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三 二模 2023-04-16 87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文艺创作规律的重要观点,从20 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国的文艺界进行过持续的讨论,形成了共识,文艺创作的实践尤其是叙事文学的创作也都认同这一创作的理念,并按照这种理念去进行创作。进入新时代,这一理论话语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多次提到要重视文学典型人物的创造,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他从典型人物代表时代的艺术高度以及代表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的高度,指出了塑造新时代典型人物的重要价值。他指出: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一切有追求、有本领的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习近平对典型与时代的关系、典型与创作者以及创作者与阅读生活的关系、典型与文艺作品审美感染力的关系作了更富时代性的揭示,对我们在新时代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摘编自蒋述卓《责任与使命:建构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材料二:

如今,类型化和同质化的创作引起了相关领域内文艺研究者和评论家的警惕,有鉴于此,学者们提出,应重新确立典型论作为现实主义核心创作方法与评论依据的重要地位,重启典型人物、典型形象、典型环境等经典概念,促进文艺典型再构型,承托文艺创作、文艺评论发展的新趋势。当代的一些优秀作家,例如王安忆、陈忠实、阎连科等,一直在探索着人物、典型的实践与理论问题。不管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浪漫主义,还是现代现实主义,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典型人物,都有自己的内在机制和规律。重启典型人物的探索、研究,就会带动整个人物理论的复兴,自然也会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王一川指出,2021年是典型理论范畴进入中国的100周年,在通向新百年的路途上,典型理论还有诸多问题亟待探讨。首先要把典型理论放到整个中国文艺理论的语境中去考察,兼顾中国文艺理论体系中的其他理论,从而发现典型理论的新价值。他提到,从个性化、普遍性、永久的魅力等几个方面去理解和界定典型范畴的内涵,虽然稳妥,但仍有追问的余地;为什么一定要个性化?除了个性化特征这个外在表现之外,还需要探寻更深层次的内部缘由。其次,从具体的艺术门类现象来看,以现实题材电视剧为例,近年来中国影视创作中已经出现了新的典型化迹象,涌现了境缘式典型化、地缘式典型化、家缘式典型化、法缘式典型化等若干路径。需要思考的是,典型范畴的规定性已经和正在出现哪些新内涵。一是难以化解的深刻矛盾性。典型人物一定遭遇到社会生活情境中难以化解的深刻矛盾困境,正是这些矛盾因境凸显出社会生活中的紧张关系。二是来自观众层面的强烈的求解欲望。这可能是典型范畴中蕴藏的真正的元叙事。这种元叙事指的是观众中蕴藏的而又被艺术家强烈地领悟到的一种求真、求实、求是的呼唤。观众一定是有一种强烈的诉求,就是感觉整个国家和世界的真相都被掩藏起来了,例如鲁迅说的瞒和骗,因此迫切需要借助艺术的强光,冲破重重阻碍去重新探寻真理或真相。这就有满足观众的强烈的求解愿望的问题。今天回看典型,一定不能只从学术角度去平静地理解,而需要看到它背后强烈而巨大的社会冲动根源。三是公平正义性。随着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演变,社会生活中的关键问题也同时在发生演变,艺术中典型形象的命运也会遭遇变故。如果说,百年前典型理论面临的是异常重要的寻找社会真理或人生真理的难题,那么,在新的百年开启之际,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刻,典型理论可能面临新的问题,例如能否引领我们寻找社会公平正义。在观众想要的地方,典型就可能赫然出现。

(摘编自吴昱苇《重访与重构:通向新百年的核心理论范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文艺创作规律的重要观点,这一理念在当今文艺界仍有较大影响。
B.习近平高度肯定了典型人物的价值,认为典型人物是文艺作品的生命之所在,如果塑造的人物不典型,作品就没有生命力。
C.王一川并不赞同从个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界定“典型”范畴的内涵,认为个性化限制了对更深层次内涵的探寻。
D.观众对真相有强烈的求解欲望,当这种欲望被艺术家捕捉到时,就有可能成为典型范畴中蕴藏的真正的“元叙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典型理论,前者侧重于论述典型人物的塑造,后者侧重于对典型理论的探讨。
B.重启现实主义的典型论,目的在于遏制当今文艺创作中出现的较为严重的类型化和同质化现象。
C.荷花淀派孙犁塑造了“水生嫂”,山药蛋派赵树理塑造了“小二黑”,表明不同流派都可塑造出典型人物。
D.发现“典型”理论的新价值,挖掘“典型”范畴的新内涵,有助于建构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
B.《水浒传》写了很多急性子,如鲁智深、李逵、武松等,但都“一毫不差,半点不混”。
C.抗日剧《一个鬼子都不留》中,主角们用弹弓、杀猪刀、飞针、石块等将敌人打倒。
D.脱贫攻坚剧《山海情》以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熔教授为原型,塑造了农林专家凌一农的形象。
4.为何要重启典型人物的探索和研究?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请根据材料二,从“典型”范畴的规定性的角度分析电视剧《狂飙》走红的原因。

《狂飙》以近年来扫黑除恶常态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政策背景,对官商勾结、权钱交易、黑恶势力与保护伞狼狈为奸等敏感话题进行了大胆深入的探讨。作品通过讲述以一线刑警安欣为代表的人民警察,与以高启强为代表的黑恶势力展开长达二十年生死搏斗的故事,将人性的复杂多面、扫黑除恶任务的艰巨和社会现实的严峻表现得深刻宏阔,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关注热点、反思现实、展望未来的舆论热潮。

2023-04-17更新 | 2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邵伯闸

徐则臣

老夏提醒,前面就是邵伯古镇和邵伯闸。房屋和村镇陆续出现在河两岸。大大小小的码头多起来。南方的建筑恍恍惚惚地倒映在水里,看不清的行人和动物也在水里走动,仿佛运河里另有一个人间。按照计划,他们得在邵伯镇上置办一下给养,备足了再去等候过问。

河道悠长,拐个弯,果然看见遥远处一片辽阔的水面。那片大水上密密麻麻停着无数只船。

小波罗知道遇到了传说中的状况,从椅子上站起来,很是兴奋。邵伯闸是运河上的重镇,要害所在,南来北往的船只都经过这里。只是大清国地势南低北高,此地水位南北落差明显,邵伯闸只能采用三门两室的方式分级提水,让船只通行。三道闸门,两个闸室,提起,放下,再提起,再放下,如此反复。闸室又小,一次进不下多少条船,两边的船只积压得就很多。淡季当天通航还有可能,漕运和水运旺季,或者赶上天旱水位上不来,憋个十天半月都不在话下。积压这么多船,一想到接下来漫长的等待,大家都着急。小波罗不急,既然等待是经行运河的必由之路,为什么不好好感受一下这个等待呢。

他们的船排在最后。如此壮观的场面小波罗从没见过。威尼斯的涡湖里船也不少,城里的河道中也穿梭着很多贡多拉,但跟这里没法比。有的平底货船一支船队就二三十条船,船头连接船尾,浩浩荡荡甩出去三四里地。船的种类也多,漕船、商船、官船、客船、一般的货船、民用的大船小船;有摇橹的、撑篱的、划桨的、张帆的,还有两艘蒸汽动力的小火轮。船的长相也各不相同,有的龙骨高得像个笑话;有的船底平如盘碟,两斤重的鱼甩个尾巴,水花也能溅到船里;还有雕梁画栋的短途游船,就算堆在船闸前等候,船主也要履行承诺,丝竹管弦嘈嘈切切还在演奏,这也成了一景,引得四周船上等待的人伸长脑袋围观;也有威严的船、不知道舱房里待着的是达官还是巨贾,或者是显赫人家的小姐、亲眷,总之所有门窗都紧闭,窗帘也遮住,外人窥不见其中的细节,连船上伺候人的丫头小厮也极少见到走动,整条船沉默得像一座建在水上的房屋。

小波罗要把整个停泊的场面拍下来,上上下下,前后左右,拍个遍。等他忙活完,拍照的激情耗得差不多,天也黄昏了。水面上升起连绵的炊烟,整个邵伯闸笼罩在晚饭的香气里。

晚饭后,前方有人喊,动了动了。过半个时辰,他们前面的船才开始缓慢地移动。别人动他们也得跟着动,可刚往前挪了不足三丈,又停下来。视野里的其他船也都停下。闸前重新成了一片泊船的大码头。老夏跟小波罗说,困了就可以睡了,下一次再往前挪,恐怕得半夜了。

第二天醒来,小波罗又爬上桅杆,他为他们的船被淹没在前后浩荡的大军中大加赞叹。“太壮观了!”他说,全维罗纳人只有他一个人如此幸运,见证了中国运河的强大。不是全维罗纳人,而是全意大利人,全欧洲人。

太阳在东方,雾气继续从水面上升起。距闸室还很远,水面就开始收缩,仿如一个漏斗。挤挤挨挨的船慢慢排成两列往前挪。可做的事反反复复做过了几遍,岸也上了三次,到第三天上午,小波罗的好奇和耐心终于用尽,他第四次上岸。从一条船跳到另外一条船上,直到攀上堤岸。上了岸,小波罗突然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船闸竟能慢成这样。

河堤上长满矮小的旱芦苇、青草和很多种野花。一条路被无数双脚光亮地踩出来。他们往远处走,越走越高,最高处是三道闸门和两个闸室。在第一道闸门之前,他们看见了一头伏卧的大铁牛,通体散发着钢铁的幽亮黑光。

继续往前走,站到最高处,整个船闸的构造一目了然,三门两室尽收眼底。当时正赶上一支运砖瓦的船队准备过闸。该船队有船十八艘,漫长的一支队伍。进船闸之前,先解散船队,第一道闸门提起后,一艘接一艘进入第一个闸室。闸门嵌在两个大石墩子之间。几十个人力光着膀子推动绞盘,油亮的汗珠在绷紧的脊背上滚动,阳光照过来,每个人的身体都在闪闪发光。闸门缓缓地提升起来。一支船队就占满了整个闸室的一边。全进来后,每艘船靠着闸室墙壁,首尾各有一根粗大的缆绳,把船拴牢在墙壁上一个个方框里的铁钩子上,固定的同时,第一道闸门放下,第二道闸门开启。第二个闸室的高水位注入进来,第一闸室水位升高,把船一点点抬起。等第一闸室的水位和第二闸室持平,船驶出闸室,重新进入了运河,然后船队再次进发。当它们驶出第二闸室,开启的闸门又关上。而身后,新的一拨船只已经进入了第一闸室。如此反复。与此同时,南下的船只也循同样程序,与北上的船只相向而行。在闸门升降之间,在闸室注水、水位持平、船只行驶之间,只有闸门前指挥员的令旗在挥动,只有推动绞盘的汉子们齐声的号子在响。运河上的航船得以上下通行。

小波罗咂嘴摇头,感叹不已:自然的伟力不可抗拒,不过是因为没有及时遇到科学合理的人类智慧。如果没有邵伯闸,他将永远不可能坐船沿运河北上,因为没有船闸有效地调节控制水位,运河只会从高至低一泻千里,成为一条无法北上的单向行驶的河流。在世界任何的别一处,他都没见过这般智慧的水利工程。他对打旗语的年轻人竖起大拇指,大叫“Great”。

(节选自《北上》,有删改)

【注】①邵伯闸是京杭大运河在江苏省内的一座船闸。②小波罗是意大利人,原名保罗·迪马克,忠实的运河爱好者,因仰慕马可·波罗,且深受《马可·波罗游记》影响,自称小波罗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描写邵伯镇的环境,突出了水乡的特点,“仿佛运河里另有一个人间”表现了运河重镇的活力和热闹。
B.“不是全维罗纳人,而是全意大利人,全欧洲人”,语意层层递进,体现了小波罗目睹盛况的激动之情。
C.铁牛是中国古代的镇水神物之一,闸门前散发“幽亮黑光”的大铁牛为邵伯闸增添了历史人文气息。
D.小波罗“好奇和耐心终于用尽”,心理变化推动着情节发展,最后的“感叹不已”使情节突转,走向高潮。
7.下列对邵伯闸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了汉子们推动绞盘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力量之美,为后文小波罗情感的抒发蓄势。
B.小说前后两次介绍了邵伯闸三门两室分级提水的工作方式,详略不同,目的在于强调邵伯闸设计的巧妙。
C.小说叙述了运砖瓦的船队进闸出闸的过程,结构紧凑,环环相扣,与前半部分舒缓的叙事形成反差。
D.小说采用纪实手法,介绍了邵伯闸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
8.本文在记邵伯闸时,花费了不少笔墨写停泊等待的船只,对此你如何理解?
9.本文记的是中国大运河上的船闸,却主要选取意大利人“小波罗”的视角来展开叙述,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2023-04-15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姬者,名娟之,齐威王之姬也。威王即位,九年不治,委政大臣,诸侯并侵之其佞臣周破胡专权擅势嫉贤妒能即墨大夫贤而日毁之阿大夫不肖反日誉之虞姬谓王曰:破胡,谗谀之臣也,不可不退。齐有北郭先生者,贤明有道,可置左右。”破胡闻之,乃恶虞姬曰:其幼弱在于同巷之时,尝与北郭先生通。王疑之,乃闭虞姬于九层之台,而使有司即穷验问。破胡赂执事者,使竟其罪。执事者诬其辞而上之,王视其辞,不合于意,乃召虞姬而自问焉。虞姬对曰:妾娟之幸得蒙先人之遗体,生于天壤之间,去蓬庐之下,侍明王之燕,泥附王着,荐床蔽席,供执埽除,掌奉汤沐,至今十余年矣。倦倦之心,冀幸补一言,而为邪臣所挤,湮于百重之下,不意大王乃复见而与之语。妾闻玉石坠泥不为污,柳下覆寒女不为乱。积之于素雅,故不见疑也。经瓜田不蹑履,过李园不正冠,妾不避,此罪一也。既陷难中,有司受赂,卒见覆冒,不能自明。妾闻寡妇哭城,城为之崩;亡士叹市,市为之罢。诚信发内,感动城市。妾之冤明于白日,虽独号于九层之内,而众人莫为豪厘,此妾之罪二也。既有污名,而加此二罪,义国不可以生。所以生者,为莫白妾之污名也。且自古有之,伯奇放野,申生患,孝顺至明,反以为残。妾既当死,不复重陈,然愿戒大王,群臣为邪,破胡最甚。王不执政,国殆危矣。”于是王大寤,出虞姬,显之于朝市,封即墨大夫以万户,烹阿大夫与周破胡。遂起兵收故侵地,齐国震惧,人知烹阿大夫,不敢饰非,尽其职,齐国大治。君子谓虞姬好善。诗云:既见君子,我心则降。此之谓也。

(节选自《列女传辩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佞臣周破胡专权擅势/嫉贤妒能/即墨大夫贤/而日毁之阿大夫/不肖反日誉之
B.其佞臣周破胡专权/擅势嫉贤/妒能即墨大夫贤/而日毁之阿大夫/不肖反日誉之
C.其佞臣周破胡专权/擅势嫉贤/妒能即墨大夫贤/而日毁之/阿大夫不肖/反日誉之
D.其佞臣周破胡专权擅势/嫉贤妒能/即墨大夫贤/而日毁之/阿大夫不肖/反日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城”指城墙,“市”指集市,与现代意义的“城市”含义不同。
B.“所以生者”与“所以游目骋怀”(《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所以”含义相同。
C.“申生被患”与“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被”含义不同。
D.“务尽其职”与“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姬揭发奸佞,举贤荐能,因得罪周破胡而遭诬陷,被齐威王幽禁于九层之台。
B.虞姬出身贫寒,温良贤淑,十多年来殷勤地侍奉齐威王的起居,对待夫君情真意切。
C.虞姬知书达理,能言善辩。为己申冤,先动之以情,后巧引典故,最终打动齐王为己脱罪。
D.虞姬深明大义,胸怀大局。在陈述冤屈时主动把齐国乱政归罪于自己,最终让齐王醒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王即位,九年不治,委政大臣,诸侯并侵之。
(2)既陷难中,有司受赂,卒见覆冒,不能自明。
14.虞姬在陈述时用了“瓜田李下”的典故,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023-05-06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夜独坐卧虹榭【注】

黄遵宪

今时何时我非我,中夜起坐心旁皇。风声水声乌乌武,日出月出团团黄。

层阴压屋天四盖,寒云入户山两当。回头下视九州窄,高飞黄鹄今何方?

【注】卧虹榭:位于人境庐内。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党人或被害或流亡海外。黄遵宪受到株连被清廷革职,回家乡梅州定居,蛰居人境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内心活动发端,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寒夜独坐,心神不宁,彷徨无定的情状。
B.颔联运用叠词,“乌乌”拟声,“团团” 摹状,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深夜的所见所闻。
C.阴云“压屋”、寒云“人户”写出了环境的寒冷和压抑,这也是诗人心情外化的表现。
D.诗歌以问黄鹄所在收尾,扩大了诗歌的境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具有韵味深长的效果。
16.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感到彷徨的原因。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光在信中指责王安石惹是生非制造事端,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驳斥司马光,认为自己不是“生事”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勉励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起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的重任。
(3)“烟”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以表现田园的宁静、祥和,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23-04-13更新 | 3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采用小篆,统一文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命丞相李斯刻石于泰山绝顶,以炫耀其____。其后,秦始皇又数次前往东方和南方地区巡游,每到一个地方,便祭祀名山,刻石坚碑,为其歌功颂德。后人将这些刻石碑文统称为秦刻石。这些刻石均由丞相李斯采用小篆书写,字体潇洒优雅,备受赞赏。秦朝的这些刻石群,虽然今天大都已被毁坏湮没,难窥全貌,却是书法与石刻艺术上的一件辉煌壮举,对推动石刻碑碣风雅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西汉时期,物产丰富,国力鼎盛,有力地促进了西汉书法艺术的发展。①秦篆这时已被汉隶所取代汉隶成为流行全国的书法字体。②汉隶灵气飞动,形态优美,风格多样,情趣盎然。西汉留下的石刻不多,目前所知,主要有③《鲁孝王泮池刻石》、《群臣上寿刻石)、《麃孝禹刻石》等

到了东汉时期,终于迎来了石刻艺术发展的高峰,出现了的碑刻,遍布于全国各地,据今人统计,传世的汉碑约有170余种,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真可谓蔚为大观。东汉碑刻,种类繁多。④根据形制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碑、碣、墓志、摩崖石刻、石经等数种。它们的书法各具特色,或方整,或散逸,或雄厚,或秀劲,或高古,表现了汉代石刻艺术的 ,各臻其妙。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标点符号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秦篆”的引号作用是直接引用,与句中“汉隶”的引号作用相同。
B.②处的逗号使用正确,因为多个短语作谓语,谓语之间要使用逗号。
C.③处的书名号后的顿号使用正确,因为刻石属并列关系,要用顿号隔开。
D.④处的逗号应改为冒号,冒号用在总结性词语之后,起提示下文的作用。
20.请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为“秦刻石”下定义,字数不超过40字。
2023-04-13更新 | 6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界中宏观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有一个优先的方向,遵循的规律便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也称熵增加原理,它指的是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无序的程度即会不断增大。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帮你理解。整洁的桌面,如果我们不随时整理、清洁,使用一段时间后,。桌面的混乱程度就是嫡。再比如,新电脑通常运行速度会很快,但我们如果长期不清理垃圾文件,它就会出现越来越卡顿。这就是熵在不断增大。人类的大脑每天需要接收、记忆各种信息,学习、理解各种知识,分类、处理各样事务,。若不及时优化、排序,大脑就会越来越无序。研究表明,当学习的速度慢下来时,神经元中熵的增加会减缓,从而。对于每个人来说,大脑是我们身体的总指挥部,对抗大脑熵增加的方法就是科学用脑,不断挖掘大脑的潜能。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3-04-16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上海到北京,坐飞机约3个小时,坐高铁约4个半小时。上海一所大学的医学生江夏,用9天时间,坐了80多趟公交车,途经1000多个公交站,走过18个城市,终于实现了从上海搭公交到北京的梦想。期间他遇到了不少困难,原计划6天的行程延长为9天。一路上他得到了许多陌生人的无私帮助,这也坚定了江夏做一名好医生的想法,并决定备考研究生,他说想做一个能发挥专长去帮助别人的人。

江夏的别样进京引发热议。不少人认为,这9天的别样进京旅途会成为学生本人难忘的记忆,从成长角度看,这段历程是一种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作为即将毕业的高中生,你如何看待过程体验与成长的关系?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4-13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名句名篇默写
3
语言文字应用
4
作文主题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  时评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标点符号  压缩语段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生活体验  任务驱动型作文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