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10-26 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色主题美术作品的体裁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个艺术门类,内容涉及新时代抗震救灾英雄、抗疫白衣天使等多个宏大主题。广大美术工作者用优秀红色主题美术作品传承红色基因;解码时代精神,以此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时代红色主题美术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凝聚社会民心。进入新时代,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表征是在主题性美术创作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上聚焦、聚力,如《风雨同舟》《飞天圆梦》《龙腾大湾》《彝家新村》等。它们讴歌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具有相当的思想高度、情感温度和艺术深度,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紧扣时代脉搏、聚拢民心所向的社会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新时代中国美术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态势。

新时代红色主题美术作品蕴含象征意蕴,彰显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在新时代同样塑造了如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宝贵的红色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新的精神丰碑。如青年艺术家邱敏君“以艺抗疫”,创作了水彩画《“疫”线党旗扬》。该作品定格的是一幅抗疫前线温暖人心的图景:一顶帐篷、一张桌子、一个临时设立的“党员先锋岗”,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固的生命安全防线。这类作品简单明了地表达一种立场、营造一种氛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新时代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引领社会风尚,提升思想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优秀的红色主题美术作品,一方面追求艺术上的品格、意境,一方面追求思想上的纯洁、高雅,形成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因而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的共鸣。在信息驳杂、思潮繁复的背景下,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使人们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美化,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艺术修养等大有裨益。人们在欣赏作品、接受美育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了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和热爱。

(摘编自韩波《新时代红色主题美术创作大有可为》)

材料二:

主题性美术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能以艺术的形式塑造国家光辉形象,弘扬时代英雄人物精神,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来说,意义重大。主题性美术的社会功能的实现要建立在对该类艺术应有的“当下性”的充分认知上。

“当下性”首先具有时间意味,需立足于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关注绝大多数人生活方式的重要变化,选取有重要价值的社会事件,将其作为美术作品的题材,以此出发去确定主题并钻研技法,从而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2016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了“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涌现出相当一部分优秀作品,如《辽宁号航母》《南海明珠》《最美太湖水》《幸福的菜篮子》《脊梁——汶川救援感怀》等,充分展现中国政治制度上的优越性、经济上的伟大腾飞,以及人民生活世界的美好变化。

比起时间意义上的“当下性”,文化意义上的“当下性”是主题性美术更加复杂的特性。主题性美术的欣赏者不是逝去的生命,而是当时当下的生命个体。只有以作品为纽带,让一种艺术的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无数的生命个体身上发生,主题性美术的意义才能通过欣赏者的审美理解不断生成,并且获得永恒的意义。而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存在不仅是自然性的,具有感官、神经、肌肉等的自然的身体,还是文化性的,是意识形态、经济制度、民族习俗等构成的整体文化系统中的社会性存在与精神性存在。认知到人的文化性存在,是理解主题性美术应有的文化意义上的“当下性”的首要前提。

主题性美术作为一种特定的艺术,不论其题材多么宏大、立意多么高远,最终都要以诉诸感官的美术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从感性上作用于特定时代的公众,推动其构建起自身作为个体的身心和谐,从而达到实现社会整体和谐的最终目的。这种审美意义包含伦理的意味与认知的内涵,但后两者都必须以审美为第一要义,因为缺失了审美性的艺术作品就失去了艺术的本质。因此,审美意义上的形式风格本身一直都是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的课题之一。

主题性美术的创作是要常变常新的,不论是从时间维度上关注题材范围的变化,还是从文化意义上不断赋予各类题材以当代人所能认同的喻像内容,又或者从形式与风格上打破旧有的桎梏,都需要创作者有鲜明的创新意识和脚踏实地的钻研精神。

(摘编自庞勇《论主题性美术的“当下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色主题美术作品涉及体裁门类众多,内容广博宏大,在传承红色基因、推动文艺创新等方面意义重大。
B.水彩画《“疫”线党旗扬》定格抗疫图景,画面温馨,体现了我党新时代的红色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新的精神丰碑。
C.主题性美术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弘扬时代人物精神等有正向推动作用,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意义重大。
D.只要主题性美术作品实现了创作者和众多当时当下的生命个体之间艺术体验的互动,作品的永恒意义就随即得以产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题性和现实题材是新时代中国美术创作的聚焦点,《风雨同舟》等有思想、有情感的作品被推出。
B.优秀的红色主题美术作品,能够净化人们的精神,提高其艺术修养,坚定其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和热爱。
C.优秀的主题性美术作品应立足于当下,选取有重要价值的社会事件作为题材,并通过一定的技法进行创作。
D.审美意义上的形式风格是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的重要内容,所以无论怎样理解,审美都应放在第一位。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新时代红色主题美术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凝聚社会民心”观点的一项是(     
A.山东画院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美术创作网络系列展,以跨越半个世纪的多幅作品,展示党的光辉历程和新中国建设的辉煌篇章。
B.云南民族大学举办“丹青绘党史·百年铸辉煌”红色美术作品展,展出的美术作品包括油画、国画、雕塑、书法、剪纸、扎染等多种类型。
C.参观完海南省的主题美术展,昌江中学学生代表说:“《开训练兵·南海蛟龙》这幅画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因为我也想将来做祖国的卫士。”
D.年轻艺术家崔景哲通过红衣少女这一形象展开了以“中国红”为主题的系列工笔画创作,以这种特殊形式为每一个人讲解中国文化的美。
4.下列关于材料二主体部分的论证结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先论证了“当下性”在时间意义上决定了主题性美术作品题材的选择。
B.其次论证了“当下性”在文化内涵层面上使主题性美术更加复杂。
C.最后进一步论证了审美意义上的形式风格(形式风格的“当下性”)是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的课题之一。
D.材料二是采用对照式的论证结构进行论证的。
5.复兴中学学生会要举办“新时代·新青年·新风尚”美术作品展。假如你是这次展览的主办人,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简要说明作品入围标准。
2022-10-2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是新疆看不够

劳罕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新疆是一种病,不去治不好。新疆是一种瘾,去过戒不掉!”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我的神经,“新疆的瘾”不由自主漫延全身。

我常对朋友们讲,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旅游,这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新疆!如果不去,人生一定会留有缺憾!

先说新疆的风光吧,新疆的花海,无不具有“辽阔”这个特点。我曾在阿勒泰见过两万亩大的一块野芍药花地,曾在裕民县见过连绵几十公里的野巴旦杏花……

唐代孟郊登第后,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在新疆,无论你如何得意,想一日看尽新疆花?那是不可能的。

我见过最大的一片花海,在现乃斯河谷。相信任何人来到这里,都会情不自禁发出惊叹:花海!不折不扣的花的海洋!目力所及的,全是花!一朵又一朵密密匝匝拥挤着争相在阳光下绽着笑脸。放眼看去,就像一张硕大无朋的彩毯沿着巩乃斯河畔的缓坡从从容容、无边无际地铺排开去。彩毯的边缘一直延伸到了遥远的天际,最终和淡绿色的天山融为一体。

在这里停留久了,随着四野的静,自己也静了下来,满脑子只有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那句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继而,你又从静中有了另一种颖悟:幸福是不分等级的。豪宅宴宾、华堂嬉游固然是一种幸福;而箪食瓢饮居陋巷,同样有花开花落可闲看,有云卷云舒可静观,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不少人有这样一种错觉:新疆之美局限于夏季。其实,新疆的秋季更具魅力。

新疆有一种树,叫“大漠英雄树"。你知道是什么树吗?

是胡杨。胡杨真是一种奇怪的树,具有令人难以想象的生命力,不独耐高温、严寒,它的根还能扎到二十米以下的地层中汲取地下水,只要稍微有一点点湿气,就能傲然挺立。你说说,还有哪种树有这么坚毅的性格?没有,绝对没有!

塔克拉玛干被称为“死亡之海”,其他的植物都逃遁了,胡杨在这里照样枝繁叶茂。有这么一个说法:胡杨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腐一千年。

好家伙,随便一算就是三千年,不是“英雄树"是什么?

你知道吗?我国90%以上的胡杨生长在新疆,仅塔里木盆地胡杨保护区的面积就达三千八百平方公里。那么,胡杨什么时候最美?答案是秋天。逛胡杨林,最适合自驾游,车窗外,胡杨接胡杨,沙梁连沙梁,一束束金黄扯天扯地,一片片金黄无边无际,一程又一程,只管往前漫涌。这时候,一种“欲穷其林”的渴盼,便会按捺不住地蹿升上来。

到新疆,还有一种游法,不受时间限制,一年四季都可行。我姑且把它命名为“思古游”。新疆地理位置独特,既是华夏民族联系外界的通道,也是戍边卫国的屏障。历史上,匈奴、乌孙、大月氏想东进牧马,首先绕不开新疆。这块被史书称作西域的土地上,曾散布着36个古国。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大漠的风尘早把这些古国打磨成了一座座废墟。有一位散文家说过:“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

的确,米兰、楼兰、高昌都是历史与地理的融合体。看到那一个个衰败的烽燧,你不由得想起张骞出使西域的马车,西域都护郑吉的府邸,滚滚红尘中的驼队和商旅……。

在废墟中穿行,看残垣断壁,观长河落日,听罡风悲鸣,各种人生况味会一股脑儿涌上心头。那种美感,恐怕任何语言文字描述起来都显得苍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能是受这样极端自然环境的熏染吧,新疆盛产男子汉——是那种“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男子汉。你想想,面对漫天风沙你能怎么办?只能咬紧牙关迎上去!

这种情景,在西湖边檀香氤氩的茶楼里,在江南“轻拢慢捻抹复挑”的丝竹声里,是难以想象的。

的确,无论谁在戈壁沙漠里待久了,灵魂里一定会透着倔强,心也会硬朗起来。严寒酷暑算得了什么!漫天沙暴狂吼着袭来,抖一抖沙尘,只管朝前走去。骆驼刺划伤了皮肤,看都懒得看一眼,胸中荡起的是“五岳倒为轻”的冲天豪气。的确,也只有在新疆,男子汉的威猛,才能演绎到极致!

新疆的许多地名,一旦与历史联系起来,每一个画面都会硬得硌牙,每一个扑面而来的人物,都是“仗剑八万里,横戈天地间”的硬角色,要么“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要么“侠骨傲群英,江湖任我行”……

有一句很热血的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你可晓得,这句霸气外露的豪言,其实是两千多年前生活在新疆的一个铁血男子汉说的,这个人叫陈汤。

陈汤,原本是个写得一手好文章的穷书生。由于没有后台,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后毛遂自荐出使外域,几年后当上了西域都护府副校尉。

《汉书·陈汤传》里有详细的记载,文字也最精辟,把陈汤智勇双全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如果哪个作家有兴趣,把这个过程随便改写个剧本,定然会异常精彩。

有机会,真应该去看看。据说,地面建筑早已经荡然无存。但那又如何?英雄的鲜血一定渗进了土壤、渗进了岩缝、渗进了泉水,这里的空中,一定劲风猎猎,永远回荡着“不为大汉耻”的强音!这里的每一棵芨芨草、骆驼刺、红柳,都会是那样不同,因为它们的祖先,曾目睹了昔日那些傲然不屈的身影。

瞧,我这才刚刚说了一个汉代。你想进一步了解新疆吗?

走,到新疆去!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了网帖中的一句话,一个“病”字形象地概括了去新疆之后的感受,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文章从生长环境、习性、外形等角度描写“胡杨”,突出其“大漠英雄树”的形象,展现了新疆的秋季的魅力。
C.文章对新疆的描写处处体现了“壮美”的特点,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历史,文章因此而震撼人的内心。
D.文章提及陈汤的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介绍了陈汤的人生经历,凸显了新疆的中国精神谱系。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少人有这样一种错觉:新疆之美局限于夏季。其实,新疆的秋季更具魅力”一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胡杨的描绘。
B.文章多处引用古诗文,不仅概括出新疆的特点,也增强了文章的文采,更容易在读者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C.文章注重观察,更注重思考,议论性语言较多,如描述巩乃斯河谷花海时,作者就以议论为主来深化主旨。
D.文章最后“走,到新疆去!"运用祈使句式,在前文充分描写的基础上,鼓励人们前往新疆,可谓水到渠成。
8.文中画横线处说“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9.作者为什么说“如果不去,人生一定会留有缺憾!”请结合文章做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礼部尚书杨玄感,骁勇,便骑射,好读书,喜宾客,海内知名之士多与之游。玄感见朝政日紊,而帝多猜忌,内不自安,乃与诸弟潜谋作乱。帝方事征伐,玄感自言:“世荷国恩,愿为将领。”帝喜曰:“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固不虚也。”

帝伐高丽,命玄感于黎阳督运,遂与虎贲郎将王仲伯等谋,故逗遛漕运,不时进发,欲令渡辽诸军乏食;帝遣使者促之,玄感扬言水路多盗,不可前后而发。时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以舟师自东莱将入海趣平壤,玄感遣家奴伪为使者从东方来,诈称护儿反。六月,乙巳,玄感入黎阳,以讨护儿为名,各令发兵会于仓所。郡县官有干用者,玄感皆以运粮追集之,以赵怀义为卫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祎为怀州刺史。玄感选运夫少壮者得五千余人,丹阳、宣城篙梢三千余人,刑三牲誓众,且谕之曰:“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天下骚扰,死辽东者以万计。今与崐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何如?”众皆踊跃称万岁,乃勒兵部分,唐祎自玄感所逃归河内。

玄感送引兵向洛阳,遣杨玄挺将骁勇千人为前锋,先取河内。唐祎据城拒守,玄挺无所获。祎又使人告东都越王侗与樊子盖等勒兵为备。修武民相帅守临清关,玄感不得度,乃于涿郡南渡河,从之者如市。使弟积善将兵三千自偃师南缘洛水西入,玄挺自白司马坂逾邙山南入,玄感将三千余人随其后,相去十里许,自称大军。东都遣河南赞治裴弘策将八千人拒玄挺。弘策出至白司马坂一战败走弃铠仗者太半玄挺亦不追弘策退三四里收散兵复结陈以待之 玄挺徐至,坐息良久,忽起击之,弘策又败,如是五战。丙辰,玄挺直抵太阳门,弘策将十余骑驰入宫城,自余无一人返者,皆归于玄感。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弘策出/至白司马坂/一战败走/弃铠仗者太半/玄挺亦不追/弘策退三四里/收散兵/复结陈以待之/
B.弘策出/至白司马坂/一战败走/弃铠仗者太半/玄挺亦不追/弘策退三四里/收散兵复结陈/以待之/
C.弘策出/至白司马坂/一战败走弃铠仗者/太半/玄挺亦不追/弘策退三四里/收散兵/复结除以待之/
D.弘策出/至白司马坂/一战败走弃铠仗者/太半/玄挺亦不追/弘策退三四里/收散兵复结陈/以待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掌礼乐、祭祀、封建、宴乐、贡举等政务。
B.将门,指世代为将的人家,即将帅家门。用来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身手不凡。
C.遭运,中国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
D.三牲,是指古代祭祀用的羊、猪和鸡供品,古代祭天地、宗庙时有杀三牲习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玄感发现皇帝对他很猜忌,就下定决心和弟弟们谋划反叛,于是主动请求担任征伐的将领,而皇帝一点也没察觉,竟然还称赞他。
B.杨玄感为实现在征伐途中起兵反叛,先故意不按时发运军资,当皇上催促发运军资时,又因水路有很多盗贼而延误了时机,最终未能按时发运军资。
C.杨玄感率兵向洛阳进发时,曾被杨玄感任命为怀州刺史的唐祎率部众凭借城池据险坚守,并通知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和樊子盖率军前来防备。
D.杨玄挺与表弘策虽交战多次,但裴弘策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只带着十余名骑兵驰马逃入宫城,此外再没有一人逃回,全部归降了杨玄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县官有干用者,玄感皆以运粮追集之。
(2)玄感不得度,乃于涿郡南渡河,从之者如市。
14.杨玄感起兵时是怎样来说服大家的?请简要陈述。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崔公池亭旧游

温庭筠

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

谁能不逐当年乐,还恐添成异日愁。

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

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起句回忆昔日游览崔公池所见之景:水清如镜的池塘里,绽放着芳香红艳的荷花,时节已是初秋了。
B.颔联诗人避开对昔游之乐的具体描写,而以抒情之笔写今日之感慨,且饱含人生哲理,读来别有韵味。
C.“红艳影多风袅袅”中的“红艳”指荷花,此句是说荷花繁盛,水中倒影与水上花枝一起在风中摇曳。
D.诗题曰“题崔公池亭旧游”,末句云“尽日无人独上楼”,可见此次重来,既无主人崔公,亦无他人陪伴。
16.清代诗人屈复《唐诗成法》评此诗曰:“情景兼到,照应有法。”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