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二 期中 2022-11-20 3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公众眼前。放眼望去,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时尚领域,都不难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仿佛就在不久之前,主流舆论还在讨论“如何拯救传统文化”,而现在,这样的讨论似乎已经失去意义。然而,崭新的局面,也带来了值得关注的新问题——传统文化为什么突破了过去的传承困境?这股传统文化的复兴潮流为什么来得如此迅猛?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对传统文化如此钟情?

显然,这一系列“为什么”的答案,绝不会是任何一个单一要素,而必然是多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在诸多影响传统文化“再流行”的要素当中,最关键的是两个: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资本的流动。

在这两大要素中,更重要也更基本的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任何一种潮流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兴起、流行,其原始动力必然是其迎合了当地社会在当时的某种迫切需求。原本给人以高深、保守、小众印象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进入流行的殿堂,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与中国社会在今天这一发展阶段的特定需求密切相关,这个需求,便是一个社会在崛起、上升期产生的自我认同与自我肯定的需求。比如,文艺复兴使得欧洲走出了中世纪的漫漫长夜,取得了辉煌的社会成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本质上是对本文化族群的历史的认同。因此,当一个社会处于上升期时,人们便会主动地去发掘传统文化的闪光点,从其中找到自我认同的来源;而反过来看,当一个社会面临内忧外患时,传统文化则常常成为批判与省思的对象。

社会需求为流行趋势提供的原动力固然至关重要,但却并不足以让一股潮流如此迅速地席卷而来——在这个过程里,产业资本的流动,起着不容忽视的催化与加速作用。不难发现,越是在产业资本总体量大、流动性强的地方,各种各样的流行趋势越是层出不穷,且动力十足;而在那些资本难以流动的地方,则很少会出现新的潮流,即便出现也难以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传统文化“再流行”的风潮,正好赶上了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投资热点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从民生向文化方向转移的热潮。

传统文化的“再流行”,已经在这两大要素的影响下成了事实,因此似乎已经处于“完成时”。但与此同时,这股潮流将会走向何方,又将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却依然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问题。对此,每一个身处潮流之中的人,尤其是那些对传统文化抱有真切热情的年轻人,都应当有更深刻的体察与思考。我们乐见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生机,也期待这股潮流能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同时也要警惕其成为资本操纵下的消费狂欢。

(摘编自杨鑫字《悄然勃兴的“国潮”,为什么年轻人情有独钟》)

材料二:

何为“国潮”?从字面释义来看,“国”即中国,中国品牌,中华文化,意指传统;“潮”是潮流,既包括新时代的潮流文化,也体现人们的个性追求,意指现代;二者结合,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作和再表达。

“国潮”热风中,市场快速变化,很多品牌把“国风”设计理解为对中国文化元素的简单复刻、一味堆积和拼贴传统文化元素,“生拼硬凑”和“用力过猛”的现象不在少数。这其实是因为缺乏对传统文化意蕴和价值的深刻理解,以致淡化至歪曲了传统文化的本来寓意。

现在,某种品牌凭借精准定位和国风包装,一经上市即获得市场广泛认可,但紧随其后的是一些企业盲目跟风,生产一大批名字雷同、包装类似的产品,加速了“国潮”的泛化。国货变“潮”不是跟风追热和天下大同,而是品牌将自身独特的产品价值、文化表达、美学观念寄托于商品,在求同存异中追求推陈创新,从而打破同质化的怪圈,让中国品牌百花竞放、各领风骚。

为追求营业额数字和实现快速获利,很多品牌把“国潮”当作营销手段,错把国家的文化自信当成品牌的文化自信,缺乏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把“跨界”简单理解为与IP或品牌的直接联名,缺乏创新意识,无法形成可长期积累的用户价值。例如某国货美妆品牌与饮品公司跨界联名推出特色风味鸡尾酒,首发后短短数十秒即售罄,但很快消费者便开始“吐槽”该商品令人匪夷所思的口味体验,其中不乏尖锐批评。可见,靠猎奇博眼球并不会长久,只有将“国潮”定位为品牌发展理念,从产品创新、质量控制中寻求发展,才能实现“国货品牌”向“民族品牌”的跨越。

“国潮”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在与世界多元文化碰撞中的华彩亮相,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是中国品牌乘风破浪的应有之义。应通过搭建特色传统文化和中国原创品牌“组船出海”的展示平台,助力国货品牌在国际舞台精彩亮相,从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变。

(摘编自田卉、周子歌、白雪蕾《“国湖”澎湃,如何更好彰显文化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国潮”盛行的背景下,主流舆论不再讨论“如何拯救传统文化”,而更关注年轻人为何对传统文化如此钟情这一新问题。
B.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资本向第三产业、文化产业转移,对传统文化“再流行”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C.“国潮”热风中,由于市场变化太快,很多品牌的“国风”设计只是简单复刻、堆积和拼贴传统文化元素。
D.“国潮”崛起的背后也存在很大隐忧,大批名字雷同、包装相似的产品进入市场,暴露出我国企业缺乏创新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传统文化进入流行殿堂,重新焕发生命力,由此处于上升期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对自我认同和肯定的需求。
B.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资本流动对传统文化“再流行”有着巨大影响,但并不能决定“国潮”的走向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C.国潮复兴,不仅让中华传统文化依托“国潮”产品得以传承、发扬,而且有助于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转型。
D.材料二中以某国货美妆品牌跨界销售鸡尾酒为例,旨在论证企业要寻求发展、突破,应该将“国潮”定位为品牌发展理念,并注重产品质量和创新。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国潮”特点的一项是(     
A.将传统山水意境融入现代舞台的节目《忆江南》
B.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推出的六色故宫口红
C.火遍各大城市的传统中医拔罐、针灸治疗法
D.登陆纽约时装周的中国李宁“悟道”系列服装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某企业准备开发“国潮”产品,请你结合材料二给该企业一些建议,助其健康长远发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个人是你的母亲

周海亮

婚后好几年,除了春节,他从来不回老家。儿子想奶奶,跟他闹了好几天,他只好跟妻子商量把母亲接过来住些日子。他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说她去了城里,马上就转向了。他说时间长了会习惯的,母亲说她不可能习惯。他说小宝想您了。母亲想了想,说,好吧。

就这样母亲第一次来到城市。

母亲带来两个蛇皮口袋。一个装满了刚从菜园里摘下的新鲜蔬菜,一个装满了刚从地里掰下的青玉米。那样的蔬菜城市里到处都有,价格很便宜;那样的青玉米更多,他们早已吃够。母亲带来她能带过来的乡下的所有,却惟独没有带来乡下的习惯。她知道即使住在儿子家,也不能太过随便。

他忙,妻子也忙,他们把母亲留在家里,让儿子陪着她。妻子对母亲说,马桶按下小钮,冲半桶水,按下大钮,冲整桶水;给小宝热牛奶,用燃气灶,往右拧开关打火;冰箱门不大好,尽量关严,否则会费电;家里开着空调,不要打开窗户;陌生人叫门,尽量不要开……母亲说知道了,可表情就像个懵懂的孩子。

母亲小心翼翼关上门,她不敢用抽水马桶,不敢动电视,不敢开冰箱。后来她硬着头皮打开燃气灶,为自己的孙子煮了一杯牛奶。

中午他回家时,闻到一股很浓的煤气味。儿子睡觉,母亲在沙发上择青菜。他冲进厨房,关掉气灶,打开厨房的窗户,又冲进卧室,打开阳台的窗户。母亲惊恐地看着他,脸色苍白。母亲说出什么事了吗?他说没事,脸却黑得可怕。母亲垂下头,不敢多说一句话。

妻子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晚上她再一次跟母亲讲燃气灶的用法,她说多险啊……妻子说您想啊,开火得拧一下开关,关火难道不用拧一下?母亲说真不会用,明天想回去。他听了,忙来劝。母亲说:在城里真住不习惯,以后小宝想我,就回乡下看我。我真住不习惯……

母亲第二天就回了乡下。这时他才想起来,母亲一次也没有用过家里的洗手间。母亲腿脚不便,可她仍坚持去一公里外的公厕。母亲留下的青菜和青玉米,他们吃了很长时间,还是没能吃完。到最后,只好扔掉。

第二年春天,妻子与他离婚。那些日子他每天浑浑噩噩,终于被公司解聘。他整天闷在家里,借酒浇愁。终于有一天,他在横穿马路时,被一辆汽车撞倒。虽然没什么大碍,可是至少需要卧床养伤半年时间。

母亲再一次进了城。母亲在电话里说,有些想你了。

他不想让母亲看到他现在的模样,他说您不是住不惯吗?母亲说还是住些日子吧,会习惯的。当天母亲就用燃气灶给他煮了晚饭,她说,你放心,我不会忘记关气灶的。

他讶异地发现,母亲竟表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她把冰箱整理得井井条条,每次关冰箱,都不忘看看冰箱门是否关严;她把空调的温度调得恰到好处;每当有敲门声,她总是先询问,再通过猫眼看清门外的来人;她把洗手间和地板拖得一尘不染,她用微波炉给他烤面包,用果汁机给他榨新鲜的果汁。甚至,母亲还帮他发过一份求职材料的传真。

后来他心情好了些,就和母亲聊天。母亲说你想不想买一台电脑?他说买电脑干什么?母亲说你以前不是喜欢写作吗?现在还可以写。昨天我问楼下的老大姐,她说现在写作,得用电脑。他说都扔这么多年了,还能写吗?母亲说写写试试。母亲说问过那位大姐,组装电脑会便宜些。说完,母亲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纸包,里面包了一沓钱。

第二天中午母亲没回家,只打回一个电话。她说你要17还是19的浏览器?17的便宜,也清晰,但太小,看着可能累眼睛。内存和显卡……那一刻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跟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识的字不超过一百个的农村老人,竟然说出了浏览器、内存、显卡……

电脑买回来后,他开始了写作。开始不顺利,不过也零星发表了一些。发表量越来越大,他的心情也越来越好。半年后,他几乎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可是不管如何,他想,假如没有母亲的鼓励,假如没有这台电脑,他自己那种灰暗的心情,还会持续多久?现在他彻底忘掉了自己的不幸,感觉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

突然有一天,母亲在客厅摔了一跤。母亲说,地板太滑了,这城里怎么也住不惯。那一刻他努力抑制了自己的眼泪。

他说要找人把地板换成地毯。母亲说不用了,明天想回去。他问为什么?母亲说因为你不再需要我的照顾了,我留在这里,只会耽误你写作。地里的庄稼也该收了,你爹一个人忙不过来……

他求母亲再住些日子,可是母亲说真不习惯。地板、燃气灶、微波炉、冰箱……都不习惯。如果你想我了,就回乡下看我……

他叫一声妈,泪水滂沱。母亲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他而存在,为他而改变。这里面,惟独没有自我。

这个人,是他的母亲。这个人,也是你的母亲。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带来一蛇皮袋新鲜蔬菜,一蛇皮袋青玉米,此举在儿子看来完全没有必要,那时他对母亲丝毫没有感激之情,满满的抱怨。
B.跟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识字不过百的母亲说出了有关电脑的专业术语,儿子惊讶不已,深感母亲的不易和伟大。
C.母亲说她住城里不可能习惯,但当她认为儿子需要自己,就迅速改变自己多年的习惯,变成一位标准的城市老太。
D.“那一刻他努力抑制了自己的眼泪”体现了他对母亲的歉疚,感受到母亲为他努力适应城市生活。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垂下头,不敢多说一句话”这一细节体现了母亲内心的担心、慌张和不安。
B.母亲的关切、照顾和鼓励,让儿子重新振作起来,并忘掉了自己的不幸。
C.小说写“母亲在客厅摔了一跤”为母亲再次提出回家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小说通过母亲两次上城举动的对比,表现了母亲为儿子而改变,缺失自我的特点。
8.请简要概括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9.小说以“这个人是你的母亲”为题,有什么用意?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颍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选编自《明史·徐阶传》


注: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B.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C.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D.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三,在文中是指在科举会试考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称为探花,赐进士出身。
B.服除,在文中指除去丧服,守丧期满。丧服有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C.故事,在文中是指先例,旧例,跟“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句中的意思相同。
D.畿内,古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一指京城管辖之地。文中指京都辖区。
1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比如皇帝不想徐阶离开自己;进入内阁官居一品后,九年之内一再加官进爵;所进言都被采纳。
B.徐阶做事有主见。仇鸾被诛,时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没有同意;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主发兵,还请求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
C.徐阶行事讲求谋略。在吏部折节庶官,庶官皆愿为用。自度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事奉他,且更加精心写青词迎和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危语使严嵩害怕而罢手。
D.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他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有图谋不轨之心,又想借仇鸾事件做文章,都没有成功。
1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
(2)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

陆游

数间茅屋镜湖滨,万卷藏书不救贫。

燕去燕来还过日,花开花落即经春。

开编喜见平生友,照水惊非曩岁人。

自笑灭胡心尚在,凭高慷慨欲忘身。


【注】开编:打开书。曩(nǎng):以往,从前。曩岁:往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数间茅屋”可见生活清贫,而“万卷藏书不救贫”语带夸张中满含辛酸的自我解嘲。
B.颔联对仗工整,将时序匆匆,浓缩在燕之来去、花之开落中,并点出暮春之意。
C.全诗构思很见匠心,后半首紧承前半首,且有照应之妙,如颈联内容上与首联和颔联都有照应。
D.体裁上,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风格上,这是一首浪漫主义诗作;语言上,诗歌用语质朴,不事雕琢。
15.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08-30更新 | 4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