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福建 高二 期末 2023-02-25 9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刚刚过去的新时代十年间,文艺工作者自觉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坚定观众的文化自信而创作,奉献出一批批精品力作,确实起到了树立文化自信的作用。当前和未来,文艺工作者将面临新的使命,这就是在文化自信基础上锐意推进文化自强,努力让文艺作品真正成为增强观众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强力的精神力量。具体地看,优秀的文艺作品有可能以多种不同方式去造就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之间的交融格局和相互增强态势。

不少作品能以文化自信心为文化自强力奠定基础。河南卫视《唐宫夜宴》《芙蓉池》《纸扇书生》《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系列作品在运用多媒体、融媒体等大众媒介方式实现文化传统的通俗化表达方面走出新路,舞剧《五星出东方》《只此青绿》运用非凡想象力而让古代文化遗产在当代观众心坎里,对中国古典传统生出惊羡之情,这些既可以帮助观众树立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心,也可以促进他们释放出文化自强的新动力。

有的作品可以由文化自强的提升而返身夯实文化自信。影片《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等中式战争大片,在全景式战争巨制中刻画志愿军的悲歌慷慨”“气韵沉雄的英雄群像,突出我军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熔铸出现代中国人民家国同构、军民同心的强盛形象。这可以让观众在获得文化自强力的同时,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形态有着更深沉而坚定的自信心。

还有的作品可以让文化自信心与文化自强力之间形成互动共生的局面。从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为寻求救国真理而东奔西走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典型人物形象身上,当代观众可以同时获得走向未来的自信心和自强力。透过《山海情》中成功的闽宁帮扶脱贫攻坚范例,观众在品味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的同时,可以产生出实现当代乡村振兴强大的实践驱动力。

提出文化自信自强的真正着眼点,在于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进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即让文艺作品成为广大观众投身其中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精神动力。当然,文艺作品不过是人类创造的感性符号表意形式,它不可能直接推动历史车轮前进,但毕竟可以通过感动正在历史洪流中前进的人们,为他们提供可以产生自信心和激发自强力的不竭动力源,从而间接地起到介入和影响历史进程的精神作用。在这个特定的意义上说,文艺作品产生的精神力量是可以通过影响人的精神状态而间接地转化为影响历史进程的物质力量的。

(节选自《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推动文艺发展》)

材料二

文艺的重要特点是以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意趣。由于形象总是具体的、个别的,如何使具体艺术形象超越个体感性的存在,包蕴更加丰富的内涵及更大的普遍意义,历来是文艺家向往和追求的境界。

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何红舟、黄发祥创作),突破以往同类主题的作品多半描绘开会场景,或只是刻画南湖红船的窠臼及套路,以党的一大代表或从小船(俗称拖梢船)跨步踏上大船,或在船头站立相视交谈,或在船舱内就着烛光准备会议材料,以及船娘警惕观察四周情况的崭新画面,对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大会议及其曲折过程作了新的描绘和诠释。青年毛泽东身穿蓝色长衫,肩挎深色包袱,目光炯炯,站在船头回首眺望,既是人物群像的视觉焦点,又与其他人物形成呼应和互动关系。作品色彩运用精心而巧妙,营造出激情澎湃、撼人心魄的视觉效果:天空乌云密布,暴风雨就要来临,而在大块黑色云层中,又有彩云翻卷,迸发出亮色照射下来,与船上的一大代表融为一体,传达出即便风雨如磐,但革命的曙光已然显现,烘托出中国共产党蓄势启航的重大主题。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到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线索,展示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和历史进程,全景式展现朝气蓬勃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艺术再现一百年前一批热血青年所演绎的一段执着追求真理的澎湃岁月。该剧的热播,不仅在于它清晰还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必然性,更在于它以一个个典型细节和动人形象,提升了革命历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使其与新时代广大青年产生共鸣,唤起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的激情。

近年有些文艺创作,如有的美术作品,以人多势众、画幅巨大博人眼球,大主题、大场面、大制作,以全景式众多人物形象的描绘来烘托说明主题,承续《清明上河图》《康熙南巡图》及民间年画的创作思路,当然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和较好的表现效果。不过,中国画创作向来讲究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并不主张像社会调查那样,以扩大统计的数量和规模来保证归纳定性的可靠性及其价值,而主要通过赋予具体形象更加鲜明的特征和更为深厚的意蕴,来增强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和感染力。文艺表现生活并非以表现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而擅长,而是以锤炼形象典型特征、深化形象丰厚内涵、赋予形象感人魅力取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以动人心魄的艺术,更好地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节选自《以艺术魅力增强作品的精神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宫夜宴》《芙蓉池》《纸扇书生》等作品由于运用多媒体、融媒体等方式,帮助观众树立了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心和自强力。
B.《五星出东方》《只此青绿》运用非凡想象力释放出文化自信心和自强新动力,让古代文化遗产“活”在观众心里。
C.品味《山海情》中闽宁帮扶脱贫攻坚成功的范例,可以让受众在文化自信心与文化自强力之间获得互动共生的体验。
D.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的崭新画面和精心而巧妙的色彩运用,都渲染出中国共产党蓄势“启航”的重大主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10年文艺工作者往往为坚定观众的文化自信而创作,今后文艺工作者将锐意造就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交融格局。
B.从特定的意义上讲,文艺作品往往通过感动受众,为他们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间接地转化为影响历史进程的物质力量。
C.只要文艺家都把具体艺术形象超越个体感性的存在作为追求,文艺就能形成以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意趣的重要特点。
D.优秀的文艺作品,并非一味以表现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为追求,而是追求锤炼形象特征、深化形象内涵、赋予形象魅力。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体现文化自信的一项是(     
A.国外掀起“汉语热”B.《中国诗词大会》的蹿红
C.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D.动画片《我们的冬奥》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电视剧《觉醒年代》是如何体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之间的交融格局和相互增强态势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白瓷

戴涛

书房的书架上,除了书,我还放了两件瓷器,在读书写字之余,总会看上几眼。为何会有这习惯,还要从它们的来历说起。

十年前,我去一个中部城市,参加我们系统内的一个全国性会议,在会议间隙,和我同住一室的老刘(他来自江西,是我们系统里资格最老的一个部长)对我说:老戴,听说这里古玩市场特别兴旺,我们去看看。其实我对古玩根本没有兴趣,可既然老刘说了,也就随他了。

到了古玩市场,老刘不看字画不看钱币就看瓷器,十几家瓷器店一家家看过去,每到一家,老刘总能与店主相谈甚欢,然后店主总是盛赞老刘是行家里手,这样老刘的情绪便越来越高涨。

走进最后一家店,老刘扫了一眼问:还有什么好东西吗?店主愣了一下答:哦,有,在楼上。我们随店主上了阁楼,老刘弯腰从地板上的一堆瓷器里拿起一件:这件湖田窑的香熏什么价?店主又是一愣,不过很快便回过神来:老板,您真是好眼力。”“快说,什么价?店主犹犹豫豫地伸出两根手指,老刘把他的一根手指按了下去:交个朋友,我们下次还会来,一万怎么样?店主的情绪一下如老刘一样饱满了:老大,听您的,您说了算。老刘回过头来冲着我说:怎么还愣着,快付钱啊。

见我不动,老刘一把拉我到一边说:快买下,捡漏了,回头你真不要,给我。

老刘这样说,我还能有什么话。我从包里掏出了银行卡,店主见了说:我们这一行的规矩,只收现金,市场门口有银行可取现。

捧着买下的瓷器,我和老刘就直接回了宾馆,关上房门,老刘一脸得意:老戴,刚才不方便说,现在你听我慢慢说来,你知道我是在江西,可你知道产这香熏的湖田窑在哪里吗?就在江西的景德镇。老刘见我面无表情,又继续说:你看,这件香熏呈圆球形,上面网状透雕工艺精致,单色釉,釉色青中闪白,白中泛青,就是人们常说的‘青白瓷’,也叫‘影青瓷’或‘隐青瓷’,体现了宋瓷的简洁高雅。再翻过来看,底部圈足内有典型的褐红色,这不是宋代景德镇湖田窑口的东西,是什么?不瞒你说,湖田窑的瓷器我已经收集研究十多年了。

老刘越说越激动,而我听到这瓷器是来自宋朝时,即刻有些心潮澎湃了,因为我对宋朝的文化艺术向来心怀崇敬,所以我不再让老刘说下去:老刘,我请你喝酒吧。老刘说:当然要请,这香熏现在的市场价起码在两万以上啊。

回到家,我把香熏作为摆件放在了我的写字桌上,然后找来有关瓷器的书恶补了一下,觉得老刘说的话好像有点道理。同时我对宋瓷也产生了兴趣,便开始寻找上海的古玩市场。

到了周末,我来到了全市最大的一家古玩市场,看了看它的商场布置图,便直奔三楼的瓷器区。一家一家看过去,店家清一色向我推荐号称是明清的瓷器,我们先不说其真假和价格,那种花纹那些色彩就让人感觉又土又俗,所以面对热情的店主,我一路面无表情,一路哼哼哈哈,当然我的眼睛一直在搜寻着纯净的青白瓷。

我终于在一家店里见到了一件入我眼的青白瓷,这是一把高约十五公分的执壶,造型古朴,釉色白里透青,但不闪眼,给人以温润感。我故作漫不经心地问:这壶怎么说?店主回:这是宋代的,您想要?”“随便问问,我看到不了宋,应该是高仿。店主显得有点底气不足:我是朋友那里拿的,进价就是五千。”“如果你六千肯卖,我要了,我不关心年代,我喜欢它的釉色和形制。店主点头。

这样我就把执壶带回了家,我在书架的左上角腾出一块地方,把执壶和先前那只香熏一起摆在那里。当我到书架前取书或放书时,便会对着这两件瓷器看上一会儿,可每次我似乎只能在执壶身上感觉到来自历史深处的淡雅与宁静。

后来,一个朋友来我家,见了这两件瓷器问:真的假的?我说:不知道。他说:我帮你送上博用仪器测一下吧。

测试的结论很快出来了:执壶形成于宋代,香熏为现代。

再后来,接到江西老刘的电话,他说有人托他收宋代景德镇的香熏,开出的价格是三万,问我卖不卖。

我说:不卖。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刘将香薰的价格砍至万元,店主依然情绪饱满,欣然答应;因为老刘说下次还会来,店主为往后还有继续成交生意的可能而倍感振奋。
B.店家清一色向“我”推荐花纹和色彩都又土又俗的明清瓷器,这一情节反映了社会上庸俗的审美观,也表现了“我”对明清美学的否定。
C.“我”自己在上海古玩市场买到的执壶经鉴定为宋代青白瓷真品,可见“我”对于宋瓷知识的“恶补”卓有成效,对青白瓷的研究颇为深入。
D.小说前后两次写到“我”将两件瓷器摆上书架,不时看上一会儿。之所以反复看,是因为“我”希望能从两件瓷器身上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运用倒叙手法,设置悬念,唤起读者对于两件瓷器的好奇;接着自然引出关于瓷器来历的叙写,水到渠成。
B.小说善于捕捉人物的典型细节,如写老刘“扫”了一眼,“把他的一根手指按了下去”等,传神刻画出其于买卖之道上的内行。
C.在买香薰一事中,老刘表现得积极热衷,“一脸得意”,“我”则“面无表情”,鲜明对比中透露出“我”对老刘自作主张的不满。
D.小说语言风格独特,既有生活化的叙述语言,也有古玩交易时的行业用语,还有描写瓷器时用语的典雅凝练,多样而又和谐。
8.小说在买湖田窑香薰的情节设置上,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简要分析。
9.小说结尾“我说:不卖”有何意味?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叔向见司马侯之子,抚而泣之,曰:自此其父之死,吾蔑与比而事君矣!昔者此其父始之,我终之,我始之,夫子终之,无不可。籍偃在侧曰君子有比乎叔向曰君子比而不别比德以赞事比也引党以封己利己而忘君别也。秦景公使其弟铖来求成,叔向命召行人子员。行人子朱曰朱也在此。叔向曰:召子员。子朱曰:朱也当御。叔向曰:肸也欲子员之对客也。子朱怒曰:皆君之臣也,班爵同,何以黜朱也?抚剑就之。叔向曰:秦、晋不和久矣,今日之事幸而集,子孙飨之。不集,三军之士暴骨。夫子员导宾主之言无私,子常易之。奸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人救之。诸侯之大夫于宋,楚令尹子木欲袭晋军,曰:若尽晋师而杀赵武,则晋可弱也。文子闻之,谓叔向曰:若之何?叔向曰:子何患焉。忠不可暴,信不可犯,忠自中,而信自身,其为德也深矣,其为本也固矣,故不可抈也。今我以忠谋诸侯,而以信覆之,荆之逆诸侯也亦云,是以在此。若袭我,是自背其信而塞其忠也。信反必毙,忠塞无用,安能害我?且夫合诸侯以为不信,诸侯何望焉。为此行也,荆败我,诸侯必叛之,子何爱于死,死而可以固晋国之盟主,何惧焉?是行也,以藩为军,攀辇即利而舍,候遮扞卫不行,楚人不敢谋,畏晋之信也。自是平公无楚患。宋之盟,楚人固请先歃。叔向谓赵文子曰:夫霸王之势,在德不在先歃,子若能以忠信赞君,而裨诸侯之阙,歃虽在后,诸侯将载之,何争于先?若违于德而以贿成事,今虽先歃,诸侯将弃之,何欲于先?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今将与狎主诸侯之盟,唯有德也,子务德无争先,务德,所以服楚也。乃先楚人。

(节选自《国语·晋语八》)


【注】①蔑:无。②赵武:晋国正卿赵文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籍偃在侧/曰/君子有比乎/叔向曰/君子比/而不别比德/以赞事比也/引党以封己利/己而忘君别也
B.籍偃在侧曰/君子有比乎/叔向曰/君子比/而不别比德/以赞事比也/引党以封己/利己而忘君/别也
C.籍偃在侧/曰/君子有比乎/叔向曰/君子比而不别/比德以赞事/比也/引党以封己/利己而忘君/别也
D.籍偃在侧曰/君子有比乎/叔向曰/君子比而不别/比德以赞事/比也引党以封己利/己而忘君别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盟,古代诸侯为释疑取信而对神立誓缔约的一种仪礼。与《过秦论》“会盟而谋弱秦”中的“盟”字意义相同。
B.候遮,与《苏武传》中“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中“斥候”一样,都指侦察兵。
C.“自是没平公无楚患”中“没”,同“殁”,是死的意思,与《过秦论》中“孝公既没”的“没”意思相同。
D.蛮,有粗野、不开化之意,含贬义。古有四夷,即西狄、东夷、南蛮、北戎,是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向和司马侯同德同心,齐心协力事奉国君;司马侯去世后,叔向特别怀念和他一起的合作,看到司马侯儿子时,还抚摸着他哭了。
B.叔向不叫当班的子朱应接来求和的秦国使者,却让人去请同为行人的子员,子朱发怒,认为这是贬斥他,就提起衣襟上前跟叔向搏斗。
C.赵文子听说楚国令尹想趁各国大夫会盟时偷袭晋军,叔向却认为楚国不敢这么做,并在这次行动中,以藩篱作为军营,不作任何防备。
D.叔向认为霸主的威势在于德行,与是否先歃血无关,如果能用忠信辅佐国君,弥补诸侯的缺失,即使歃血在后,诸侯也会拥戴晋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何爱于死,死而可以固晋国之盟主,何惧焉?
②子务德无争先,务德,所以服楚也。
14.叔向认为楚国不敢偷袭晋国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注】①钗符艾虎,《荆门记》:“午节人皆采艾为虎为人,挂于门以辟邪气。”②灵均,屈原名平字灵均。③椒醑,泛指香物、美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描写一幅端午民俗风情画,石榴花开,气候清爽宜人,人们钗符艾虎,竞渡龙舟。
B.上片少年争夸装束,游人热闹观渡,与我手摇绢扇、慵懒作戏对比,突出我的悠闲自在。
C.下片以“纫兰佩”“怀椒醑”所赞的屈原品格,与《离骚》芰荷为衣、芙蓉为裳相同。
D.“谁信”是反诘语气,意为无人相信;词人对投粽入江祭奠屈原的传说持否定的态度。
16.杨慎在《词品》中评价下片:“此一段议论,足为三闾千古知己。”谈谈你的发现。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参指出有抱负的人要胸怀广阔、意志坚强,鼓励门人要有理想、有恒心,才能担当大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两种看似矛盾的心态并举,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3)《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境优美,写出了月夜美景的空、洁、静、明。
(4)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期望爱国志士要立功边疆,不要用文辞博取高官厚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指出了《离骚》“言浅意深”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