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4-11 17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舰               
B.               
C.               多菲
D.               
2023-04-0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廓     携手并进     金壁辉煌     沉滓泛起
B.呼哮     随声附和     泛起漪沦     凝神屏息
C.倾圮     不落窠臼     大肆叫嚣     漫山遍野
D.桂冠     暴虐无道     枯稿荒芜     大材小用
2023-04-0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没有浑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   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青年毛泽东把指点江山的激情与豪气    在他的诗词里,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    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摩D.品味 贯注 揣测
2021-02-02更新 | 131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1-2012学年甘肃省夏县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诊断测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一句是(     
A.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B.在冬春之交的日子里,气象多变,雨、雪天气基本上是平分秋色
C.看到春色满园的景象,她高兴极了。
D.这亘古未有的奇闻,成了报刊炒作的好材料。
2023-04-0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B.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C.由于公共自行车站点比较密集,使江都区市民“绿色出行”更加便利。
D.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
2023-04-07更新 | 3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农民工就业难的冷思考

面对规模庞大的农民工失业群体以及前所未见的农民工提前返乡潮,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帮助农民工就业的援助政策。这些就业援助政策对于解决农民工返乡问题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着眼于短期效应的政策对于破解困扰我国农民工就业的长期难题作用并不大,一些应急性就业援助政策甚至会在长期内造成我国农民工更大的就业难题。

我国的农民工群体之所以在本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显得如此脆弱,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农民工的工作岗位建立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最不确定的外部需求之上。长期以来,以外销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是吸引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这种就业结构,造成农民工就业高度依赖国际经济环境,特别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

农民工的就业稳定取决于中国经济结构的抗风险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要从根本上稳定农民工的就业,就必须改变我国的过度依赖外部市场需求的经济结构,转向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市场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各级政府还应引导农民工向第三产业转移,以分散外部经济冲击对农民工就业可能造成的影响。

农民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广大农民工的综合技能素质不高,就业面狭窄。当前,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熟练技术工人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需要较高工作技能与相对稳定人力资源供给的行业,其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这对于提升农民工的综合业务素质、扩大农民工的就业范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只能提高农民工的基本技能,无法突破进入更高层次就业领域的限制。因此,对农民工的培训,至少还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加强对农民工就业观念和城市生活常识的教育,二是要加强对农民工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法制观念教育。

在现有的户籍制度下,今天的农民工还没有完全地“城市化”,他们没有接受系统职业再教育的机会,同时也缺乏自己创业的基础和能力,在城市里失去工作机会之后,只能选择返乡。

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是我国农民工就业难之所以成为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当前我国的农民工以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为主。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限于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主要特点是职业与身份相分离。

各级政府必须保证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农民工输出地的政府,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尽可能将有关失业者的保障措施覆盖到农村。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探索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利益沟通和表达的就业机制,了解和平衡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把社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缓解冲突的升级。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农民工易失业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农民工的工作岗位集中在以外销为主的出口加工业。
B.广大农民工的综合技能素质不高,就业面窄。
C.没有接受系统职业再教育的机会,缺乏创业的基础和能力。
D.限于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
7.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应对农民工失业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的一项是( )
A.着眼于长期效应,摒弃应急性的就业援救政策。
B.鼓励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私营企业。
C.推进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升其综合业务素质。
D.加强对农民工就业观念和城市生活常识的教育。
8.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一些应急性就业援助政策可能会在长期内造成我国农民工更大的就业难题。
B.改善国际经济环境,增加外部需求,才能从根本上稳定农民工就业。
C.我国的经济结构过度依赖外部市场需求,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
D.引导农民向第三产业转移,能分散外部经济冲击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而望矣   跂:踮起脚B.舆马者   假:利用
C.而不舍   锲:雕刻D.而江河   绝:断绝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吾尝终日思矣
A.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冰,水为之,寒于水
C.蟹六跪二螯
D.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4.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15.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020-02-05更新 | 88次组卷 | 5卷引用: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6. 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我们分担______________,我们共享______________。(《致橡树》)
(3)______________,人生几何。______________,去日苦多。(《短歌行》)
2023-04-0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规矩

尹京娈

根旺坐在沙发上狠命抽着烟。

贵臣坐在床沿上狠命抽着烟。

烟浪一股接着一股,冒了好大一会儿。

“爹,你就别为难蹦墩了,他刚十岁,还是个孩子,到家家户户去磕头求人,那不是要他命吗?”

贵臣狠劲儿拧灭烟头说道。

根旺也狠劲儿拧掐灭烟头,脖子一梗,硬硬地甩出句话:“在这个家族里,你爹我说了算。”

贵臣一听急了,瞪着一双血红大眼:“你的心铁打铜铸的啊?连十岁的娃子你都不放过?”

“老子归天,儿子找人撺掇后事,给人家磕头行礼那是规矩,谁都不能破。”根旺站起来,一只手拽起贵臣衣领,一只手指着贵臣鼻尖,卖力喊着。

想起蹦墩,根旺鼻子一酸想起了那年,自己给老爹办丧事。

那年他也是十岁,父亲病故。本来就妒忌父亲买卖做得好,家产殷实的大伯和三叔,看母亲年轻,怕父亲去世后卷走财产改嫁,故意给他们母子弄难看。

当母亲提出要根旺出去找人撺掇时,大伯和三叔就哄母亲说:“孩子小,你又是女流之辈,找人撺掇的事你们就别管了,我们弟兄俩帮你们找吧。”母亲信以为真,千恩万谢。

谁知两天了,没一个人上门撺掇。母亲就问怎么回事,俩家伙露出了真面目:“要想帮你找人可以,村南的十亩水浇地归老大,后院的三间大北屋归老三。答应了,立马找人,后天下葬;如若不然,死人臭在家里。”

母亲牙齿咬得嘎吱响,一气之下拽上根旺,披上大孝,挨门挨户磕头行大礼找人撺掇,可人们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原来村里有个规矩,人一倒头,孝子就得挨门挨户磕头行礼找人撺掇帮忙;晚了,那是瞧不起人,给人弄难看,谁要再去,人们就小瞧谁。

母亲无奈抱着根旺一顿痛哭后跑回娘家,叫来自己几个兄弟帮忙,总算把人理了。

蹦墩的爹——满意过得也不错,可他几个兄弟也是如狼似虎之辈,根旺是心疼蹦墩孤儿寡母,不愿让他们走自己的路啊!

根旺只想给贵臣两巴掌,这件事给他讲多少回了,没记性的兔崽子。

贵臣的电话响了。是蹦墩妈彩凤的电话,说满意闯不过今天晚上,问要不要把蹦墩接回来。

贵臣瞪了根旺一眼,没有回彩凤话就出了门。

第二天早上,把满意从医院拉回家时,蹦墩跪在堂屋门口。

一切安排就绪后,根旺扯了丈五孝布,叠了三折披在蹦墩身上,拽起地上跪着的蹦墩就要出门。他要领着蹦墩去挨门挨户磕头行礼,既然能帮忙的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那就给在家里他们的老子行礼吧,让他们给儿子打电话。他早想好了,他不会为难蹦墩,必要时自己得说话,该免磕头的就免了。看在这么小的孩子份上,人到理不亏,不磕头他们也不会怪罪的。

根旺拉着蹦墩转身出门,忽然看见满意家门口,黑压压来了一片人。

满意那几个虎狼兄弟来了,自己的仇人大伯和叔叔家的孙子们也来了。根旺纳闷了,蹦墩还没有去给他们磕头行礼呢,怎么都来了?

不对啊,这些人可都在外打工呢,就是蹦墩给他们的老爹娘磕完头,老爹老娘给他们打电话,能明天赶回来也就不错了,这……

这时贵臣说话了:“感谢弟兄们如期赶到。彩凤给满意看病花了不少钱,蹦墩还小,满意的丧事,就按咱们群里说的办,只帮忙,不动筷子。好久不回家了,干完活中午饭各自回家找老婆吃吧。”

原来,贵臣建了个“漂泊者”QQ群,把村里所有在外打工的人都拉了进去。一是闲暇时,在群里吐槽几句解解闷儿;二是谁家有困难了在群里说道说道,大家出出主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是谁家有啥大事,贵臣可在群里招呼一声,大家一起帮忙。昨天他把满意的事在群里一说,大家一呼百应,就连在海南打工的小林子,也坐飞机赶回来了。

贵臣看了一眼根旺说道:“以后吧,老规矩得破了,不再磕头行礼了。”他把手机举得高高地说:“谁家有事要大家帮忙,QQ群里招呼大家,或者电话联系。”

根旺一听,使劲抿了抿那张早已咧开的嘴,指着贵臣骂道:“你个小兔崽子今天成祖宗了。”

根旺说完一脸轻松。

(有删改)

17.小说中的“老规矩”包含那些内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8.小说开头写根旺和贵臣都“狠命抽着烟”,接着又写两人都“狠劲儿拧灭烟头”,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9.小说中根旺回忆老爹丧事的内容可否删去?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0.请简要谈谈你对文中画线语句“你个小兔崽子今天成祖宗了”的理解。
21.简要分析小说中的贵臣形象。
22.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撺掇”较常见的意思是“怂恿、鼓动人做某事”;根据语境,小说中的“撺掇”一词是“张罗、安排”之意。
B.小说在最后几段才交代贵臣曾经在QQ群里通告蹦墩爹的丧事,是为了在前文设置悬念,增加叙事的波澜。
C.贵臣给村里打工者建QQ群并取名为“漂泊者”,体现了他要给大家建立一个表达乡情、互助互爱平台的良苦用心。
D.小说作者赞扬了以贵臣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含蓄地批评了以根旺为代表的老一代农民的自私、狭隘、保守和蛮横。
E.整篇小说以根旺的视角来观察和展开叙述,符合农民的身份特点,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显得亲切、自然。
2023-04-1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七、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3.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2019-01-30更新 | 85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4. 七一高中的李青同学准备在2022年12月20日至22日到上海参加xx大学的选拔考试,由于时间较长,所以要向政教处刘主任请假。请你以他的身份写一张简洁、规范、得体的请假条。
2023-04-0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适中(0.65)
25.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记住该记住,忘记该忘记,改变能改变,接受不能改变。

(选自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


根据你的生活体验,选择上面四个分句中的一句,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
2020-11-06更新 | 2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新东方】语文057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7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4,5,23,24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字音选择题
20.85字形选择题
30.65一般词语选择题
4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50.85辨析并修改病句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选择题
230.65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240.65简明  得体  请假条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6-10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17-22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三、文言文阅读
11-130.65荀子(前313-前238)  议论类
四、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李商隐(813-858)  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羁旅思乡  表达方式
五、名篇名句默写
16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六、作文
250.65青年成长  生活体验  人生感悟  全命题作文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