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十六届基础年段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吉林 高一 期末 2023-07-23 10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红作为一种网络现象,早在互联网诞生之初就已存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众获得了充分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土壤,在这种相对开放、扁平化的文化空间中创作各类文化产品,实现了多元化形态汇集。

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网红经历了“文字”“图文”“短视频”等不同的发展呈现阶段,产生了“人”“物”“行为”“城市”等多种文化形态与内涵。总体来说,从网红文化依托的载体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网络红“人”。从最早依靠网络图片火爆一时的“芙蓉姐姐”,到凭借拍摄短视频迅速蹿红的“papi酱”,再到从造星机器,包括直播平台(斗鱼直播、花椒直播、熊猫直播),短视频APP(抖音、火山小视频、快手、淘宝直播)等走出来的“冯提莫”“大胃王密子君”“李子柒”……以人为指向的网红依然是最广泛的,对青年人造成的影响也是最深刻的。截至2019年6月,短视频用户已占网民总体的75.8%,网络直播用户占网民总体的50.7%。在短视频与直播等形式所构建的广阔市场中,网红大致以颜值类、电竞类、专业知识类和搞笑类四类形式存在,他们致力于成为“社交媒体影响者”,满足人们个性化选择和娱乐的需求,拥有了影响他人、改变他人的可能。其次是网络红“物”。即被打造成网红的各种物品,是一种流量变现的经济产物。它们或是由积攒了大量粉丝的网红,通过“带货”掀起的潮流,让广大网友争相购买以获得网红同款;或是由电商有预谋的定向营销,在网络上炒作出来的产品。不论是上述哪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将网红转换为实实在在的购买力,满足人们自我表达和价值追求的需要。第三是网红“行为”。网红行为是前两者的衍生物,是与网红的“人”和“物”产生更多元化关系的产物。受众对于网红不仅限于模仿和购买产品,而是更丰富的表达形式,如去某些红人去过的地方进行“打卡”,更为夸张的是全面复刻自己喜欢的网红的穿衣风格与生活方式。此外,近年来以建筑景观、文化民俗等为特色,打造出来的一系列网红“城市”,通过“眼球效应”汇聚关注,获得了网民的打卡追捧,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深度影响了政府决策与发展导向。

因此,不管是网红“人”、网红“物”,还是网红“行为”、网红“城市”都是互联网时代下多元化的产物,其背后的产业关联更是多样。这种产业关联,是媒体、商家、网民等主体汇聚而形成的多元文化共生,它催生了经济与技术、商业与文化、现实与梦想的耦合,形成了一种各得其所,相得益彰的文化价值表达。

(摘编自李力、常青“中国青年研究”《网红文化影响下的青年价值困境及其超越》)

材料二:

每个时代都有其突出的审美媒介,从工艺媒介、口语媒介、文字媒介、手工印刷媒介、现代大众媒介,发展到现在的网络媒介,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到,“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是人器官的延长,每一种媒介的出现都意味着人的能力获得一次新的延伸,从而带来传播内容的变化、接受信息方式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如果说早期网红更多的是个性化的自我展示,属于个体行为,当下的一些网红则有了更加成熟的团队营销模式,通过电商平台、广告营销、打赏、IP出售以及知识付费等方式,实现网红流量的经济变现。李某与“美one”公司,李子柒与“微念科技”公司,他们所代表的正是网红个体走向团队产业化的发展之路。网红作为一种消费符号,日益迎合着大众的复杂心理。

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所构成的丰盛景象,是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说,“我们生活在物质的时代:我们根据它们的节奏和不断替代的现实而生活着。”人们消费商品的自然属性更消费其社会属性,广告激发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更深层次是物质背后所象征的身份和地位。网红作为一种消费符号,会对大众产生潜移默化的消费引导。例如,李某推荐口红时频频使用的句式“涂上这款口红你就是某某女明星”以及他的口头语“好高级”等等,受众获得理想化的自我认同时,无形中也接受了由市场和商业逻辑建构的女性审美文化。

时尚美妆行业的网红更容易带给人们同质化的审美,而该领域的大量网红本身又有着高度相似的“网红脸”。大眼睛、尖下巴、高鼻梁,这种长相是近年来备受追捧的影视剧明星形象,网红们通过整容得到的“网红脸”收获粉丝的同时,也在互联网经济中获得收益。他们以精致的妆容服饰搭配名牌包与首饰在高档的餐厅、娱乐场所拍照,售卖商品的同时也给粉丝制造一种物化社会的情景,“欲望着他者的欲望”。许多商业机构参与网红孵化,模式化、批量化、工业化的生产过程更让网红成为一个可被消费的符号和产品,不可避免出现同质化、媚俗化、娱乐化的特点。

当然,其中也有很多输出行业专业知识或者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红。例如,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于李子柒的视频不吝赞美,“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箪食一瓢饮,到底是真实生活或精心演绎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所表达的中式生活之美,在赏心悦目之际让人愿意接近。无声胜有声,李子柒的样本意义,绝不应被忽视。无论怎样的文化,想让别人理解,必先打动人”。李子柒的视频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题,营造了充满诗意的田园生活,唤醒了中国人古典性的审美体验,甚至引发国外网友的惊羡。这种“传统诗意栖居的可能”的美感体验,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这种审美网红,多多益善。

(摘编自胡笛《解放日报》《网红文化,如何“塑造”人们的审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这种相对开放、立体化的文化空间使网红能够创作各类文化产品、实现互联网时代多样化的产业关联。
B.网红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创造的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产生于多种内涵和形态的网红文化载体,实现了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表达。
C.以颜值、电竞、专业知识和搞笑等多种形式存在的网红,满足人们个性化选择和娱乐的一切需求,对青年造成最深刻的影响。
D.一种物品一旦被打造成网络红“物”就会变成一种流量变现的经济产物,只有通过电商有预谋的定向营销来满足人们的价值追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要研究早期网络红人的成长发展轨迹,“芙蓉姐姐”可以成为典型的研究标本和生动个案。
B.对比“芙蓉姐姐”和“大胃王密子君”使用的网名可以看出,她们所依托的媒体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C.从模仿和购买网红产品到全面复刻网红的穿衣风格,这足以看出媒介给受众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
D.“大胃王密子君”在直播平台很成功,其网名最直观地验证了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媒介是人器官的延长”的观点。
3.下列不能直接体现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一书中观点的一项是(     
A.韩国成功申遗的9座儒家书院和“江陵端午祭”多少都有一些中国文化的影子。
B.2020年11月11日天猫双十一开局14秒销售额破十亿,一分36秒成交额破100亿。
C.越南博主的衣着、发型、掰菜手法、摄像风格和李子柒如出一辙,连奶奶和狗都有。
D.几位年轻人在一家“热门”饼店排队近三个小时,终于买到了“长草”已久的酥饼。
4.作为一种消费符号,网红在影响受众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5.材料二是如何层层深入展开论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行文脉络。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同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也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贵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贵发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迤逦不想来到沧州,托一个酒店里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到此遇见。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面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

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光阴迅速,却早冬来。……林冲走将入店里来,说道:小二哥,连日好买卖。李小二慌忙道:恩人请坐。小人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说话。林冲问道:甚么要紧的事?李小二请林冲到里面坐下,说道: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差拔口里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来,小二心下疑惑。又着浑家听了一个时辰,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临了,只见差拨口里应道:‘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那两个把一包金银递与管营、差拨,又吃一回酒,各自散了。不知甚么样人。小人心疑,只怕恩人身上有些妨碍。林冲道:那人生得什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面皮。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当晚无事。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牢城营里都没动静。林冲又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

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房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廠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_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带儿在露天里。林冲进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如何便认的?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有删节)

文本二:

小说中的闲笔,通常指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某些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这些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表面看似乎是繁冗之笔,实际上却具有较强的表现效果。

从叙事的角度看,闲笔具有扩展小说的表现空间的功能。在小说叙事中,闲笔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行为,更多的时候也表现为一种叙事行为。从语言行为来看,闲笔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并置,通过这种语言并置加强叙事的情趣,营造一种诗意。而作为一-种叙事行为,叙事过程中闲笔的插入,则使叙事空间得到延展,也使叙事内容更丰富。

比如鲁迅小说《祝福》是这样开头的: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一元一大盘的鱼翅,在看来是那样廉价,而与祥林嫂的工钱相比,却显得十分昂贵。小说阅读中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小说叙事中的闲笔并不少,甚至可说是俯拾皆是。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小二夫妻酒店偷听,却听得不甚分明。这里作者运用有限视角,既符合“偷听’的真实情景,又能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B.林冲被派去看守草料场,与老军交割,对未来充满幻想,这些内容的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气氛,使小说情节有张有弛。
C.林冲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表现了林冲细心负责的形象,也暗示了草料场的起火并非意外。
D.小说叙事明、暗线交织。明线是林冲沧州遇故旧,带刀寻仇,赴草料场;暗线是陆虞侯到沧州,设计火烧草料场,加害林冲。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虞侯明明是来杀害林冲的,在天王堂不杀,在沧州城不杀,直到把林冲拨往草料场才下手,这样的故事编排,使情节起伏跌宕,吊足读者胃口。
B.小说中“葫芦”一物安排巧妙,酒店主人辨物识人,既可省去许多自我介绍的文字,又增加了小说生活化的风趣。
C.林冲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的描写,为之后草屋被雪压塌埋下了伏笔。
D.草料场交割时老军强调说仓廒内有官司封记,一堆堆草都有数目,是想提醒林冲要小心谨慎,以免有人陷害,表明了天理昭然,要佑护善人义土。
8.小说多处描写“风雪”,请简要概括这一自然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9.小说第一段写林冲沧州遇故叙旧,看似是与“风雪山神庙”无关的“闲笔”,却是作者的匠心安排,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分析其艺术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文本二: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尤属意纵横之说。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曰:公独不见金在矿何足贵邪?善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庸得便尔?它日,宴群臣,帝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间关草昧,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为国家长利,征而已。虽古名臣,亦何以加!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是夕帝梦征若平生及旦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陪葬昭陵。将葬,其妻裴辞曰:征素俭约,今假一品礼,仪物褒大,非征志。见许,乃用素车,白布幨帷,无涂车刍灵。

(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是夕/帝梦征/若平生及/旦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
B.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是夕/帝梦征/若平生及/旦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
C.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是夕/帝梦征若平生/及旦/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
D.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是夕/帝梦征若平生/及旦/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唐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纪年名号,汉武帝始建,一帝只能有一号。
B.尧舜,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两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历史上备受推崇的明君圣主。
C.文贞,魏征去世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博学、德行和功绩给予的评价,是当时最高等级谥号。
D.陪葬,大臣死后葬于帝陵近旁,以示位尊和皇恩,文中指的是把魏征的灵柩葬于昭陵近旁。
12.下列对文本一、文本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切中时弊,谏而有方。对唐太宗的自满懈怠,他以“十思”及时匡正;善用比喻劝谏,且言辞恳切,入情入理。
B.魏征少有大志,通晓书术。少时落魄,放弃财产经营,勤奋钻研书术;后来辅助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圣明时代。
C.魏征实行仁义,以强国君。在隋末大乱时,一度看破红尘,选择入观为道;以仁义辅佐太宗,想使帝成为尧、舜之君。
D.魏征勤于公事,尽忠职守。身为谏官,向唐太宗提出“十思”的建议;因身体多病提出辞职,受到太宗的极力挽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2)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14.“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魏征不仅用此劝谏太宗,也身体力行。请结合《新唐书·魏征传》(节选),对此加以简单分析。
2023-07-2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十六届基础年段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②《梁甫吟》:古乐府中的一首葬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诗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表面流露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实则抒发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愿望的感伤。
B.后诗首联领起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C.后诗颔联上句从时间维度驰骋遐思,下句从空间维度开拓视野,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
D.两首诗都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境壮阔,寄意深远,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6.在《登楼》一诗中诗人登楼抒怀,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
2023-07-22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十六届基础年段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和“舟”的关系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竭力搜刮财物却又不珍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023-07-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十六届基础年段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十二金钗中,有稳重大方、八面玲珑的(     ),冰雪聪明、敏感多疑的(     ),也有精明能干、泼辣霸气的(     ),心地善良、性格懦弱的(     )等。许多人会问:“十二金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

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可作者没有“嘲笑”或“不喜欢”,只有“悲悯”与“包容”。他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___①___;美的、丑的。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的不同处境。即便是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___②___。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

多读几次,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由此,我们或许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不再随便说:___③___。

18.依次对应文中括号处的人物,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林黛玉   薛宝钗   王熙凤   贾迎春
B.王熙凤   林黛玉   贾迎春   薛宝钗
C.薛宝钗   林黛玉   王熙凤   贾迎春
D.贾迎春   王熙凤   林黛玉   薛宝钗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建学正在全神贯注地雕刻着,手与目光全在一个小小的桃核上。他要利用桃核上纵横无序、深浅不定的天然形态来创造,还要顾及不同人的要求,他在方寸间进行创造,他创造出精妙绝伦的神奇世界。那一招一式里,灌注着雕刻者的气息和情感。渐渐地,风筝情的主题一点点显露出来,彰显出潍坊的地方特色。在潍坊这片文化沃土里,还有独具特色的核雕技艺,传承者众多。

眼前这个眉眼都笑着的女子,是青州花毽传承人李敬,做毽子已有三十年。李敬从小便跟着父亲上手,直到成为城里的名人。几十年来,毽子在她的手上和脚上翻飞。张飞跨马”“二郎担山”“苏秦背剑,各个招式不仅雅致优美、生动诙谐,而且惊险刺激、扣人心弦。一般的毽子,人们都司空见惯了,而李敬设计并制作的一鹤冲天”“牛气冲天”“五谷丰登”“心想事成等毽子,可谓是别出心裁。青州花毽不仅制作精良,而且色泽艳丽,其中近一半涵盖了潍坊的风土民情、山川景物。

传统手工艺凝固着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审美情趣,潍坊积极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和传承工作,赋能乡村振兴事业以动力

2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较长的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3-07-2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十六届基础年段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晚清名臣张之洞平生有三不争——不与俗人争利,不与文人争名,不与无谓人争气。

材料二:毕加索,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他9岁时画出了第一幅油画,未满14岁就开了个人画展,一生画法多样、风格迭变。他在60岁时还学习版画,70岁学习陶工……在事业和艺术上,他从未放弃“争”。

材料三:“神州”和“万家乐”是旗鼓相当的两家大型热水器生产厂家。“神州”的广告语为“款款神州,万家追求”,而“万家乐”的广告语为“万家乐崛起于神州”。他们各自的广告语中都包含了对方的产品品牌。后来两种热水器迅速走进千家万户,为两家企业带来丰厚利润。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6-90.4施耐庵(不详)  《水浒传》  古代白话小说文学类-双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欧阳修(1007-1072)  《新唐书》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杜甫(712-770)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20-210.65变换句式  辨析并修改病句表达题组
六、作文
220.4青年成长  引语式材料  竞争 合作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