,贞元初及进士第,有至性。以工部尚书致仕。子中立,字无为,以门荫历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文宗欲以真源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曰:“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中立得召见禁中,尚真源长公主。

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挠天下法耶?”帝闻异之,太仆卫尉二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京师恶少优戏道中,具驺唱珂卫,自谓“卢言京兆”,驱放自如。中立部从吏捕系,立棰死。迁司农卿。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王傅。

久之,复拜司农卿,入谢,帝曰:“卿用法深,信乎?”答曰:“毂下百司养名不肯事,如司农尤丛剧。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帝许之。

初,度支度六宫飨钱移司农,司农季一出付吏,大吏尽举所给于人,权其子钱以给之,既不以时,黄门来督责慢骂。中立取钱纳帑舍,率五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以为法。加检校右散骑常待。

京兆尹缺宣宋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中立置“飞雪将”数百人,具舟以载,自是民不劳,军食足矣。

大中十二年,大水泛徐、兗、青、郓,而沧地积卑,中立自按行,引御水入之毛河,东注海,州无水灾。卒,年四十八,工部尚书。

中立居官精明,吏下寒栗畏伏。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其天资所长云。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阀阅:世家。②具驺唱珂卫:马匹装饰华丽在前面开道。③毂下:指京城。④子线:利息。⑤黄门:宦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
B.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
C.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
D.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荫是指因上辈有大功或有高位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优待。
B.转指转任,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千岩万转路不定”的“转”相同。
C.济意思是成功,与《行路难》中“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不同。
D.赠指追赠,文中指杜中立去世后,朝廷赐予其工部尚书的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中立执法严明。有京城恶少在路上要杂戏,马匹装饰华丽在前面开道,杜中立部署随从官吏将恶少逮捕拘留,立即用杖刑处死。
B.在第二次任司农卿入朝谢恩时,面对皇帝的疑问,杜中立能直指时弊,认为司农寺尤其严重,并希望皇帝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C.有官员将“六宫飨钱”用来放贷,把所得的利息送到六官,宦官发现此事后前来督责谩骂。为此,杜中立实施新规,防止官员舞弊。
D.杜中立在地方做官,尽职尽责。他设置“飞雪将”减轻了百姓的痛苦,也使得军粮充足;洪水泛滥,他采取有效措施使沧州免于水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王傅。
(2)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
14.杜中立娶到真源长公主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2-10-10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杜甫《登高》,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B.颔联抓住秋日的典型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江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由写景转向抒情。诗人登高望远,见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流露出生不逢时之感。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艰难苦恨繁霜鬓”表现了他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仍不忘忧国忧民的情怀。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中的“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