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529 题号:1723226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深造

白龙涛

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老板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上海双线胶鞋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祖传之物,岂可交易!

朱友航笑哂:侬这个门槛精,当成命根子了?”

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

初见明少爷,他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盘拨拉得噼啪作响。朱友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俊朗的少爷。

我认作干儿如何?侬亏不了我在教育部里有相熟的,可为小赤佬申请官费留学。朱友航将茶饮尽,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

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任蕴清叹息一声,关掉了留声机。

虞城仄狭地界能做甚大事?朱友航鼓凸双眼,“做生意也要到上海滩闹腾闹腾。任蕴清闭了眼,不再理会。

晚饭后,两位故交杀完一盘棋,夜幕就拉上了。任蕴清将一把铜锁交与管家,继续下棋。不大会儿,楼上传来茶盏破碎的声音。管家下楼,将一把钥匙交给任蕴清,附耳道:“老爷,明少爷歇了。

朱友航一脸骇然,将棋盘拨拉到地上,骂道:任老胖,侬腐朽愚钝至极!说罢拂袖而去。

虞城沦陷,市民和溃军潮水般南逃。任蕴清竖起门板,关门歇业,几十号人躲在商行里屏声敛气,听风望雨。

一日,明少爷立窗前南望,目睹日伪罪行,旋即回到柜台,一把将算盘摔得珠子四散。任蕴清将茶盏用力一蹾,瞥向儿子,却碰到了两道寒光。晚上,他亲自给儿子的卧房上了锁。

日伪给义盛泰摊派了一万双胶鞋两千匹洋布的任务,一个月期限。自虞城沦陷,朱友航就一次也没来过,任蕴清愁得满嘴燎泡。明少爷自荐到上海购买胶鞋和布匹。

是夜,任蕴清向楼上走去。儿子房间里灯火忽闪,任蕴清愣了一下神,推门进去,明少爷慌忙将一卷《中华民国现势图》塞到枕下。

走哪条线?

去时,可走陇海线到连云港,再乘船到吴淞口,购货后原路返回,万不可走南京、芜湖水路途经皖南地界,那里正闹新四军哩。

切记!

任蕴清被儿子凌厉的目光蜇了一下,他稍作踌躇,从袖筒里拿出一个紫檀木盒,递给儿子。明少爷迟疑了一下,接过来,打开,一枚包浆浑厚的鹿骨扳指静静地躺在盒底。他扑通跪地,泪流恣肆,重重地磕了两个响头。

交与朱友航。任蕴清喉结耸动一下,可换五万双胶鞋和若干布匹。

言罢,任蕴清起身向门外走去。在门口,他犹豫了一下,抓起铜锁向楼下走去。

翌日一早,明少爷带领管家出城而去。任蕴清站在窗前,眼望南方,倏然,两滴清泪夺眶而出。

半月后的一个傍晚,管家踉踉跄跄奔进义盛泰,长跪不起。

老爷,明少爷他——管家头在地上磕得咚咚作响。

莫慌,细细说来。任蕴清将管家搀起。

前日途经芜湖,明少爷让我去操办饭食。回来,明少爷和货都不见了。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立住,眼里亮光闪闪,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爬上嘴角。他招呼来众人,分发了银两和物什,携老伴儿出城而去。

1965年劳动节,虞城西大街的供销社家属院里来了一个干瘦的上海老头儿。他打听到了任蕴清的家,小心翼翼地敲门。门开,任蕴清仔细打量眼前的不速之客。

任老胖,我是朱友航。

朱猴子?任蕴清一把抓住客人的手,急忙吩咐老伴儿沽酒备肴。

饭桌上,任蕴清给朱友航斟满酒,说:朱兄,多年未见,来,干一杯。

朱友航环顾一周,说:明少爷呢?快让干儿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岔开话说:这些年,朱兄一直在上海?

“No,no,上海沦陷后,我随儿子去了美国,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五年前,我们举家回国,儿子去了大西北搞科研——去年那朵蘑菇云,就有儿子的功劳。朱友航一脸得意。

儿子有出息!任蕴清挑起大拇指。

朱友航转身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紫檀木盒,推到任蕴清面前,说:物归原主。

任蕴清打开盒子,鹿骨扳指的光让任蕴清眼里霎时起了雾。

明少爷到上海第一天就认我做了干爸,我可是给了干儿双倍的货哟,他几时从上海回的虞城?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在芜湖,他带着胶鞋和布匹奔了新四军……

朱友航一脸惊讶地说:哎哟,那可不得了了,干儿现在在哪里高就?

……

最小是个团长了吧?侬赶快让他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端起一杯酒,站起来,走到身后的一个拉了宝石蓝幔子的橱窗前,哗一下拉开幔子:一帧黑白照片里,身着戎装的明少爷笑得很灿烂,鲜红的烈士证将他的脸映衬得红彤彤的。

留在朝鲜了。任蕴清将酒泼洒在地上。

朱友航泪水夺眶而出,浑身颤抖不已,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挺直腰板,举起右手,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注)①门槛精:精于算计之入。②小赤佬:上海方言,小子,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文本二

在太行山上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

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父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注)①《在太行山上》,合唱歌曲,桂涛声词,冼星海曲,作于“七七事变”爆发后。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或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文本的背景都设置在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特殊时期,都有中华儿女在国家的紧要关头深明大义、报效祖国的事迹。
B.小说中有两次特写明少爷的眼神,“两道寒光”“凌厉的目光”,这目光中有他对父亲当时不问国事、只顾一己安危的不满。
C.任蕴清和朱友航虽为好友,却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有很大不同,但最终二人因共同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而冰释前嫌。
D.谈扳指——换物资——还扳指,“扳指”串连故事情节。结尾处对话交代人物的结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2.小说的标题“深造”内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两个文本表达家国情怀有相似的地方,但因文体不同而有差异。请从文体特征、表达方式、艺术手法方面比较并简要分析。
2023·四川南充·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6]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细腰楚王

陈敏

楚国的军队旌旗招展,在滚动的尘烟中徐徐推进。囚禁着陈、蔡两国国君及其王族的囚车列着长龙一般的队伍隆隆地向楚国的国都驶来。

楚灵王坐在雄伟的章花台上,丝竹之音不绝于耳,轻歌曼舞萦绕左右。他斜倚白玉砌成的栏杆,捋了捋唇上的两撇美须,抬头望天,轻轻地启动了两片薄薄的嘴唇:苍天不负我也!灵王走到银波大镜跟前,挺胸收腹,端详自己灵活的身躯,对身边的一个细腰王妃问道:爱妃看本王身段如何?

美极了,我王一向气宇非凡,今天更是玉树临风啊!细腰王妃细细甜甜的嗓音听得楚王如沐春风。

本王今天将大会诸侯,举行得胜之师的凯旋仪式,本王高兴啊。来,起鼓,且让本王和你们共舞一曲《天上人间》吧!

乐声响起,如行云流水,灵王在舞女环绕的庭台中心翻旋如飞,恰似游龙戏凤。

一曲舞毕,忽报各国诸侯已齐聚台下,等候召见。

细腰王妃轻轻地拭去灵王额头上渗出的一层细汗。灵王缓步登上镶金的宝座。

哈哈哈!灵王跷起长长的下巴,转身环顾各国诸侯,说道:列位看我楚国将士如何?果真是能征善战之士吧!我大楚将士多来自江河湖海,善于搏击风浪,身手灵活,四肢矫健,完全不像你们中原大汉,肥硕粗鄙,行动不便。看!我的楚国将军伍奢、启疆、弃疾,个个都是狼腰猿臂的壮士,人人可敌万军。哈哈哈!来,为我无敌的楚国将士们先干一杯。灵王一边干杯,一边示意伴舞。一时铜鼓、铃铛之音乍起,一列列细腰粉黛袅袅而出,婀娜多姿地摇动身肢。灵王和诸侯们在楚国艳舞的香风吹拂下,开怀畅饮了起来。醉意朦胧中宫人来报:越王常寿过姗姗来迟。肥胖的越国国君终于攀上章华台,他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地向灵王道歉。

灵王轻蔑地瞥了一眼常寿过肥硕的大肚子,半晌才说:你肥胖如猪,一定是猪行而来,本王本不该怪你。不过,我们的庆会也快要结束了,要是不想和陈侯、蔡侯同列的话你还是先行而去吧!猪嘛,就得爬着出!灵王的话引起诸侯们迎合的肆意大笑,喘着粗气的常寿过血涌如潮,眼睛里滴出了两滴殷红的血。他只得伏下肥硕的身躯,爬出章华大殿。

灵王导演的这出戏,着实让各国诸侯和众位文武大臣惊出一头冷汗,个个不由自主地摸起了自己的脸、头和肚子,那些肚子稍微凸出的人下意识地做起了深呼吸,企图让肚子看起来稍小一些。

自章华台会盟以后,楚灵王被推举为盟主,主持仲裁各国战和事宜。于是他安排精锐之师开始攻打东方的吴国。

一日,宫里闲来无事,灵王下令做了一面大镜安置在宫殿外,他颁布了一条举凡今后,用仕以腰肥者罢黜的新旨意。于是宫廷内外掀起了一场罢肥运动,肥胖的官员一律罢免。稍微有点发胖迹象的大臣开始千方百计地实施减肥,拼命地使自己的腰身变细。人们不约而同地节制饮食,强迫自己一天只吃一顿饭或者只喝水不吃饭,为此经常饿得头昏眼花,有的人在小便时掉进厕所活活淹死,有的需要扶住墙壁才能站起身来;还有的大臣更摸出了一套减肥绝招……尽管他们挖空心思地实施减肥以投灵王所好,可楚国王宫里十之八九的大臣还是被罢免了。一番番的折腾之后,楚国上下所有机构里都是清一色的窈窕男女,只是个个面黄肌瘦,弱不禁风。

一天忽有快马来报:20万楚军主力在吴国东南遭到十面伏击,已经全军覆没。沉浸在歌舞声中的灵王一时惊诧不已。他匆忙组装了一支10万人的蜂腰部队赶赴前线。可是,越王常寿过伙同那些因为肥胖而被罢免的王族们闯进皇宫,占领了楚国的都城。

灵王的饿殍之师很快就被兵强马壮的吴军彻底击溃。灵王落荒而逃。

衣衫褴褛的灵王逃到故臣申亥的故乡鄢都。

是夜,刚刚出浴的灵王换上申亥呈上来的衣服,他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之后依窗而立。

窗外,月明星稀,灵王看见江流沙滩和荒山莽岭之间,满是晃动的火把。火把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多,楚灵王一时分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江河。

灵王正要问及,门外忽然卷进一股冷风,但见越王常寿过手持宝剑冲了过来,身后站着两排袒胸露腹的肥硕壮士。

灵王轻蔑地扫视了一眼满堂的彪形大汉,习惯性地紧了紧腰带问:申亥,再看看,本王腰身尚灵活否?”“我王身似蛟龙,动若疾风矣。申亥声泪俱下地说。申亥,意欲观王舞乎?申亥已泣不成声。

常寿过逼近秀骨玉肌的灵王,未等灵王扭动身姿,便将锋利的柳叶剑一挥,楚王的细腰片刻就成了两段。

江风吹过,火苗歪斜,常寿过仔细查看剑刃,竟无一滴血迹沾在上面。

(原文有删改)

[注]楚王好细腰出自《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从前,楚灵王喜欢男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1.关于文中楚灵王与诸侯会盟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盟中楚灵王提议“为我无敌的楚国将士们先干一杯”,体现了他胜利后的高傲自满。
B.先详写了楚灵王会盟的盛况,再略写其遇害的过程,先扬后抑,繁简对比,详略得当。
C.楚灵王羞辱越王引起诸侯肆意大笑,又使他们惊出冷汗,意在表现文中看客群体丑态。
D.文中对越王常寿过的描写形象生动,细致入微,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细腰”是写作着力点,围绕这一着力点楚灵王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起来,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本文体现了郭沫若提出的“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3-07-01更新 | 8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整体分析:《红军树》通过描写一个普通少年喜忠与红军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喜忠在红军的影响下,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心怀革命理想的少年,尽管未能正式加入红军,但他用行动诠释了对红军的忠诚与热爱。小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突显了红军纪律严明、与民同甘共苦的形象。后记部分将历史与现实连接,深化了主题,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现实意义。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军树

程多宝

也不知怎么了,一家老老小小虽然一睁眼就没完没了地苦做,却照样穷得揭不开锅。喜忠想不通的时候,就倚靠在那棵树旁,对着大山放开嗓子,一顿狂吼。

在给东家放牛的路上,靠着那棵树吼上几声,哪怕曲不成曲歌不成歌,心里也畅快。

有天,山下突然过大兵,长长的队伍扛着枪,拉着几门小山炮,更多的人扛着大刀、长矛啥的。大兵穿着清一色的蓝不蓝灰不灰的粗布大褂,帽子上一枚用红布缝的五角星闪烁着,让人看着心生暖意。喜忠眼瞅着这支队伍沿着山道进了井冈山,没过些日子,又看到有些兵下山挑粮。有个中年人模样的带头,挑的担子比后面的兵们挑的还要沉,嘴里唱出的歌子欢快着呢。

喜忠听人家喊那人军长,更不明白了:军长,那得多大的官!怎么一点儿架子也没有?

喜忠的眼神和牛群的目光,开始追随这支挑粮的队伍。喜忠跟在队伍后面学唱他们的歌子。一来二往,喜忠居然学会了几首。①他一亮嗓子,那位军长夸奖他时的表情,像极了父亲高兴时的模样。

秋天一过,喜忠放牧的那些耕牛都被东家拉到田里抢种抢收。白天里的喜忠,有了好些时间自己打发。可是,喜忠的心跟着歌声飞了,时不时地,总想倚靠着那棵树唱上一段。歌声一起,说不定他又能遇见军长他们呢。

那天,山下过的大兵里好多人成了伤兵,有几个躺在路旁呻吟,嘴里还唱着歌,仿佛歌声能止痛似的。

有个医生模样的人看见喜忠,便截住了他:你不是那个喜伢子吗?朱军长可喜欢你了!能不能帮我们借扇门板?坡地不平坦,做手术不稳当,伤员要截肢,没门板不行啊!

截肢,那就是锯手锯腿啊。喜忠还没缓过神来呢,他接过医生递来的几块钢板,转身跑进山里,借来了一扇门板。等到那扇门板上的血迹快要干掉的时候,怀揣的那几块铜板正热乎着……

后来,那支队伍悄然钻进了山里,喜忠一个放牛娃哪知道呢,大山深处的那场黄洋界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从这以后,仗越打越远,越打越惨烈。

有消息灵通的人从城里得到消息,说那位姓朱的军长带着队伍一路往西南撤退了。

后来,井冈山的人才知道,朱军长和队伍的那次撤退,其实是战略转移,史书上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些,喜忠自然是不知道的。②当时的他,只记着那位像自己父亲一样的军长一脸慈祥地叮嘱:我们为穷苦人打天下,流血牺牲算什么?很重要的一条是守纪律:守纪律的军队,得民心得天下。

对,咱都会唱军长教的歌了,当然得守纪律。当时喜忠只想快点赶回去,给老乡上门板:虽然军长没有答应让咱当红军,咱守一回纪律,将来也算是当过红军的人啦。

没想到的是,那扇门板一时上不回去。喜忠背回来时,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门轴那端折了一截。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两项,喜忠想起来了。他连忙递上医生给的几块铜板,但那个老乡根本不敢接:喜伢子,你可把天捅了个窟窿。东家以后不会让你放牛了。

东家真的不雇喜忠放牛了,喜忠只得进山打柴。

累了的时候,他就倚靠在那棵树旁,唱上几嗓子。

哪知道这边刚一唱,就引来了几个黑洞洞的枪口。那几个陌生人,喜忠不认识。一声犬吠炸雷一般响起:别唱了,再唱一句,老子崩了你!

就唱!就唱!倚靠在那棵树上的喜忠,真不知道哪来的劲儿,他怒吼出的歌声如奔涌的潮头,冲得对方腿肚子一抖一抖的,差点站不稳了:

太阳出来一地红

穷人光景满眼红

铁心跟着朱毛红

星火燎原万山红

……

砰——嘶哑的声音从其中一个黑洞洞的枪口逃窜出来,淡淡的青烟飘曳着,有了些蓝,还有了些红。

喜忠细细的身子滑向大地的时候,③脑海又闪过那位像自己父亲一样的军长。

鲜血沿着树干流淌,染出了一地鲜红,历经多年,永不褪色。

后记:

1956年的秋天,一位肩挂陆军少将军衔的将军奉命到井冈山一带调研卫生防疫工作时,突然间若有所思。

将军有个请求:能不能带他到喜忠牺牲的地方走一走?

这位从红军医生一路成长起来的将军,时任某大军区后勤部部长。

陪同人员里,有该县的地方志编写人员小陈。小陈向将军汇报了喜忠牺牲时的经过。

将军的眼睛蒙眬了,语气低沉了许多:我记得有这么个喜伢子,需要的话,我可以作证。1928年秋天那会儿,一场遭遇战过后,就是这个喜伢子,给我们扛来了一扇门板,多亏了这扇门板啊。实不相瞒,部队实在付不起租门板的钱,当年给他的那几块铜板,还是朱老总攒下的伙食尾子,交给我们医院以备急用的。那时候的井冈山四面环敌,几天吃不到一点儿盐味,苦啊!朱老总经常亲自下山挑粮。

一行人来到喜忠当年倚靠的那棵树旁,如今的它几人伸开臂膀都抱不过来,树下的那圈土,几十年下来,依然红彤彤的。

为了保护好这棵树,县里想征集树名。小陈说。

我们当地人早就叫惯了,把这棵树叫作红军树。随行的一位村民脱口而出。

可是,喜忠⋯⋯他并没有参加过红军啊!小陈的嗓音细得只有他自己才能听见。

没承想,将军转过身来,朝这棵沉默无语的大树敬了一个军礼:对,就叫红军树,我们的——红——军——树!”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喜忠在“那棵树”下唱歌,遇到红军,最后又牺牲在树下,说明他一生所有的事迹都与“那棵树”有关系,人与物关系密切。
B.文中“帽子上一枚用红布缝的五角星闪烁着”“沿着山道进了井冈山”等语句,都暗示了小说中“大兵”的具体身份。
C.喜忠牺牲前“太阳出来一地红”的歌声,既突出了他爱唱歌的特点,也说明他在红军影响下思想已经觉悟。
D.小说记叙了一个普通少年与红军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以小见大,表现了军民鱼水般的浓厚感情,富有启示意义。
2.关于文中后记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补充叙述喜忠牺牲后发生的事情,与前文中他的事迹相照应,强化其牺牲的意义。
B.让将军以当事人的身份回访,意在突出将军的英雄形象,同时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C.小说后记这部分内容,与当下重走长征路、不忘初心相契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D.后记部分是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前文情节的继续,也明确紧扣了小说标题。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写“像父亲一样的军长”,分别表现了喜忠当时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以“红军树”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024-09-27更新 | 5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取钱

老舍

我告诉你,二哥,中国人是伟大的。就拿银行说吧,二哥,中国最小的银行也比外国的好,不你。

那年我上外国,我亲眼见,洋鬼子再学一百年也赶不上中国人。洋鬼子不够派。好比这么说吧,二哥,我在外国拿着张十镑钱的支票去兑现钱。一进银行的门,就是柜台,柜台上没有亮亮的黄铜栏杆,也没有大小的铜牌。二哥你看,这和油盐店有什么分别?不够派儿。再说人吧,柜台里站着好几个,都那么光梳头,净洗脸的,脸上还笑着;这多下贱!把支票交给他们谁也行,谁也是先问你早安或午安;太不够派儿了!拿过支票就那么看一眼,紧跟着就问:怎么拿?先生!还是笑着。哪道买卖人呢?!叫先生还不够,必得还笑,洋鬼子脾气!我就说了,二哥:四个一镑的单张,五镑的一张,一镑零的;零的要票子和钱两样。要按理说,二哥,十镑钱要这一套罗哩罗嗦,你讨厌不,假若哥你是银行的伙计?你猜怎么样,二哥,洋鬼子笑得更下贱了,好像这样麻烦是应当应分。喝,登时从柜台下面抽出薄子来,刷刷的就写:写完,又一伸手,钱是钱,票子是票子,没有一眨眼的工夫,都给我数出来了;紧跟着便是:请点一点,先生!又是一个先生,下贱,不懂得买卖规矩!点完了钱,我反倒愣住了,好像忘了点什么。对了,我并没忘了什么,是奇怪洋鬼子干事——况且是堂堂的大银行——为什么这样快?赶丧哪?真他妈的!

二哥,还是中国的银行,多么有派儿!我不是说昨儿个去取钱吗?早八点就去了,因为现在天儿热,银行八点就开门;抓个早儿,省得大晌午的劳动人家,不是吗?到了银行,人家真开了门,我就心里说,二哥:大热的天,说什么时候开门就什么时候开门,真叫不容易。其实人家要愣不开一天,不是谁也管不了吗?一边赞叹,我一边就往里走。喝,大电扇忽忽的吹着,人家已经都各按部位坐得稳稳当当,吸着烟卷,按着铃要茶水,太好了,活像一群皇上,太够派儿了。我就过去了,极慢的把支票放在柜台上。没人搭理我,当然的。有一位看了我一眼,我很高兴;大热的天,看我一眼,不容易。二哥,我一过去就预备好了:先用左腿金鸡独立的站着,为是站乏了好换腿。左腿立了有十分钟,我很高兴我的腿确是有了劲。支持到十二分钟不能不换腿了,于是就来个右金鸡独立。右腿也不弱,我更高兴了,嗨,爽性来个猴啃桃吧,我就头朝下,顺着柜台倒站了几分钟。

翻过身来,大家还没动静,我又翻了十来个跟头,打了些旋风脚,补上了两套拳。拳练完了,我出了点汗,很痛快。又站了会儿,一边喘气,一边欣赏大家的派头——真稳!很想给他们喝个彩。八点四十分,过来一位,脸上要下雨,眉毛上满是黑云,看了我一眼,我很难过,大热的天,来给人家添麻烦。他看了支票一眼,又看了我一眼,好像断定我和支票像亲哥儿俩不像。我很想把脑门子上签个字。他连大气没出把支票拿了走,扔给我一面小铜牌。我直说:不忙,不忙!今天要不合适,我明天再来;明天立秋。我是真怕把他气死,大热的天。他还是没理我,真够派儿,使我肃然起敬!

拿着铜牌,我坐在椅子上,往放钱的那边看了一下。放钱的先生——一位中年人——刚按铃要鸡丝面。我一想:工友传达到厨房,厨子还得上街买鸡,凑巧了鸡也许还没长成个儿;即使顺当的买着鸡,面也许还没磨好,说不定,这碗鸡丝面得等三天三夜。放钱的先生当然在吃面之前决不会放钱;大热的天,腹里没食怎能办事。我觉得太对不起人了,二哥!心中一懊悔,我有点发困,靠着椅子就睡了。睡得挺好,没蚊子也没臭虫,到底是银行里!一闭眼就睡了五十多分钟;我的身体,二哥,是不错了!吃得饱,睡得着!

大概有十点左右吧,鸡丝面来了!我偷偷地看人家吃面。他吃得可不慢。我觉得对不起人。为兑我这张支票再逼得人家噎死,不人道!二哥,咱们都是善心人哪。他吃完了面,按铃要手巾把,然后点上火纸,咕噜开小水烟袋。这时候,二哥。等取钱的已有了六七位,我们彼此对看,眼中都带出对不起人的神气。十点半,放钱的先生立起来伸了伸腰。然后捧着小水烟袋和同事低声闲谈起来。十一点半,他居然拿起笔来写账,看支票。我直要过去劝告他不必着急。大热的天,为几个取钱的得点病才合不着。到十二点,我决定回家,明天再来。我刚要走,放钱的先生喊:一号!

我真不愿过去,这个人使我失望!才等了四点钟就放钱,派儿不到家!可是,他到底没使我失望。我一过去,他没说什么,只指了指支票的背面,原来我忘了在背后签字,他没等我拔下自来水笔来,说了句:明天再说吧。这才是我所希望的!本来吗,人家是一点关门:我补签上字,再等四点钟,不就是下午四点了吗,大热的天。二哥,人家能到时候不关门?我收起支票来,想说几句极合适的客气话,可是他喊了二号;我不能再耽误人家的工夫,决定回家好好的写封道歉的信!二哥,你得开开眼去,太够派儿!

(载一九三四年十月一日《论语》第五十期,有删改)

文本二

幽默的人既不呼号叫骂,也不顾影自怜。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不但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所以萨克莱说:幽默的写家是要唤醒与指导你的爱心、怜悯、善意。

反语、讽刺、夸张这几个词都和幽默有相当的关系。反语是似是而非,借此说彼:讽刺是以婉言隐语相讥刺;夸张即为达到某种目的或效果而过甚其词。

(老舍《谈幽默》(节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冤”意为“欺骗,哄骗”,这里力图让“二哥”相信“我”所言不虚。
B.“赶丧”在文中是骂人的话,写出了“我”对外国银行职员办事效率不高的不满。
C.“够派儿”一词本是用于夸奖对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文中以此表现出“我”对国内银行职员的谄媚。
D.“稳稳当当”和“够派儿”异曲同工,文中用“稳稳当当”一词貌似表明“我”对国内银行职员恪尽职守的赞美。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一些时间词前后照应,表明时间推移、事件推进;也连缀起情节,形成一条线索,使行文思路更加顺畅清晰。
B.“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不欢迎外国人高效率的行为,反而认为中国银行的慢、拖拉、效率低是一种“派儿”,文章借“我”讽刺了当时社会思想落后者的愚昧和奴性。
C.小说讽刺了国内早期银行员工在工作中对顾客漫不经心、任性怠慢的自我优越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病,读来让人哑然失笑。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通过“我”的观察和体验,直接客观地叙述国内国外银行的诸多不同,显得真实可信,灵活自由。
3.老舍素有“语言大师”之称,擅长运用多种手法取得幽默效果。请结合文本二相关论述对文本一的语言进行简要赏析。
4.文本一写了“我”取钱的事,意蕴丰富,主题深刻,请结合文本一说说你的看法。
2024-09-04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