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三 二模 2023-05-23 37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反映出的气候变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长短,是古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探索和总结的结果,对农业耕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农业生产如何不违农时,如何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两千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二十四节气是科学的,在中华民族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在指导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及气象研究。

在农耕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农耕生产节奏与大自然节律是同步的。所谓大自然节律,就是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所谓农耕生产节奏,就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标示的气候变化,迄今仍是中国人和自然之间漫长的农耕关系的续演,其中的传承意义深远而厚重。

“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所以,“二十四节气”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敬畏自然、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对于当代的中国人,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因为,它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自然认知的独特性、适应自然的实践活动之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

(摘编自谭汝为《“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

材料二:

立夏过后,小满翩翩而至。小满是一个蕴含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节气。《说文解字》将“满”字释为“盈满”,有“充满”“饱和”“足够”之意。“小满”、顾名思义,有着“满而不足”“满而不盈”的含义,物盛则衰,物极必反,是古人对天道的理解,也是训诫后代的哲学。《红楼梦》十三回里,秦可卿死前给王熙凤托梦曰:“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由此看来小得圆满,才是人生好的境界。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研究”首席专家萧放向记者介绍,“小满”节气名称的由来与农作物的生长态势有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萧放解释说,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同时也是孟夏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农作物小有收获,北方地区的小麦等夏熟作物正是籽粒灌浆饱满、将熟未熟的“小得盈满”之际,所以称之为“小满”。

孟夏四月,新丝行将上市,正是桑事最为繁忙之际,《清嘉录》有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为了祈祷养蚕有个好收成,蚕妇们都会拜一拜蚕神,供上酒水、鲜果和丰盛的菜肴。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江浙一带丝业发达,往往要演戏酬神,谓之“小满戏”。这戏也是有讲究的,不可语“私”,不可语“死”,既是怕神灵怪罪,也为了给自己讨个祥瑞的兆头。

至今,中原地区还保留着小满日赶集的传统,称为“小满会”。《二十四节气志》中介绍,“小满会”在小满当日或错后一两日,这天的集市热闹喧天,仿佛是庄稼人的“嘉年华”。对于乡村孩童来说,可以在“小满会”的集市中疯跑、闲逛、看热闹,还可以缠着大人买玩具和小吃。火烧、油条、花米团、水煎包、胡辣汤、糖葫芦……那些小吃摊儿,是孩子们关于“小满会”的童年记忆。大人们眼看就要卖力气收麦子了,也正好趁着“小满会”打打牙祭,解解馋。

“小满会”是乡情乡味的大卖场。有种子,有农具,有牲口,也有即将派上用场的消夏用品。规模大一点的“小满会”,还搭戏台,请戏班,可以热热闹闹看大戏。“小满会”也似乎是麦收之际的一次“战前”总动员。割麦子、捆麦子、囤麦子用的木耙、镰刀、篮筐、簸箕、麻绳、卷席纷纷登场。

虽然现今大型收割机陆续取代了传统的麦收农具,“小满会”也逐渐失去了置办农具、备战麦收的功能,但它依然是一方水土的节气习俗。

小满有三候:初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侯麦秋至。

初候苦菜秀,意思是,小满前后正是吃苦菜的时节。二候靡草死,意思是,细软的草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三候麦秋至,初夏是麦子成熟的季节,而秋天是谷物成熟的季节,因此古人也称初夏为麦秋。古人认为,三候有着象征意义。《逸周书·时训解》曰:“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小暑不至,是谓阴慝。”意思是,如果苦菜不开花,则贤人潜伏不出;如果靡草不枯死,则国内盗贼泛滥;如果气候不变热,则阴气太凶恶。

古人以五谷为养,且以作物的籽满粒足为满足,于是便将这种心情寄托于节气。因此,小满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一种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心态。

麦已小熟,天未大热,此时正是乐享生活“小满足”“小确幸”的好时节。

(摘编自夏瑾《小满:小得圆满人生佳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耕社会中,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生产节奏、人们的生活节奏与大自然节律是同步的。
B.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已无法指导农业生产。
C.古人认为物盛则衰、物极必反,从这个意义上看,小满蕴含了“小得圆满,才是人生好的境界”的哲学智慧。
D.“小满”是依据北方的小麦等夏熟作物在孟夏的第二个节气呈现籽粒灌浆饱满、将熟未熟的状态而得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引导着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然。
B.民间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体现出了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
C.“初候苦菜秀”具有象征意义,意思是苦菜开花时国内贤臣便可去除奸佞,使国泰民安。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材料二是对材料一的具体阐述。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B.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C.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D.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二十四节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5.结合材料二,分析下面材料中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智慧。

《红楼梦》是一部蕴含了人生智慧的大书,书中人物通过自己的言行尽情展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如焦大,他本是贾府功劳最大、资格最老的奴仆,但他自恃功高,自称“焦大太爷”,在主子安排他深夜驾车时,竟大发脾气,骂安排任务的总管赖二,骂贾蓉、贾珍,甚至一路骂到贾敬,最后被人绑了填了一嘴土和马粪,颜面尽失;而凹晶馆赏月联诗时,史湘云不满足于眼前美景,还想要坐在船上吃酒赏月,林黛玉劝史湘云“事若求全何所乐”,并说不能称心的不只这一人一事,从贾母到王夫人再到宝玉,都各有不能遂心之事,尽显其为人通透。

2023-05-23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甥舅俩

李春雷

一千多年前的那天,曾巩三岁,王安石刚满周岁。

彼时,他们还是婴幼儿。几十年后,他们出类拔萃,都成为时代的人杰。一千多年后,大浪淘沙,他们更是成了历史的巨人。

来到抚州,必须拜谒王安石和曾巩。

大师巨匠总是比肩携手。比如宋六大家,四川三人是父子,江西三人则是师生。而两位学生辈的王安石与曾巩,不仅是同乡,是朋友,还是甥舅。

他们不仅是亲戚,更是好朋友。

两家是世交,曾父与王父是同学。王安石得遇欧阳修并受到赏识,缘于曾巩的介绍。而王安石对曾巩的文章,更是倍加推崇,其祖母、父亲、母亲、岳父去世后,皆由曾巩撰写墓志铭。

虽是好朋友,追求与风格,却完全不同。

政治上,王安石胸怀天下,锐意变法,敢吃螃蟹,敢闯禁区,大刀阔斧,舍我其谁;曾巩则属于保守派,身处基层,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一个标准的勤吏。

文学上,也如此。

王安石为了实现政治理想,强调文学的现实功能:“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其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笔如刀锋、字字点穴。最著名的《读孟尝君传》,不足百字,却否定了历朝观点,实属千秋名篇。

曾巩的文风集司马迁,韩愈之长,古雅本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无论叙事、议论都冲和平淡、委曲周详,开阔、承转、起伏、回环皆有法度。其代表作有《墨池记》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

对于对方,两人都有着透彻的认识。

王安石比曾巩小两岁,走上仕途却早十几年,政治经验更丰富,观人识才最老辣。他虽然称赏曾文,却又看到了其弱点,遂在早年的赠诗中明言:“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这两句,简直就是对曾巩人生的预言和定位;不适合官场,却可以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文学家。

而曾巩,在宋神宗召见时,询问王安石的缺点,曾巩直言“吝”,即执拗、小气之意。这个评价,可谓一针见血,后来,人们戏称王安石为“拗相公”,正是“吝”的另解。

他们根本上相同又相通,都是君子。

两人虽是亲戚加朋友,但王安石身为宰执,从未提携曾巩,曾巩身为下属,并未攀附王安石。他们坚持各自的政见,互不妥协。政见不睦,徒说无益,那就不见面、不争吵。许多年里,他们甚至中断了联系,但是从未互相攻击,只是保持沉默。

沉默中,沿着自己的路径,走向各自的高峰。

王安石,委实是一个千年不遇的天才。一介文人,却又通透政治,并主导了中国历史上继商鞅之后的又一次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虽然失败,却为中国政治文明留下了巨大财富。而曾巩在仕途清淡的同时,于文学上追求更高,揣摩玩味,在文本上做到了极致。

他俩和老师欧阳修以及文友三苏一起,高擎古文运动的大旗,提倡散文,反对骈文,力抵萎靡文风,坚持文以明道,使中国散文正本清源、蔚为大观,从而改变了文学史。

就这样,烟云散尽、落日辉煌时,他们又走到了一起。

元丰六年春,曾巩扶母亲灵柩乘船南归,王安石特意迎到江边吊唁。此时,曾巩已病重,到达江宁后便卧床不起。那段日子里,王安石常常探望,执手倾谈。两位老亲戚老朋友,相好如初,就像少年时那样。

不久之后,二人相继谢世。

不要以为去世,一切就结束了。

他们又同样被历史误会。

从南宋至元明清,王安石变法基本被否定,他甚至被视为奸臣。按照传统评价,变法有“急政”或“苛政”之嫌,引起激烈“党争”,导致北宋亡国。有人在评判两宋时,将王安石与秦桧并列:“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

转机出现在近代。国人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急欲变法而富国强兵,遂开始重新认识王安石。从此,对他的肯定评价才成为主流。

史学家称,王安石变法,是人类思想反抗的文明成果。正是这些成果,才使人类有了摆脱野蛮统治的可能和方向。由此,王安石被称为“千古一相”。

而曾巩,他的文章最初并没有被格外重视,直到明初,文坛才开始将其列入“唐宋八大家”,但排名最后。进入清代,最富影响的桐城派作家群,更注重“义法”,遂将曾文奉为楷模。康熙年间出版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共选录文章316篇,唯一入选超过百篇的作家就是曾巩,计128篇,数量远超其他七人。

经过几百年时光的淘洗,这甥舅俩,都成为历史甄定的巨人。

在他们去世九百多年后,我来到抚州,瞻仰先贤。

那一天,武夷余脉群峰青翠,天上白云悠悠,阳光雪亮,清风香甜,令人想到徐徐流动的历史。

眼前的世界,热烈而生动,似一片澎湃的海洋,如一台无终的大剧,更像一株苍翠的大树,春夏秋冬,青青黄黄。每个人,都是一片树叶或一枚小果,暂时栖居在这株屹立于洪荒的大树上,蓬勃着,摇曳着,梦想着,成熟着……

日月无语,天地有心。

唯有时间,是宇宙间沉默的、永恒的帝王。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几十年后、一千多年后,两个时间节点写出了王安石与曾巩不同时期的共同特点,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B.王安石与曾巩的文章风格完全不同,但王安石总请曾巩为自己去世的亲人写墓志铭,可见王安石的文章不如曾巩。
C.王安石和曾巩虽然政见不睦,二人在许多年里互不妥协,坚持己见,但从未互相攻击,而是保持沉默。
D.文章讲述了王安石和曾巩不同的人生经历,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崇敬之情,“历史甄定的巨人”是对二人的高度评价。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叙述王安石和曾巩在政治和文学上不同的追求与风格,意在突出二人在不同领域的高下。
B.文章第四段点明曾、王二人的关系,不仅照应标题,也为后文两相对照来写两人的经历、品性、追求等内容做铺垫。
C.本文取材时间跨度大,范围广,突显了“形散”的特点;同时,聚焦于对二人的赞美与崇敬,体现了“神聚”的特点。
D.本文思路清晰,“追求与风格却完全不同”“都是君子”“同样被历史误会”等显示出作者的行文思路。
8.文章以“唯有时间,是宇宙间沉默的、永恒的帝王”一句作结,产生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9.作家梁衡提出散文美的“三层次”理论,第一层是描写叙述之美,即写景、状物、述事、传播信息等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请结合本文对此加以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欲成霸王,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文本二:

邯郸之难,景舍谓楚王曰:“夫魏之攻赵也,恐楚之攻其后。今不救赵,赵有亡形而魏无楚忧是楚魏共赵也害必深矣且魏令兵以深割赵,赵见亡形,而有楚之不救己也,必与魏合而以谋楚,故王不如少出兵,以为赵援。赵恃楚劲,必与魏战。魏怒于赵之动,而见楚救之不足畏也,必不释赵。赵、魏相弊,而齐、秦应楚,则魏可破也。”楚因使景含起兵救赵。邯郸拔,楚取睢、濊之间。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文本三:

邯郸之难,赵求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段干纶曰:“弗赦,则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对曰:“夫魏氏兼邯郸,其于齐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军于邯郸之。”段干纶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郸,军于其郊,是赵不拔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魏,邯郸拔而承魏之弊,是赵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七月,邯郸拔。齐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赵有亡A形B而魏无C楚忧D是楚魏E共赵也F害必G深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面,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文中的“北面”即为此意。
B.“举欲信于天下”中的“举”指举动、行动,与《鸿门宴》中“杀人如不能举”的“举”意思不同。
C.“军于邯郸之郊”中的“郊”是指古代都城以外百里以内的地方,也泛指郊外、野外;文中指前者。
D.“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中的“弊”与《六国论》中“弊在赂秦”的“弊”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国攻打邯郸之时,楚国和齐国都采用本国谋臣的建议出兵救赵,但因各怀心思,并未能改变邯郸被占领的结局。
B.季梁中途返回魏国并向魏王进谏,是因为他认为魏王攻打邯郸犯的错误就像那个想要去楚国却反向前进的人一样。
C.景舍建议楚王派出少量军队救赵,目的是让赵国以为有后援,又要让魏国觉得楚国援军不足畏,这样赵、魏两国必会拼到两败俱伤。
D.齐王善于纳谏,他听从段干纶一定要救邯郸并将军队驻扎在邯郸城郊的建议,趁着魏兵疲惫之时在桂陵打败魏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2)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郸,军于其郊,是赵不拔而魏全也。
14.在邯郸危难的时候,楚国和齐国派兵援助赵国的原因各是什么?
2023-05-23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节选)

李白

醉骑白花马,西走邯郸城。入郭登高楼,万事伤人情。

相如章华巅,猛气折秦赢。平原三千客,谈笑尽豪英。

皆为黄泉土,使我涕纵横。伤哉何足道,感激仰空名。

日落把烛归,凌晨向燕京,方陈五饵策【注】,一使胡尘清。

【注】五饵策:出自《汉书·贾谊传》,原为贾谊提出的怀柔、软化匈奴的五种措施,后泛指笼络外族的种种策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开门见山,“醉骑”“西走邯郸城”与标题相呼应,交代了事件和地点。
B.诗人登高望远,发思古之幽情,一个“伤”字引出下文对古人的追忆与感慨。
C.想到像蔺相如、平原君的三千门客等英雄豪杰都已化为黄土,诗人忍不住涕泪纵横。
D.最后四句实写诗人雷厉风行,凌晨赴京,呈上了良策,使天下永远平定清明。
16.作者在这首诗中虽然用了两个“伤”字来表达感情,但并不给人颓废伤怀之感,反而充盈着一种浩然之气。请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达到这一效果的。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文中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如《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通过蛟龙起舞的画面来表现音乐之动人的。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并弘扬“九德”,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便可轻松治理国家。
(3)洞庭湖水蔚为壮观,在古代曾有“八百里洞庭”的美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写出洞庭湖景象的雄伟壮阔。
2023-05-20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华古籍借助数字技术加速开放共享,这得益于古籍数字化技术发展的     ①     ;而让古籍里的知识、故事、思想被深刻地理解并传承下去,是更艰巨的任务。我国古籍      ②     ,无论是保护修复,还是整理研究,都需要巨大投入,要善于发挥数字化技术的长处,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研究,提高利用效率。比如,a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文字识别和数据分析,b不仅能对古籍内容进行深度处理和知识提取,还能以很高的准确度给古籍加标点。c这有助于提高研究,d为后续利用、传播创造条件

进入数字化时代,在保护修复、活化利用、普及传播都产生了新变化的古籍中蕴含的思想观念、生活情感,仍能穿过岁月长河,与当代人产生心灵共鸣。要想让古籍与当下生活产生更大的共振效应,还需要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古籍历久弥新,靠的是一代代研究者、守护者的     ③ 。无数人将生命的能量注入薄薄的纸页间,从而让文化传承更有厚度。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中,共有两处语病,请标明序号并进行修改。
序号        ,修改为:            
序号        ,修改为:            
2023-05-23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天文望远镜的设计领域,始终存在着一个“鱼和熊掌无法兼得”的问题,这就是大口径与大视场的矛盾,简单地说, 。位于河北兴隆县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又被称为郭守敬望远镜,成功解决了天文望远镜看远与看广的矛盾问题。LAMOST在5度视场、直径为1.79米的焦面上放置4000根光纤,可以同时获得4000个天体的光谱,成为目前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

LAMOST最核心的关键技术是主动光学技术,所谓主动光学,就是主动改变镜片形状,克服由于重力、温度和风力造成的镜面本身形变对成像带来的影响,使成像更加清晰。但是 ,所以LAMOSTMAMB主镜分别由24块和37块六边形的小镜子拼接而成,以便于精确微调。研发团队在每一块镜片的后面设计安装了促动器,这些促动器的作用除了承载镜面的重量外,更重要的是 。主动光学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算法对小镜片实现千分之一毫米级的实时调整,使小镜子可以根据观测需求变形,并使各个小镜子共焦,上千个促动器实时控制组成MA的各个小镜子,以便达到要求的形状,让成像更加清晰。

21.下列各项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画线部分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学生都知道“山清水秀”不能写作“山青水秀”,但对其原因往往解释得不够清楚,这就显示出了对文字追根溯源的必要性。
B.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光明网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当作“思想充电宝”,搭建专属学习场景,创新理论传播。
C.西藏林芝被誉为“西藏江南”,它充分利用自身森林茂密、林下资源丰富的优势,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
D.在春分过后,许多地方进入农耕时节。有诗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2023-05-22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晚清名臣张之洞平生有三不争——不与俗人争利,不与文人争名,不与无谓人争气。

材料二:毕加索,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他9岁时画出了第一幅油画,未满14岁就开了个人画展,一生画法多样、风格迭变。他在60岁时还学习版画,70岁学习陶工……在事业和艺术上,他从未放弃“争”。

材料三:“神州”和“万家乐”是旗鼓相当的两家大型热水器生产厂家。“神州”的广告语为“款款神州,万家追求”,而“万家乐”的广告语为“万家乐崛起于神州”。他们各自的广告语中都包含了对方的产品品牌。后来两种热水器迅速走进千家万户,为两家企业带来丰厚利润。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刘向(约前77-前6)  《新序》(《战国策》整理)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李白(701-762)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变换句式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标点符号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引语式材料  竞争 合作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