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
高二
期末
2023-05-05
20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节选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
因为修辞是一种话语技术,修辞必然与文学产生密切的联系。作家的创造欲望与文学话语的相对自由提供了巨大的修辞实验空间。文学常常废弃常规语法和标准语汇,通过修辞寻找崭新的话语可能。对于文学来说,修辞是在文类的辖制之下活动。许多诗的修辞无法移到小说之中,戏曲的修辞也不适用于电影。修辞是文类属下的次一级话语层面,并且在这个层面上强烈地显示出文学之为文学的特征。
中国古代的许多理论家已经察觉到修辞的巨大力量。这导致许多理论家对修辞反感乃至恐惧。概括地说,这种反感源于一个担忧,担忧修辞产生的花言巧语制造出种种虚伪和骗局,这即是所谓的“巧言乱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中国古代哲人老子的论断无疑是一个代表性的观点。许多理论家都表示了重质轻文的倾向。的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以辞害意”这个词自古以来就是贬义的。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涉及话语主体的道德品格,这与亚里土多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学说服他人的三种重要依据是:理念、人品和情感。除了深刻的理念和强大的情感共鸣,演说者的人品同时决定了他的说辞是否可信。与此相似,中国古代的理论家也曾提出“修辞立其诚”。文辞修饰的意义是确切地表述自己的真实内心,不应该颠倒过来,虚假地为文造情。所以,孔子一方面认为,“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另一方面又声明“辞达而已矣”。这既是对于修辞意义的肯定,又是对于过分的文辞炫耀持有警觉的态度。事实上,这里提出了一种修辞的尺度——什么是理想的修辞。理想的修辞不是华丽夺目,而是真切自然。因此,苏轼评论孔子这个观点时感叹地说,“辞达而已”是一个相当高的修辞境界。
但是,正面对待“修辞立其诚”这个观点时,人们不得不进一步对话语主体进行考察。每一个作家均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受到相应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人们必须考察话语主体的构成,这样才可能解释种种修辞的特征——解释这种修辞为什么出现,它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是什么,话语主体试图说服的对象是谁。这时,话语主体的身份与修辞的关系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摘编自南帆《文学理论(新读本)第八章·修辞》)
1.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在认识中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主体性,对外物有所损益,而追求真理应力求避免主观干扰,以认识外物本来面目。 |
B.今天我们强调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遵循着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这与汉代经师所尊崇的儒家原则有着本质的区别。 |
C.修辞与文学关系密切,作家通过修辞这一话语技术,就能寻找到崭新的话语,进而将文学之为文学的特征显示出来。 |
D.修辞的巨大力量产生的花言巧语制造出虚伪和骗局,故中国古代哲人如老子、孔子都对修辞表现出重质轻文的倾向。 |
A.材料一认为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明确了“立其诚”的现实意义,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
B.材料二在强调“修辞立其诚”这一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对话语主体的审视,认为这样才可能解释修辞的特征。 |
C.材料一援引古代典籍文献,却并不让人感到艰涩难懂,是因为作者对所引用的典籍文献进行了解说,语言活泼,生动自然。 |
D.两则材料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引用自如,文气沛然,论证上采用的都是层进式结构,思路清晰缜密,有着较强的说服力。 |
A.四海之广,不患无贤,而患在信用之不至尔。 |
B.故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 |
C.作文不在辞句之工,而在性情之正。 |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5.“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不以词害意’。”这是《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时所说的一段话。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知识点】 学术论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伊芙琳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她坐在窗口,凝视着夜幕渐渐笼罩在林荫道上。她的头依在窗帘上,鼻孔里嗅到沾满灰尘的窗帘布的味儿。她累了。
路上人迹稀少。有个男子从最后一幢屋子里出来,经过窗前回家去。她听见他的脚步踏在混凝土人行道上,发出橐橐声;尔后又踩在那些新造的红房子前的煤屑路上,嘎吱嘎吱地响着。以前,那里是一片旷地,他们常在那儿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耍。她的父亲常常跑到地里来,提着一根木拐杖,想把他们撵回去。那时他们似乎很快活,父亲的脾气不像现在这么坏,妈妈还在世呢。如今她和兄弟都长大了,母亲已经过世。现在她和别人一样,也要离乡背井了。
家!她环顾四周,望着房间里所有熟悉的物件,多少年来她每周打扫一次,心里老是纳罕:究竟哪儿来的这么多灰尘?!或许再也见不到这些熟悉的东西了,她连做梦都没想到跟它们分手呐。
她已经同意出走,要离家了。这样做妥当吗?她试着从各个角度权衡这一问题。无论怎么说,在家里她有安顿之处,有吃的,四周是从小朝夕相处的亲人。自然,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店里,都得拼命干活。一旦店里的伙伴发现她跟一个汉子私奔了,会怎么议论呢?也许会说她是个傻瓜吧。很可能会登广告,招人补她的缺。这下子,加万小姐该高兴啦。平时她总要炫耀自己比伊芙琳高明,特别在旁边有人的时候。
伊芙琳离开这百货店是不会痛哭流涕的。
可是,在新的家,在那遥远的陌生的地方,情况会多么不同啊!她将结婚——正是她,伊芙琳,人们将尊重她,她不会像妈妈生前那样遭受虐待。她已经十九岁出头了,有时还会觉得受着父亲暴虐的威胁。小时候,父亲常常对哈利和欧内斯特很粗暴,对她却不这样,因为她是女孩子。可是近来,他竟吓唬说:要不是看在死去的娘面上,就要教训教训她。欧内斯特早已夭折,哈利干的是装饰教堂的活儿,几乎成天在乡下奔波。她总是把挣来的工资——七个先令——都给家里,哈利也尽量寄些钱来。但父亲说她老是乱花钱,骂她糊里糊涂,但最后,他还是把钱给她,她只好尽快奔出家门,到菜场去。当她提着沉甸甸的菜篮,回到家时,已经深夜了。她管这个家是很辛劳的;妈妈去世后,就得她来照料两个弟弟,务必让他们准时吃饭,准时上学。真是辛苦的家务——艰难的生活——不过,此刻就要离别了,她却有些依依不舍了。
她将和弗兰克一起去开辟新的生活。弗兰克心地善良、性格开朗,又有男子汉气概。她将乘夜半船随他私奔,做他的妻子,同他到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首都)住下来——他已在那里为她准备好一个家了。人们都知道他俩在谈恋爱。每当他哼起一支姑娘爱上水手的歌儿时,她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陶醉的感觉。他告诉她在哪几条船上待过,干过哪些活儿。他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他走运了,这次是回祖国来度假来的。父亲窥破了他俩的秘密,不许她再跟弗兰克讲一句话了。
“我知道那些水手是什么货色。”他说。
有一天,父亲同弗兰克吵了一场,从此,她只得偷着去会情郎了。
大街上暮色渐浓。搁在她膝盖上的两只白信封变得模糊不清。一封是给哈利的,另一封给父亲。她最喜欢欧内斯特,但也爱哈利。她注意到近来父亲一天天见老了,他会想念她的。有时,他会显得很慈爱。不久前,她身子不好,睡了一天;他特意为女儿念了一篇鬼故事,还亲自在炉上替她烘面包片呢。还有一次,那时妈妈还在世,一家人到霍斯山去野餐。她还记得,那一回父亲为了逗孩子们发笑,故意戴上了妈妈的女帽呐。
出走的时刻迫在眉睫了,她仍然坐在窗口,头依着窗帘,闻着沾满灰尘的窗帘布的气味。窗下,从大街远处飘来街头艺人拉手风琴的乐声。她很熟悉那曲调,她想起了自己对妈妈许下的诺言:保证尽力支撑这个家。她记得妈妈临终前夕的情景:她又待在客厅那边黑黝黝的小屋里,户外,传来一支凄凉的意大利乐曲的琴声。
当她在沉思的时候,妈妈一生悲惨的景象历历在目,震慑了她的灵魂深处——妈妈在平凡的生活中牺牲了一切,结果竟发疯而死。此刻,她浑身战栗,仿佛又听见母亲疯疯癫癫地不断呓语:“小乖乖!小乖乖!”
她吓得惊跳起来。逃!非逃不可!弗兰克会救她的。他会给她美好的生活,也许,还会给她爱情。她渴望生活。为什么她应该受苦?!她有得到幸福的权利。弗兰克会把她搂在怀里,抱住她。弗兰克会救她的。
北墙码头,一片喧嚣,她挤在摩肩接踵的人群里。他握住她的手,她觉得他在跟自己说话,一遍遍讲着飘洋过海的事儿。码头上挤满了掮着棕色行李的士兵。透过码头棚屋宽敞的大门,她瞥见那黑黝黝的庞然大物,停泊在码头墙边,船舷两侧的舱口闪晃着。她不吭一声,只觉得脸上冰冷发白。她感到痛苦而迷惘,不由得祷告上帝,祈求他老人家指点。迷雾中悠然响起呜咽似的汽笛声,不绝如缕。要是真的走了,明天就会在海上,跟弗兰克一起,向布宜诺斯艾利斯驶去。船票已经预订了。事到如今,他为她尽心出力后,还能反悔吗?!她惶恐地直想吐,不停地翕动嘴唇,默默地、虔诚地向上帝祝祷。
突然,启航铃嘡地一声,她的心怦地一怔。她觉得他抓紧自己的手。
“来!”
刹那间,人间所有的惊涛骇浪在她心头激荡。他在把她拉进波涛中,要把她给淹没了。她双手攥紧铁栅栏。
“来呀!”
不!不!不!决不!她的手狂乱地攫住铁栏。在风涛中,她凄绝地尖叫一声。
“伊芙琳!伊薇(伊芙琳的昵称)!”
他冲出栅栏,一面喊她紧跟。有人对他吆喝,催他快上船,但他仍在喊她。于是,她对他板起一张惨白的脸,无可奈何地,恰如一只走投无路的动物。她茫然瞅着他,目光中既没有恋情,也无惜别之情,仿佛望着一个陌路人。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通过神态描写与动作描写画出伊夫琳的简笔像,传达出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力感。“她很累”,不仅是身体的累,更是自我精神瘫痪的一种体现。 |
B.“沾满灰尘的窗帘布的味儿”“究竟哪儿来的这么多灰尘”,室内尘埃遍布,是主人公当前所处困境的形象表达,是日复一日压抑苦闷生活的真实写照。 |
C.伊芙琳发出“为什么她应该受苦?!她有得到幸福的权利”的质疑和呐喊,并决定与弗兰克私奔,可见她对自由的追求,说明她已具备了独立的自我人格意识。 |
D.小说与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有异曲同工之妙。伊芙琳放弃离家私奔,《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则离家出走,二者选择看似迥异,结局却未必会有大的不同。 |
A.小说通过对不同时空生活片段的叙述回忆,勾勒出主人公大致的生活经历和复杂的人生体验,展现人物内心深层的意识活动,充分体现了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
B.小说两次提及主人公伊芙琳坐在窗口,其凝视静听的外表与波澜起伏的内心构成强烈的对比,也与下文其在北墙码头的表现构成鲜明对比,深深震撼读者心灵。 |
C.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小说的一大特点,作者完美地将象征意义融入故事情节中。比如,小说中黑色的大船象征着远方与自由,铁栏象征固有的生活与陈旧的思想。 |
D.小说塑造了一位不满自身的生活状态,却在经历了激烈的内心权衡后放弃到异乡开始全新生活的少女形象,以小见大,揭示了当时爱尔兰社会精神瘫痪的现实。 |
9.作者乔伊斯善用“精神顿悟”的手法展现人物内心。“精神顿悟”需要“客观对应物”的刺激与配合,即通过某些特定人物事件或某种特定情境氛围来激发人物情感,使其茅塞顿开。请指出文中的两处“精神顿悟”,并分析其效果。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A.(君子) |
B.苟能充之,足以 |
C.恻隐之心,仁之 |
D. |
【知识点】 一般文言实词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绪以尹子奇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甲戌,尹子奇以兵十三万趣睢阳。许远告急于张巡,巡自宁陵引兵入睢阳。巡有兵三千人,与远兵合六千八百人。贼悉众逼城,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凡十六日,擒贼将六十余人,杀士卒二万余,众气自倍。
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张巡谓将士曰:“吾受国恩,所守,正死耳。但念诸君捐躯命膏草野,而赏不酬勤,以此痛心耳!”将士皆激励请奋。巡遂椎牛,大飨士卒,尽军出战。贼望见兵少,笑之。巡执旗,帅诸将直冲贼阵。贼乃大溃,斩将三十余人,杀士卒三千余人,逐之数十里。
尹子奇益兵围睢阳益急,张巡于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贼闻之,达旦儆备。既明,巡乃寝兵绝鼓。贼以飞楼瞰城中,无所见,遂解甲休息。巡与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余将各将五十骑开门突出,直冲贼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杀士卒五千余人。
壬子,尹子奇复征兵数万,攻睢阳。睢阳城至是食尽,馈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遂为贼所围,张巡乃修守具以拒之。贼为云梯;置精卒二百于其上,推之临城。巡预于城潜凿三穴,候梯将至,于一穴中出大木,末置铁钩,钩之使不得退;一穴中出一木,拄之使不得进:一穴中出一木,木末置铁笼,盛火焚之,其梯中折,梯上卒尽烧死。贼又以钩车钩城上棚阁,钩之所及,莫不崩陷。巡以大木,末置连锁,锁末置大镶,捐其钩头,以革车拔之入城,截其钩头而纵车令去。贼又于城西北隅以土囊积柴为磴道,欲登城。巡不与争利,每夜,潜以松明、干蒿投之于中,积十余日。贼不之觉,因出军大战,且使人顺风持火焚之。贼不能救,经二十余日,火方灭。巡之所为,皆应机立办,贼伏其智,不敢复攻。
(《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
B.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
C.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
D.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
A.睢阳告急,张巡入睢阳时,带兵三千,加上许远的兵力才六千八百人,曾与敌军交战十六日,杀敌二万多人。 |
B.尹子奇率军再次攻打睢阳时,因远远看到迎战的士兵甚少而嘲笑他们,结果被张巡率领的守军打得大败而逃。 |
C.尹子奇在增兵后加紧围困睢阳,张巡夜晚运用骚扰战术,使敌军整夜戒备,白天运用突袭战术,打得敌军阵脚大乱。 |
D.尹子奇使用云梯、钩车等各种器具攻城,张巡将其逐一破解,但在这场对垒战中,睢阳守军也损失至一千六百多人。 |
(1)但念诸君捐躯命,膏草野,而赏不酬勋,以此痛心耳!
(2)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14.睢阳保卫战中,张巡多次以少胜多,除善用谋略外,其制胜原因还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
【知识点】 司马光(1019-1086) 史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