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北京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 高二 期中 2023-05-12 113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                 若:……的样子
B.女也不,士贰其行                       爽:差错、过失
C.淇水汤汤,车帷裳                 渐:浸湿
D.信誓旦旦,不思其                反:回心转意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2.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皇览揆余初度兮,锡余以嘉名             肇:开始
B.日月忽其不兮,春与秋其代序                 淹:久留
C.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             章:纹彩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     惩:因受创而戒止
2023-05-12更新 | 8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3.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日断五匹,大人嫌迟              故:仍旧
B.贫贱有此女,始还家门          适:刚刚
C.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否:坏运气
D.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告诉、告知
2023-05-12更新 | 5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上有六龙日之高标                                        回:回转
B.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老臣心                   济:开创
C.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D.纵豆蔻词,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工:工巧
2023-05-12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5.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qiān)期          (shì)          (jiàn)染                 (liàn)
B.伶(pīng)          (mǔ)        (shēn)商               (gāo)
C.(jiàn)或              (qù)              (kài)               (bì)
D.凌(wǔ)                       (nè)        (zhì)                    (bō)
2023-05-04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名校
6.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恩格斯的《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在马克思“经济基础是决定性因素”观点的基础上,更具体地论述了经济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纠正了当时青年对马克思观点的误解。
B.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都写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两文始终的基本观点。作为会议报告,后者的语言运用更通俗生动,表现力强。
C.《修辞立其诚》揭示了“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进而呼吁人们纠正在学风上“曲学阿世”,在为人上虚假伪饰的错误做法。
D.《怜悯是人的天性》一文中,卢梭认为人的怜悯心是最普遍、有用的美德。他的观点与孟子对“恻隐之心”的阐发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了怜悯心的普遍性、原发性及其意义。
2023-05-04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名校
7.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氓》展示了一个女子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将叙事与抒情巧妙结合起来。
B.《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但《孔雀东南飞》淡化了故事情节,抒情性强,浪漫主义色彩较浓。
C.《蜀道难》是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具有参差错落的美感,体现出作者豪放飘逸的诗风。
D.《望海潮》从地理、历史、自然风光、市井生活等多个方面层层铺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和美丽,写景壮伟,声调激越。
2023-05-04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名校
8.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从文的《边城》是一篇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散文化的小说,反映了作者对“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向往。
B.艾青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体现了“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创作主张。
C.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创造了清丽典雅的意象,创设了轻柔缠绵的优美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D.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专注于平凡的原生态描写。贾平凹的《秦腔》写出了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富于文化意蕴。
2023-05-04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名校
9. 下列关于《呐喊》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呐喊》收集了鲁迅先生1918至1922年间的小说作品,这些小说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勇猛的抨击和无情的批判。
B.《〈呐喊〉自序》勾勒了鲁迅前期思想的发展脉络:由关注身体的病痛到关注精神的病痛,由消极沉寂到起来以小说呐喊。
C.《阿Q正传》塑造了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农民阿Q形象,阿Q不能正视现实,而是沉溺于自欺自慰的“精神胜利”的病态心理之中。
D.《药》中,鲁迅赞扬了夏瑜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夏瑜的革命主张不被群众理解,但他的牺牲赢得了广大底层群众的同情。
2023-05-04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名校
10.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而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B.杜甫的《客至》开篇描绘了草堂春水绕舍、群鸥常伴、无人到访的环境,凸显了诗人日常生活的无趣和苦闷。
C.黄庭坚在《登快阁》中感慨知音难觅,借用“朱弦”和“青眼”两个典故抒情,使诗歌语言精练含蓄。
D.《临安春雨初霁》写所做之事无非是闲作草书、细乳分茶,长夜不寐和日中无聊暗示了诗人的郁闷和惆怅。
2023-05-04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对下列划横线诗句运用的艺术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清平调·其二》)(反问)
B.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比喻)
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比兴)
D.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寓情于景)
2023-05-04更新 | 3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对下面这首诗章法和内容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A.首联是“起”,起笔破题,呼应了题目《登岳阳楼》,并交代了时间地点。
B.颔联是“承”,承题意写景,描写了洞庭湖的壮阔和秀美,烟波浩渺,湖水起伏。
C.颈联是“转”,从前面的写景转向议论抒情,由壮阔的自然之景转到自身的命运。
D.尾联是“合”,收束结情,“凭轩”远眺,从个人身世联想到社会现实和国家安危。
2023-05-04更新 | 3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名校
13. 对下列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诗人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B.“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这两句诗以妻子不知征人早已战死,依然会梦见日夜思念的丈夫,这种反差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C.“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这两句诗写诗人宁愿驰骋沙场,也不愿做置身书斋的书生,表现了诗人国事当前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D.“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词人想到昔日佳人期盼急切,错认归舟的情景,这一幕回忆让词人的思归之意更加迫切与坚定。
2023-05-04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