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四川 高二 开学考试 2023-09-06 3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式现代化主要是相对于西方现代化提出的,二者根本的区别就是各自所遵循的逻辑不同。西方是资本逻辑,以资本为中心;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的逻辑,坚持人民至上。资本是西方现代化发展的轴心,也是各种矛盾危机的原因;与之相反,把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最终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的人学内涵。

何谓“人的逻辑”? 简单说,就是人的发展规律,包括发展的起点和归宿、发展的推进方式、发展的实现条件等。而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按照人的逻辑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很多,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一个,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人发展的逻辑主线。依据这个逻辑, 现代化建设与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要使经济发展更适合人的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正因如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把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而现代化的推进就是要不断解决这一矛盾。当然,讲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注意需要的合理性。这里涉及内在、外在两个尺度,分别看的是需要的提出和满足是否符合人的正常生存发展,并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是否从实际出发,以现有条件为前提。两大尺度的确立,事实上提出了需要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问题,以及二者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规律,又突出人民至上,从而形成了一条新型的现代化道路。   

人的发展逻辑是渐进的,现代化的全面建设也需要稳健推进,那就又涉及到如何看待人是目的还是手段的问题。应当肯定,人在现实的生产、生活和各种关系中,始终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和目的,“人是目的”的价值指向和基本原则不能动摇。但是,坚持“人是目的”,不能忘了“人是手段”。如果人人都把自己当作目的而不当作手段,那么现代化的发展一定会落空。强调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那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等来的,而是团结奋斗出来的,而这又在客观上对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摘编自丰子义《从人的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现代化与文艺息息相关,中国式现代化尤其如此。文艺是宏大的现代化工程中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文艺自身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提供了广阔舞台,而且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人类现代化发展史上,早期现代化国家如英法,基本是单一的工业化;之后的德日俄等,扩展到经济、政治等领域,但都很少触及文化;“亚洲四小龙”注意到了文化,却主要以儒学为思想根基,现代化与文化传统之间常常处于紧张对峙的状态。相比之下,美国对文化产业予以大力支持,百老汇、好莱坞等,几乎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主宰;日本把动画片、漫画、电子游戏等加以整合,形成庞大的文化传播系统,使文化艺术深度嵌入现代化进程。在各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文艺扮演了不同角色,这当然与各国国情密切相关,但都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中国式现代化,要吸取他国经验,同时注意规避它们的失误。其中,美式现代化集中体现了西方现代化区域失调、两极分化、物欲膨胀等“现代病”。吸取这些前车之鉴,中国号巨轮才可行稳致远。

文艺往往是时代最敏锐的感应器和重要的助推器。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应该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助力,以不断涌现的优秀新作,激发亿万人民团结一心,阔步前行。

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式现代化征程,虽有可借经验,却没有先例可循,必定是荣耀伴着艰辛。因此文艺不仅要呐喊助威,还应激励士气,补偏救弊。现代化需要“现代人”,只有具备现代素质和现代人格的人,才能承担现代化的使命。作为培根铸魂的当代文艺,在培育“现代人”、防治“现代病”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所谓“现代病”,固然是社会病,其实也是心理病。心病当用心药医,文艺常常就是最好的一剂“心药”。

根植于深厚传统土壤的文艺,深得优秀文化的精髓,这样的文艺作品就可以使现代与传统实现契合,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义与利”、“礼与力”的协调,对“利”与“力”的节制。在这方面,近年获得好评的《山海情》《人世间》就很有代表性。它们分别聚焦乡间、城区,恰好全面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城乡的蜕变与新生。其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唤醒了受众的传统美德,助其以昂扬进取的姿态进入个体生活和沸腾的现代化建设中。

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一定铸就新的辉煌。

(摘编自朱辉军 《文艺的繁荣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的逻辑是人的发展规律,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人学内涵的重要前提。
B.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这是我党确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要矛盾的依据。
C.文艺与现代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在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文艺发挥的作用差异很大。
D.现代化进程离不开具备现代素质和现代人格的“现代人”,文艺在这方面的培育作用特别突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西方现代化发展中产生的矛盾危机,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需要既要体现合目的性,也要体现合规律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美好生活需要的尺度。
C.只要中华民族不断提高全民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并团结奋斗,中国现代化就能稳健发展。
D.借鉴他国发展的教训,汲取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对我国防治“现代病”都很重要。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之路,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2022年互联网“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一项任务是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合理消费的行为。
C.中国各地持续打好碧水净土生态战,牢牢守住“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
D.港澳青年积极开展“河西走廊”研学之旅活动,传承经典文化,充当文化交流的桥梁。
4.同样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有观点说中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国情、获得人民支持的现代化之路。请结合材料,谈谈新时代中国文艺现代化应如何做。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同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也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贵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贵发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迤逦不想来到沧州,托一个酒店里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到此遇见。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面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

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光阴迅速,却早冬来。……林冲走将入店里来,说道:小二哥,连日好买卖。李小二慌忙道:恩人请坐。小人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说话。林冲问道:甚么要紧的事?李小二请林冲到里面坐下,说道: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差拔口里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来,小二心下疑惑。又着浑家听了一个时辰,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临了,只见差拨口里应道:‘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那两个把一包金银递与管营、差拨,又吃一回酒,各自散了。不知甚么样人。小人心疑,只怕恩人身上有些妨碍。林冲道:那人生得什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面皮。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当晚无事。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牢城营里都没动静。林冲又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

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房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廠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_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带儿在露天里。林冲进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如何便认的?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有删节)

文本二:

小说中的闲笔,通常指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某些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这些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表面看似乎是繁冗之笔,实际上却具有较强的表现效果。

从叙事的角度看,闲笔具有扩展小说的表现空间的功能。在小说叙事中,闲笔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行为,更多的时候也表现为一种叙事行为。从语言行为来看,闲笔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并置,通过这种语言并置加强叙事的情趣,营造一种诗意。而作为一-种叙事行为,叙事过程中闲笔的插入,则使叙事空间得到延展,也使叙事内容更丰富。

比如鲁迅小说《祝福》是这样开头的: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一元一大盘的鱼翅,在看来是那样廉价,而与祥林嫂的工钱相比,却显得十分昂贵。小说阅读中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小说叙事中的闲笔并不少,甚至可说是俯拾皆是。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小二夫妻酒店偷听,却听得不甚分明。这里作者运用有限视角,既符合“偷听’的真实情景,又能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B.林冲被派去看守草料场,与老军交割,对未来充满幻想,这些内容的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气氛,使小说情节有张有弛。
C.林冲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表现了林冲细心负责的形象,也暗示了草料场的起火并非意外。
D.小说叙事明、暗线交织。明线是林冲沧州遇故旧,带刀寻仇,赴草料场;暗线是陆虞侯到沧州,设计火烧草料场,加害林冲。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虞侯明明是来杀害林冲的,在天王堂不杀,在沧州城不杀,直到把林冲拨往草料场才下手,这样的故事编排,使情节起伏跌宕,吊足读者胃口。
B.小说中“葫芦”一物安排巧妙,酒店主人辨物识人,既可省去许多自我介绍的文字,又增加了小说生活化的风趣。
C.林冲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的描写,为之后草屋被雪压塌埋下了伏笔。
D.草料场交割时老军强调说仓廒内有官司封记,一堆堆草都有数目,是想提醒林冲要小心谨慎,以免有人陷害,表明了天理昭然,要佑护善人义土。
8.小说多处描写“风雪”,请简要概括这一自然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9.小说第一段写林冲沧州遇故叙旧,看似是与“风雪山神庙”无关的“闲笔”,却是作者的匠心安排,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分析其艺术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若此,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

材料二: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以终戮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节选自李桢《六国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兵未出A而天下诸侯B已自困矣C至于秦D人得伺E其隙以取F其国G可不悲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疾,在古代,“疾”指小病,“病”则比较严重;现在常把“疾病”并作一个词用。
B.道,文中意为规律,与《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中“道”意思相同。
C.山东,文中指崤山以东地区,与《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中“山东”意思相同。
D.迄,文中意为至、到,与成语“迄今为止”中的“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两则语段及课文《六国论》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洵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假设这三国反其道而行之,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就不能被轻易判定了。
B.苏辙认为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其他诸侯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其他诸侯国应该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
C.苏辙认为六国的君主目光短浅,为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互相残杀,从而加速了六国的灭亡。
D.李桢认为山东各国在实力上比不上秦国,但是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与秦国的做法相比没有什么不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
(2)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4.李桢说:“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苏洵是不是偏爱六国?请结合苏洵《六国论》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0.1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鉴湖

秦观

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

水光入座盃盘莹,花气侵人笑语香。

翡翠侧身窥渌酒,蜻蜓偷眼避红妆。

蒲萄力缓单衣怯,始信湖中五月凉。

[注]①缭墙:围墙。   ②芰荷:菱叶与荷叶。 ③翡翠:翠鸟。渌酒,美酒。 ④蒲萄:指葡萄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乘坐着装饰精美的游舫,来到鉴湖,凉风习习,湖面随处可见菱叶与荷叶。
B.湖面水光返照,坐席上的杯盘闪耀着光芒;花香袭来,笑谈声中仿佛充满了香气。
C.尾联通过写酒薄力弱、身着单衣难以抵御鉴湖的寒气,寄托了作者的孤寂凄清之情。
D.本诗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一幅明丽而有生机的画面,用笔新奇,富有想象力
16.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