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新疆 高三 期中 2023-07-31 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是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这部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多有涉及。比如,《国富论》通过描述当时古代中国经济繁荣的景象,提出了大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雏形。亚当·斯密写道: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各省间的水运交通,大部分又是极其便利,所以单单是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余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提高其制造业的生产力。

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比欧洲任何国家富裕得多,而中国和欧洲生活资料的价格,大相悬殊。中国的米价比欧洲国家的小麦价格低廉得多。由于生活资料的价格低廉,更加有利于人口增长。中国的政策,就特别爱护农业,在欧洲,大部分地方的工匠的境遇优于农业劳动者,而在中国,据说农业劳动者的境遇却优于技工

《国富论》不仅描述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状况,而且指出了中国古代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的问题。亚当·斯密认为: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程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在亚当·斯密看来,中国耕作者终日劳作,所得报酬仅够购买少量稻米,技工的状况更恶劣。欧洲技工总是漫无所事地在自己的工场内等候顾客,中国技工却是随身携带器具,为搜寻,或者说,为乞求工作,而不断在街市东奔西走。中国下层人民的贫困程度,远远超过欧洲最贫乏国民的贫困程度。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高宦巨豪,拥有比欧洲最富裕的人都多得多的奴仆。而且这些大官富豪,持有过剩食物,能够支付较大数量的粮食来交换那些产额甚少的珍奇物品,例如富翁竞求的金银宝石

《国富论》认为,当时的中国执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经济发展。近代中国人极轻视国外贸易,不给予国外贸易以法律的正当保护。”“在今日中国的情况下,他们除了模仿他们的邻国日本以外,几乎没有机会模仿其他外国的先例来改良他们自己。封建王朝的闭关自守以及法律制度和政策,也成为长期经济停滞的重要原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源于对商业社会的研究,而商业社会应该是追求物质利益,讨价还价和自由贸易的社会,因而需要通过自我利益为动机、以价格信号为指导的市场机制去调节经济资源的配置。在《国富论》这部著作中,亚当·斯密谈到一些古代中国违背价格和价值规律的现象,特别是劳动者报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报酬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实际上是用市场经济原理揭示了古代中国经济运行机制存在的特殊问题。

亚当·斯密多次提到,古代中国劳动者报酬过低,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但是劳动者终日劳作,所得报酬却很少。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市场,劳动的真实价格,即劳动者得到的生活必需品的真实量,却不如欧洲劳动者。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一个国家长期陷于停滞状态,我们就不能希望在那里找到极高的工资。古代中国的技工报酬更低:不利于制造业发展。《国富论》认为,中国和印度农村劳动者的地位与工资,都比大多数的技工和制造工人高。在欧洲,大部分地方的工匠的境遇优于农业劳动者,而在中国,据说农业劳动者的境遇却优于技术工人。因此亚当·斯密认为:近代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学,比较有利于制造业及国外贸易,即城市产业,比较不利于农业,即农村产业。这就深刻地揭示了经济思想影响经济政策的作用,以及经济政策影响产业结构的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年10月30日,第10版;作者欧阳峣。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1776出版的现代经济学开山之作《国富论》,多次提及古代中国经济的繁荣,说明迟至18世纪末,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具有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B.亚当·斯密认为古代中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气候多样,物产丰富,水运交通比较便利,单是国内市场就能支持很大的制造业。
C.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比欧洲任何国家都富裕得多,而生活资料的价格却相对较为低廉,这有益于人口的增长。中国政府的政策有益于农业而不利于手工业。
D.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长期陷入停滞状态,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出现极高的劳动力价格。古代中国技工的报酬更低,这就不利于古代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介绍《国富论》对古代中国经济的论述,来阐释用市场经济原理揭示古代中国经济运行机制问题的观点。
B.在论证国富论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多有涉及”时,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使文章结构严谨而紧凑。
C.无论是论述古代中国经济的繁荣还是停滞,亚当·斯密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既举中国的例子也举欧洲的例子。
D.“而在中国,据说农业劳动者的境遇却优于技工”,“据说”在这里看似很随意,却恰恰反映了作者论述的客观和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富论》通过描述当时古代中国经济繁荣的景象,提出了大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雏形,这个“雏形”是指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并合理利用国外市场的发展模式。
B.亚当·斯密认为古代中国之所以比欧洲任何国家都富裕,原因有二:一是古代中国生活资料比欧洲廉价;二是因为古代中国的政策特别爱护农业而不利于手工业。
C.《国富论》也讨论了古代中国经济长期停滞的问题。亚当·斯密认为法律制度是一个可能的原因,“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古代中国的经济可能会有较大发展。
D.亚当·斯密认为,贫富的巨大差距也是导致古代中国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原因。中国的穷人比欧洲穷人更穷,而中国的富人比欧洲富人更富,报酬与增长不匹配。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的圣洁已经被人们称颂了近千年之久。现在,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荷叶一尘不染的秘密。这一发现不但令人们感叹大自然的精妙构思,还给材料科学家带来启发。一场自清洁材料的革命因此揭开了序幕,有望使人们摆脱污渍的烦恼。

20世纪90年代,德国波恩大学的植物学家巴斯洛特首次发现并解释了荷叶的自清洁效应。他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植物叶面时,为防止微小灰尘带来的干扰,总是将叶面清洗干净。但是,他发现有些植物几乎总是保持一尘不染,荷叶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他发现荷叶表面分布着许许多多尺寸20~40微米的凸起结构,而整个荷叶,包括这些凸起结构的表面,又被更为微小的纳米尺度的植物蜡的晶体所覆盖。这种独特的结构就像是一片连绵不绝的长满参天大树的丘陵。植物表面的蜡本身具有疏水的功能,而表面微小的凸起结构可以吸附空气,这一层薄薄的“气垫”可以托起落在表面上的水滴。由于水滴与荷叶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非常小,因而水滴在荷叶上可以像小球一般自由滚动。同时,微小的凸起结构也使得荷叶表面的灰尘和污物与叶面的接触面积很小,这样就减小了污物与荷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当水滴在叶面上滚动时,污物就很容易黏附在水滴上,随着水滴的滚动被带走,因此荷叶在雨后显得格外清爽洁净。荷叶的超疏水性依赖于表面疏水的植物蜡和表面独特的凸起结构。科学家们对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比如芋头叶、紫罗兰等进行探索,发现许多植物叶面都有疏水的功能。水稻的叶子不但有疏水的功能,而且由于其微观凸起平行于叶边缘有序排列,还可以使水滴定向滚动。除此之外,鸭、鹅、部分水鸟的羽毛表面具有微小的条形结构,这样使得水更易于定向排除,自身不容易被沾湿。

现在,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制造出类似荷叶结构的自清洁表面。金属、塑料、有机物等疏水物质通过构造微米或纳米级别的复合表面结构,就可以拥有自清洁的功能。科学家们以简单的溶液成膜的方法,通过改变成膜物质的组成或成膜条件,十分简便地在普通塑料表面上构筑了荷叶般的凸起结构,赋予了塑料超疏水的功能。冰箱内胆上也采用了纳米超疏水材料,这种材料有独特的凸起结构,并在其上面附着一层仿植物蜡,这样内胆表面上的小水滴就会自动滑落而不在内胆上沉积,从而避免内胆表面出现结霜、结冰现象。瑞士的一家公司则将纳米颗粒黏结到织物纤维上,形成类似荷叶表面的粗糙凸起,可以使织物具有排斥咖啡、红酒等污渍的能力。虽然目前投入到市场中的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商品并不多,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自清洁革命的一线曙光。除了自清洁之外,类似荷叶结构的表面还有着更加广泛的用途:把它应用在卫星天线上,可以防止因为积雪而造成信号变差;应用于管道中,可以减少液体运输中造成的损失;作为人体植入材料,可以防止因生物分子的沉积而造成血栓等问题。

荷叶上的一滴水珠给予的启发已经可以解决这么多的难题,而这还远不及大自然智慧的万分之一。地球上的生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每一种都有其值得让人学习的独到之处。研究生物给人类的启示,逐渐成为新兴的学科,即“仿生学”,也就是通过对生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的科学。今后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许大自然早就给我们准备好了答案。

(摘自张靓、赵宁、徐坚《荷叶“一尘不染”的秘密》)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叶表面的凸起结构不仅能让水滴自由滚动,而且可以减弱污物与荷叶之间的作用力,从而让水滴更容易带走污物。
B.科学探索发现水稻的叶子上有与荷叶类似的凸起结构,这可以解释水稻叶具有的疏水功能以及水滴在上面的定向滚动。
C.人类已经能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在塑料表面和织物纤维上构筑类似荷叶表面的凸起结构,使它们具有自清洁功能。
D.荷叶“一尘不染”的秘密属于“仿生学”的研究内容,它的破解引发了我们身边正在进行的自清洁材料研发的革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开头,既引出说明对象和写作内容,也起到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受荷叶表面的植物蜡具有疏水功能特性的启发,瑞士的一家公司研制出了具有排斥咖啡、红酒等污渍能力的织物。
C.为让读者看到自清洁应用的广阔前景,作者举了把类似荷叶结构的材料植入人体来防止血栓产生的例子进行说明。
D.科学家们可以在地球的每一种生物身上学习它们进化的智慧,并以此来一一解决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6.请简要分析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对荷叶的自清洁效应进行说明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望老柴

冯骥才

对于身边的艺术界的朋友,我从不关心他们的隐私:但对于已故的艺术大师,我最关切的却是他们的私密。我知道那里埋藏着他的艺术之源,是他深刻的灵魂之所在。

从莫斯科到彼得堡有两条路。我放弃了从一条路去瞻仰普希金家族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甚至谢绝了那里为欢迎我而准备好的一些活动,是因为我要经过另一条路去到克林看望老柴。

老柴就是俄罗斯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中国人亲切地称他为“老柴”。

我读过英国人杰拉德·亚伯拉罕写的《柴可夫斯基传》。他说柴可夫斯基人生中最后一个居所——在克林的房子二战中被德国人炸毁。但我到了俄罗斯却听说那座房子完好如故。我就一定要去。因为柴可夫斯基生命最后的一年半住在这座房子里。在这一年半中,他已经完全失去了资助人梅克夫人的支持,并且在感情上遭到惨重的打击。他到底是怎样生活的?是穷困潦倒、心灰意冷吗?

给人间留下无数绝妙之音的老柴,本人的人生并不幸福。他的精神超乎寻常的敏感,心情不定,心理异常,情感上似乎有些病态。他每次出国旅行,哪怕很短的时间,也会深深地陷入思乡之痛,无法自拔。他看到别人自杀,夜间自己会抱头痛哭。他几次患上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惧怕听一切声音,有可怕的幻觉与濒死感。当然,每一次他都是在精神错乱的边缘上又奇迹般地恢复过来。

然而到了18909月,梅克夫人突然以自己将要破产为理由中断了老柴的年金。后来,老柴获知梅克夫人根本没有破产,而且还拒绝给老柴回信。此中的原因至今谁也不知。但老柴本人却感受到极大的伤害。他觉得往日珍贵的人间情谊都变得庸俗不堪。好像自己不过靠着一个贵妇人的恩赐活着罢了,而且人家只要不想答理他,就会断然中止。他从哪里收回这失去的尊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老柴搬进了克林镇的这座房子。我对一百多年前老柴真正的状态一无所知,只能从这座故居求得回答。

这是一座带花园的两层木楼。楼梯很平缓也很宽大。老柴的工作室和卧室都在楼上。一走进去,就被一种静谧、优雅、舒适的气氛所笼罩。老柴已经走了一百多年,室内的一切几乎没有人动过。

工作室的中央摆着一架德国人在彼得堡制造的黑色的“白伊克尔”牌钢琴。一边是书桌,桌上的文房器具并不规整,好像等待老柴回来自己再收拾一番。高顶的礼帽、白皮手套、出国时提在手中的旅行箱、外衣等,有的挂在衣架上,有的搭在椅背上,有的撂在墙角,都很生活化。老柴喜欢抽烟斗,他的一位善于雕刻的男佣给他刻了很多烟斗,摆在房子的各个地方,随时都可以拿起来抽。书柜里有许多格林卡的作品和莫扎特的全集,这两位前辈音乐家是他的偶像。书柜里的叔本华、斯宾诺莎的著作都是他经常读的。精神过敏的老柴在思维上却有着严谨与认真的一面。他在读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和契诃夫等作家的作品时,几乎每一页都有批注。

老柴身高一米七二,所以他的床很小。他那双摆在床前的睡鞋很像中国的出品,绿色的绸面上绣着一双彩色小鸟。他每天清晨在楼上的小餐室里吃早点、看报纸,午餐在楼下,晚餐还在楼上,但只吃些小点心。小餐室位于工作室的东边,只有三米见方,三面有窗,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照在屋中。现在,餐桌上摆着一台录音机,轻轻地播放着一首钢琴曲。这首曲子正是1893年他在这座房里写的。这叫我们生动地感受到老柴的灵魂依然在这个空间里。

在略带伤感的音乐中,我看着他挂满四壁的照片。这些照片是老柴亲手挂在这里的。这之中,有演出他各种作品的音乐会,有他的老师鲁宾斯基,以及他一生最亲密的伙伴——家人、父母、姐妹和弟弟,还有他最宠爱的外甥瓦洛佳。这些照片构成了他最珍爱的生活。他多么向往人生的美好与温馨!然而,如果我们去想一想此时的老柴,他破碎的人生,情感的挫折、生活的困窘,我们绝不会相信居住在这里的老柴的灵魂是安宁的!去听吧,老柴最后一部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正是在这里写成的。它的标题叫《悲怆》!那些又甜又苦的旋律,带着泪水的微笑,无边的绝境和无声的轰鸣!它才是真正的此时此地的老柴!

老柴的房子矮,窗子也矮,夕照在贴近地平线之时,把它最后的余晖射进窗来。屋内的事物一些变成黑影,一些金红夺目。我已经看不清它们到底是些什么了,只觉得在音乐的流动里,这些黑块与亮块来回转换。它们给我以感染与启发。忽然,我想到一句话:“艺术家就像上帝那样,把个人的苦难变成世界的光明。”我真想把这句话写在老柴的碑前。

(有删节)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开篇写对身边艺术界的朋友和已故艺术大师的“私密”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探寻艺术之源的期待,具有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
B.文章通过对老柴与梅克夫人交往经过的详细叙写,突出了梅克夫人对老柴一生的巨大影响,为老柴的悲剧结局营造了沉重的氛围。
C.“略带伤感的音乐”“夕照在贴近地平线之时,把它最后的余晖射进窗来”等描写,把作者参访老柴故居的心境表现得既形象又真切。
D.文章在对“现在一过去”的交替叙写中,表现了老柴在遭遇不幸时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人生的向往,表达出对老柴深深的崇敬之情。
8.文章题为“看望老柴”,为什么要重点描写老柴克林的房子?请谈谈你的看法。
9.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真想把“艺术家就像上帝那样,把个人的苦难变成世界的光明”这句话写在老柴的碑前?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征和四年夏六月丁巳,(汉武帝)以大鸿胪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数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尝有也。然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先是,搜栗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奏言:“轮台东有溉田五千顷以上,可遣屯田卒,置校尉三人分护,益种五谷。张掖、酒泉骑假司马为斥候,募民壮建敢徙者诣田所,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辅乌孙。”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曩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丐若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不吉不行。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公车、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著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将,于鬴山必克。卦,诸将,贰师最吉’。故朕亲发贰师下鬴山,诏之必毋深入。今计谋、卦兆皆反缪。重合侯得虏候者乃言‘缚马者,匈奴诅军事也’。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耐饥渴,失一狼,走千羊’。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又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此五伯所弗为也。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岂得行其计乎!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由是不复出军,而封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

(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
B.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
C.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
D.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屯田:汉代以来,历代政府利用地方驻军或者招募农民来开荒种地,以取得军饷。
B.斥候:侦察。与《苏武传》“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的“斥候”含义不同。
C.蓍龟:“蓍”指蓍草,“龟”指龟甲,古人用来占卜凶吉,因此“蓍龟”指占卜。
D.亭隧:又叫“亭燧”,指的是古代修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顶是(       
A.大鸿胪田千秋,因为为人敦厚、富有智慧,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封为富民侯。他居位自称,成绩超过他前后的几位丞相。
B.搜粟都尉桑弘羊等人上奏汉武帝,建议在轮台东施行屯田政策,慢慢修筑列亭,用来威震西域诸国,但是汉武帝没有采纳。
C.贰师将军带兵攻打匈奴战败,汉武帝常为此痛心不已;汉武帝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向百姓表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的决心。
D.汉武帝认为当务之急是严禁对百姓擅自增加赋税,全力务农,发展生产,恢复养马免除徭役赋税的法令,补充战马的空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
(2)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岂得行其计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