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三 期末 2023-01-06 10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尼采惊世骇俗地宣告了上帝之死,他相信这揭示了人类精神处境的真相。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人们失去了绝对可靠的信念,陷入了虚无主义的困境。这是很悲剧很可怕的处境吗?尼采的回答是,未必!如果能直面虚无主义的真相,那就不会陷入绝望,反而会激发出一种积极的创造力量。这就是他的“超人学说”。

孙周兴概括了尼采的三大命题:一是人生虚无,二是理论虚假,三是生命强健。超人学说就蕴藏在这三个命题当中。

首先是人生虚无。尼采的意思是说,人生并不存在什么客观的真理或者意义,等你去探索,然后发现出来。这本来就是一种幻觉。如果你带着这种幻觉去探索,那么你注定会幻灭,然后你会感到悲观。但是,如果你从来就不相信这种幻觉,也就无所谓悲观了。

打个比方,比如你参加一次马拉松长跑,有人告诉你跑道的尽头有一个奖杯,你要是把这个奖杯当成目标,满怀希望跑到终点,却发现什么都没有,那你肯定会感到非常失望。但如果从一开始你就根本没想过奖杯的事儿,那到达终点的时候,也就不会因为没有奖杯而感到失落了。

麻烦的是,自古以来,许多理论家都在对人说“跑道的尽头有一个奖杯”。他们发明出各种各样的概念、真理和绝对信仰,掩盖了“人生本来虚无”这个真相。这就是理论虚假。尼采要用批判的铁锤把以前理论文化创造的意义、目的、统一性和绝对性全部砸碎,让人成为真正无依无靠、无牵无挂、一无所有的人,直面虚无主义的绝境。

好了,现在人赤裸裸地站到了虚无面前,人生没有意义,理论都是虚假,安慰都是幻觉——到这个地步,人已经一无所有了,那么他还拥有什么呢?尼采的回答是,还有一样东西,就是人的生命力。

尼采认为,生命本身是强健有力的。这就是超人学说的起点。在这个起点,首先要转变对虚无的态度,从消极的虚无主义转向积极的虚无主义。

虚无这个真相并不直接导致消极。从虚无到消极,有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那就是一种虚幻的信念:认为在世界的表象背后还存在绝对的本质,并且认为人生必须依靠这个绝对的本质才能找到价值和意义。就像前面说的那个不存在的奖杯。如果你相信了这种虚幻的信念,那么虚无的世界对你来说就是毁灭性的,你就会感到悲观绝望。这就是消极的虚无主义。

但如果你从幻觉中醒来,看到从来就不存在什么绝对的本质或者真理,人生的意义也并不依赖于它,那就没有什么好绝望的。而且,认识到世界本无意义,这恰恰带来了创造的自由。在尼采看来,价值不是现成在哪里等你“发现”,所有的价值都是人主观创造出来的,生命活动的标志就是能够自己确立价值,这是生命本身的力量。

所以,尼采认为:面对无意义的世界和无意义的生命,人应该立足于现实,直面无意义的荒谬,以强大的生命本能舞蹈,在生命活动中创造出价值。用尼采的话说,就是“成为你自己”。这样一来,虚无不再会让你沮丧和绝望,反倒会给你最广阔的创造自我意义的空间,虚无让人变成了积极的创造者,这就是积极的虚无主义。

面对虚无的人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不得不承认,对一般人来说,后者太困难了。但尼采说,“难道我们不能使自己成为上帝吗?就算哪怕试一试也不行吗?”尼采呼唤一种新的人类,他把这种人叫做“超人”。

(摘编自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材料二:

凡中国人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倘与传来的积习有若干抵触,须一个斤斗便告成功,才有立足的处所;而且被恭维得烙铁一般热,否则免不了标新立异的罪名不许说话;或者竟成了大逆不道,为天地所不容。这一种人,从前本可以夷到九族,连累邻居;现在却不过是几封匿名信罢了。但意志略略薄弱的人便不免因此萎缩,不知不觉的也入了“数麻石片”(江苏方言,大约是没有本领便不必提倡改革,不如去数石片的好的意思)党。

所以现在,社会上毫无改革,学术上没有发明,美术上也没有创作;至于多人继续的研究,前仆后继的探险,那更不必提了。国人的事业,大抵是专谋时式的成功的经营,以及对于一切的冷笑。

中国的人,大抵在如此空气里成功,在如此空气里萎缩腐败,以至老死。我想,人猿同源的学说,大约可以毫无疑义了。但我不懂,何以从前的古猴子,不都努力变人,却到现在还留着子孙,变把戏给人看。还是那时竟没有一匹想站起来学说人话呢?还是虽然有了几匹,却终被猴子社会攻击他标新立异,都咬死了;所以终于不能进化呢?

尼采式的超人,虽然太觉渺茫,但就世界现有人种的事实看来,却可以确信将来总有尤为高尚尤近圆满的人类出现。到那时候,类人猿上面,怕要添出“类猿人”这一个名词。

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摘自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失去了绝对可靠的信念,陷入虚无的困境,于是尼采向世人宣告上帝已死,揭示人类精神处境的真相。
B.人们无法通过探索发现人生的客观真理或意义,从而产生幻灭感,并陷入悲观绝望,这种状态就是人生虚无。
C.有人相信世界的表象背后存在绝对本质,并可据此找到价值和意义,怀有这种信念的人可被归入积极的虚无主义。
D.彻底否认以前理论文化创造的意义、目的、统一性和绝对性,凭借强健的生命本身创造价值,这是尼采推崇的态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虚无是人生的真相,人只要能够直面虚无,就可以创造出全新的价值。
B.生命本身强健有力是超人学说的起点,强健的体魄是成为超人的必备条件。
C.认识到世界不存在绝对的本质或者真理,人有可能收获创造价值的自由。
D.鲁迅认为炬火对青年并无意义,所以希望青年在黑暗里发出自己的光热。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鲁迅所说“萤火一般在黑暗里发一点光”的是(     
A.在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的历史背景下,为了战胜疟疾,屠呦呦和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
B.电影《无问西东》中,在民族危难时刻,西南联大学生沈光耀毅然投笔从戎,成为一名飞行员,奔赴保家卫国的战场。
C.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率领受压迫的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地。
D.为了制伏肆虐的涝、沙、碱三害,焦裕禄带领调查队,用几个月的辛苦奔波换来一整套关于兰考“三害”的具体详细的资料。
4.鲁迅虽然认为尼采式的超人太过渺茫,但也未完全失去信心。请简要概括鲁迅在思想上与尼采超人学说的契合之处。
5.请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逝 川

迟子建

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

泪鱼是逝川独有的一种鱼。这种鱼被捕上来时双眼总是流出一串串珠玉般的泪珠,渔妇们这时候就赶紧把丈夫捕到的泪鱼放到硕大的木盆中,安慰它们,一遍遍祈祷般地说着:“好了,别哭了;好了,别哭了……”从逝川被打捞上来的泪鱼果然就不哭了,它们在岸上的木盆中游来游去,仿佛得到了意外的温暖,心安理得了。

当晚秋的风在林间放肆地撕扯失去水分的树叶时,敏感的老渔妇吉喜就把捕捞泪鱼的工具准备好了。吉喜七十八岁了,干瘦而驼背,喜欢吃风干的浆果和蘑菇,常常自言自语。

如果你乘着小船从逝川的上游经过这个叫阿甲的小渔村,想喝一碗喷香的茶,就请到吉喜家去吧。

要认识吉喜并不困难。在阿甲,你走在充满新鲜鱼腥气的土路上,突然看见一个丰腴挺拔有着高高鼻梁和鲜艳嘴唇的姑娘,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她发髻高绾,明眸皓齿,夏天总是穿着曳地的灰布长裙,吃起生鱼来是那么惹人喜爱。

而现在你若想相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渔村,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

雪是从凌晨五时悄然来临的。不用说,雪花来了,泪鱼也就要从逝川经过了。吉喜的木屋就面对着逝川。

吉喜醒来是被敲门声惊醒的,来人是胡会的孙子胡刀。

胡刀懊丧地连连说:“吉喜大妈,这可怎么好,这小东西真不会挑日子,爱莲说感觉身体不对了,挺不过今天了,唉,泪鱼也要来了,这可怎么好,多么不是时候......”

在阿甲渔村有一种传说,泪鱼下来的时候,如果哪户没有捕到它,一无所获,那么这家的主人就会遭灾。

吉喜打发胡刀回家去烧一锅热水。她吃了个土豆,喝了碗热茶,把捕鱼工具一一归置好,关好火炉的门,戴上银灰色的头巾便出门了。

吉喜望了望逝川,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会,他就被葬在逝川对岸的松树林中。那时的吉喜不但能捕鱼、能吃生鱼,还会刺绣、裁剪、酿酒。胡会那时常常到吉喜这儿来讨烟吃,吉喜的木屋也是胡会帮忙张罗盖起来的。那时的吉喜有个天真的想法,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成为胡会的妻子。

胡刀的妻子挺直地躺在炕上,因为阵痛而挥汗如雨。吉喜洗了洗手,询问反应有多长时间了,有什么感觉不对的地方。

胡刀家正厅的北墙上挂着胡会的一张画像。胡会歪戴着一顶黑毡帽,叼着一杆长烟袋,笑嘻嘻的,那是他年轻时的形象。时光倒回五十年。吉喜正站在屋檐前挑干草。落日掉进逝川对岸的莽莽丛林中了,吉喜这时看见胡会从逝川的上游走来。他远远蠕动的形象恍若一只蚂蚁,而渐近时则如一只笨拙的青蛙,走到近前就是一只摇着尾巴的可爱的巴儿狗了。

吉喜笑着将她体味到的类似蚂蚁、青蛙、巴儿狗的三种不同形象说与胡会。胡会也笑了,现出很满意的神态。吉喜在那个难忘的黄昏尽头想,胡会一定会娶了她的。然而胡会却娶了另一个女人做他的妻子。

产妇再一次呻吟起来,吉喜用毛巾擦了擦产妇额上的汗。

产妇朝她歉意地笑了,“吉喜大妈,您去捕泪鱼吧。没有您在逝川,人们就觉得捕泪鱼没有意思了。”

吉喜说:“我去捕泪鱼,谁来给你接生?”

大约午夜十一时许,产妇再一次被阵痛包围。羊水破裂之后,吉喜终于看见了一个婴孩的脑袋像只熟透的苹果一样微微显露出来,那颗猩红的果实终于从母体垂落下来,那生动的啼哭声就像果实的甜香气一样四处弥漫。

“吉喜大妈,兴许还来得及,您快去逝川吧。”产妇疲乏地说。

吉喜听着逝川发出的那种轻微的呜咽声,不禁泪滚双颊。她再也咬不动生鱼了,那有质感的鳞片当年在她的齿间是怎样发出畅快的叫声啊。她的牙齿可怕地脱落了,牙床不再是鲜红色的,而是青紫色的,像是一面旷日持久被烟熏火燎的老墙。她的头发稀疏而且斑白,极像是冬日山洞口旁的一簇孤寂的荒草。

吉喜就这么流着泪回到她的木屋,她将渔网搭在苍老的肩头,手里提着木盆,吃力地朝逝川走去。逝川的篝火玲珑剔透,许多渔妇站在盛着泪鱼的木盆前朝吉喜张望。吉喜将网下到江里,又艰难地给木盆注上水,然后呆呆地站在岸边等待泪鱼上网。她开始起第一片网,网从水面上刷刷地走过,那种轻飘飘的感觉使她的心一阵阵下沉。一条泪鱼也没捕到,是个空网。又过了一段时间,曙色已经微微呈现的时候,吉喜开始起第二片网。她小心翼翼地拉着第二片网上岸,被收上来的网都是雪白雪白的,她什么也没看见。

放完泪鱼的渔民们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吉喜慢慢地站起来,将两片渔网拢在一起,站在空荡荡的河岸上,回身去取她的那个木盆。她艰难地靠近木盆,这时她惊讶地发现木盆的清水里竟游着十几条美丽的蓝色泪鱼!它们那么悠闲地舞蹈着,吉喜的眼泪不由得弥漫下来了。

一抹绯红的霞光出现在天际,使阿甲渔村沉浸在富有生命力的和平之中。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逝川”取自《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小说中意在强调韶华易逝,提醒应珍惜时光。
B.“多么不是时候……”展现了胡刀雪夜来访的心理,省略号意味着他对妻子的忧心和对打扰吉喜的愧疚。
C.面对接生的请求,吉喜在下雪天不顾严寒,也不顾捕泪鱼祈福的习俗便出门了,体现了她的热情善良。
D.吉喜认为胡会像“蚂蚁、青蛙、巴儿狗”,既描写了胡会从逝川上游走近的过程,又蕴含了吉喜的爱意。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运用复沓的手法,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B.第三、四段将年轻的吉喜与“干瘦而驼背”的年迈吉喜作对比,表现她内在生命力的枯萎和衰竭。
C.没有捕到泪鱼的吉喜惊讶地发现木盆里有“十几条美丽的泪鱼”。卒章突转,既在意料之外又符合情理。
D.小说中“逝川”和“泪鱼”作为小说的主要意象,和主人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演绎了一副动人的温情画面。
8.迟子建说“逝川上的那种会流泪的泪鱼,当然是我的创造”,这个被创造的泪鱼与吉喜有相通之处,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小说在叙事时,不止一次在现实中插入吉喜的往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昭王之时,有云如飞鸟夹日而飞三日昭王患之使人乘驷东而问诸太史州黎州黎曰将虐于王身以令尹司马说焉则可令尹、司马闻之,宿斋沐浴,将自以身祷之焉。王曰“止,楚国之有不穀,由身之有匈胁也;其有令尹、司马也,由身之有股肱也。匈胁有疾,转之股肱,庸为是人也。”邾文公徙于绎,史曰:“利于民,不利于君。”君曰:“苟利于民,寡人之利也。天生烝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侍者曰:“命可长也,君胡不为?”君曰:“命在牧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吉孰大焉”遂徙于绎。楚文王有疾,告大夫曰:“管饶犯我以义,违我以礼,与处不安,不见不思;然吾有得焉,必以吾时爵之。申侯伯,吾所欲者劝我为之,吾所乐者先我行之。与处则安,不见则思;然吾有丧焉,必以吾时遣之。”大夫许诺,乃爵管饶以大夫,赠申侯伯而行之。赵简子与栾激游,将沉于河,曰:“吾尝好声色矣,而栾激致之;吾尝好宫室台榭矣,而栾激为之;吾好良马善御矣,而栾激求之。今吾好士六年矣,而栾激未尝进一人,是进晋过而黜吾善也。”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溃之。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提师经下堂一等。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选自《说苑君道》,有删改)


【注】①邾文公,邾国国君。②绎,同“峄”,指峄山。③赵简子,原为晋国大夫,是赵国开国君王。④旒,国君王冠前后悬垂的玉珠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云如飞鸟夹日/而飞三日/昭王患之/使人乘驷/东而问诸太史州黎/州黎曰/将虐于王/身以令尹/司马说焉/则可/
B.有云如飞鸟夹日而飞/三日/昭王患之/使人乘驷/东而问诸太史州黎/州黎曰/将虐于王身/以令尹/司马说焉/则可/
C.有云如飞鸟夹日/而飞三日/昭王患之/使人乘驷/东而问诸太史州黎/州黎曰/将虐于王身/以令尹/司马说焉/则可/
D.有云如飞鸟夹日而飞/三日/昭王患之/使人乘驷/东而问诸太史州黎/州黎曰/将虐于王/身以令尹/司马说焉/则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庸为去是人也”的“去”,与“则有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去”字含义不同。
B.卜,用龟板占卜,与“尔卜尔筮”(《诗经·氓》)中的“卜”字含义相同。
C.大夫,职官等级名。三代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D.“吾尝好声色矣”与“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两句中的“尝”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国的令尹、司马向上天祈祷要代替楚昭王受祸,楚昭王阻止了他们并认为这就像疾病由一个人的胸脯转移到大腿和胳膊一样。
B.邹文公占卜要迁都到绎山,太史说“这虽对人民有利,但对君主不利”,邹文公认为:上天生下众民并为他们立了国君,是为了有利于他们。
C.管饶用礼义来规范、约束楚文王,楚文王与他相处时感到不安,没见到他也不想他,但楚文王认为管饶的做法符合礼义,因此要求即时封他爵位。
D.在师经为魏文侯奏琴时,魏文侯吟诵不要违背他的言语,师经用琴撞击魏文侯,师经说自己撞击的是像桀、纣一样的暴君,犯下死罪的师经被宽恕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命在牧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吉孰大焉?
②悬琴于城,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14.赵简子为什么要把栾激沉入黄河?请简要说明。
2023-01-0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初及第归酬孟元翊见赠

章孝标

六年衣破帝城尘,一日天池水脱鳞。

未有片言惊后辈,不无惭色见同人。

每登公宴思来日,渐听乡音认本身。

何幸致诗相慰贺,东归花发杏桃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点明了写诗缘由:孟元翊以诗相赠贺作者及第,作者就写了本诗作为回赠。
B.“衣破”是强调自己在京城准备考试的时间之久,突出了及第的不易。
C.“渐听乡音”是说作者及第之后回归家乡,随着距离缩短,听到了渐多的乡音。
D.尾联照应了题目,同时以杏桃花发的美景作为虚写,暗示自己有着光明的前程。
16.前人评章孝标此诗“惭愧与傲气兼具,伤感共欢欣相存”,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