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凤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辽宁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10-21 7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双减”后,尽管学科类课外班已经有效整改关停,但一些家长将孩子的课外时间外包给培训机构的思维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不过是以体育、美育、科技类等非学科机构取而代之。亲子之间高质量陪伴不足,家长积极承担育儿责任动力不够,这是当前大城市育儿的普通状况。如何让家长摆脱对学校和机构的过度依赖,更用心地参与到儿童成长过程中?

当前家长参与育儿的动力不足,有着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考试指挥棒下,重结果、重外在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家长自认为“专业性不足”而让位于学校或机构。与此同时,为吸引顾客,培训机构又结合升学压力不断制造焦虑,为父母探寻、践行适合自己家庭和孩子情况的教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外部压力。两相叠加之下,家长常被机构“带节奏”,认为替孩子安排好密密麻麻的课表才是尽心尽责,对“家庭教育应该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一问题缺少反思。

一些家长对“以儿童为中心”的理解也较为片面,常将其等同于“一切为了孩子”,全家人围着孩子转,亲子之间缺少共同成长的结合点。“爸爸赚钱,妈妈统筹,孩子上课,爷爷奶奶接递”,成为大城市“鸡娃”的典型家内分工合作模式。家庭更多地作为一个以效率为轴心运转的理性功能单元,而非情感共同体:将全部资源向孩子集中,取代对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以牺牲家长的生活换取孩子的成就,取代适当地放手、为孩子的自主成长“留白”。

此外,大城市工作节奏过快、压力过大、通勤时间过长、休假弹性不足等问题,也在客观上限制了父母参与育儿的时间和精力。而城市中家庭友好的公共空间还不够那么便利可及,也使家长们即使有心和孩子在一起,也常常不知能做些什么。

那么,如何激活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的动力?对家长来说,首先要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是“人之为人”的根基,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父母通过爱和言传身教,让孩子内心充盈、学会自主,这正是学校和机构不可取代之处。因此,面对当前较大的外部压力,家长要当好外界与孩子之间的“过滤层”和孩子成长的“定位器”,切不可盲目跟风传导压力,而应为孩子过滤掉噪音杂音,理性利用外部资源,发挥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和机构的错位优势,帮助孩子找出最适合自身成长的发力点。

有必要寻找家庭成员之间的“最大公约数”,纠正对“一切为了孩子”的片面理解。家长要反思被孩子各类课外班主导的家庭生活组织方式,为孩子适度留白,也为自己适度松绑,用好家庭时间,做每个成员都能感兴趣、有收益的事,如户外锻炼、博物馆看展、朋友小聚等等。如此,亲职履行不再是一种单向度的付出,家庭生活成为滋养彼此的源泉。此外,还需加大职场育儿支持,加快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打造更多社区公共文化活动,构建家庭友好、多方协力的育儿支持体系。

(摘编自施芸卿《“双减”后家庭教育当回归》)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刚一发布,管孩子这件“家事”便成了法律框架下的“国事”,为何家庭教育需要立法?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认为,中国人的“国家”观,一向是“国”与“家”不可分开,没有“国”就没有“家”,“国”是罩着、护着“家”的,所谓“家国情怀”,在根底上也强调的是家庭观与国家观的融通。中国的传统教育,很大一部分是家族教育和家庭教育,它构筑了中国教育的基本底色。《家庭教育促进法》首先是重新建立起两者之间的紧密连接,实现双向互动:以国家教育意志来规范、促进和引领家庭教育,让家庭教育配合以学校教育为代表的国家教育。其次,也是为了回归教育功能的本质:教育是属于全社会的事情,不只属于学校教师的事情。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成长遇到的问题更加突出,形式也多种多样。很多问题的产生并非只是家庭因素,对家长来说做好家庭教育是极大的挑战。而且,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有些家长也往往更在乎个人的发展而忽视了孩子的发展,在履职尽责方面做得不够。这也需要法律方面的规制使家长更好地承担家庭教育职责。”孙宏艳说。

“家事不再是一家的小事,而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未来,需要通过立法来给家庭教育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要助力家长,也必须把家事变为国事,这也是国家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如何履责、国家如何支持、社会怎样协同都做了规定,对各方履责不到位的法律责任也做了明确规定。这样才能使家庭教育得以被各方高度重视。”孙宏艳补充道。

(摘编自杨飒《“家事”亦“国事”,带娃有遵循》)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科类课外班已经全部整改关停,但又被体育等非学科机构取而代之。
B.当前家长自认为专业性不足而让位于学校或教育机构,是影响家长不肯参与育儿的主要因素。
C.“鸡娃”式的家内分工合作,将全部资源向孩子集中,这是对“以儿童为中心”的片面理解。
D.传统教育是家族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家国情怀,强调家庭观与国家观的融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长忽略教育过程而看重成绩、忽视内在素质而重视外在教育评价,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B.一些家长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不尊重作为独立个体的孩子,使得亲子之间缺少共同成长的结合点。
C.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和机构教育,理应承担起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让孩子全面发展,茁壮成长。
D.《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教育作了多种规制,相信此法的发布定会让家庭教育回归到原有轨道上来。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家事’亦‘国事’”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我们要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学校可以组织培训会或交流会,把政策透明化,缓解家长的紧张情绪。
B.《家庭教育促进法》给了家庭教育足够高的地位,要求各方协同家庭教育的实施,实际上是给了家长很多帮助。
C.当下,优质师资的流动,带来了先进理念与专业素养,也拓展了平台和资源,孩子们的成长空间和心灵之门随之打开。
D.当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为92%;校内普遍实现课后服务“5+2”全覆盖;85%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4.为什么需要《家庭教育促进法》?请结合材料二概括说明。
5.“双减”后,如何才能让家庭教育回归?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伐木人

李青松

在那个年代,贮木场相当于林区的“金库”。

林区人吃的喝的用的,全都来自贮木场里的木头。故此,林区的经济又被称为“大木头”经济。

哈拉哈河的上游除了苏呼河,还有大黑沟、小南沟、金江沟水系,在伊尔施都汇集到一起。河面宽阔,河水澎湃,流送的木排首尾相连,蜿蜒数里,盖满河面,甚是壮观。

至今,哈拉哈河流经伊尔施的南北两岸,还有用水泥制作的大墩子遗迹立在那里,这就是木材流送的终点站了。上下两根钢丝绳横穿河面,河中间用若干木头三脚架固定,钢丝绳的两端分别系在水泥墩子上,用锁头锁牢。再沿着两根钢丝绳排列木板,用铆钉固定住,防止被河水冲掉。如此这般,就形成了一道拦截木材的屏障。

木材截住后,就出河,用绞盘机往上拉,每次拉一捆,一捆三五根。拉上岸后还要归楞,抬木工就大显身手了。一一、二二、三三、四四、六六,要根据木头大小及其长短,确定几个人上手来抬。所用的工具有抬杠、扳钩、肩杠、把门子、压角子、小刨钩、油丝绳等。

一一就是两人一组,用一副掐钩、一副肩杠;二二就是四人一组,用两副掐钩、两副肩杠;三三就是六人一组,两副掐钩、一副把门子、三副肩杠;四四呢,就是太长太粗太重的木材要八个人一组,前面一副把门子,后而一副把门子,中间两副掐钩、四副肩杠。六六呢,就不说了吧——反正那是更大更粗更长的木头,要十二个人上肩了。

如果是直接装火车的话,在地面与火车厢之间还要搭跳板,有两节跳,有三节跳。抬木头时,动作要协调统一,步调一致,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发生危险。于是,喊号文化就在贮木场、就在抬木头的行进中产生了。领头人(杠子头)喊号,其他人接号。以号为令,便于抬木头行走时迈步整齐,使所抬的木头悠起来,从而平分压力,运走木头。在号子的节奏中,同时弯腰、挂钩、起肩、运行、上跳、置木。

每首号子的领号声调特别重要。号声的大小、高低、粗细、强弱都决定着其他抬木人的劲头、步伐步态,甚至运送距离和时间的掌握,都是靠号子控制。抬木是一种齐心协力的劳动形式,号子的作用就是用韵律来调节人的步伐,使大家“走在号子上”。

抬木号子是一种调律、多种内容的艺术。也就是说韵律是固定不变的,至于内容的变化,要看领号人触景生情,临场即时作词的能力和水平。

领号:弯腰挂呀!

接号:嘿吆!嘿吆!

领号:撑腰起呀!

接号:嘿吆!嘿吆!

领号:齐步走啊!

接号:嘿吆!嘿吆!

领号:脚下留神呀!

接号:嘿吆!嘿吆!

领号:上大岭呀!

接号:嘿吆!嘿吆!

领号:加油上啊!

接号:嘿吆!嘿吆!

人在重压下发声,这是一种生理需要,也是一种重体力劳动过程中寻求快乐的精神需要。

有数据记载,阿尔山林务分局新中国成立初期流送木材产量是——一九五0年,两万八千一百三十立方米;一九五一年,两千九百立方米;一九五二年,三万零八百一十立方米;一九五三年,三千一百立方米。

一九五四年,林区头一条森铁修通了,森林小火车取代了水运流送。之后,哈拉哈河上的木材流送场面,便渐渐淡出林区人的视野。不过,那些老一辈伐木人,总要在傍晚黄昏时分,来河边走走。他们望着空荡荡的哈拉哈河河口,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怅然的感觉。

喧嚣远去,哈拉哈河静静地流着,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然而,晚霞中,两岸的水泥墩子遗迹,以及几节锈迹斑斑的钢丝绳,还是那么真实地倒映在水里,若隐若现。

倒影是图景的回声,回声则是声音的图景。

“在森林里,最可靠的东西只有斧子和锯。”这是早年间,阿尔山林区流传的一句话。然而,经过半个世纪的砍伐之后,斧子和锯也靠不住了。光荣消歇。哈拉哈河沉默不语。也许,沉默也是一种忧伤。

若干年前,阿尔山林区就告别了伐木时代,进入了全面禁伐时期。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物,斧子入库了,锯子入库了。伐木人变成了种树人和护林人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年林区的经济来源全部都依靠贮木场木头,所以文章开头作者把“贮木场”比作“林区的‘金库’”。
B.开头介绍“哈拉哈河的上游除了苏呼河,还有大黑沟、小南沟、金江沟水系,在伊尔施都汇集到一起”,这是林场选址的原因之一。
C.文章引用翔实的数据,介绍阿尔山林务分局新中国成立初期流送木材产量,逐年递增的产量,凸显出伐木工人做出的巨大贡献。
D.阿尔山林区告别了伐木时代,进入了全面禁伐时期,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伐木工人身份转变的原因。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旁观视角来铺叙当年伊尔施南北两岸林场的劳动盛况,叙述语调既热情又客观,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林区劳动者的赞美。
B.文章详细地介绍劳动分组、劳动工具、劳动号子,不仅让读者了解当时劳动的场景,也让读者感受到当时人们劳动热情的高涨。
C.文章引用阿尔山林区流传的“在森林里,最可靠的东西只有斧子和锯”这句话,含蓄地表现了老一代伐木工人战胜困难的乐观精神。
D.文章文字简练,既有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又有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句式长短结合,随情感变化,或节奏明快,或节奏舒缓。
8.结尾的画线句“伐木人变成了种树人和护林人”,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9.本文是一篇生态文化散文,请通观全文,试分析本文的结构特色。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景仁名镇,益州华阳人。少举进士,善文赋,为人和易修敕,故参知政事薛简肃公、端明殿学士宋景文公皆器重之。为校勘四年,应校理。丞相庞公荐景仁有美才,不汲汲于进取,特除直秘阁。

未几,以起居舍人知谏院。仁宗性宽仁,言事者兢为激讦以采名,或爱憎,污人以帷箔①不可明之事。景仁独引大体,自非关朝廷安危,系生民利病,皆阔略不言。陈恭公为相,嬖妾氏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不能得,乃诬之。景仁上言:“朝廷设台谏官,使人除谗慝,非使之为谗慝也。审如御史所言,则执中②可斩;如其不然,御史亦可斩。”御史怒,共劾景仁以为附宰相。景仁不顾,力为辨其不然,深救当时之弊,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暴得疾,旬日不知人,大小之臣无不畏避嫌疑,相倚莫敢发言。景仁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言:“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章累上,寝不。景仁因阖门家居,自求诛遣。

英宗即位,中书奏请追尊濮安懿王③,集百官议之,意朝士必有迎合者。既而台谏争上言:“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今陛下既为仁宗后,若复推尊濮王,是贰统也。殆非所以报仁之盛德。”众论鼎沸,执政欲缓其事,乃下诏罢百官集议。景仁时判太常寺,即具列为人后之礼汉、魏以来论议得失,悉奏之。与台谏议合。执政怒,召景仁诘责之。会景仁当草制,坐失于考按,不合故事,改侍读学士,出知陈州

景仁既退居,有园第在京师,专以读书赋诗自娱。或时乘兴出游,则无远近皆往,尝乘篮舆归蜀,与亲旧乐饮,赈施其贫者。周览江山,穷其胜赏,期年然后返。呜呼!向使景仁道希世,以得富贵,蒙屈辱,任忧患,岂有今日之乐邪?

(节选自司马光《范景仁传》)


【注】①帷箔:帷幕和帘子·借指内室。②执中:即陈恭公。③濮安懿王:即英宗生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
B.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
C.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
D.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迁校理”与“迁客骚人”(《岳阳楼记》)两句中的“迁”字含义不同。
B.“或缘爱憎”与“缘溪行”(《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缘”字含义相同。
C.“寝不报”与“报君黄金台上意”(《雁门太守行》)两句中的“报”字含义不同。
D.“向使景仁枉道希世”与“枉用相存”(《短歌行》)两句中的“枉”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景仁擅长写文作赋,为人温和平易,谨慎守礼,受到一些大臣的重视,在丞相庞公的举荐下,被特地授予直秘阁一职。
B.当时攻击人身隐私的风气盛行,范景仁不同流合污,能援引大义,倘若不是事关朝廷安危和民生疾苦的,都略去不说。
C.因爱妾张氏鞭打婢女致死一事,宰相陈恭公被御史上奏揭发,范景仁秉公为陈恭公辩诬,结果惹恼御史,也遭到揭发。
D.英宗即位,中书上奏请求追奉濮安懿王尊号,台谏争相进言提出反对意见,范景仁也上奏,提出了与台谏相反的意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仁不顾,力为辨其不然,深救当时之弊,识者韪之。
(2)会景仁当草制,坐失于考按,不合故事,改侍读学士,出知陈州。
14.请分析最后一段对刻画范景仁形象的作用。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

叶梦得

八月十日,与强少逸游道场山,放舟中流,命工吹笛舟尾,迎月归作。

舵楼横笛孤吹,暮云散尽天如水。人间底事,忽惊飞堕,冰壶千里。玉树风清,漫披遥卷。与空无际。料嫦娥此夜,殷勤偏照,知人在、千山里。

常恨孤光易转,仗多情使君料理。一杯起舞,曲终须寄,狂歌重倚。为问飘流,几逢清影,有谁同记。但尊中有酒,长追旧事,拼年年醉。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词的小序中交代了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内容较为丰富。
B.上片紧承小序,既描写了月光之下的美好景物,也隐含着词人情怀。
C.下片以“恨”字统领,通过描写人的活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D.这首词上片着力抒情,下片叙事、写景,三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16.请赏析“料嫦娥此夜,殷勤偏照,知人在、千山里”一句的妙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