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4-01 8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3年评选200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至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已经连续举办了20届,一个个典型人物及其典型事迹构成了国人的感动支点,在电视领域和社会领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感动中国》以年度社会记忆为底稿,发端于传统主流媒介,被认为是“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电视事件”。特别是大量受众分流到音视频网站、贴吧论坛、“双微一抖”等新媒体平台以来,历年评选出的获奖者都会引起关注和热议。由央视新闻发起的“感动中国”话题,阅读量超过10亿,讨论量达到60多万。

媒介本身是一个冰冷的传播工具,但由于情感的加持让人物焕发人性的光彩,带来蓬勃的生命力与强大的感染力。无论是通过电视还是新媒体平台,《感动中国》不仅提供了仪式化的情感表达路径,也使得情感的回报成为可能。

       

大数据监测软件得出的结果印证了这一点。《感动中国》的正能量故事和获奖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吸引并打动了广大受众,正面情感占据80.3%。

对于传播主体而言,关注典型人物往往是从理念开始的,对其赋形后寻找合适的载体,予以突出展示。而对于受众而言,最先接触到的是具象的展示,从人物事迹到情感体会、精神领悟,直至把握传播者的意图。在主流媒体主动进行议题设置的推动下,《感动中国》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情感冲击波,最终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摘自《蚁坊软件·舆情报告》)

材料二:

报道典型人物是我们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我国新闻事业中具有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主流媒体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时代典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等,在他们身上展现了很多平凡人物“不平凡”的闪光点,为时代精神注入新的内涵。相对于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十八大以来的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维度的创新。

人物内涵主导性与开放性统一。人物自身、人物社会实践及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元,典型人物价值内涵也有丰富的解读与阐释方式。因此,典型人物报道既要坚持挖掘人物价值的先进性,提炼人物内涵中的时代主流精神和主导价值框架;又要让人物价值内涵有一定的开放性,敞开讨论的空间,激发受众参与人物形象建构、意义解读与情感共鸣。201948日新华社刊播的报道《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将主人公的精神内涵提炼为“本色人生”。无言的“本色”,成为“不忘初心”党员形象的光辉写照;同时,“本色”人生的意涵丰富,也为广大读者从自身角度去解读人物内涵留下充足空间。

人物价值的内涵,往往通过人物品质揭示与性格塑造有机结合来体现。品质是人物形象的骨架,展示人物思想意义、精神境界。但是如果只注重品质,忽略人物独特性格的挖掘.人物形象就容易流于呆板、平面,不够丰实、立体,甚至变成观念和思想的单调图解。因此,再现富有意味、展示人物性格面貌的个性化事实,充实人物的血肉,有助于丰富人物内涵。

政治话语与相关话语恰当结合,形成合力。政治话语资源是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核心话语资源,但过度政治化,会带来宣传灌输意味浓厚、人物形象人为拔高等弊端。政治话语资源只是画龙点睛式地展示人物的精神和价值内涵,从政治高度对报道主题进行引导和启发,达成政治话语“量少质高”的效果。应适度吸收日常生活话语、相关领域专业话语、传统文化话语、大众文化话语等各类资源,让各类丰富的话语相互对话,形成合力;展现社会实践的复杂性,塑造可信的人物形象。天津津云客户端推出的专题报道《“无胆英雄”张伯礼》,以张伯礼的“身边人”作为消息来源,从不同话语体系,包括医疗专业话语、中医的传统话语、政治话语、日常生活话语等入手,塑造了主人公的立体形象。

注意严谨事实与深刻情感的均衡互补。采用诗性与激情的叙述风格,试图以语言的力量拉满情感的报道方式,在过去的典型人物报道中曾经盛行一时,至今余绪犹在。此类报道方式的问题在于事实不够严谨客观,情感缺乏可靠的事实逻辑,流于肤浅和浮夸。2020412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生命缘·永生》,实现了严谨客观的事实与沉静深刻的情感有机结合与动态互补,成为典型人物报道话语创新的样本。

以严谨的事实与客观的叙述凸显情感力量。纪录片《生命缘·永生》节目组通过长时间的跟拍,收集丰盈的事实,并从事实中按照合理逻辑挖掘富有意味的人物故事。面对经历生死难关考验的人性故事,该片没有落入“煽情”和“矫情”窠臼,而是实施了基于客观框架的间接、克制与受限的情感表达实践,达成了“自然化”的情感动员效果。片子不用镜头和旁白渲染情感,而是冷静、理性地讲述事实,依赖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内核来感动人。用精心挖掘的患者个体故事,激发情感和主题上的共鸣,收到了良好传播效果。

(选自刘年辉《新语境中先进人物报道的话语创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坚持时间长,在电视和社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B.由“感动中国”话题的阅读量、讨论量之巨,就能知道获奖者都会引起关注和热议。
C.对于典型人物的关注,传播主体的用意与受众不同,因而两者的切入角度也有所不同。
D.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只注重平凡人物“不平凡”之处,不注重时代精神内涵的注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感动中国》已举办20届而长盛不衰,就在于电视媒体提供了仪式化的情感表达路径,也使得情感的回报成为可能。
B.在人物报道出现的多维度的创新中,“人物内涵主导性与开放性统一”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内容决定形式。
C.典型人物价值的内涵包括了人物品质和人物性格,体现时往往需要把人物品质的揭示与性格塑造有机结合起来。
D.《生命缘·永生》能成为话语创新的样本,在于在报道方式上注意了严谨事实与深刻情感的均衡互补。
3.下列各项中,作为论据适合支撑“政治话语与相关话语恰当结合,形成合力”观点的一项是(       
A.《“凡人”李保国》通过诸多个性化事实,展现李保国朴素、率真、“杠劲儿”、“冲”的性格特征,塑造了兼具深度、厚度和个性的时代先锋形象。
B.专题报道《生死金银潭》,用白描的手法,展示武汉金银潭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线的日常和生死瞬间,表现了普通医护人员的艰辛与温情。
C.专题报道《时代楷模——李桓英》聚焦于她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结尾处说,在她看来,入党和科研都是追求真理,2016年她以95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
D.媒体报道喀什75岁老人潘玉莲时,结合她25年的无偿辅导,挖掘出她身上人性的温情元素,用带情感带温度的表达,给受众传递了典型人物的真善美。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报道典型人物时,如何才能做到让人“感动”?结合两则材料进行概述。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几天之后,在少平即将离开省城的时刻,金秀和兰香相跟着来旅店找他,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但少平推诿说不想去。至少在眼下,他不愿带着脸上的疤痕,和任何女性相跟着逛大街,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说实话,对脸上的那道疤痕,尽管他显得不在乎,但内心却为此而万般痛苦,爱美之心人人有,更何况,他正当青春年华!至于他的脸究竟被伤到了何种程度,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勇气去照镜子。

金秀见他执意不到街上去转,就提议他们三个人一块到她的宿舍去坐坐;她说她们宿舍实习的同学都没回来,就她一个人。医学院离这儿很近,少平也就同意了。

三个人到医学院金秀的宿舍后,金秀特意让少平坐到她床上休息。她让少平先一个人待一会,自己随即又拉了兰香,到外面去买吃的,她想好好款待一下少平哥。

兰香和金秀走后,少平一个人没事,就在金秀的枕头边拿了几本医学杂志看。他在无意间发现金秀床铺那头的墙上挂一面圆镜子。他犹豫了一下,过去摘下那面镜子。当镜子就要举到面前的时候,他闭住了眼睛。

他闭着眼,举着镜子,脚步艰难地挪到了靠近房门的空地上。他久久地立着,拿镜子的那条胳膊抖得像筛糠一般。在这一刻里,孙少平不再是血性男儿,完全成了一个胆怯的懦夫!

我看到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我?他在心里问自己。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你不愿着见它,难道它就不存在吗?你连看见它的勇气都鼓不起来,你又怎样带着它回到人们中间去生活?可笑。你这可笑的鸵鸟心理!

他睁开了眼睛。呀!他看见,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楞起斜劈过右眼角,一直拉过颧骨直至脸颊,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一句骂人话后所划下的惊叹号!

他猛地把那面镜子摔在水泥地板上;一声爆响,镜子的碎片四处飞溅。接着,他一下伏在金秀的床铺上,埋住他的脸痛哭起来……

他听见了开门声——是金秀和兰香回来了。

他爬起来,用金秀的毛巾揩去了脸上的泪痕。接着,匆忙地拿起扫帚,把满地的碎镜片扫到门后。在手提住门锁柄的时候,他停留片刻,以便自己镇静下来,尽管他知道这是徒劳的。

在门打开的一刹那间,他看见两个妹妹都怀里抱着一堆吃的东西,脸色苍白地愣住看他。她们显然感到这屋里曾发生了什么事!其实,他自己的神态就说明了这一点。不过,她们很快说笑着走过来了。以后,她们一直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那一堆碎镜片。

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唬唬,在桌子上铺开了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让他坐到“上席”上,并且开玩笑称他“革命前辈”……吃过东西后,少平没让她们送他,自己一个人来到大街上。

啊,最为严重的时刻也许已经过去了!

现在,他行走在这人流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他也坦然如常。不知为什么,他甚至感到自己的情绪渐渐亢奋起来。

他在个体户的小摔上买了一副黑镜,随即就戴起来,部分地遮掩了脸上那道疤痕。接着,他又到商店买了一件铁灰色风雨衣穿在身上。这打扮加上脸上那道光,奇特地使他具有了另一种男子汉的魅力,这正是他想象中自己的“新”形象。在下午剩下的最后一点时光里,他还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

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金秀写了两封信。在给兰香和仲平的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他说他也许一辈子可能和煤炭打交道。第二天,孙少平提着自己的东西,在火车站发出了那两封信,就一个人悄然离开了省城。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

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开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

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少平的两个妹妹都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一堆碎镜片,但是他还是受到了刺激,悄悄地离开了她们。
B.慌忙地收拾东西,用毛巾揩去泪痕,但还是被妹妹看出了端倪,说明孙少平的内心遭到的打击是巨大的。
C.金秀和兰香到旅店找孙少平,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两个妹妹都希望帮助哥哥,希望哥哥早日摆脱痛苦。
D.小说结尾写孙少平回到了煤矿,没有留在大城市工作,他感觉在“平凡的世界”里,自己的生命也有意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这可笑的鸵鸟心理”,这个句子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孙少平的自嘲,同时也在鼓励自己不要一味躲避。
B.“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小说改用第二人称,表现出孙少平审视自己、剖析自己的心理。
C.文中把伤疤比作调皮孩子划下的惊叹号,形象地写出了伤疤很长的特点,这样的伤疤深深地伤害了孙少平。
D.“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砰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作者用三个结构相似的短语,写出了大牙湾煤矿的特点。
8.从文中可看出孙少平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
9.从小说中可以看到,孙少平的经历可谓不平凡,那么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平凡的世界”?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2022-01-01更新 | 105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习质量评估(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及吕蒙代肃屯陆口,以为羽素骁雄,有兼并之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密言于权曰:“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及羽攻曹仁于樊,吕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也。”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部督,以代蒙。羽意大安,无复所嫌,稍撤兵以赴樊。吕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大舟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糜芳、傅士仁素皆嫌羽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及,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惧。于是蒙令故骑都尉虞翻为书说仁,为陈成败,仁得书即降。翻谓蒙曰:“此谲兵也,当将仁行,留兵备城。”遂将仁至南郡。糜芳城守,蒙以仁示之,芳遂开门出降。关羽闻南郡破,即走南还。羽数使人与吕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至江陵,荆州将吏悉皆归附。关羽自知孤穷,乃西保麦城,因遁走,兵皆解散,才十余骑。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于章乡,斩之,遂定荆州。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吴蜀通好》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羽数使人与吕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
B.羽数使人与吕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
C.羽数使人与吕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
D.羽数使人与吕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尊,封建时代称皇帝为至尊,此处是吕蒙对孙权的尊称。
B.建业,南京的古称,东吴都城,今有“六朝古都”之称。
C.偏将军,古代武将官名,系将军的辅佐,通常由帝王授予。
D.露檄,紧急文书。传送者风餐露宿,昼夜兼行,故称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认为关羽素来勇猛雄武,怀有兼并江南的野心,况且他的军队驻扎在东吴的上游,可能会给东吴带来后患,所以建议孙权及时谋取他。
B.孙权采用了吕蒙诈病的计策,将他召回,让声名不大的陆逊接替吕蒙,此举果然让关羽不再有顾虑,并逐渐撤出了守军,给东吴以可乘之机。
C.关羽得知南郡失守后,立即率军向南撤回,但因平时不能很好地对待将士家人,导致将士对他怀恨在心,不愿为他继续战斗,故难以挽回败局。
D.吕蒙到达寻阳后,把精锐士卒都埋伏在大船之中,让百姓摇橹,士兵穿上商人衣服作掩护,昼夜兼程,将关羽设置在江边的哨兵全都抓了起来。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
14.请从关羽军的角度,简要分析关羽失去荆州的原因。
2023-03-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

刘长卿

南归犹谪宦,独上子陵滩

江树临洲晚,沙禽对水寒。

山开斜照在,石浅乱流难。

惆怅梅花发,年年此地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睦州司马时所作。②子陵滩,又名严陵濑。严陵即严子陵,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后召为谏议大夫而不就。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交代作者屡次遭贬的际遇,悲愤之情由此溢出;下句交代出游地点,无穷联想与感慨尽在不言中。
B.颔联选用傍晚时分的“江树”“沙禽”“寒水”等意象,营造了凄清氛围,烘托了作者落寞、感伤的心境。
C.颈联写景远近结合,描绘出了大山断开之处斜照仍在、水浅石出、溪流受阻的景象,寓情于景,景中含情。
D.此诗多选取衰飒、萧条的景物,运用工笔,营造出一个清冷淡远的艺术世界,体现出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
16.诗歌尾联意蕴丰富,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