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龙岩市一中、三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
福建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6-10 8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凤鸟”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由图腾信仰的载体,逐渐发展为祥瑞符号,成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从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早在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凤鸟形象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湖南西部洪江市高庙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戳印有明显的凤鸟纹图案,且有的凤鸟翅膀还承载着太阳形象。在稍晚于高庙遗址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图案,这些形象无疑与原始先民的精神信仰有关。上古圣王在建国、治理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凤鸟相伴,《吕氏春秋》载黄帝曾令伶伦听“凤凰之鸣”来制作音律,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尚书》中载有舜帝时表演《箫韶》乐舞,使得“凤凰来仪”,并以此来彰显舜帝的功劳。这些记载中关于凤鸟翔舞的表达,折射出凤鸟作为文化原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古人独特的信仰体系中,“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往往是作为“鳞虫之精者”的龙和作为“羽虫之精者”的凤。随着巫性时代的退场,龙崇拜将麟麟与神龟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并逐渐衍生出龙兽崇拜模式,同时凤崇拜则将现实性的孔雀、白鹤、雄鹰、燕子等瑞鸟纳入其中,逐渐构成了凤鸟崇拜模式。相比较而言,龙兽崇拜因固有的神圣性,使其作用空间主要集中在社会信仰和族缘信仰领域,而凤鸟崇拜则在神圣性基础上多了一分世俗性,这为其对艺术领域发生影响提供了可能。

音乐是凤鸟模式发生作用的重要领域。由于音乐与诗歌、舞蹈之间的密切联系,凤鸟模式发挥效能的领域实际上是“乐舞”和“音乐文学”。就乐舞而言,“凤凰来仪”或“鸟兽率舞”成了基本的叙事逻辑,这最大限度地建构了乐舞的神圣性。就音乐文学而言,凤凰及以之为首的各种瑞鸟不仅是文学作品反复吟咏的基本母题,而且它们也逐渐演化为各种原型意象,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语料库。先秦时期音乐文学的典型代表是《诗经》和《楚辞》,据考证,《诗经》中的鸟类有41种,涉及的诗篇多达79篇;在屈原、宋玉的赋中“凤”字出现了56次,并且经常变名为鸾鸟、朱雀、玄鸟等。

凤鸟体系在文明起源之初便与天地建立了联系,扮演起了道德载体的角色。孟子以“凤凰之于飞鸟”,来比喻君主对民众的意义。到了汉代,凤凰与道德的关系获得了最充分的建构,凤凰不仅形体被赋予儒家思想的丰富内涵,同时更是与君王的功业相联系,《春秋繁露》有言“恩及羽虫,则凤凰翔”。随着文以明道、文以载道等逐渐成为艺术法则,凤鸟的文化形象也就被固定了下来。

凤鸟体系除具备道德指向之外,自由、适性亦是其应有之义,因此,在石器时代的遗存中除在祭祀中看到的凤鸟之外,还包括大量“无功利性”凤鸟体系成员形象。“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笔下的鹏鸟使是他自由理想的寄托。随着道家哲学影响的深入,凤鸟体系的自由、适性的内涵也就逐渐被固定下来,并在艺术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在文学中有了相对固定的意象运用。在绘画中借助鸟类表达自然之趣的作品屡见不鲜,在日常生活中“百鸟朝凤”“凤舞九天”等不仅突出了百鸟之王凤凰的崇高地位,也成为人们集体性的美好愿景。

(摘编自韩伟《凤鸟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

材料二:

凤凰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考古发掘显示在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原始凤鸟形象。商周用来祭祀天地祖先、鬼神的青铜器纹饰精美,凤纹所占比例较大,构建了凤凰神异、威严的整体形象。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到了唐代,凤凰形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春秋战国时孔子曾被尊为凤凰,楚庄王则自喻为凤凰。先秦以凤喻人的例子寥若晨星,这与凤是神的观念有关。魏晋南北朝时品藻人物成风,凤喻士人在此时逐渐出现,到唐时凤凰绝少用于君王,常常用来统称群官或贤臣,也指称具体官员,另外刚及第者、官宦家子弟都可被称为凤凰;甚至寻常百姓、道德低下者也可喻为凤凰。

祥瑞观念在唐朝明显弱化,见则天下太平的凤凰却屡屡出现在唐代人的普通生活中。“尔非凤炙麟麟肉,焉能一挂与齿牙”“罗囊绣两凤凰,玉合雕双鸂鶒”“盖覆西施凤花锦,身作匡床臂为枕”“凤辇迎风采紫阁,鸾车避日转彤闱”,可见,唐人吃穿住行一样也少不了凤凰。

唐诗中的凤凰离神权越来越远,生活意味越来越浓,装饰性越来越强,凡是与凤凰有一点关系的,或者根本没有任何联系的,都冠以“凤”字加以美化,如凤钗、凤髻、凤灯、凤炉、凤铎。“凤”字在前组成的双音节词极多,有一部分形成于唐代。日常生活中凤凰也围绕着女性,织布绣花时多用到凤凰图案,婚姻情爱用凤凰表达,直至身上衣服图案都离不开凤凰。凤凰女性化、柔美化,是唯美化有力的证据。

唐人追逐华贵的生活,写诗则讲究华丽的文风。凤凰增添唐诗的形式美,如“交颈文鸳合,和鸣彩凤连”“凤仪常欲附,蚊力自知微”用文鸳和彩凤、凤仪与蚊力构成对仗;唐诗中用到凤凰的典故亦多。如“有威者凤,非梧不栖”。

凤凰世俗化是唯美化的基础,唯美化加剧了世俗化。

(摘编自李虎子《唐诗中凤凰意象的世俗化和唯美化》,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石器时代文物上的凤鸟图案中,有的凤鸟翅膀上方承载着太阳的形象,这无疑与原始先民的精神信仰有关。
B.在古人的信仰体系中,逐步形成的凤鸟崇拜模式在神圣性基础上多了一份世俗性,这为凤鸟形象影响艺术领域创造了可能。
C.唐代凤鸟文化的世俗化体现在由君王到普通人指代上的彻底转变;唯美化体现在对生活的美化和唐诗中对形式美的追求上。
D.“凤凰世俗化是唯美化的基础,唯美化加剧了世俗化”,指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对唐代凤文化的深层思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关于舜帝时“凤凰来仪”的记载,既见证了执政者的权威,也表明了凤凰与乐舞关系的源远流长。
B.在真实反映唐朝人生活的有关影视剧中,观众看到居室里挂着“丹凤朝阳”的画作,就可想象到屋主的富庶。
C.唐代人用凤凰指代自己或他人,既美化了指代对象,同时也满足了指代对象的虚荣心,这样的做法不可取。
D.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论证,以及引用论证的手法,但二者在论述的思想方向上却是明显不同的。
3.唐诗中凤鸟意象呈现出世俗化和唯美化倾向的原因在于祥瑞观念被弱化。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弱化严重程度的一项是(       
A.鸳鸯殿里参皇后,龙凤堂前贺至尊。(贾岛《上杜驸马》
B.不语亭亭俨薄妆,画裙双凤郁金香。(杜牧《偶呈郑先辈》
C.河南二月末,雪花一尺围。崩腾相排拶,龙凤交横飞。(韩愈《辛卯年雪》
D.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梅生亦何事,来作南昌尉。(李白《赠瑕丘王少府》)
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开头一段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5.《南山经》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见则天下安宁。”请结合文本中相关论述,对这段话做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黑骏马(节选)

张承志

我骑着马哗哗地趟着流水,马儿自顾自地停下来,在清澈的中流埋头长饮。我抬起头来;顾盼着四周熟悉又陌生的景色。二十来年了,伯勒根小河依旧如故。

河湾里和湿润的草地上密密地丛生着绒花雪白的芦荻,大雁在高空鸣叫着,排着变幻不定的队列。穿行在苇墙里的骑手有时简直无法前进;刚刚降落的雁群吵嚷着、欢叫着,芦苇被挤得哗哗乱响。大雁们在忙着安顿一个温暖的窠,它们是不会理睬自然界中那些思虑重重的人的。

我催马踏上了陡峭的河岸,熟悉的景物映入眼帘。这就是我曾生活过的摇篮,我阔别日久的草原。哦,故乡,你像梦境里一样青绿迷蒙。你可知道,你给那些弃你远去的人带来过怎样的痛苦么?

侧山岗上有一群散开的羊在吃草,我远远看见,那牧羊人正歪在草地上晒太阳。我朝他驰去。

呃,不认识的好朋友,你好。呃,好漂亮的黑马哟!他斜着眼睛,瞟着我的黑马。

您好。这马么,跑得还不坏——是公社借给我的。我随口应酬着。

呃,当然是公社借你的——我认识它。嗯,这是钢嘎·哈拉。错不了,去年它在赛马会上跑过第一。公社把最有名的马借给你啦。

钢嘎·哈拉!像是一个炸雷在我眼前轰响,我双眼晕眩,险些栽下马来。但我还是沉住了气。我下了马,坐在他旁边,递给他一支烟。

哦,钢嘎·哈拉!

我注视着这匹骨架高大、脚踝细直、宽宽的前胸凸隆着块块肌键的黑马。阳光下,它的毛皮像黑缎子一样闪闪发光。我的小黑马驹,我的黑骏马!我默默地呼唤着它。我怎么认不出你了呢?你是知道的,当你做为一个生命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也许只有我曾对你怀有过那么热烈的希望。是我给你取了这个骄傲的名字:钢嘎·哈拉。你看,十四年过去了。时光像草原上的风,消失在比淡蓝的远山和伯勒根河源更远的大地尽头。我一去九年,从牧人变成了畜牧厅的科学工作者;你呢,成了名扬远近的骏马之星。你好吗?我的小伙伴?你能告诉我她在哪里吗?我同她别后就两无音讯,你该明白我是多么惦念着她。因为我深知她前途的泥泞。你在摇头?你在点头?她——索米娅在哪儿呢?

大哥,你是伯勒根生产队的人么?我问。

不是。不过,我们住得很近。

那时,父亲在伯勒根公社当社长。他把我驮在马鞍后面,来到了奶奶家。

额吉!他嚷着,我把白音宝力格交给你啦。他住在公社镇子里已经越学越坏了。最近,居然偷武装部的枪玩,把天花板打了一个大洞!我哪有时间管他呢?整天在牧业队跑。

白头发的奶奶高兴得笑眯了眼。她亲热地把我揽进怀里,滋地一声在我额上亲了一下,亲得头皮那儿水滑滑的。我便劲挣出她油腻的怀抱,慢慢蹭到在一旁文静地喝茶的、一个黑眼睛的小姑娘旁边。她望望我,我望望她;她笑了,我也笑了。

父亲喝足了奶酒,一把扳过我的肩头,孩子,从你母亲死掉那天,我就一直想找这样一个人家……你该知道我有多忙。在这儿长大吧。好好干,小牛犊。额吉家没有男子汉,得靠你啦。要像那些骑马的男人一样!懂么?

这样,我成了一个帐篷里的孩子。我学会了拾粪,捉牛犊,哄赶春季里的带羔羊;学会了套上健牛去芨芨草丛里的井台上拖水;学会了用自己粗制滥造的小马杆套住当年的马驹子。

当我神气活现地骑在牛背上,驾着木轮车朝远处的水井进发的时候,回头一望,一个骑铁青马的人正孤零零地从我们家离开。不知怎么,我心里升起一种战胜父亲尊严的自豪感。我已经用不着他来对我发号施令了。在这片青青的、可爱的原野上,我已经是个独挡一面的男子汉。

十四年前我和索米娅都十三岁了。过年的时候,奶奶给我和索米娅都穿上了新皮袍。在这样重要的节日,我居然和女人家一样,赶着牛车去串门;而其他有畜群人家的孩子,却神气地跨着剪齐鬃毛的高头大马,随着大人的马队,在飞扬的雪雾中吆喊着,从一个蒙古包驰向另一个蒙古包,唉!我什么时候才能有匹马呢?

春天,清明前几天的一个夜里,刮了一场天昏地暗的风雪。

第二天清晨,我和索米娅使劲推开被雪封住的木门后,突然看见,在我们包门外站着一匹漆黑漆黑的马驹子。

我们惊叫着,又牵又抱地把马驹拉进了包内。奶奶连腰带都顾不上系了,她颤巍巍地搂住马驹,用自己的被子揩干它的身体,然后把袍子解开,紧紧地把小马驹搂在怀里。她说,这黑马驹很可能是神打发来的。白音宝力格是好孩子,是神给她的男孩,所以神应该记着给白音宝力格一匹好马。

晚雪尚未化净,山野还是一片斑驳。每天,黑马驹喝了一小桶牛奶以后,常在柔软的草地上挺直脖颈,轻轻跃起,又缓缓卧下,久久地凝望着山峦和流云。我和索米娅则扔下筐,帮它把弄脏的黑皮毛擦净,把歪了的红布护身符挂正,把我们省下来的月饼块、红糖、油果子,一块块地喂给它吃。远处,奶奶飘着一头银发,勤奋地忙碌着。小马驹加入了我们的家,我们四个愉快地生活着。

一天,我们正在逗黑马驹玩呢,奶奶突然来了兴致,她一面挤着奶,一面在情在意地唱起了一支歌子,那就是《钢嘎·哈拉》(黑骏马)。

她的嗓音嘶哑而高亢,也许是我以前听惯了学校教的那些节奏欢快的儿童歌曲吧,这朴直古老的歌声,使我觉得那么新奇。索米娅和我对望着,呆呆地听着奶奶自我陶醉的吟唱。奶奶唱的是一个哥哥骑着一匹美丽绝伦的黑骏马跋涉迢迢路程,穿越茫茫草原,去寻找他的妹妹的故事。神妙的曲调在我心中唤起的阵阵感动,渐渐化成一匹浑身宛如黑缎的、昂首长嘶的骏马,举足,甩鬃,模样是那么逼真。

我大喊道:我要给这匹马取一个响亮的名字!我要叫它‘钢嘎·哈拉’!它一定会成为一匹真正的快马。我,我要骑着它走遍乌珠穆沁,走遍锡林郭勒,走遍整个草原!

索米娅闪着黑黑的眼睛盯着我,嗯,等你真的走遍了锡林郭勒和全部草原以后,你会像奶奶唱的那样,骑着你的钢嘎·哈拉回到这里,来看看我吗?

当然!我毫不迟疑地回答。

喂!喂!牧羊人推了我一把,你怎么,生病了吗?朋友,你的气色很不好!

我猛然一惊,噢,没什么,我回答说,天气真暖和。随即,我站起来,拉过钢嘎·哈拉。

(有删改)

【注】《黑骏马》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内蒙大草原为背景,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以及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此文节选自原著开头部分。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的“芦荻大雁图”,视听结合,描写了大雁筑巢、芦苇飒飒等景象,以草原的生机欢腾反衬主人公返乡途中内心的忧郁沉重。
B.奶奶歌唱古曲《钢嘎·哈拉》,使作品充满草原文化的气息;歌曲内容暗合主人公的人生经历,预示人物圆满的结局。
C.“滋地一声在我额上亲了一下”“颤巍巍地搂住马驹”等细节生动表现了奶奶这位草原传统女性的仁慈、宽厚与坚韧。
D.“在飞扬的雪雾中吆喊着,从一个蒙古包驰向另一个蒙古包”,既展现出草原特有的地域风情,又表现出寄养在牧民家的白音宝力格内心的自卑。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叙事时回忆和现实交织,突破了时空限制,将相关联的情节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全面地展示了主人公成长的背景。
B.文中多处采用散文化的笔调来诗化场景,创造出优美的艺术境界,令人回味。如“晚雪尚未化净,山野还是一片斑驳”。
C.文中划横线处描写黑骏马的文字,画面感十足,类似电影中的慢镜头,表现出小马驹的悠闲自在以及主人公对它的喜爱之情。
D.本文具有刚健雄浑、豪迈深沉的文化气质,这主要来源于主人公在成长中展现的积极豁达、自信昂扬以及他对草原故土的深情。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黑骏马”这一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9.有评论认为,《黑骏马》与《边城》虽然表达风格不同,但都表现了人性美。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歙余寅、鄞沈明臣同宪书记。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主元忭。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怒而去。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选自《明史·徐渭传》,有删改)

文本二: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皆曰:如命。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B.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C.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D.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幕府:可指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署的营帐,也可泛指官署。
B.“久之怒而去”与《石钟山记》中“石之铿然有声者”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
C.省试:唐宋科举制度,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明、清时称会试。
D.“信心而行”与《离骚》中“苟余情其信芳”两句中的“信”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宗宪看重徐渭,徐渭也积极为之出谋划策,如擒获徐海,诱降王直。胡宗宪下狱后,徐渭一心求死,以示其忠。
B.胡宗宪为徐渭的省试竭尽心力,嘱托来访考官,可最后还是出了意外,令人惋惜。
C.徐渭懂兵法,诗文出众,无惧权威,但也有一些为人不齿的行为:恃宠而骄、自残杀妻等。
D.两则材料都写了胡宗宪对徐渭的器重,但《明史》的叙述较为概括,袁宏道的叙述更生动详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2)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
14.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徐渭“其名不出于越”的原因。
2023-06-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中、三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九)

陶渊明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回车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注释:①汩:搅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在清晨的叩门声中发端,诗人衣裳还来不及穿好就去开门,写出了诗人的急切心情。
B.请问来者是谁,是农人提着壶远道来探望我,诗人有感于田父的好心肠,产生了与时相违之叹。
C.人仕做官确实可以学习,但违逆自己初心就会走入迷途,诗人态度非常坚决,我的车不能回转。
D.本诗的情怀志趣与《归园田居(其一)》类似,叙事朴实,有生活气息,体现陶诗典型风格。
16.《屈原列传》中屈原、渔夫问答的内容,与苏轼的《赤壁赋》主客问答的形式相近,本诗也设为问答方式,请解析这样写的作用。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石钟山记》中,苏轼非常欣喜自己的发现,他引用典故向苏迈描摹石钟山发出的动人声响,其中和晋大夫有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树郭橐驼传》中侧面烘托郭橐驼精于种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借典向晋武帝请求终养祖母后,进一步陈述自己的辛酸悲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打消武帝的疑虑。
(4)《项脊轩志》中多用叠词状物抒情。其中,用叠词来渲染物是人非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用叠词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异曲同工,简陋的庭院也不能阻挡隐士享受精神的乐趣。
2023-06-07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中、三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

五、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舅母志(强行改变)                                 ②日月忽其不兮(久留)
③昼夜勤作息(劳作和休息)                           刘侥幸(希望)
B.①摄提于孟陬兮(正当)                           ②凡植木之(天性)
③犹望一(庄稼成熟)                                 ④多后世人(告知)
C.①凭几学(写字)                                 ②二三其(心意)
怀良辰以孤往(爱惜)                                 ④桴止响(传播)
D.①悟已往之不(挽回)                                 ②既窈窕以壑(寻找)
③责臣慢(逃避)                                        ④余牖而居(关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