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西 高二 期末 2023-07-05 4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哲学的个性,是指作为智慧之学的哲学,隶属特定的认知主体,从产生伊始便具有特定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个性的哲学,则是指不同的认知主体基于自身的学思体悟和生命情趣,构思出的具有差异性的哲学流派。

哲学的个性体现为民族性。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意味着,但凡在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理论思维、哲学思辨。中国人在创造独具特色农耕文明的同时,构建出了体现中国哲学个性的哲学,譬如和合文化。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学形态,贯穿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心理结构、审美情感之中,为各家各派普遍认同。

哲学的时代并不完全是历史学以时间坐标为基准所断代出的人类历史发展时间段,而是基于人文语境的转化,立足诠释文本的转变,凸显不同核心话题的过程。因核心话题的不同,便有了哲学时代的差异。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演进历程中,智者们围绕道德之意、天人之际、玄冥之境、性情之源、理欲之辨等哲学话题展开大讨论,造就了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中国哲学由此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因此,哲学的个性又表现为时代性。

个性的哲学则体现为智者的主体差异性和认知多元性。哲学是智者基于自身的生命感悟、心得体悟和学思勘悟对时代话题的追问,是认知主体的能力、实力、毅力、心力四位一体的和合过程:能力意味着智者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和思辨主动性的展开;实力意味着主体知识素养的培育和研究方法的丰富;毅力意味着主体持之以恒的精神和知难而进的志趣;心力则意味着主体人生阅历的品鉴与对自我生命价值的体悟。可以这样说,智者的研究兴趣、求知欲是哲学研究的动力,为学志向与恒心是持续哲学研究的保障,学术素养、反思精神和观察视界是哲学逻辑结构创新的催化剂。所以,智者围绕时代话题,逻辑地阐释问题和解决问题之必然表现出个性的差异。

个性的哲学还体现为开放性和创新性。哲学正在探讨的问题和可能要探讨的问题是开放的。哲学之思不是无病呻吟,必有其参照对象和未来路向,必有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如,在宋明理学工夫论问题上,程朱讲格物穷理;王阳明即此展开以良知论为核心的道德革新,坚持良知是自家准则,认为只要把内在的道德至善充分外显,自然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到阳明后学,则多重本体而不重工夫,如王畿以良知为现成玄说,直把良知作佛性看,落入狂禅的道德虚无主义;王艮从日用常行处指点良知,不重道德修悟,至李贽等,则抛却工夫,落入打破一切道德藩篱的道德自然主义

哲学的个性个性的哲学往往交织在一起。哲学的个性之中内含个性的哲学,而个性的哲学无不体现着特定时代哲学的个性特征。

(摘编自张瑞涛《哲学的个性个性的哲学》)

材料二:

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其自身的形而上的思想系统,有它的义理之学,按照现代学术规范,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哲学。但是,这个哲学,与西方哲学有很大差异。

西方学术,很注重不同学术门类之间的区分。西方从亚里士多德起,对学术便作出了与现代大体一致的学科分类。各门学科的界限很分明。其哲学以概念的探讨和逻辑的分析见长,与其他学术门类有明显的不同。对此,美国当代哲学家理查·罗蒂以体系的哲学来概说,可谓切中肯綮。当然,这并不是说西方哲学缺乏文化精神。西方文化之精神整合和教养的本原在宗教;同时,西方哲学家对自己的哲学和历史传统都很熟悉。在这种文化的教养方式和哲学与其他学术门类的关联方式中,那种体系的哲学并未脱离其活的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哲学的学术特点正好与此相反。它注重在各学术门类之间的通性。这在哲学思想上,就表现为一种突出的历史意识。借用章学诚的话,中国古代哲学是未尝离事而言理不敢舍器而言道,那超越之道,不离人伦日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历史是具体的社会人生于时间性中的连续。因而这种不离人伦日用的超越之道在学术上乃表现为一种历史性的精神。

(摘编自李景林《重视中国传统哲学的个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智慧之学的哲学,属于实证主义范畴,其从产生时就具有了特定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B.“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处理各种关系的哲学形态,贯穿于传统文化之中,因此为各家各派普遍认同。
C.智者基于自身对生命的感悟、心得体悟等去追问时代的话题,其阐释问题、解决问题之“道”必然有“个体”的差异。
D.王阳明展开以“良知论”为核心的道德革新,认为只有让道德至善充分外显才能形成社会道德风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恩格斯认为理论思维对一个想站在科学最高峰的民族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B.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演进历程中,智者们曾围绕道德之意、性情之源等哲学话题展开讨论。
C.智者在能力、实力、毅力和心力上的相似性体现了“个性”的哲学的认知多元性。
D.宋明理学家在理学工夫论问题上的表现,表明“个性”的哲学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至魏晋玄学,王弼便抓住《老子》的无,通过逻辑上的深化,提出“以无为本”的思想。
B.玄学、理学这两种更具哲学思维的学问,是从经学与子学两大形态的知识传统中发展起来的。
C.孔子所倡导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精神,事实上是一种“教化的哲学”。
D.中国哲学的研究要具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色,这样它才能具有学科性和民族性的意义。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在论证上的特点。
5.相对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哲学”,西方哲学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二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蹄烧饼

曹洪蔚

天刚透亮,马师傅就把吊炉点着了。闷火憋出了一炉子的生烟,袅袅升腾到门前的老槐树上。麻雀被熏醒了,叽叽喳喳叫,老街被叫醒,家家户户有了动静。

醒了一宿的面又暄腾又筋道,抓在手上直跳。做好的面剂粘上芝麻,一个接一个贴进吊炉。锯末去了浮火,不再冒烟,面剂子被舒服地烤着,面香、油香、芝麻香伴着锯末的果木香一起从灶口飘出来。

马师傅胖乎乎的大手麻利地铲下变幻成马蹄形的烧饼,捏开盖,塞上切好的拆骨肉、猪头肉、香肠,香味越发浓烈。马师傅被包裹在香味里,一张大脸红扑扑的,手脚欢快得像跳舞。

香味向四外飘散,人们被香味牵了过来。多是熟人熟脸,相互打着招呼。面板上放着个敞口木盒子,顾客自己放钱找钱,马师傅只管递烧饼,扫也不扫一眼。

马家烧饼铺带火了一条街,卖熟食的、卖卤味的、卖鱼的、卖菜的,都跟着下货。一闲下来,小老板们就围过来跟马师傅唠嗑,这个倒茶,那个递烟,哄得马师傅满脸皱纹笑成一朵盛开的菊花。

马家烧饼铺是蒲阳的老字号,传到马师傅已经好几辈了,门口的招牌已被风吹雨淋成花脸。马师傅本想把这份家业传给儿子,儿子却是满脸的不屑,跑去省城做事,还安了家。儿子叫他歇手去享清福,他不去。老伴赌气走了,他还是不去。老伴走时骂:干吧,干吧,我看你个老东西能干到啥时候!他心里说,咱这身子骨,壮着呢。

谁知,忽然就干不了了。这天早上,马师傅跟往常一样,弯腰侧身用手背托着粘上芝麻的面剂子正往炉顶上贴,右腿忽然软成了面条,身子一歪,头险些栽进炉膛。

老伴和儿子都回来了,在医院囚了将近一个月,病情才稳定。不由分说,儿子直接把他拉到了省城。

马师傅一进儿子家就嚷晕、说屋子小,鸽子笼样,高到冒天云里了。往上看,手一伸就能够到云朵;朝下看、人和物都像是小人国的。他感觉脚下没根,像飘在半空,忽忽悠悠的。

儿子有空时,会带他下楼到花草间转,还带他去公园、影剧院、饭店。站在结实的地面上,他还是嚷晕、感觉随时要撞人撞树甚至撞向地面。他哪儿也不去了,也不再看外边,老老实实在家躺着,谁知躺着也晕。他觉得自己吃了睡,睡了吃,简直活成了猪。又想自己还不如一头猪,猪不会眩晕,长肥了还可以卖肉,就骂自己纯粹是造粪的机器。村里造粪可以肥田,这里造粪还要浪费水冲走。他实在住不下去了,冲儿子吼,要回老家,回他的烧饼铺子。儿子笑着哄他,老伴气恼着拦他,可他还是趁家里没人的时候溜回来了。

天刚透亮,吊炉点着了,袅袅青烟腾上门前的老槐树。麻雀被熏醒了,老街被叫醒了,面香、油香、芝麻香、锯末的果木香一起从灶口飘出来。马师傅脚像吸铁石,站在吊炉前忙活着,头一点也不晕了。

买烧饼的人寻着香味来了,一脸惊奇地跟马师傅打招呼马师傅你可回来啦!”“这么多日子不吃马蹄烧饼了,馋虫都要出来啦。”“马师傅你要再不回来,大伙儿就准备抬个花轿去绑你啦!

马师傅胖乎乎的大手铲下烤好的烧饼,捏开盖,塞上切好的拆骨肉、猪头肉、香肠,肉香加入混合香里,组成一个香阵,香得越发浓烈。有性急的抓过烧饼一口就咬了下去,香得双眼眯着、嘴巴咧着。马师傅看着,笑了,说:慢点吃,慢点吃。

买烧饼的来了一拨又一拨,弄得他连跟旁边铺子老伙计们喝茶唠嗑的空闲也没有了。直到天黑要收摊时,跟前还直挺挺地站着一个人。他忙着收拾家伙,头也没抬,说:卖完了,明早再来吧。那人听了,仍直挺挺地站着。他觉得怪,扫了一眼,愣了,儿啊,你咋在这儿?儿子往身后一指,你光瞅见我了,看那边。

好家伙,老伴、儿媳、孙子都在,还有一车的东西。他糊涂了,问儿子:这干吗呢?儿子叹口气说:你是老子,你不跟着我过,我随着你过,你不早就想让我接班嘛,这回,我想通了,我把家搬回来啦!

马师傅瞅着儿子,问:你肯?儿子重重地点点头,说:肯。不过我有个条件,你得交权,只能当顾问,生产经营我说了算,我要让更多的蒲阳人吃上马蹄烧饼,还要让马蹄烧饼打进省城!

马师傅听了,满脸皱纹笑成一朵盛开的菊花,不住地说:随你,随你。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词生动形象,如“闷火憋出了一炉子的生烟”中的一个“憋”字,生动地写出了烧饼炉的炉烟被闷了一夜,炉门被打开后窜出吊炉的景象。
B.小说善于在描写中抒情,如“马师傅被包裹在香味里……手脚欢快得像跳舞”一句,在刻画马师傅形象的同时,表现出他对烧饼技术传承的期待。
C.小说人物鲜明,马师傅是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在他身上体现出众多传统饮食文化从业者的共同特征:勤劳,善良,技术娴熟,热爱生活。
D.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小说从马师傅贴烧饼中的某一天的生活写起,直至儿子回家接班为止,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又有对过往生活的介绍。
7.下列对小说第一段环境描写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老街变迁的原因。
B.渲染了环境气氛,烘托了马师傅的愉悦心情。
C.这样的描写有助于推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D.呼应了下文马师傅从城里回家后重操旧业的故事情节。
8.小说用了不少文字写马师傅对省城生活环境的不适应,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作简要分析。
9.有学者认为,阅读小说需要深刻挖掘意蕴,方能知晓其价值。请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意蕴。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注】①生口:指俘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B.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C.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D.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与“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
B.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可借指官爵。
C.“盖策由众定”与“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两句中的“盖”字含义不同。
D.社稷,指国家,其中“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安受人敬重,可以委以重任。遇到难办的事情时,因为他很有威望,别人常请教他,如他任县功曹时,从事就通过他送信给县令来传递消息。
B.袁安断案公正,不搞株连。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时,牵连的人很多,显宗大怒;袁安接手此案后,力排众议,上奏君王,最终获得君王批复同意。
C.袁安主张和平外交,敢于发表不同政见。在皇帝召集百官商议如何对待北虏的俘虏一事时,虽然公卿们都说不要归还俘虏,然而袁安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D.袁安坚持己见,不为他人改变。太尉郑弘不满袁安的观点,斥责袁安等人为不忠之人,袁安等人宁愿上交印绶谢罪也不改变其观点,皇帝最终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2)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
14.文末说“窦氏大恨”,请问窦氏家族忌恨袁安的原因有哪些?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送李十一衔

杜甫

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注】①此诗当为大历五年(770年)在长沙送李衔回长安时所作。②“远愧”句,用《后汉书·王乔传》典,指严武表荐杜甫,遥授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一直挂名,未能登朝一事。③非吾土,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④朔云寒菊,杜甫是北方人,故有朔云、寒菊之说。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久别重逢、“西康州”乃前别之地,“洞庭”乃相逢之地,“十二”言分别之久。
B.颔联出句运用典故,“远愧”述朝廷远授自己郎职,自己却无心国事,惭愧之情溢于言表。
C.颈联出句感激李衔友情,坚如胶漆,永久不衰;对句述诗人困于“泥涂”、老去无成。
D.诗歌前半部分叙前次别后情事,后半部分是感李衔相知之深而惜重逢即别,情真意切。
16.诗歌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