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4-18 6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破圈,本是网络流行语,由出圈演化而来,指某个人或他的作品突破某一个小的圈子,被更多的人接纳并认可。在一个内卷化时代,如何能破圈,包含着文学从业者对于当前文学状况的不满与困惑。一方面,传统严肃文学不仅早已失去轰动效应,甚至还失去了基本的读者,其社会功能在不断弱化;而另一方面,文学的圈子化问题日益突出,主流文学界似乎很是享受圈子内的舒适与安稳,岁月一时静好。然而,他们是否还有破圈的动力呢?

尽管文学性似乎弥漫在当前所有的文化活动中,但我们依然需要追问的是,严肃文学的本体性究竟在哪里?位置在哪里、边界又在哪里?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指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我们拓展甚至发明新的文学性,需要我们开拓新的边界,走到更为广阔的原野上去。此观点让人联想到德勒兹关于生成文学的论述。所谓生成是一个辖域解辖域的交替过程。辖域是建立了自己的领土和法则的强势性存在,阻碍和束缚了进一步的生成。而生成最大的任务就是创造,通过创造来突破各种编码方式,通过创造出新的、尚未出现的存在来呼唤新的力量加入现有的力场,从而改变各种限制和束缚的强势存在,这便是解辖域。德勒玆认为,文学是生成的通道之一,它通过运用语言材料,利用文学虚拟的力量创造全新的存在,在生活和权力的内部产生一个全新的、需要重新审视的存在,就像在一个既存的力场中加入一个全新的力,瞬间改变了整个力场的格局,让力场处于动荡和摇摆之中,这就是生成文学的力量和作用。或许我们可以将圈子化和破圈之间类比成一个辖域和解辖域的动态关系,而新的文学性的生成,也正有赖于我们以破圈来挣脱图子化的强势限制与束缚。按照德勒兹的看法,解辖域之后又会再辖域化,而之间不断循环往复也是这个领域有活力的表征。

严肃文学破圈的另一重动力则源于对其社会功能与影响力的焦虑:如何重新成为一支活跃的、有效的文化力量,甚而至于,能重获文化领导权。作家们的破圈意味着,他要走出他容易沉湎其中的幽微狭小的情感世界,走出那些写作的舒适区关心粮食和蔬菜,深入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走到更为广阔的原野上去。我由此回想起曾参加过的一个金融小说的作品研讨会,当座上不止一位评论家表示不熟悉作者所书写的中国当代金融资本世界,同时却以一套传统纯文学标准对作品指手画脚时,使人感到那是怎样的一种傲慢与偏见,而文学又是如何画圈自封。

作家破圈意味着他要努力成为具有公共性的知识分子。当传媒成为当代文化生产和传播最主要的形式时,如何利用传媒向公众发言,以期影响整个文化形成,是知识分子要积极面对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抗拒、防止由权力和资本运作所造成的媒体的见解和才智的刻板印象知识分子只有借着驳斥这些形象……借着提供米尔斯所谓的揭穿或另类版本,竭尽一己之力尝试诉说真话,才能加以抵抗。另一方面,知识分子要拥有高超的代表艺术这包含了福柯所谓的‘不屈不挠的博学’,搜索另类的材料,发觉埋藏的文件,唤回已被遗忘的各类历史。这包含了一种戏剧感和起义感,善用一己罕有的发言机会,博取观者的注意,比对手更具有才智、更善于辩论。文学要破圈也意味着对作为知识分子的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便是能突破文学专业性的壁垒,具有处理公共议题的能力,具有吸引公众的魅力以及善于面向公众发言的才能与艺术。自然,在大众传媒时代,在情绪易于压倒事实的所谓后真相时代,如何避免以夸张片面之词迎和媚俗、哗众取宠,也是严肃的作家们需要警醒之事。

(摘编自饶翔《文学如何破圈》,有删改)

材料二:

近日,著名老牌文学期刊《收获》正式推出了收获App”。处在1.0版本的收获App”,重点围绕杂志、作家、作品打造,读者可以在上面阅读免费电子杂志、试读或购买电子书、发表与交流阅读心得。

在此之前,隔三差五总会有一些纯文学App面世,这些主打纯文学作家与作品,兼顾经典著作与实验写作的产品,大多有着令人惊艳的设计感,但同时它们的精心设计,也带来了无形的门槛,将大众读者拒之门外,只能成为部分文学青年的聚集地。由于缺乏足够的用户数量支撑,不少纯文学App在推出之后不久便销声匿迹。

收获App”能得到更多关注,很明显是因为其背后有纸刊《收获》的品牌效应支撑。但这只是一种光芒,并不能成为帮助收获App”“破圈的根本因素。如何在捍卫《收获》的文学精神的同时,又能够拓展疆域,把阵地开辟到海量用户群那里,成为摆在收获App”面前的一个难题。

从目前的状况看,收获App”在用户黏性方面,并不具备太大竞争力:过往的旧刊,需要付费阅读;最新上传的新作,也只提供了前一两页的试读;在激发读者评论兴趣方面,也没新鲜的办法;过去《收获》杂志所积累的庞大资源,并没有在收获App”上体现出分享的意识。当然,分享并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免费,但如果在前期不能提供一定比例的免费阅读作品,那恐怕就无法具备长期的用户吸引力。

相比之下,网络文学App和一些财经类App可以收费,是因为这些App积累了大量的付费群体,同时也有足够的免费阅读内容,收费并不会给App带来太大的伤害。作为一个纯文学网络平台,收获App”在缺乏足够用户群支持的前提下,若没法获得足够的数据,来判断用户的付费意愿,收费实验反倒会成为一道门槛,把读者挡在外面。

在网络文学风生水起的这些年来,纯文学期刊在网络推广上观念傲慢,动作迟缓,已经失掉了早期与网络文学争抢用户的最佳时机。在博客、微博、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令人眼花缭乱的更迭与竞争中,纯文学期刊的角色愈发尴尬。现在纯文学期刊的破圈行动,其实尝试突破的是读者固化的读屏经验与习惯,虽然尝试晚了一些,但总归是开辟了新路。

想要为纯文学期刊在网络时代的生存提供一个成功案例,收获App”还需要充满危机意识与竞争意识,借助品牌力量与各方面的支持,与其他已经成功的网络文学App甚至信息流App抢夺用户——如何让用户在下载了一个纯文学App之后,养成经常打开的习惯,这里面有太多学问,需要有识之士不断研究与创新。

(摘编自饶翔《纯文学期刊破圈仍面临难题》,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从业者对于当前文学状况的不满与困惑主要表现在传统严肃文学社会功能在不断弱化方面。
B.德勒兹认为,文学是一个“辖域”和“解辖域”的交替过程的生成的通道之一,能创造全新的存在。
C.严肃文学的作家们要实现“破圈”,就需要再突破自己熟悉的情感世界和写作范畴,深入到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
D.有些纯文学APP之所以在推出之后不久便销声匿迹,就是因为它们缺乏足够的用户数量支撑。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能突破文学专业性的壁垒,能处理公共议题,具有善于面向公众发言的才能与艺术,文学才能“破圈”。
B.“收获App”能够“破圈”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背后有纸刊《收获》的品牌效应支撑,有着广大读者基础。
C.纯文学期刊虽然失掉了早期与网络文学争抢用户的最佳时机,但在“破圈”行动中仍然可以开辟新的道路。
D.纯文学期刊要在网络时代“破圈”,就需要充满危机意识与竞争意识,借助品牌力量与各方面的支持,抢夺用户。
3.下列选项中,能支持纯文学在网络中“破圈”的一项是(     
A.《当代》杂志App中,对2021年度期刊,让读者付费阅读。
B.《十月》杂志App中,对于2022年4月份推出的新作,读者可以就作品前两页进行试读。
C.《收获》杂志App中,加强作品著作权维护,对所积累的资源禁止分享。
D.《啄木鸟》杂志App,不断加强研究与创新,想方设法让用户养成经常打开的习惯。
4.请简要概括并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请谈谈文学如何“破圈”。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军人离开了战场还是军人吗

陈玉福

硝烟在傍晚的阵地上缭绕,战士们在坑坑洼洼的焦黑的土地上收集着战利品,空气中夹杂着浓烈的血腥味儿……一场解放兰州的激烈战斗刚刚结束。

19498月中旬,我西北野战军准备以三个主力兵团攻打兰州城。战役开始前,彭德怀司令员把另外两部分兵力布置在了宁夏和西宁一线,它们的任务是在主力兵团攻打兰州时,阻止国民党宁夏马鸿逵部和青海马步芳部增援兰州,以及寻找战机歼灭敌人。在攻打兰州的主力兵团里,英雄第一师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先锋队。经过一次次激烈的战斗,终于彻底打败了马继援的守城部队。兰州解放了,这一天是1949826日。

此时此刻,插在阵地最高处的英雄第一师军旗,在霞光里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硝烟还未完全散尽,师长李佩其拿着望远镜走向了一辆苏式嘎斯69”吉普车。他刚要上车时,一阵马蹄声传来,循声望去,一位年轻的战士快马加鞭朝他奔来。来人是司令员派来的,命令一师师长李佩其和政委马明义晚上十点赶到司令部。

李佩其知道又有新任务了,很是高兴。他上车前,又望了一下士兵们正在打扫的战场,一股浓郁的火药味随风扑鼻而来,里面还夹杂着尸体的焦臭味。

近处的两个战士拣着地上的枪支弹药,无拘无束地说着想老婆想家的话题。李佩其焦裂的嘴唇上扯开了一丝笑意,不禁想起了爱人陈一莲,已经十多年未见了吧,如今她在哪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一仗接着一仗地打,部队也一步步地向前推进,打完了兰州,又该到什么地方去呢?他再次举起望远镜,又一次将傍晚的兰州城拉近了距离……

此时此刻,李佩其似乎觉得到了天之尽头。

学生时花褪残红青杏小的稚嫩早已抹去,常是沉卧在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艰苦险恶的战事里,清华园里至真至纯的诗意女子的容貌已然飘逝久远,如断线的风筝一般。眼下的一幕,带给他的不是胜利者的自豪,而是久违了的儿女情长……

吉普车碾过崎岖的战场,摇醒了李佩其匆匆的梦境,他不由得笑了,笑自己身在战场还如此多情,如果让政委猜出了他的心思,一定会难为情的。

师政委马明义还沉醉在这场战役的胜利之中,黝黑的脸庞上散发着黑亮的光彩,额头上的青筋因为刚刚经历过战事的艰险和胜利后的激动,还在微微跳动。

司令员亲自召见我们,一定又有大仗打了。李佩其兴奋地对马明义说。

马明义顿时摩拳擦掌,骄傲地回答:咱们是西北野战军的王牌师嘛!

李佩其望着沿途空荡荡的民房,不由黯然神伤:可惜呀……

马明义知道李佩其说的可惜是什么意思,也知道李佩其为什么这么伤感。是啊,如果陈师长还活着,此时他不定该有多高兴呢!

李佩其从上衣兜里掏出了被鲜血染红的小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边是一张照片,一个大约十岁的小男孩正冲着他笑呢!照片下还有一张写着地址的纸条,他说:政委,陈师长把儿子托付给我,他妻子……

看着照片上小男孩充满童真的笑容,马明义的眼睛湿润了:陈师长的妻子早在三年前就……就牺牲了……

李佩其轻轻抚去洒落在照片上的泪水,慎重地把它重新包好,放入了上衣的口袋里。他擦了擦眼角迷蒙的泪水,吸了口气,接过马明义递来的点燃了的香烟,猛吸了两口,烟雾从嘴里飘出后转瞬消失在了车窗外头。

吉普车继续在兰州的沙石路上行进着,周遭荒芜的风景顺着车窗徐徐而过,深深地吸引着他的眼球,远处光秃秃的山峦上几乎寸草不生,他莫名地对这山的荒芜产生了一种亲切感。这山下是不是藏匿着什么宝藏呢?唉,管这些干啥呢?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打仗,解放全中国。等到全中国解放的那一天,他就要求脱下军装去搞地质,去完成他实业救国的梦想。如果有那么一天,他的目标不是在这里,一定是在兰州以西。在清华上大学时,他就知道那里有个叫新川峡的地方,那里很可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下宝藏……

(选自《国家使命》第一章)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雄第一师”是攻打兰州主力兵团中的先锋队,在司令员的部署下,“英雄第一师”的战士孤军奋战,用鲜血换来了兰州的解放。
B.上车前李佩其看到士兵们打扫战场,又听到其中两名战士谈论的想家话题,这话题引起了李佩其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爱人的思念。
C.马明义去司令部的路上一直非常激动,胜利的喜悦让他深深陶醉,这从他脸庞上散发的光彩和额头上微微跳动的青筋都能看得出来。
D.李佩其知道兰州新川峡有地下宝藏等待自己去开采,因此他面对荒山有亲切感,这说明他在清华大学有可能读的是地质专业。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段抓住“硝烟”“坑洼焦黑的土地”“血腥的气味”等战场中的特定事物,以环境的残酷渲染出战争的激烈。
B.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李佩其的形象,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使得师长的形象跃然纸上。
C.“花褪残红青杏小”“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处引用,描摹出李佩其的心理活动,也增强了小说的文化气息。
D.节选部分写李佩其在接受“新任务”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直到结尾对他的“新任务”只字未提,能调动读者阅读的积极性。
8.小说写陈师长托孤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战争小说中的英雄人物,既要有豪情,也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将其“人性”体现得完整而真实。小说中的李佩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奷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奷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奷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奷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是指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但不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在文章中常称为诸生。
B.嘉靖,是明朝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这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纪年法之一,此外常见的还有干支纪年法。
C.庶吉士,亦称庶常,永乐后专属翰林院,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优于文学、书法者担任,为皇帝近臣。
D.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如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张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徐阶等人器重他;张居正建议皇帝并尊两宫太后,后来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张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张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张居正主张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
C.张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张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
D.张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张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14.张居正作为少有的治世能臣,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者,他为改善国家财政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宁静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16.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