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内蒙古 高三 三模 2023-04-03 13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人类社会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空间是固定、具体的,而时间则需要通过某种办法加以测定和标识。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参照最初是感知和观察到的物候和气候的变化。什么时间月圆了、月缺了,什么时候气候转暖,种子发芽、庄稼生长了……这些变化就被我们的先人用来作为早期测定时间的依据。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

协调和规范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是各国的特定历法。世界现行历法最为普遍的有: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太阳历或称阳历,我国当今使用的公历就是这一历法,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这样说来,我们的夏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

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元宵节等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定的。这种历法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正像我们对光华照人的月亮以及太阳倍感亲切一样,对使用了几千年的阴阳合历我们同样有着深深的钟情和依恋。

为了找到一个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又准确标识寒暑往来规律的计时办法,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24等份,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标识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各个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作为标志,即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我们的先人发明节气,把自然界的变化、动植物以及人体功能的状态和变化都反映出来了,而且相当准确:雨水,草木萌动;立秋,凉风至等。这些都是从人们对自然界的细腻感觉出发而形成的,体现出对客观规律的准确认知,相当科学。

以上在我们中国人生活中合并使用的阴历阳历时间制度,各有其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表面上看来似乎互不关联、彼此相悖,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错使用、互为补充,形成了协调并用、多元而统一的时间计算体系。这个多元而统一的时间制度就是我们中国人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

(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有删改)

1.下列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阴历”也称“农历”“旧历”,即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的“夏历”,是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
B.我们中国人生活中合并使用的阴历阳历时间制度,表面上看来似乎互不关联、彼此相悖,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错使用、互为补充,形成了协调并用、多元而统一的时间计算体系。
C.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以过去千百年以来通行的阴阳合历为依据为确立的,是我们民俗传统的一部分。
D.二十四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标志,作为一种时间标识制度,它有利于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2.下列对“时间制度”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共时间制度的实施靠各国特定的历法协调和规范。
B.历法是时间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参照物的不同,世界上目前普遍分为太阳历或阳历、太阴历或阴历、阴阳合历三种。
C.作为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淮南子》中已有记载。
D.时间制度中阴历阳历各有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国人合并使用,构成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
3.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为了找到一个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又准确标识寒暑往来规律的计时办法,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72等份,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即72个物候。
B.阴阳合历是我们确定传统节日体系的依据,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的依据太阳历,有的依据太阴历。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月亮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而制定的。
D.我国阴历阳历合并使用的时间制度,符合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性变化,能够反映寒暑往来的自然规律。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足球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历史悠久。它源于我国古代的蹴鞠。蹴即踢,鞠即球。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蹴鞠就成为流行的体育活动。如《战国策》卷八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踏鞠者。”我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宫廷活动中,均包含了蹴鞠内容。如东汉文学家李尤撰《鞠城铭》,其中载“圆鞠方墙”(圆形的鞠,方形的赛场)“二六相当”(双方各六人)等内容,又如《新唐书》载“寒食献球”,北宋《宋太祖蹴鞠图》描绘太祖、太宗和臣子们蹴鞠的场景。故宫为明清皇宫,蹴鞠亦为宫廷活动的重要内容。其中,明代宫中的蹴鞠多为娱乐活动。清代宫廷蹴鞠则以冰上竞技为主,集军事训练与游艺功能于一体,旨在增强兵士的战术意识,并培养其气量和胸襟。

(摘编自科技日报《明清宫廷里的足球运动》)

材料二

卡塔尔世界杯是动人心魄的足球比赛,也是各国文化的秀场。巴西、西班牙、日本三国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足球风格,折射着不同的风情和理念。

巴西街头足球非常普遍,海边沙滩、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见三五人在踢球,偶尔还有经过的路人加入踢上一脚。作为一项平民化运动,足球深受巴西人喜爱,更有不少是足球的狂热爱好者,即便在泥巴地、打着赤脚踢球,他们也会拼命地拼抢进攻,所以,培养爱好非常重要。在平民化的背景下,巴西足球独创了一种契合巴西人乐观开朗精神的任加踢法,敏捷又灵气十足。任加踢法是两种艺术形式融合后的足球技巧:一种是名为“卡波耶拉”的巴西武术,另一种是桑巴舞。

日本队在卡塔尔世界杯打败强队西班牙队,但之后与克罗地亚点球大战失利,止步16强。在赛场上,日本队员技术表现比较一致,执行度高,自律性强,集体荣誉高于个人的自由展示。在赛绩外引起外界注意的是,日本队赛后收拾整洁的更衣室和表达谢意的11只千纸鹤。在日本,球员从小就被要求训练结束后必须整理好训练场地才可以解散,比赛后不论输赢,都要向对手鞠躬以示感谢与尊重。纸鹤寓意着人生有上升也有低谷,在体育比赛中也被用于祈祷胜利。

西班牙球员有着“斗牛士”之称,他们注重个人表现,以斗牛士的精神在球场上驰骋战斗,优雅地展现“暴力美学”。

(摘编自环球时报《卡塔尔世界杯,也是各国文化秀》)

材料三

建设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中国人民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部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足球运动,教育部联合体育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校园足球的相关政策来为职业联赛与国家队后备人才提供保障。针对上层政策,各省市县中小学开始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竞赛,挑选出足球“优等生”,趋向培养专业足球运动员。这种“大跃进”的发展模式狭窄单一问题有待解决,已经逐渐脱离校园足球发展的真正目的。

(摘编自吴相雷等《汉、唐蹴鞠镜鉴:校园足球多元化发展路径探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蹴鞠运动诞生之后广受民间及宫廷欢迎,研究者可从历代流传下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图画作品中得到启发。
B.巴西人对足球的热爱已成为一种文化,街头足球随处可见,任加踢法也充分显示了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特质。
C.卡塔尔世界杯中日本队赛后留下的千纸鹤,既向对手表达了尊重,更隐含着他们对此次比赛失败的深刻反思,无其他意义。
D.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足球运动,为此出台系列政策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但发展模式单一化的问题有待解决。
6.为建设好体育强国,我们在发展校园足球方面应该有怎样的作为?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2023-03-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杨国峰

天空飘着雪,寒风霍霍地刮,天很冷。我专程爬上老鸹坡去做家访。

我要去的目的地是学生石头家。石头家住在老鸹坡,离学校15华里远,平时寄宿在学校。每到双休日,不管是天晴还是落雨,石头都要回家,回家了却又不按时返校。

老鸹坡四壁苍翠,一涯竹林。经村民指点,我在村子的南端山坡脚找到了石头的家。一栋破烂不堪的木屋里有一位五十开外的妇人在喂鸡,妇人见我到来,先是傻傻地发呆,后来就有点激动,嘴里唔唔哇哇说着什么。折腾了半天,才知那妇人竟是个哑巴。我心一沉,这就是石头那位身体不健全的母亲吗?

妇人总算明白了我的来意,就用手指了指对面的竹林,示意石头进竹林去了。我终于发现了石头正在撅着屁股挖冬笋,看到我,怯怯地叫了一声老师,就停止了挖笋。我火了,大声问他为什么不按时返校读书,却有闲心拱进竹林里挖冬笋?

一连串的诘问,把石头逼急了,他涨红着脸,嘴唇一阵痉挛,还是像往常一样哑着嘴不说话。我与石头僵持了一阵,石头一直回避我的诘问。末了,他终于说话了,说在这大雪天来老鸹坡走一趟不容易,还是到他家吃了饭再说。我生气地说你不说清楚我不吃饭,就陪着你挖笋,你挖多久我就陪多久。我索性蹲在地上,作出打持久战的姿态。我摸出一根烟点上,一摸兜却发现忘了带打火机。石头说他去家里给我找火,说着就想走。站住!你想借机开溜吗,你今天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撵上你!我把香烟折断,捏在手心碾成一撮烟末,一甩手把烟末抛洒在雪地里。他急了,蹲在地上哭起来……

他说他怎么不想好好读书呢,他甚至还想过读高中,上大学,可是……父亲死,母亲病。虽然现在免了学费,他作为特困生伙食费学校也给免了一部分,但他买学习用品,理发、乘船、坐车常常掏不出一分钱,让他难熬又难堪。母亲治病需要钱,他只好利用双休日上山采倒勾藤、挖野生姜、冬笋,但是商贩杀价杀得厉害,需要嘴巴和时间磨才能卖个好价钱。石头慌着返校上课,他没时间也没耐心同商贩讨价还价,自然难卖高价。他无奈地向我透露,他不想再读书了,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绩老挣扎在及格线上很丢人,给老师添了麻烦,没意思。

我怔住了,这是个苦命而倔强的孩子,老师一直在误解他,他需要有人帮他一把,可是谁来帮他呢?

我心中突然冒出一个离奇的念头,说,我和你定个君子协定好吗?冬笋你可以挖,但书也得读,只要你好好读书,你挖的冬笋我来收购,我开你最高价。

他陷入沉思。好久不说话……

以后石头挖到冬笋就送到我家里,我象征性地检查一下冬笋的质量,没有剔除个头小的挖烂了的冬笋,也没抖掉袋子里的泥沙,一股脑儿过秤。过秤后我立马把现金付给了他。他每次从我手中接过钱时,眼里总是漾着感激和困惑。

此后他再没旷课,成绩也一天天进步了。

四年以后,他成了一名大学生。

一天,石头给我寄来了一包玉兰片,玉兰片里面藏着一封信。信中言词恳切,浸漫着深情,让我感慨万千、唏嘘不止。

杨老师:我是寒冬里的一个冬笋,冬笋是孱弱的,它需要呵护。您是一缕春风,一帘春雨,让我这棵雪地里挣扎的笋芽长成一棵挺拔的修竹。我知道你收购我的冬笋赚不到一分钱,而且彻底赔本了,我心里一直不安,我迟早会报答您的……这是我和母亲亲手制作的一包玉兰片,这玉兰片寄托着我们母子的一片深情,您收下吧!

原来这个秘密早就被石头识破——我哪有时间做冬笋生意,我“收购”的冬笋一个也没有出售,除了自己吃了一部分其余的都烂掉了。但是我想大声地对石头说,如果说我收购冬笋赔了本的话,那么我赚取了一个濒临失学的孩子的心,基于此,我又是最大的赢家……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3年第3期,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了“我”在寒冷的雪天到石头家中家访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小说着力描写天寒雪飘,远离城区,道路难行,木屋破烂不堪,有利于表达石头家庭困难。
C.“我”收购石头家的冬笋,一方面是自己吃着方便,一方面是帮助石头克服暂时的困难,使他努力读书学习改变命运。
D.石头利用课余时间挖冬笋等以补贴家用,但经常不能按时返校,在“我”的帮助下,冬笋都卖出去了,石头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8.小石头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9.小说最后写“我”是最大的赢家,有人认为石头才是最大的赢家,你的看法呢?谈谈具体理由。
2023-04-0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相,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县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10.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B.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C.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D.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11.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字是生下时或生下不久父母或长者所给,名是长大举行冠礼时请德高望重之人所赐。
B.即授予官职。指古代君王对中下层官员任命,授予某个职位。
C.衣,顾名思义是布做的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D.国公,古代公爵之一,位居一等公爵,历朝封郑国公者31人。
12.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帝的赏识。
B.甫因与房琯有布衣之交,房琯讨伐叛军兵败被免去宰相,他极力上疏。
C.武和杜甫世交,对待杜甫很优厚,很多时候也不太在意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甫在川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由其子嗣业迁棺柩回葬于偃师县首阳山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2)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