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福州市四十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福建 高二 期末 2023-08-10 6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区分。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

那么,继承和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体统文化能不能重过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涉及我们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自强为精神特质的。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吗?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

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材料二:

《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周刊》记者就“中国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专访了原文化部长、作家王蒙,以下为访谈节选。

朝花周刊:您为什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时代话题?

王蒙: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活的传统,是与现代世界接轨的传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

文化的高低分野,不仅代表着公民的个人素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因此,不论有多么困难,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时代课题。

朝花周刊: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它和世界先进文化可否对接?

王蒙:中国文化有一种适应的能力,有一种变化发展的能力,既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能力。也许,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古老,甚至也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不够用,但是我们还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适应性,它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有汲取和消化外来影响的能力。

现在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原国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国家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对国家前途已经有了自信,所以才有了文化自信。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传统文化中积极、优秀的方面的自信,包含了我们对自己发展模式的自信,也包含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汲取能力、选择能力、消化能力、调整能力、本土化能力以及识别能力、分析能力的自信。我们的文化不是一个脆弱的文化,不是手指头一捅就破一个窟窿的,捉襟见肘、岌岌可危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一个能够和世界对话和打交道、能够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拒绝任何外来有益影响的文化。

朝花用刊:在全球化时代里,该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又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始终焕发光彩?

王蒙: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见证,更是今天中华民族固本开新的精神动力。全球化与现代化冲击着我们的民族传统,这种时候,更需要文化自信、文化定力,更要勇于与善于实现引领、整合、包容、平衡与进一步提升,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为主心骨,积极构建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又能够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

我们中华民族确实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这不是老大帝国的狂妄自大,这是建立在转化与变革的举世瞩目、发展与创新的累累硕果之上的坚实自信,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困难,化解矛盾。我们走过的道路让我们自信,我们创造的业绩使我们能够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自信,是面向世界的自信。我们要以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括起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创造我们的文化辉煌,助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专访王蒙:中国文化自信,是从善如流的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对“中华文化”这一概念有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并理性对待,才能有效提升文化自信。
B.中华文化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调整与更新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消化两个方面。
C.材料一从文化特质和文化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当下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
D.两则材料都以“文化自信”为话题,前者侧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后者侧重更新与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现在能对接世界先进文化,还能在未来焕发光彩,这与其强大的适应性特质有关。
B.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有助于我们明确提升文化自信的着眼点和目标指向。
C.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深入到传统文化中,研究神话传说、儒家学说等体现出来的自信的文化特质。
D.两则材料对防范可能出现的虚假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乱象和消除某些人的文化焦虑具有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自信表现的一项是(     
A.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以隋唐歌舞人俑为原型,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完美呈现大唐盛世,获得空前好评。
B.许渊冲致力于翻译事业,将《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等经典作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获得海内外高度认可。
C.李子柒在社交平台分享田园风光和美食制作的视频,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无数外国人爱上了中国。
D.近年不断有人提议在原址重建圆明园,再现这一“万园之园”杰出精美的建筑景群,重现昔日盛世繁华与荣光。
4.作为文化主体,青年学生面对展藏文物、古代作品等文化载体时,应当怎样做才真正提升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

他这么大岁数了,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嘴笨,说话磨磨唧唧的。我就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还怕他蹦来跳去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

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喝点吧,喝完了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还出门呢!

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我看到那杯茶透亮亮地流到了李响的体内,他的身体就不飘了,也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

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个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走了!”他把东西拨拉到一边去,清清爽爽地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

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李游,你说到底带我去不?”

“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

“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

“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10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讨厌你偷着跑了。”

“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

“那你打仗了吗?”

“打了,不过,也算没……没打。”李响这回坐下了,我看到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

我“噗嗤”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

“那后来呢?”

“后来我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后来就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我是一瘸一拐地跟着部队来到延安来到毛主席身边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可是毛主席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

“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我觉得李响顺畅的话有点离谱,“怎么这些年也没听你说过呢?”

“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李响摆了摆手,“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

李响说得对,李直和我确实不大关心他。他从18岁就扔下媳妇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他们娘俩在动乱的时光里自己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

“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

“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望着李响。

“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大冬天往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跟大家去开荒了……”

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

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说,“你承认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去吧!”

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

我决定带李响走。

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却蒙圈了。他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了。他不吹了,只能由我给他当向导。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带他去了党徽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

“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

李响在一孔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

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那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出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我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无偿地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集团公司,捐献一批白洋淀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

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没有他的踪影了。我不能弄丢李响。

我知道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来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

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记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

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

(有删改)


【注】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提到“正忙一件大事”,这既是李游讨厌李响的说辞,又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眼神有些黯淡”“眼神突然有了光芒”等神情的变化,形象写出李响对革命斗争的自豪和热情。
C.从一线战士到炊事员再到开荒者,身份的变化,既丰富了李响的经历,又使小说主题更加多元化。
D.导游对李响故事的讲解,让读者更客观真实地了解了爷爷的伟大,丰富人物形象,增强感染力。
6.关于文中南泥湾垦荒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响回忆南泥湾开荒的情形,表现出生产运动的艰苦,反映了当时革命形势的严峻。
B.“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等细节,以点带面,展现了战士们坚韧顽强的品质。
C.李响南泥湾开荒的经历,集中体现了南泥湾精神,也促使后文中李游的态度发生变化。
D.南泥湾垦荒的情节,是李游与李响故事的纽带,也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
7.小说前后分别使用“李响”和“爷爷”两个不同的称呼,其中蕴涵着“我”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8.本文荣获“南泥湾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请结合文本从构思和主题两方面分析小说获奖原因。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容易(0.94)
名校
9.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①外无期功强近     ②久,能以足音辨人     ③仰观宇宙     ④及其所既倦
⑤吾妻死年所手植也     ⑥亦犹今视昔     ⑦胡为乎遑遑欲何     ⑧后览者
⑨悟已往不谏     ⑩虽无丝竹管弦
A.①⑤⑧/②⑦/③⑩/④⑥⑨B.①⑤⑧/②/③⑩/④⑦/⑥⑨
C.①⑤⑧⑩/②⑦/③⑨/④⑥D.①⑤⑩/②/③⑨/④⑦/⑥⑧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舅母志(强行改变)                                 ②日月忽其不兮(久留)
③昼夜勤作息(劳作和休息)                           刘侥幸(希望)
B.①摄提于孟陬兮(正当)                           ②凡植木之(天性)
③犹望一(庄稼成熟)                                 ④多后世人(告知)
C.①凭几学(写字)                                 ②二三其(心意)
怀良辰以孤往(爱惜)                                 ④桴止响(传播)
D.①悟已往之不(挽回)                                 ②既窈窕以壑(寻找)
③责臣慢(逃避)                                        ④余牖而居(关闭)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1.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B.慈父见背
C.遂见用于小邑
D.乐夫天命复奚疑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2. 对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彭殇为妄作②虽大风浪不能也③之慎勿忘④垣墙周庭
⑤驼种树⑥崖转石万壑雷⑦余自齐安行适临汝⑧交广市鲑珍
A.①③/②⑥/④⑤/⑦⑧B.①③⑤/②⑥/④⑦/⑧
C.①③⑤/②/④⑥/⑦⑧D.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荣本齐桓公后。桓公作伯,支庶用其谥立族命氏焉。少学长安,治《欧阳尚书》,事博士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桓荣勤学,讲论不息。桓荣拜议郎,入侍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卿几晚。《欧阳尚书》博士缺,上欲用桓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曰:俞,往,汝谐。因拜荣为博士,闳为议郎。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服儒衣,温恭有蕴藉,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人,儒者莫之及,特为加赏赐。建武二十八年,以桓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乎!初,桓荣遭仓卒困厄时,尝与族人桓元卿俱捃拾,投闲辄诵《诗》。元卿谓荣曰:卿但尽气尔,当安复施用时乎?荣笑而不应。后荣为太常,元卿来候荣,荣诸弟子谓曰:平生笑君尽气,今何如?元卿曰:我农民,安能预知此。显宗即位,尊桓荣以师礼。常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荣门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时执经生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即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其恩礼如此。永平二年,辟雍初成,拜荣为五更。每大射养老礼毕,上辄引荣及弟子升堂,执经自为下说。明帝诏曰:五更沛国桓荣,以《尚书》辅朕十有余年,《诗》云:‘日就月将,示我显德行。’其赐爵关内侯,食邑五千户。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五)

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贫[A]窭[B]无[C]资[D]常[E]客[F]佣[G]以[H]自[I]给[J]精[K]力[L]不[M]倦[N]十[O]五[P]年[Q]不[R]窥[S]家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支庶,指宗法制度中嫡子以外的旁支或宗亲的旁支,《红楼梦》中的贾赦就属于支庶。
B.引,文中指举荐,与《归去来兮辞》中“引壶觞以自酌”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被,意为“穿”,与《屈原列传》中“被发行吟泽畔”的“被”字意思不相同。
D.东面,指面向东,与《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的“东向”意思相同。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荣为齐桓公后人,后拜为议郎,侍奉太子;皇上想任用桓荣为博士,桓荣叩头推辞,认为自己的学问比不上同门彭闳和皋弘。
B.博士们在太学辩论诘难,桓荣谦恭有礼地讲明经义,不强词夺理,他虽不善言辞,却是各位儒生难以企及的,皇帝为此奖赏他。
C.显宗在桓荣官署聚集百官和桓荣的学生,并亲手拿着经书听讲,事后将太官供具赏赐给桓荣家,皇上就是如此敬重礼待桓荣。
D.桓荣担任五更后,皇帝下诏书褒扬桓荣,诏书引用《诗经》语句肯定桓荣辅助天子不断进步、养成美好德行的功劳,并予以赏赐。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人,儒者莫之及,特为加赏赐。
(2)即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其恩礼如此。
17.桓荣的成功得益于学习。请结合文本对其学习之道加以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鼻城①

苏轼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路上出征的士兵来往频繁、各自奔忙,道出了诗人的所思所感。
B.颔联用“残山”“新险”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突出蜀地地势险峻,不禁令人联想起名篇《蜀道难》。
C.颈联写朦胧的夜月与苍茫的大河,读来令人更生“独穿”“愁渡”的孤寂愁苦、黯然迷蒙之感。
D.尾联写向西南行进,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风景逐渐优美清丽,与前文形成了对比。
19.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节选)》中表明时不我待,应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他的祖母已活不长随时可能死亡的状况。
(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借用自然景物形象地概括自己的入世和出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他乡虽好,但不如故土的思想。
2023-08-0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四十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在清华大学校史馆,有一幅很难让人忽略的巨幅人物画长卷。画卷中有14人,他们或凝神远眺,或垂首远思,或谈笑风生……他们的身后是万里长城,祖国的山河。这幅画有个令人___________的名字——《以身许国图》,这14人均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两弹一星元勋。

“我愿以身许国”,是画卷中的王淦昌1961年在接受研制核武器任务时的回答。之后的17年,王淦昌消失了,在西北___________的戈壁沙漠中,多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同志,叫王京王京这个名字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零八个月后,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阶段后才又恢复成“王淦昌”。

以身许国,这或许是中国科学家最为特殊、也最难得可贵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___________,依然流淌在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血脉之中。

何为科学家精神?正是他们饱含着的那腔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正是他们怀揣着的那颗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高远雄心,正是他们彰显的那种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他们在祖国大地上树立了科学的丰碑,铸就了中国科学家独特的精神气质,一如苍穹中闪耀的群星,指引着我们前行的路。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08-1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四十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加入空心钢球的水球为什么会变了呢?原来,这跟物体振动的固有频率有关。周期性外力施加在物体上,物体会发生受迫振动,外力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越接近,振动就会越剧烈而发生共振。外力施加到水球上,水会发生振动,加入一枚钢球后,,就不容易引起共振了。

在地面上的水里放一个球,。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挑水时,在水桶表面放一片荷叶来减缓水的振荡,就是用到了这个原理。这个减振原理还被应用于航空航天,比如航天器分离时加速度比较大,这时会用到颗粒阻尼器,它具有吸能作用,可以减少航天器和人受到的冲击。

23.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加点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爷爷死了呢?”便仍然占据到心里有一会儿。
B.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C.“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
2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23-08-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四十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á,受阻,结巴),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礼记·中庸》

人生就是无论你怎样计划,不同的时候仍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或一致,或偏离。因此,没必要事事都预先计划好。——(日)中村恒子畅销书《人间值得》


对于以上两种观点,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和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2-01更新 | 399次组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小题
4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4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5-8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小题
90.94一般文言虚词选择类
100.65一般文言实词选择类
110.85被动句  倒装句选择类
120.65词类活用选择类
三、文言文阅读
13-170.65史传文
四、古代诗歌阅读
18-190.65苏轼(1037-1101)  哲理类
五、名篇名句默写
20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六、语言文字运用
21-220.65修辞手法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3-240.65标点符号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七、作文
250.4引语式材料  职业规划  自我定位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