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铜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10-17 7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国运民生。作为人口大国,我们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持之以恒地抓好和保障粮食安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做到两个就是要让

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巩固粮食生产根基的举措,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设高标准农田、落实粮食种植面积等举措。现在我国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自给率超过100%,主粮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80%,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加牢固。

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2021年,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原来对行政首长进行责任制考核变为党政同责考核,强化了党委对粮食安全的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在保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体制机制稳定的前提下,将党委责任事项纳入考核,做到问责有度、奖励有方,确保粮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夯实农田基础设施。坚定不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完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2年将继续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显示,到2030年将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针对黑土耕地出现的薄、瘦、硬问题,实施土壤侵蚀治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肥沃耕作层培育等措施,到2030年将实施黑土耕地保护2.5亿亩。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我国耕地资源紧张,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14亿人口主要靠19亿亩耕地养活,要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

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

十八大以来,中央围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种粮收益的政策举措,为粮食领域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得实惠,这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根本动力。

强化种粮农民市场预期。关键在于强化粮价,以最低收购价为代表的价格支持政策是国家兜底粮价、保护农民合理收益的有效举措。最近几年国家适度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对小麦、稻谷市场价格形成利好支撑,兼顾了种粮收益与后续市场平稳运行的双重目标。要强化种粮农民市场预期,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此外,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粮食节本增效。通过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水肥一体化、智能化装备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能力,通过农机与农艺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多措并举推动技术集成、人工替代、集约经营,最终实现节本增效,强化种粮收益预期。

加大种粮补贴力度。我国已建成了包含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生产者补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补贴等在内的系统补贴体系。为推动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将粮食生产薄弱环节、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急需的机具以及高端、复式、智能农机产品的补贴比例提高至35%,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等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范围。2021年,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204.85亿元的基础上,中央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相当于补贴幅度提高16.6%。2022年,中央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300亿元,有效缓解因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测算,2012-2020年种植粮食为粮农带来净利润共计3121.3亿元。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粮食安全。

(摘编自钟钰《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做到两个就是要让》)

材料二:

民以食为天,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劲。

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保障粮食产量的根本之策,也是端稳中国饭碗的长远之计。一直以来,我国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智力投入农业科技当中。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中国数以万计的农业科研工作者,他们都在默默用自己的辛勤付出让中国农业科技走向世界前沿,不被卡脖子。如今,有了世界领先的技术,还要善于利用市场无形的手,借力乡村振兴大势,做大做强农产品科技优势,大力发展科技农业、高效农业,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粮食安全的内生动力。

保障粮食安全,要不断深化农业改革。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也是粮食安全的催化剂。当今世界,全球粮食总产量平均到每个人是足够的,但仍然有10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归根到底是区域性缺粮造成的,也就是说某些国家和地区是缺乏配套粮食安全的农业机制的。那么,摆在中国面前的,是在总结推广以往好经验、好做法的同时,必须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勇做新时代农业改革的探路者、城乡融合的先行者、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如此才能于世界粮食安全的大变局中开辟发展的新天地,在创新中谋求高质量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现实中总会有不良商贩为获取非法利益,挖空心思侵害粮农利益,打击粮农生产积极性,从而伤害粮食安全的最根本基石,这些不良商贩必须得到依法惩治。在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全局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尽可能降低粮农种植的各种风险,保障农民粮丰收、钱到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真正做到乡村振兴为了人民、乡村振兴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摘编自王万国《保障粮食安全绝不能松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巩固粮食生产根基的举措有助于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B.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建设了9亿亩高标准农田,未来还将继续改造提升部分高标准农田。
C.最近几年国家适度提高最低收购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还多措并举,强化种粮收益预期。
D.我国数以万计的农业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让中国农业科技全面领先世界,不被“卡脖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对粮食安全非常重视,由原来对行政首长进行责任制考核变为对党委责任事项的考核。
B.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必须做到实至名归,所以耕地是我们保障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C.当今世界很多区域缺粮,仍有10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目前全球粮食总产量也是不够吃的。
D.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尽可能降低粮农种植的各种风险,依法惩治损害粮农利益的商贩。
3.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抓好和保障粮食安全举措的一项是(     
A.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高产稳产。
B.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种植收益更高的经济作物,提高农民收入。
C.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投入农业科技中去。
D.尽可能降低粮农种植的各种风险,保障农民“粮丰收、钱到账”。
4.我国为什么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和保障粮食安全?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5.就如何抓好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问题,两则材料阐述的举措有共同之处。请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怀念孙犁先生

铁凝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父亲为我开列了一个很长的书目,在父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回答:孙犁的书我都读过。徐光耀老师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那年我16岁,实在有点不知深浅。但能够说明的,是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中的位置。

那时还没有追星族这种说法,我像许多文学青年一样,迷恋他的文字带给我的所有愉悦,却没有去认识这位大作家的奢望。1979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做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菁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作家韩映山嘱托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机会,可我却面露难色。我听人说起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都不敢乱叫。韩映山看出了我的为难,指着他家镜框里孙犁的照片说:孙犁同志……你一见面就知道了。

在秋日的一个下午,我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检豆子。看见有人来,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者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很快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孙犁先生和《天津日报》的慷慨使我对自己的写作路子更加有了信心。虽然这篇小说在技术上有着诸多不成熟,但我一向把它看作自己对文学的深意有了一点真正理解的重要开端。

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戴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我们就座。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我没有问过孙犁先生为什么总戴着套袖,若问,可能他会用最简单的话告诉我是为了爱护衣服。但我以为,孙犁先生珍爱的不仅仅是衣服。为什么一位山里老人的靛蓝衣裤,能引他写出《山地回忆》那样的名篇?尽管《山地回忆》里的一切和套袖并无瓜葛,但它联系着织布、买布。作家没有忘记,战争年代山里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为他缝过一双结实的布袜子。而作家更珍爱的,是那女孩子为缝制袜子所付出的真诚劳动和在这劳动中倾注的难以估价的感情。

我想,我已经很久没读孙犁先生的小说了。春天的时候,我重读了《铁木前传》,我依然深深地受到感动。《铁木前传》的出版距今几十年了,孙犁先生对当代文学语言的不凡贡献,他那高尚、清明的文学品貌,却会长久不衰地渗透在我的文学生活中。

以我仅仅同孙犁先生见过几面的微薄感受,要理解这位大家是困难的。他一直淡泊名利,自寻寂寞,深居简出,粗茶淡饭,或者还给人以孤傲的印象。但在我的感觉里,或许他的孤傲与谦逊是并存的,如同他文章的清新秀丽与突然的冷峻睿智并存。

河北文学馆馆内,一张孙犁先生青年时代的照片使很多人过目不忘。那是一张他在抗战时期与战友们的合影,他头戴一顶山民的毡帽,目光敏感而又温和,他热情却是腼腆地微笑着。对于今天的我们,这是一个遥远的孙犁先生。然而不知为什么,我越来越相信病床上那位盖着碎花棉被的枯瘦老人确已离我们远去,切近真实的,是这位头戴毡帽、有着腼腆神情的青年和他那些永远也不会颓败的篇章。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犁先生是父亲喜欢的作家,在父亲为“我”开列了的书目中,自然少不了孙犁的作品;而徐光耀老师也告诉“我”应该读一读孙犁的作品。
B.当年“我”迷恋孙犁的文字带给“我”的愉悦,却不敢奢望去认识这位大作家。后来有机会去拜见孙犁,可“我”却面露难色,因为传言孙犁不好接近。
C.第一次见面时,“我”发现孙犁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后来的两次见面,孙犁依旧戴着套袖。“我”认为孙犁先生总戴着套袖,就是为了爱护衣服。
D.河北文学馆馆内照片上的孙犁先生年轻,目光敏感而又温和;而病床上的孙犁先生年迈,枯瘦。这形成了鲜明对比,“我”愿意相信他永远年轻。
7.关于文中“我”与孙犁先生几次见面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第一次走进孙犁先生的大院,看见正蹲在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的老人就是孙犁先生。
B.孙犁先生说话时眼睛很少直视人,虽给“我”带来疏远的感受,但他不像传说中那样不易接近。
C.“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时,天很冷。他给人衰老感,却仍洋溢着活力和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
D.“我”第三次见孙犁先生,他坐在写字台前,大约是在写作。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
8.文本两次提到孙犁先生的作品《铁木前传》,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孙犁先生是铁凝非常敬仰的作家,孙犁先生给铁凝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与弼子傅,抚州之崇仁人也。十九岁,觐亲于京师,从洗马杨文定学,读《伊洛渊源录》,慨然有志于道。遂弃去举子业,谢人事,独处小楼,玩《四书》《五经》,不下楼者二年。先生往来粗衣敞履,人不知其为司成之子也。

居乡躬耕食力,弟子从游者甚众。陈白沙自广来学,晨光才辩,先生手自簸谷,白沙未起,先生大声曰:“秀才若为懒惰,即他日何从到伊川门下?又何从到孟子门下?”省郡交荐之,不赴。太息曰:“宦官、释氏不除,而欲天下之治,难矣。吾庸出为!”天顺初,忠国公石亨知为上所疑,门客谢昭告亨,征先生以收人望。亨谋之李文达,文达为草疏上之。上问文达曰:“与弼何如人?”对曰:“与弼儒者高蹈。古昔明王,莫不好贤下士,皇上聘与弼,即圣朝盛事。”遂遣曹隆至崇仁聘之先生应召将至上喜甚问文达曰当以何官官与弼文达曰今东宫讲学需老成儒者司其辅导宜莫如与弼召对文华殿。上曰:“闻高义久矣,特聘卿来,烦辅东宫。”对曰:“臣少贱多病,隐于山林,本无高行,徒以声闻过情,不能供职。”上曰:“宫僚优闲,不必固辞。”赐酒牢,命待人送之馆次。

公卿大夫士承其声名,坐门求见,而流俗多怪,谤议蜂起。先生三辞不得命,称病笃不起。上谕文达曰:“与弼不受官者何故?必欲归,需秋凉而遣之,禄之终身,顾不可乎?”文达传谕,先生辞益坚。上曰:“果尔,亦难留。”乃允之。盖先生知石亨必败,故洁然高蹈。己丑十月十七日卒,年七十有九。

先生闻道最早,身体力验,出作入息,刻刻不忘,久之自成片段。临川章衮谓其《日录》为一人之史,皆自言已事,非若他人以己意附成说,泛言广论者比。

(节选自《明儒学案》,有删改)


[注]①伊川,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程牙颐,世称伊川先生。②言僚,大子的属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遣曹隆至崇仁聘之/先生应召将至/上喜甚/问文达曰/当以何官官与弼/文达曰/今东宫讲学需老成/儒者可其辅导/宜莫如与弼/
B.遂遣曹隆至崇仁聘之/先生应召将至上/喜甚/问文达曰/当以何官官与弼/文达口/今东宫讲学需老成/儒者司共辅导/宜莫如与弼/
C.遂遣曹隆至崇仁聘之/先生应召将至/上喜甚/问文达曰/当以何官官与弼/文达曰/今东宫讲学/需老成儒者司其辅导/宜莫如与弼/
D.遂遣曹隆至崇仁聘之/先生应召将至上/喜甚/问文达曰/当以何官官与弼/文达曰/今东宫讲学/需老成儒者司其辅导/宜莫如与弼/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相近的称呼,古时男子行冠礼之后取字。
B.释,文中用来指代佛教,佛教创建于古印度,对我国的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C.东宫,常指古代封建社会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也可用来指称太子本人。
D.己丑,干支之一,古人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用来纪年、月、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与弼曾跟随洗马杨文定学习,受《伊洛渊源承》的影响对儒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潜心研究儒家学问,不注重自己的外在仪表。
B.吴与弼生活清苦,自食其力,早晨天刚亮就起来劳动,跟从他学习的弟子很多,他会大声批评不上进的学生,充满恨铁不成钢之意。
C.石亨知道皇帝在猜忌他,他想通过征召吴与弼来收买人心。皇帝征召吴与弼入朝后,根据吴与弼的实际情况让其担任辅导太子的职务。
D.因他人的挑拨离间,皇帝最终还是接受了吴与弼的请辞。作者认为吴与弼之所以请辞离开,可能是因为他已经料想到石亨必会失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弃去举子业,谢人事,独处小楼,玩《四书》《五经》,不下楼者二年。
(2)臣少贱多病,隐于山林,本无高行,徒以声闻过情,不能供职。
14.文末章衮是如何评价吴与弼的著作《日录》的?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②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③抗疏: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晖、翠微可谓人间美景,诗人日日观赏,沉醉在大自然中忘却了忧愁。
B.颔联紧承首联继续写景,描绘渔人泛舟水上、燕子空中翻飞的动态美景。
C.颈联运用典故,诗人借用历史上匡衡和刘向之事,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D.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将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所感结合在一起。
16.请比较诗歌尾联中塑造的“同学少年”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形象有何不同?
2022-04-21更新 | 521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西省瑞金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