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9-26 7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①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简单说来,就是人的觉醒。

②《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武)李(陵)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中,突出的是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它们构成《古诗十九首》一个基本音调:“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它们与友情、离别、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陶潜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他们唱的都是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③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对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难免。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的内容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古诗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深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

④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双眸闪闪若岩下电”“如登山临下,悠然深远”……无不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

⑤“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以形写神”也是这个意思。顾恺之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即是说,“传神”要靠人的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干什么;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一致,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魏晋风度。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占统治地位的经学而兴起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特征。
B.魏晋诗篇所开创的生命无常,人生易老这一文学主题先声,以其所包含的时代内容丰富具体而特别具有审美价值。
C.与后世的腐败之作不同,魏晋诗篇中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包含着人对自我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追求。
D.“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都要求在绘画中生动表现出人内在精神气质和格调风度,体现了魏晋风度。
2.下面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诗歌创作、人物品评、绘画艺术三个方面,阐述了魏晋时期人的觉醒这一特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具体表现。
B.文章引用钟嵘“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论证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喟成为魏晋时期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重要内容的观点。
C.文章第③段分析了魏晋“人的觉醒”出现的时代原因,论证了魏晋人的觉醒使诗篇具有了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的观点。
D.文章第⑤段将上文侧重于对“人的觉醒”这一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的论述,转入侧重于对这种思潮在美学领域表现的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将对人生短暂的哀伤与建功立业的慷慨交融在一起的,人生短暂与希望建功立业互为因果。
B.陶渊明的“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虽设想的是自己死后他人悲情渐淡的情景,但却使人获得对死亡淡然的积极体验。
C.正因为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死亡枕藉,当时的文人才能写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等诗句,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
D.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要从眼睛去表现一个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等,这与“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的说法异曲同工。
2023-09-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的能源发展也进入新时代。中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中国能源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新时代中国的能源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为维护世界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

   

图1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2021—2019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 2019年各能源品种消费前三名国家

(数据来源:2020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材料二

在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为清洁能源大省四川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全局中的目标任务明确了方向路径。

“在生产侧,国家制定的目标是到 2060 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80%以上,我听说四川现在就已经能达到这个目标了。”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认为,实现碳中和,四川在生产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下一步需要着力的重点在消费侧,“现在的问题是终端需求还无法摆脱化石能源。”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刘世锦认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件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能“单打一”,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能指标错位,不能因为要减碳而减少生产能力。对于现阶段如何破题,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技术创新。刘世锦说,绿色技术要实现3个目标:提高生产力、少排放或零排放、形成相比传统技术的低成本竞争力,“要实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但事在人为。例如光伏产业,过去十年间发电成本已经下降超过 80%,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和燃煤发电竞争。

中国地质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认为,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原因错综复杂。“我们对长江流域主要城市主要产业进行归纳发现,产业同质化很严重,尤其是重化工企业沿长江高密度分布,以及城镇化占用大量生态空间,带来了突出生态问题。”王焰新建议,长江流域的生态治理,除了要在污染防治方面实现跨区域跨流域合作外,更要从产业协同布局上入手。

(摘编自《专家学者支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四川实践创新——实现“双碳”不能“单打一” 长江治理关键在产业协同》四川日报20211229日第5版)

材料三

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近期全球能源市场震荡加剧,多国表态将重新审视本国能源政策。有观点认为,世界碳中和进程将出现更大不确定性。约翰·约翰逊表示,能源市场震荡加剧,将导致碳中和进程出现两种相持力量。

约翰·约翰逊表示,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全球性意义。“我对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及对这一目标的认真态度印象深刻。在此之前,大家对低碳没有足够重视,但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一夜之间一切好像都改变了,这是世界脱碳进程的一个分水岭。”

约翰·约翰逊表示,在推进“双碳”目标过程中,中国经济将孕育出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已经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电池技术和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导者,这一优势将继续下去。接下来,氢能、碳捕获和储存、碳交易、绿色金融等领域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如果中国政府能够进一步引导企业和资本市场在低碳技术方面进行更多投资,中国经济发展也将增添更多动力。”

(摘编自《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具有全球性意义——访英国商品研究所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约翰·约翰逊》经济日报2022322日第4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维护世界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我国提出新发展理念并坚持贯彻。
B.由图1可知,自2012年至2019年我国煤炭消费量逐年减少,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正逐渐向清洁低碳转变。
C.我国“双碳”工作成果世界瞩目,2019年水电、可再生能源消费排名世界第一,但煤炭消费量还过高。
D.四川省委高度重视“双碳”工作,四川作为清洁能源大省,目前已经达到碳达峰碳中和国家目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现双碳目标不能以牺牲经济为代价,不能减少生产力,相反,实现双碳意味着更长远、更高质量的发展。
B.光伏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实践,从生产力、排放量、发电成本这三个方面都证明了这是一项成功的绿色技术。
C.虽然世界碳中和进程将出现更大不确定性,但约翰·约翰逊认为,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推动了世界脱碳进程。
D.中国已经具有可再生能源、电池技术和电动汽车领域的巨大优势,一定能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增添更大动力。
6.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并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时提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结合材料,请简要说明四川在“双碳”工作中面临“危机”的形势下,如何开辟“新局”。
2023-10-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慢舞的茶

周晓枫

大堂并无差别,随着电梯运行抵达所在楼层,进入曲柄形的房间,我立即感受到隐约的异样。通常酒店的房间,沿着漫长通道的两侧展开,像植物对生的叶序;而这里,从楼道到房间立面,都像藤蔓有着神秘的弧度。房间的长度远超宽度数倍,依次排列五扇扁矩形的小窗,玲珑别致——我们到达湄潭时已是夜晚,刚才我远观夜景中的酒店,正是从这些精巧的窗口中流溢出琥珀色的光亮。

我的房间取名悦耳——“湄潭翠芽”,朋友们所入住的房间也以茶为名。最为奇怪的是,这座酒店是湄潭县①城的标志性建筑,外观竟是一把陶泥色的巨型茶壶——高四十八点二米,直径二十四米,获得过吉尼斯认证,为世界茶壶之最。茶壶,横截面和纵截面都由弧度组成,据说这种双曲线结构在异形建筑里最具难度,当初可是颇费心思和功夫才得以实现。

我们入住其间,体验壶中乾坤。晚上,在天壶茶廊的高处品茗,眉目清朗而身姿袅娜的姑娘为我们表演茶道。远些,是酒店照明散发出的虚幻的光晕;再远些,是山上高高低低的乔木与灌丛;更远些,是闪着优雅缎光的湄江河。此次一起来湄潭的,都是老朋友,我们体验着重逢之欢;不过,在这样的地方,即使独坐,亦有与灵魂私语之妙。是夜,万籁俱寂,枕梦而眠……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叶缓缓舒展的茶。

湄潭,好名字,抒情却不做作,有种宁静中的生动。此次来湄潭,是应副县长肖勤所邀。我习惯肖勤的作家身份——许多享有行政职务的官员写作,往往需要在文学标准上打折,需要被迫启动我们品性里的宽容才能给予适当褒义词——对肖勤,无需如此。这位仡佬族的女性创作颇具实力,斩获过少数民族文学的最高荣誉“骏马奖”。见过肖勤几次,交往不多,只记得她仰着向日葵般欣欣向荣的一张圆脸。肖勤似乎没有女作家身上常见的神经质,以至于我不知道她的健康对写作来说,到底是优势还是缺陷。副县长肖勤每日被大量公务锁身,我难以想象她如何在喧嚣中静下心神。芥川龙之介概括:“小说家是精通世故的诗人。”创作需要现实提供基础素材,但过于繁忙的生活同样会对时间和心境构成侵犯。以我个人的写作习惯而言,难以对抗琐事干扰,必须滗除杂质,才能写出水净沙明的文字。肖勤如何在工作与写作之间从容摆渡自己?难道,无惧红尘,是因为她手中一盏茶意如禅的碧水?

早晨起来,站在茶壶酒店相当于杯垫位置的平台环望湄潭,我有如一只冬眠迟醒的动物——惊蛰已过,睁开眼睛,世界满是深深浅浅的绿。诗里说“春风吹水绿参差”,好像只有绿,在一种颜色里可以汇聚如此不竭的丰富。因为与生命相关,没有任何绿色是难看的,所有的绿都生机勃勃、趣味盎然。尤其我们上午出发,去参观位于永兴镇境内的万亩茶海时,这种感觉更为强烈。业内人士考证,这里4.3万亩面积的茶园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茶园。微雨过后,处处是初霁的明朗……万亩叠翠,让人仿佛坠入童话中的幻境。行行列列的茶树,组成宁静而有力量的波浪,令我们想象如一叶扁舟般在这里放逐余生。

……我偏心地认定,所谓好茶,就是经历一系列繁复工艺之后,仅需半杯清水,它立即拥有植物完美而神秘的复活。

这种理解是我炒茶时得到的体验。资深的师傅炒茶,声如春雨,正在被炒制的新芽长度也如均匀的雨线。揉捻、翻转、摊晾,看不出师傅的什么特别,寻常手法而已,却能保持杀青、做形、脱毫、干燥和提香等各个步骤的精确与完善。炒茶的一般规律是,四斤或四斤二两水分充溢的茶青,能够制成一斤干燥后的成品。整个过程,茶师傅耗损甚少。我们当场试泡新炒出来的茶……芽叶得以舒展,栩栩如生,像是重回早春的梢头。我们每个人都轮流炒制了一会儿,虽然小心翼翼、极力模仿,可惜结果还是沮丧,不仅叶形破坏得严重,提香过程也进行得混乱且潦草,好好的茶被毁了成色。我们只好每人装上一小袋,拿回去为自己的失败留念。

炒茶场景,让我联想到写作。尽管生活提供的素材层出不穷,也需要以敏感的心、灵巧的手、持恒的耐性才能收取,如同采茶。即使你有幸坐拥茶园,也不意味着能坐享其成。对写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类似于炒茶的处理过程——脱去过度抒情的水分,使之紧实,提取其中储藏的香气。伟大的写作者看似无常,同样是文字、结构和主题,经过他们的手所炒制,就像复活的茶那样,完成出色而乱真的还原,并且在韵味和情怀上弥散持久的香气。写作和炒茶一样,需要天赋和耐心,无数或成或败的经验最后才能累积出近似的完美。

柴米油盐酱醋茶,说起来都是生活必备,但茶位列其间,略为与众不同——茶的必要性并非前者那样绝对,不过,隐藏在日常中那一点点不易察觉的奢侈,正是因为茶中蕴含某种形而上的境界。肖勤之所以能在政治和文学之间跨界,也许得益于湄潭这方养茶的水土——暗藏启迪的茶,能让慧心者领悟和觉醒。

湄潭适合种茶或植字的人,适合美好的劳动,也适合安逸的隐居。桃花源在哪里我们不知道……但恰好,湄潭有一条桃花江。

(有删改)


【注】①湄潭县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县城距遵义市区58公里。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了三段文字描写湄潭县城的标志性建筑,抒发了对这幢异形建筑的惊奇赞叹和内心的无比喜爱之情。
B.作者对于那些享有行政职务的官员写作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他们不具有创作的实力,只能凭借人们品性里的宽容获得赞誉。
C.文章将炒茶与写作进行类比,说明好茶经过繁复工艺后完美复活,好文章也需要经过伟大的写作者用天赋和耐心完成。
D.本文记人事、写风景,皆有情致,语言清新自然,沁人心脾,读来令人如沐春风。
8.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酒店,再写作家肖勤,最后写茶。
9.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标题“慢舞的茶”的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节选)


注:①曹操与桥玄为挚友,桥玄死后,曹操经过桥玄的故乡,遣使致祭,并作《祀故太尉桥玄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B.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C.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D.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11.下列对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的源头为楚辞,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B.暮春指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
C.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其中尊号可用来纪年,如“永和九年”。
D.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指农历每月第一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竹”是本文的线索,通过记叙文与可赠与苏轼筼筜谷偃竹图和《筼筜谷》诗作引起的笑谈轶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
B.本文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C.本文中,作者与子由皆跟从文与可学画竹,但子由只得到了他的意,而作者意与法兼得。
D.《赤壁赋》和本文都运用了语言描写,分别展示了苏轼在面对朋友时的旷达乐观和风趣幽默,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1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023-09-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完成各题。

题米友仁山水

张以宁

高堂晓起山水入,古色惨淡神灵集。

望中冥冥云气深,只恐春衣坐来湿。

江风吹雨百花飞,早晚持竿吾得归。

身在江南图画里,令人却忆米元晖。


[注] ①米友仁,宋代书画家,擅长山水画。其山水画“平淡天真”。②惨淡:这里指画面色彩浅淡迷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题画诗。前半部分主要描绘米友仁的山水画形象生动,后半部分主要写赏画体会。
B.此诗开头两句写诗人晨起步入厅堂,看到门外自然山水扑面涌来,不由顿感胸襟开阔,尘虑全消。
C.此诗“江风吹雨百花飞”一句,是对其前两句的承接与补充,让人感受到温润明媚的气息。
D.诗人赏鉴画中江南风景之美,恨不得做一个此间持竿钓叟。这是对米友仁画工的高度夸赞。
15.《题米友仁山水》这首诗也为我们欣赏一幅画提供了一些方法,请结合诗歌试做简要分析。
2023-09-2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