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一模 2022-12-27 33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西方美学界出现了一种“回归生活世界”以重构美学的趋向。这种美学在当代西方被称为“日常生活美学”,在中国则被称为“生活美学”。在当代中西方不同历史语境下,研究中国的“生活美学”,还须从本土传统入手。

应该说,生活美学的根就在中国。从孔子和老子分别建树起中国儒家生活美学与道家生活美学传统开始,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传统已经存续了几千年,一直是中国审美文化的主流。这是由于,在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审美与生活始终处于一种不即不离的微妙关联当中,这种传统始终没有断裂过,一直延续至今。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因为中国人的生活被古人赋予了审美化的追求,中国人的审美也在古代被奠定了生活化的根基。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中国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生活美学对于西方而言是一个新思潮——西方没有将生活审美化的悠久传统,尽管他们的艺术传统非常久远。生活美学乃是根源于中国本土既植根于生活又超越于审美的悠久传统。

生活美学在中国,具有世界其他文明难以企及的广度与深度。这种本土美学关涉很广,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生理的”生活美学,这关乎广义之“性”,如饮食、饮茶等。第二是“情感的”生活美学,这关乎广义之“情”,如闲居、交游、雅集、人物品藻等。第三是“文化的”生活美学,这关乎广义之“文”,诗、书、画、印、琴、曲、园林、博弈、游艺乃至于游山玩水皆属此类。美学在中国与民众生活联系得最为紧密,审美已深入生活。“生活美学”乃是一种“体用不二”的美学。这个“体”,就是生活之体,就是中国民众的衣、食、住、行、用、娱的生活本体;这个“用”,就是将生活美学应用在生活本体上。中国的书法就是最显明例证。从王羲之、颜真卿到怀素,他们的作品不是正襟危坐着创作出来的,而是包孕在实用化的信札、便条、序跋、祭文等等之中。我们发现,书法作为文人的日课,日常书写才是常态,书法从古至今都没有脱离生活。道理很简单,书法之“书”不过就是写字,写出了一定的法度和美感才成其为“法”。

如今,中国人还在延续这个古老的生活美学传统。从茶道、花道、香道、汉服、家居、日常设计、公共艺术、社区设计到城市规划等各个领域,生活美学的践行者们都在倡导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充分审美化。这恰恰是中国人对自身生活传统的一种复兴,而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拿来。这股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潮流,正在悄然形成一种运动。所以,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是一种生意盎然的活的传统,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东方生活美学最佳范本。

当然,当代中国需要整体的美学规划,既然曾是“礼仪之邦”,那将来也要成为“美善之国”,这才符合“礼乐相济”的华夏悠久传统。当今中国生活美学的积极践行者们,就是在发现中国人的生活之美,从而为中国生活立“心”——立“美”之心。我们最终要的,并非生活的“美学”,而是审美地“生活”。

(摘编自刘悦笛《生活美学——阐释美好生活之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美学的根就在中国,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中国人的生活具有审美化追求,中国人的审美具有生活化根基。
B.中国书法属“文化的”生活美学,日常书写实用化的信札、序跋等是其常态,体现出生活美学“体用不二”的特点。
C.中国的生活美学主要包括“生理的”“情感的”“文化的”三个层面,此构架对当代中国美学做了整体的规划。
D.当今兴起的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潮流,源于对西方“日常生活美学”的学习借鉴,是中国人对自身生活传统的复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世纪美学界出现了“回归生活世界”以重构美学的倾向,文章以此为立论前提,引出论述对象和角度。
B.文章第二段将中西方美学进行对比,突出了中国的生活美学具有悠久传统,论证了生活美学的根在中国。
C.文章以中国书法为例,论证美学在中国与民众生活联系紧密,进而论证生活美学在中国具有广度和深度。
D.文章对中国生活美学展开了多维度分析,由理论到现实,由传统到未来,论证谨严有说服力,引人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春秋起,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传统存续了几千年,因此,中国的生活美学优于世界其他文明的美学。
B.生活美学是中国审美文化的主流,从诗、书、琴、画到城市规划,都表现了中国人追求生活审美化。
C.中国生活美学为世界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东方范本,必将为世界美学发展做出贡献,引领美学新潮流。
D.我们只要复兴中国的生活美学传统,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充分地审美化,就能实现审美地“生活”。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以下特点:第一,老龄人口规模大。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64亿人,65岁及以上的为1.91亿人。第二,老龄化速度快。从1953年到2010年的57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由4.41%增加到8.87%,增加了4.46个百分点;但从2010年到2020年短短10年间,该比例由8.87%增加到13.5%,增加了4.63个百分点。第三,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和东北各区域的老龄化程度不均衡。例如,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8、6.61个百分点。总体而言,经济较不发达的农村、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但它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相对较弱。从世界范围的经验看,仅靠促进生育的政策难以逆转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老龄化是我们国家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情。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摘自2022年1月1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材料二:

长期以来,居家养老是中国人最普遍的养老方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家中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基本意愿。弘扬“百善孝为先”“养亲”“敬亲”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促进家庭老少和顺。探索推进家庭照护者培训、赡养老年人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照料假、喘息服务、住房和环境适老化改造等政策措施来促进和完善家庭养老方式。

同时,政府正积极探索多层次的养老模式,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业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发挥它们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摘自2022年03月08日《人民日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有删改)

材料三:

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出生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素质,降低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总量下降的不利影响。

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占比高、增速快,蕴藏着巨大的劳动力财富和消费潜力,亟待开发。要加快研究制定延迟退休方案,倡导终身发展理念,支持老年人力所能及发光发热、老有所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继续创造社会财富;要健全配套政策措施,支持大龄劳动者和老年人就业创业;要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动完善内需体系;要树立新发展理念,紧跟老年消费需求变化,深化老年产品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注意鼓励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广泛应用,促进养老与教育培训、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家政、康复辅具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银发经济大发展,实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摘自2020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有删改)

4.下列对我国养老问题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近十年来,我国老年人口呈现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的特点,这说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也对我国的养老服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B.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应该鼓励老年人更新消费观念,拉动老龄群体的内需消费,推动银发经济大发展。
C.我国老龄化存在地域差异,经济因素与老龄化程度相关,越不发达的地区老龄化程度越高,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也越弱。
D.一方面老年人口比重加速提高,另一方面新增人口难以逆转老龄化进程,不同年龄人口变化情况反映出我国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影响到人口出生率,从而影响到人口均衡发展,因此,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B.我国近10年的老龄化速度相较建国以后近60年的发展速度更快。目前,老年人口数量还在增长,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仍在不断加深。
C.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
D.“百善孝为先”“养亲”“敬亲”的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养老方式,从而使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
6.如何有效地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深造

白龙涛

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老板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上海双线胶鞋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祖传之物,岂可交易!

朱友航笑哂:侬这个门槛精,当成命根子了?”

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

初见明少爷,他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盘拨拉得噼啪作响。朱友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俊朗的少爷。

我认作干儿如何?侬亏不了我在教育部里有相熟的,可为小赤佬申请官费留学。朱友航将茶饮尽,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

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任蕴清叹息一声,关掉了留声机。

虞城仄狭地界能做甚大事?朱友航鼓凸双眼,“做生意也要到上海滩闹腾闹腾。任蕴清闭了眼,不再理会。

晚饭后,两位故交杀完一盘棋,夜幕就拉上了。任蕴清将一把铜锁交与管家,继续下棋。不大会儿,楼上传来茶盏破碎的声音。管家下楼,将一把钥匙交给任蕴清,附耳道:“老爷,明少爷歇了。

朱友航一脸骇然,将棋盘拨拉到地上,骂道:任老胖,侬腐朽愚钝至极!说罢拂袖而去。

虞城沦陷,市民和溃军潮水般南逃。任蕴清竖起门板,关门歇业,几十号人躲在商行里屏声敛气,听风望雨。

一日,明少爷立窗前南望,目睹日伪罪行,旋即回到柜台,一把将算盘摔得珠子四散。任蕴清将茶盏用力一蹾,瞥向儿子,却碰到了两道寒光。晚上,他亲自给儿子的卧房上了锁。

日伪给义盛泰摊派了一万双胶鞋两千匹洋布的任务,一个月期限。自虞城沦陷,朱友航就一次也没来过,任蕴清愁得满嘴燎泡。明少爷自荐到上海购买胶鞋和布匹。

是夜,任蕴清向楼上走去。儿子房间里灯火忽闪,任蕴清愣了一下神,推门进去,明少爷慌忙将一卷《中华民国现势图》塞到枕下。

走哪条线?

去时,可走陇海线到连云港,再乘船到吴淞口,购货后原路返回,万不可走南京、芜湖水路途经皖南地界,那里正闹新四军哩。

切记!

任蕴清被儿子凌厉的目光蜇了一下,他稍作踌躇,从袖筒里拿出一个紫檀木盒,递给儿子。明少爷迟疑了一下,接过来,打开,一枚包浆浑厚的鹿骨扳指静静地躺在盒底。他扑通跪地,泪流恣肆,重重地磕了两个响头。

交与朱友航。任蕴清喉结耸动一下,可换五万双胶鞋和若干布匹。

言罢,任蕴清起身向门外走去。在门口,他犹豫了一下,抓起铜锁向楼下走去。

翌日一早,明少爷带领管家出城而去。任蕴清站在窗前,眼望南方,倏然,两滴清泪夺眶而出。

半月后的一个傍晚,管家踉踉跄跄奔进义盛泰,长跪不起。

老爷,明少爷他——管家头在地上磕得咚咚作响。

莫慌,细细说来。任蕴清将管家搀起。

前日途经芜湖,明少爷让我去操办饭食。回来,明少爷和货都不见了。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立住,眼里亮光闪闪,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爬上嘴角。他招呼来众人,分发了银两和物什,携老伴儿出城而去。

1965年劳动节,虞城西大街的供销社家属院里来了一个干瘦的上海老头儿。他打听到了任蕴清的家,小心翼翼地敲门。门开,任蕴清仔细打量眼前的不速之客。

任老胖,我是朱友航。

朱猴子?任蕴清一把抓住客人的手,急忙吩咐老伴儿沽酒备肴。

饭桌上,任蕴清给朱友航斟满酒,说:朱兄,多年未见,来,干一杯。

朱友航环顾一周,说:明少爷呢?快让干儿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岔开话说:这些年,朱兄一直在上海?

“No,no,上海沦陷后,我随儿子去了美国,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五年前,我们举家回国,儿子去了大西北搞科研——去年那朵蘑菇云,就有儿子的功劳。朱友航一脸得意。

儿子有出息!任蕴清挑起大拇指。

朱友航转身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紫檀木盒,推到任蕴清面前,说:物归原主。

任蕴清打开盒子,鹿骨扳指的光让任蕴清眼里霎时起了雾。

明少爷到上海第一天就认我做了干爸,我可是给了干儿双倍的货哟,他几时从上海回的虞城?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在芜湖,他带着胶鞋和布匹奔了新四军……

朱友航一脸惊讶地说:哎哟,那可不得了了,干儿现在在哪里高就?

……

最小是个团长了吧?侬赶快让他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端起一杯酒,站起来,走到身后的一个拉了宝石蓝幔子的橱窗前,哗一下拉开幔子:一帧黑白照片里,身着戎装的明少爷笑得很灿烂,鲜红的烈士证将他的脸映衬得红彤彤的。

留在朝鲜了。任蕴清将酒泼洒在地上。

朱友航泪水夺眶而出,浑身颤抖不已,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挺直腰板,举起右手,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注)①门槛精:精于算计之入。②小赤佬:上海方言,小子,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文本二

在太行山上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

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父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注)①《在太行山上》,合唱歌曲,桂涛声词,冼星海曲,作于“七七事变”爆发后。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或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文本的背景都设置在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特殊时期,都有中华儿女在国家的紧要关头深明大义、报效祖国的事迹。
B.小说中有两次特写明少爷的眼神,“两道寒光”“凌厉的目光”,这目光中有他对父亲当时不问国事、只顾一己安危的不满。
C.任蕴清和朱友航虽为好友,却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有很大不同,但最终二人因共同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而冰释前嫌。
D.谈扳指——换物资——还扳指,“扳指”串连故事情节。结尾处对话交代人物的结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8.小说的标题“深造”内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两个文本表达家国情怀有相似的地方,但因文体不同而有差异。请从文体特征、表达方式、艺术手法方面比较并简要分析。
2022-11-11更新 | 52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零诊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七年,郑与晋盟鄢陵。八年,楚庄王以郑与晋盟,来伐,围郑三月;郑以城降楚。楚王入自皇门,郑襄公肉袒擎羊以迎,曰:孤不能事边邑,使君王怀怒以及弊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君王迁之江南,及以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王不忘厉、室王,桓、武公,哀不忍绝其社稷,锡不毛之地,使复得改事君王,孤之愿也,然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惟命是听。庄王为却三十里而后。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劳矣。今得国舍之,何如?庄王曰:所为伐,伐不服也。今已服,尚何求乎?卒去。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庄王闻,还击晋。郑反助楚,大破晋军于河上。十年,晋来伐郑,以其反晋而亲楚也。

十一年,楚庄王伐宋,宋告急于晋。晋景公欲发兵救宋,伯宗谏晋君曰:天方开楚,未可伐也。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字子虎,诓楚,令宋毋降。过郑,郑与楚亲,乃执解扬而献楚。楚王厚赐与约,使反其言,令宋降,三乃许。于是楚登解扬楼车,令呼宋。遂负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兵今至矣!楚庄王大怒,将杀之。解扬曰: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受吾君命以出,有死无陨。庄王曰:之许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解扬曰:所以许王,欲以成吾君命也。将死,顾谓楚军曰:为人臣无忘尽忠得死者!楚王诸弟皆谏王赦之,于是赦解扬使归。晋爵之为上卿。

(取材于《史记·郑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
B.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
C.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己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
D.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却三十里而后舍”中的“舍”字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字含义相同。
B.“令宋趣降”与“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两句中的“趣”字含义不同。
C.“三要乃许”与“虽与府君要”(《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要”字含义不同。
D.“若之许我”与“若入前为寿”《鸿门宴》)两句中的“若”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围困郑国三个月,郑以城降楚,郑襄公肉袒擘羊出迎并表达了自己的诚意。
B.楚群臣不满庄王“得国舍之”,楚庄王解释讨伐郑国是为了使不驯服的国君屈服。
C.解扬答应庄王的要求,登上楼车叫宋国投降是为了让楚王放松警惕、迂回完成任务。
D.解扬理解的“信”,即想尽办法完成君王的命令,与庄王理解的“信”是相同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不能事边邑,使君王怀怒以及弊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
(2)遂负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兵今至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