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铜川市阳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陕西 高一 期末 2022-07-26 13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民族”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和学术概念之一,由“中华”和“民族”两部分构成。“中华”是中国固有词汇,其词义虽历经变迁,但仍相对稳定。“中华”二字有两层含义:第一,中华民族起源和生息于同一片中华大地;第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不断壮大的机理是文化多元和政治统一。

第一,何谓中华大地?中华大地东起兴安岭,北至蒙古高原,西至葱岭,南达海洋,随着历史发展形成了一个自足的历史地理空间。近代以前,世界各大文明都无固定边界,文明边界随王朝兴衰而盈缩不定。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中华大地,也随中国古代王朝国家兴替而不断变迁。总体而言,从夏商周到秦汉,从秦汉到明清,统一国家的周期性重建和发展,使中华大地不断扩大。中国古代王朝国家发展,至清代达到高峰,东北地区、正北蒙古、西北新疆,西南西藏与内地共同构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区最终统一起来。如果说,鸦片战争前的清王朝版图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逻辑结论,那么,中华大地的历史生长也至此成熟。近代以后,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世界体系逐渐形成,国际公法意义上的固定疆界成为现代国家的生存必需。中华大地不再只是中华民族生活空间的历史呈现,更须寻求此历史空间的现代法理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取得了国家形式,中华大地也确立起法定疆域。中华大地从传统天下体系中摆脱出来,不再因王朝兴衰而盈缩不定,从而为中华现代国家奠定了稳固的领土要素。中华大地的历史呈现及其现代法理化,为解决谁是中国人、什么是中华民族这个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基础性的时空框架。中华大地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内生息繁衍的人们,无论语言、习俗、宗教、人种等方面的差异,都是历史和现今的中国人,中国的历史和未来也主要在此疆域内展开。这赋予中华民族鲜明的属地性。

第二,文化多元和政治统一。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中华民族生息繁衍五千余年,必有其源远流长、不断壮大的机理,这个机理就是文化多元和政治统一。在中华大地上,不断自发生长和外来融入的文化,只要能为人们提供更好更便利的生活,皆可一律利用,皆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多元文化的长期共存和交融,使中华民族养成了兼容并蓄的品质。

不过,文化的多元性,并不意味着历史没有发展方向。多元文化平等相处、互为取鉴的关键是政治统一。从夏商周三代到明清,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基本逻辑是统一的周期性重建和扩大。追求统一,构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政治文化心理:即以统一为正义、分裂为不义:以统一为理想政治的前提,而历史上的分裂,不过是为更高程度的统一准备条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统一,并不建立在某种文化特质基础上,相反,政治统一为多元文化提供了基本框架。中国古代政治早熟,在多元文化的保存上,表现得相当游刃有余。文化的多元性,与其说是一种刻意建构,不如说是因政治统一的自足而造成的文化从容状态。

(摘编自《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基本内涵与建设逻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及今,我国固有词汇“中华”的含义有过演变,但总体而言,变化并不大。
B.近代以前,伴随着中国古代王朝国家的兴衰,中华文明的边界在不断地变化。
C.中国疆域随王朝更替而变化,其不断扩大源于封建统一国家不断的周期性重建。
D.中国的政治统一是多元文化平等相处的关键,其为多元文化也提供了基本框架。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体上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第一段总论,第二至五段是分论部分。
B.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明确了全文的中心论题:“中华民族”的含义。
C.文章第二、三段使用对比论证方法论述了“中华大地”的范围是盈缩不定的。
D.文章结尾承接上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统一建立在特定的文化基础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大地不应是中华民族生活空间的历史呈现,而应是国际公法意义上的固定疆界。
B.可以说“中华文化多元和政治统一”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不断壮大”是互为因果的。
C.因为各国都拥有优秀的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入,所以每个民族具有兼容并蓄的品质。
D.谁是中国人,什么是中华民族这一问题因共和国的成立和法定疆域确定而具备解答可能。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推进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提升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等服务品质,完善邮轮游艇、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和集散体系,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强化智慧景区建设。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规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材料二:

云南省设立专项资金,助推科技信息技术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的实际应用,采取以奖代补政策,支持云南省3A级以上景区的智慧化建设,助力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线上线下融合。截至目前,云南省累计安排财政资金2.25亿元,奖补和支持了133个3A级以上景区的智慧化建设。

根据旅游业特点及发展阶段特征,云南省采取财政贴息、财政奖补等方式,重点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

智慧景区建设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以先建后补的方式兑现,引导和鼓励云南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加快完善智慧化建设。2018年以来,云南省财政对顺利接入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且符合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标准、功能和进度的5A、4A、3A级景区,经云南省行业专家考核验收合格后,按照5A级景区400万元、4A级景区200万元、3A级景区100万元的标准予以奖补。景区智慧化建设以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游客体验为导向,在电子票务系统建设、在线导游导览、景区监测预警、智慧厕所、智慧停车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目前,云南省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200余座智慧厕所,建成并连接441个景区停车场信息,旅游基础设施实现人性化、智能化管理。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搭建了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桥梁,有效拉动社会各界对旅游信息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投资,引导和带动作用日益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彰显。

据悉,为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云南省财政厅先后出台多项配套政策,建立绩效管理问责机制,实施绩效跟踪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摘编自于珊《云南累计安排财政资金2.25亿元支持智慧旅游景区建设》,2021年6月《云南日报》)

材料三:

在黄果树景区每个景点的显眼位置,都能看到一个微信扫码、免费导览的黄果树景区自助导览系统二维码。用手机扫码进入系统,就能收听该景点的语音介绍。

目前,黄果树景区还在不断探索旅游产品智慧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产品即将上线,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黄果树景区实行分时预约后,不少预约下午时段参观的游客,会利用上午时间到周边景区游览。为此,黄果树旅游集团对周边资源进行了整合、调动,盘活和优化住宿、餐饮、交通及乡村旅游等资源,努力通过智慧化发展实现全链条的消费体验提升。

当前,黄果树景区正继续加快推进智慧化;与此同时,景区尝试和贵州省内以及全国多家景区合作,让智慧旅游的经验和探索在更大范围进行推广应用,并利用大数据深耕旅游目的地生活服务。智慧化是手段,优质化是目的。黄果树旅游集团董事长吴声洪说,集团将聚焦游客消费升级新趋势,不断深化智慧旅游探索,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

(摘编自王萌萌《智慧景区建设给游客带来新体验》,2021年7月《人民日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入发展智慧旅游,强化智慧景区建设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途径之一。
B.智慧旅游是数字旅游的升级,是具有更深入智能化特点的旅游。
C.智慧旅游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这是传统旅游和电子旅游所不具备的。
D.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智慧景区的建设中应用,使其表现出更高、更强的自由度和个性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云南省智慧景区建设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以先建后补的方式兑现,支持所有景区加快智慧化建设。
B.黄果树景区正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为手段,以实现智慧化的目的,继续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
C.云南省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人性化、智能化管理,努力通过智慧化发展实现全链条的消费体验提升。
D.在国家加快智慧旅游的政策引导下,智慧旅游的建设不仅强调技术上的因素,还强调管理因素。
6.建设智慧景区是我国景区未来发展之路,是新形势下我国景区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智慧景区建设的具体思路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并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望老柴

冯骥才

对于身边的艺术界的朋友,我从不关心他们的隐私:但对于已故的艺术大师,我最关切的却是他们的私密。我知道那里埋藏着他的艺术之源,是他深刻的灵魂之所在。

从莫斯科到彼得堡有两条路。我放弃了从一条路去瞻仰普希金家族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甚至谢绝了那里为欢迎我而准备好的一些活动,是因为我要经过另一条路去到克林看望老柴。

老柴就是俄罗斯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中国人亲切地称他为“老柴”。

我读过英国人杰拉德·亚伯拉罕写的《柴可夫斯基传》。他说柴可夫斯基人生中最后一个居所——在克林的房子二战中被德国人炸毁。但我到了俄罗斯却听说那座房子完好如故。我就一定要去。因为柴可夫斯基生命最后的一年半住在这座房子里。在这一年半中,他已经完全失去了资助人梅克夫人的支持,并且在感情上遭到惨重的打击。他到底是怎样生活的?是穷困潦倒、心灰意冷吗?

给人间留下无数绝妙之音的老柴,本人的人生并不幸福。他的精神超乎寻常的敏感,心情不定,心理异常,情感上似乎有些病态。他每次出国旅行,哪怕很短的时间,也会深深地陷入思乡之痛,无法自拔。他看到别人自杀,夜间自己会抱头痛哭。他几次患上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惧怕听一切声音,有可怕的幻觉与濒死感。当然,每一次他都是在精神错乱的边缘上又奇迹般地恢复过来。

然而到了18909月,梅克夫人突然以自己将要破产为理由中断了老柴的年金。后来,老柴获知梅克夫人根本没有破产,而且还拒绝给老柴回信。此中的原因至今谁也不知。但老柴本人却感受到极大的伤害。他觉得往日珍贵的人间情谊都变得庸俗不堪。好像自己不过靠着一个贵妇人的恩赐活着罢了,而且人家只要不想答理他,就会断然中止。他从哪里收回这失去的尊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老柴搬进了克林镇的这座房子。我对一百多年前老柴真正的状态一无所知,只能从这座故居求得回答。

这是一座带花园的两层木楼。楼梯很平缓也很宽大。老柴的工作室和卧室都在楼上。一走进去,就被一种静谧、优雅、舒适的气氛所笼罩。老柴已经走了一百多年,室内的一切几乎没有人动过。

工作室的中央摆着一架德国人在彼得堡制造的黑色的“白伊克尔”牌钢琴。一边是书桌,桌上的文房器具并不规整,好像等待老柴回来自己再收拾一番。高顶的礼帽、白皮手套、出国时提在手中的旅行箱、外衣等,有的挂在衣架上,有的搭在椅背上,有的撂在墙角,都很生活化。老柴喜欢抽烟斗,他的一位善于雕刻的男佣给他刻了很多烟斗,摆在房子的各个地方,随时都可以拿起来抽。书柜里有许多格林卡的作品和莫扎特的全集,这两位前辈音乐家是他的偶像。书柜里的叔本华、斯宾诺莎的著作都是他经常读的。精神过敏的老柴在思维上却有着严谨与认真的一面。他在读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和契诃夫等作家的作品时,几乎每一页都有批注。

老柴身高一米七二,所以他的床很小。他那双摆在床前的睡鞋很像中国的出品,绿色的绸面上绣着一双彩色小鸟。他每天清晨在楼上的小餐室里吃早点、看报纸,午餐在楼下,晚餐还在楼上,但只吃些小点心。小餐室位于工作室的东边,只有三米见方,三面有窗,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照在屋中。现在,餐桌上摆着一台录音机,轻轻地播放着一首钢琴曲。这首曲子正是1893年他在这座房里写的。这叫我们生动地感受到老柴的灵魂依然在这个空间里。

在略带伤感的音乐中,我看着他挂满四壁的照片。这些照片是老柴亲手挂在这里的。这之中,有演出他各种作品的音乐会,有他的老师鲁宾斯基,以及他一生最亲密的伙伴——家人、父母、姐妹和弟弟,还有他最宠爱的外甥瓦洛佳。这些照片构成了他最珍爱的生活。他多么向往人生的美好与温馨!然而,如果我们去想一想此时的老柴,他破碎的人生,情感的挫折、生活的困窘,我们绝不会相信居住在这里的老柴的灵魂是安宁的!去听吧,老柴最后一部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正是在这里写成的。它的标题叫《悲怆》!那些又甜又苦的旋律,带着泪水的微笑,无边的绝境和无声的轰鸣!它才是真正的此时此地的老柴!

老柴的房子矮,窗子也矮,夕照在贴近地平线之时,把它最后的余晖射进窗来。屋内的事物一些变成黑影,一些金红夺目。我已经看不清它们到底是些什么了,只觉得在音乐的流动里,这些黑块与亮块来回转换。它们给我以感染与启发。忽然,我想到一句话:“艺术家就像上帝那样,把个人的苦难变成世界的光明。”我真想把这句话写在老柴的碑前。

(有删节)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开篇写对身边艺术界的朋友和已故艺术大师的“私密”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探寻艺术之源的期待,具有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
B.文章通过对老柴与梅克夫人交往经过的详细叙写,突出了梅克夫人对老柴一生的巨大影响,为老柴的悲剧结局营造了沉重的氛围。
C.“略带伤感的音乐”“夕照在贴近地平线之时,把它最后的余晖射进窗来”等描写,把作者参访老柴故居的心境表现得既形象又真切。
D.文章在对“现在一过去”的交替叙写中,表现了老柴在遭遇不幸时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人生的向往,表达出对老柴深深的崇敬之情。
8.文章题为“看望老柴”,为什么要重点描写老柴克林的房子?请谈谈你的看法。
9.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真想把“艺术家就像上帝那样,把个人的苦难变成世界的光明”这句话写在老柴的碑前?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画。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B.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C.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D.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西周时设置的官职,起初专门负责监察朝廷官吏,隋以后兼负记录历史之责。
B.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以田地收益作为祭祀、教师薪俸及补助读书人士的开支。
C.榷茶,旧时对茶叶的种植、交易等所实施的征税、管制、专卖等一系列的限制措施。
D.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上等称“最”,下等称“殿”,文中泛指等级的高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任寿昌府判官时,他施政得法,百姓因此得以安定。
B.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又释放了因持兵器自卫而被误认为谋反的十七人。
C.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请求前往,到任之后,屡次上书极力为陈天祥争辩。
D.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治弹劾他不守法的郄显等人死罪,皇帝不闻不问,致远不惧怕威胁,亲自解开刑具,释放他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2)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归去来兮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①去黄移汝:苏轼被调离黄州,改任汝州,此时他已48岁。②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③再闰:诗人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④底事:何事。⑤江南父老:此处指诗人邻里。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的前五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以他乡为故乡的旷达情怀。
B.下阕的前四句申述自己不得不去汝州,表露出宦途失意,身不由己的痛苦之情。
C.“秋风”“洛水”用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而弃官的典故,表达了归隐之思。
D.这首留别黄州父老的词,语言似脱口而出,纯任性情,不事雕琢,无穷清新。
15.这首词从哪些方面婉转含蓄地表达出词人对黄州和百姓的情谊,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自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明智之人,他深知自己的想法不可能经常得到,只好通过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刈麦》中有一句与白居易的另外一篇文章《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都表达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这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鹅是高贵的典范形象,是赢得最多尊重的鸟。布封著名的篇章赞颂着天鹅:“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都只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在水上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         太平世界的美德。”

天鹅并不是体形最大的鸟,不是毛色最绚丽的,不是歌喉最悦耳的,但它以单纯的曲线勾勒出身形,与孔雀风格不同天鹅呈现的是简洁之美。但世间并无全面价值的美,我们所谓的无瑕,仅是在一个         局部达到的自我满足,其实它只是一种令人愉快的谐调关系,只是把缺点放置到观察者的盲区上;绝对意义的美是非真的,正如高大辉煌的王鸟凤凰,是幻想中的杰作。如果天鹅拥有引人注目的体形,那么它也许会像鸵鸟一样失去飞行能力;世间的美好不是         的,有时一个优点竟会成为另一个优点发展的阻碍。原来,删减技巧的运用有时要大于增叠,正是众多的舍弃成就了天鹅。它在飞行高度上         ,可以在八九千米的高空连续飞行十余个小时,而普通的鸟只能达到四五十米的高度。

有时候,谦虚不是取决于品德,而是眼界的问题。你如果所看到的范围足够高大,你就会发现没有任何理由骄傲。高远的视线使它明白,骄傲仅是鼓励自信的方式,而非对比别人的自得——我由是理解天鹅的谦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缔造   狭小   并行不悖   独占鳌头
B.缔造   狭隘   并驾齐驱   无出其右
C.创造   狭小   并驾齐驱   独占鳌头
D.创造   狭隘   并行不悖   无出其右
18.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你因为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所以你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骄傲。
B.因为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高大,所以你会发现没有任何理由骄傲。
C.如果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骄傲。
D.你如果所看到的范围足够高大,你就会发现没有任何理由骄傲。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玛丽安热拉·西芒在一份声明中说,世界迫切需要多种新冠疫苗来解决全球范围内巨大的疫苗获取不平等问题。全球共有19种新冠疫苗进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的申请流程,我国国药集团和科兴生物的新冠疫苗提供的数据已经满足了评审要求,  ①  。我国的新冠疫苗被列入紧急使用清单有助于推动解决  ②  

(    )。莫德纳疫苗需要达到零下20摄氏度到零下70摄氏度的运输或储存条件,这种温度条件需要特殊设备来维持。而我国的新冠疫苗通常在4摄氏度到8摄氏度的条件下就可以保存,这样一来,  ③  ,特别适用于资源和基础设施较差的环境,这是我国新冠疫苗产品相对于其他疫苗的优势。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获批的两种相对于其他疫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的新冠疫苗采用的是完全灭活技术。
B.我国获批的两种新冠疫苗采用的是完全灭活技术,相对于其他疫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C.我国获批的两种新冠疫苗相对于其他疫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是因为采用的是完全灭活技术。
D.我国获批的两种采用完全灭活技术的新冠疫苗,相对于其他疫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古人注重对人性的思考。《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家耳熟能详。《二程遗书》认为:荀子极偏颇。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杨子虽少过,然已自不识性,更说甚道?意思是说,认为性恶,就失去了根本;而不识,即使行为无过错,也失去了说的资本。


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你是怎样认识人性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情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报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7-90.65冯骥才(1942-)  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宋濂(1310-1381)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苏轼(1037-1101)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选择+表达
20-210.65连贯选择+表达
六、作文
220.4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道德境界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