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高二下】【阶段测1】【杭师大附】【高中语文】
浙江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4-12 176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其意气之盛,可谓   壮:雄壮。
C.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D.逸豫可以亡   身:身体。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集响应B.卷天下
C.至尊而制六合D.赢粮而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才能不及中人(平常的人)                        ②流血漂(船桨)
B.①蹑足行伍之间(小心翼翼地行走)              ②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C.①粮而景从(担负)                                    ②非于九国之师也(匹敌,相当)
D.①委命下吏(下达命令)                               ②以天下之士(招引,招致)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4. 选出“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翻译正确一项是(     
A.整个世道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B.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C.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
D.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塞上长城:《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现了诗题中的“愤”字,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
C.颈联从现实到回忆,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
D.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愤中蕴藉着豪壮之情。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
B.“气如山”是说气概如同巍峨的高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北望中原时的慷慨激昂。
C.颔联以名词短语形成诗句,描述了两幅雄壮苍凉的战场画卷,有力衬托了诗人的心情。
D.诗人虽然以“塞上长城”檀道济自比,但是“空”和“衰鬓”却突出了其理想的破灭。
2023-04-12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高二下】【阶段测1】【杭师大附】【高中语文】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7. 燕歌行(节选)

高适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①,孤城落日斗兵稀。


[注]①腓:枯萎。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描写战前敌我双方部署军事行动的情景,动词“飞、照”说明军情危急。
B.敌人骑兵深入中原,来势汹汹,像狂风暴雨发动猛攻,衬托了战士们的形象。
C.孤城、落日、衰草等意象突出边塞的萧条凄凉,烘托了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D.八句诗虽是节选,却逐步推进,完整再现了战斗前、战斗中和战斗后的场景。

四、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名校
8. 下列对《过秦论》中相关文化常识和文意理解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叙述史实,说明秦由兴到衰的过程,再列举大量的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收到了水到渠成之效,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B.陶朱:即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C.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鲰生”“氓”等。
D.文章最后一段从领袖的地位和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装备和素质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进行对比,指出后者实际上力量不如九国强大,结局却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五、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9. 下列句子中的“所以”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10. 与“梁,吾仇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而告以成功
C.此三者,吾遗恨也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

文本二

新磨尝奏事殿中,殿中多恶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新磨倚柱而呼曰:“陛下毋纵儿女啮人!”庄宗家世夷狄,夷狄之人讳狗,故新磨以此讥之。庄宗大怒,弯弓注矢将射之,新磨急呼曰:“陛下无杀臣!臣与陛下为一体,杀之不祥!”庄宗大惊,问其故,对曰:“陛下开国,改元同光,天下皆谓陛下同光帝。且同,铜也,若杀敬新磨,则同无光矣。”庄宗大笑,乃释之。

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俸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庄宗初入洛,居唐故宫室,而嫔御未备。阁宦希旨,多言宫中夜见鬼物,相惊恐,庄宗问所以禳之者,因曰:“故唐时,后宫万人,今空宫多怪,当实以人乃息。”庄宗欣然。其后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男女无别。魏王继岌已破蜀,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第二十五》,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俸/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
B.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俸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
C.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俸/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
D.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俸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指后唐皇帝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宗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B.夷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部分少数民族。古代有“北蛮南胡西夷东狄”的说法。
C.属,意为“连接”,和《屈原列传》中的“亡国破家相随属”的“属”意义相同。
D.幸,常指帝王亲临某地,也可指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妇女无所幸”中“幸”意为后者。
1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写庄宗俘获了燕王父子,杀了梁国的君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慰先皇,替自己的父亲完成了遗愿。
B.文本一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通过一盛一衰的对比,一褒一贬的抒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引人深思。
C.文本二中庄宗对于新磨将殿上恶犬喻为庄宗儿女的讥讽言行,大怒欲除之,新磨巧用文字谐音转危为安。
D.文本二中写庄宗刚进入洛阳时,宫女嫔妃不全,他立刻派遣宦官景进等人挑选邺都的美女来充实后宫。
2023-05-0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高二下】【阶段测1】【杭师大附】【高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上篇》)

【乙】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有删改)

【丙】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
B.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
C.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
D.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
1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指一万辆兵车。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以“万乘”指天子、帝王。
B.五序,周王朝设置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C.甲文和丙文中的“六合”都是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但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六合正相应”“六合”意义是不相同的。
D.合从,即合纵,指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国地处南北,古称合从。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善用对比论证,把秦与六国、秦与陈涉、陈涉与山东诸国进行对比,指出双方实力悬殊,为抒发议论作了有力的铺垫。
B.【乙】文认为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进献忠言容易被杀戮,因此秦王朝尽管也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却因恐惧而不敢进言纠正主上之过。
C.【丙】文先写秦朝在统一了全国之后,不分诸侯国而设置了郡县,废除诸侯而任命了郡县长官,再加上它自身地形上的优势,有利于它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D.【丙】文认为,郡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控制了地方,但制度的先天缺陷,引发了老百姓的怨恨,导致了秦朝的衰亡。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2)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七、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的《过秦论》中,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后,以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北部边境的百姓免受匈奴侵扰之苦。
(2)贾谊认为,推翻秦王朝的力量其实并不强大,陈胜吴广起义军连武器都没有,只不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备极为低劣。
(3)《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南海鲛人和蓝田美玉的传说写出了自己理想的最终幻灭。
(4)唐太宗在《贞观政要》曾说:“天下稍安,犹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伶官传序》中欧阳修表达过与此相近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列传》中写出了屈原如莲、如蝉一般的高洁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10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高二下】【阶段测1】【杭师大附】【高中语文】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19. 作文。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

凡国之大柄,莫先择士。——《旧唐书》

“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习近平

中国,是5000多年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国,是一派欣欣向荣气象的中国,也是14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磅礴之力的中国。面对这样纷繁复杂又瑰丽多姿的中国,无数代人在建设中国的过程中思考并探索:何者为大?何者为根?何者可强?何者可久?

作为青年一代,谈谈你对“国之大者”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聚焦一点,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4-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高二下】【阶段测1】【杭师大附】【高中语文】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文言小题
6
古代诗歌阅读
1
语言文字运用
1
小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2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作文主题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文言小题
10.85一般文言实词选择类
20.85词类活用选择类
30.65一般文言实词选择类
40.65文言文翻译选择类
90.65一词多义选择类
100.85文言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选择类
二、古代诗歌阅读
5-60.65陆游(1125-1207)  即事感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
70.65高适(700-765)  边塞 征戍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表现手法选择题
四、小阅读
80.85古代文化常识  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五、文言文阅读
11-130.65欧阳修(1007-1072)  《新五代史》  史传文
14-170.65贾谊(前200-前168)  《过秦论》  柳宗元(773-819)  议论类
六、名篇名句默写
18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七、作文
190.4青年成长  责任 担当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