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10-13 5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文本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实在是一个独创,各种叙事要素运用自如、完美交融。作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自始至终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十分细致逼真地反映了一个封建家族(主要是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全部历史。小说反映这个家族衰亡史的细致和逼真程度都达到了空前水平。整个《红楼梦》犹如一幅反映日常生活的巨幅画卷,正如曹雪芹所表白的,《红楼梦》故事的“悲欢离合,兴衰际遇”,都是如实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如婚丧嫁娶、生日饮宴、题赠送礼、穿衣吃饭、延医看病、种树养花、打醮看戏、斗嘴取笑等,小说对这些日常生活现象的描写到了抛尽一切夸饰的地步。

但我们又不得不佩服《红楼梦》在现实主义描写的基础上,将所谓人生悲剧、家庭悲剧以及爱情婚姻悲剧、女子的悲剧等这些现实层面的内容,设置在一个带有神话原型意味的下凡历劫母题的叙事框架中。表面看这一叙事框架也许只使小说增添了些许神秘虚幻色彩,然而正是这些令人费解的神秘虚幻色彩,促使小说蕴含了更加深广的思想意蕴,使其在更高层面表现出对人类生命存在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与终极关照。其主题意蕴的深度与广度,就不仅仅是一般小说依靠现实主义描写手法所能企及的,从而使《红楼梦》的叙事策略与弗莱所谓“圣典或其他模式下类似启示录的作品”以及门德尔松等所谓百科全书式叙事的某些叙事元素若合符契。

《红楼梦》中的神话原型与现实人生主要是通过下凡历劫母题实现完美对接的,并且“顽石补天”“木石前盟”“太虚幻境”三大神话相互交织渗透,从而使《红楼梦》的神话原型蕴含了非常深刻的现实和人类生命主题。

其一,“顽石补天”神话追问人生本源。“顽石补天”神话是《红楼梦》下凡历劫故事的基本框架。顽石因无材补天通了灵性,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恳请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到“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贾府来享受一番,在经历了一番世态炎凉、人生悲剧后又复归青埂峰下。《红楼梦》对这一故事描写得朦胧、虚幻,给人以时空上的洪荒感和无限感。仿佛这一故事是从深邃苍茫、悠远绵长的历史隧道中走来,从远古的人类文明史走来,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令人深思猛省、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从而具有了纵深的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内涵。《红楼梦》这一故事表现出作者“所关心的不是世俗的生活,而是人类灵魂的去向、精神的有无”(魏崇新《〈红楼梦〉的三个世界》),关注的是人类生命本源及其走向的深刻问题。

其二,“木石前盟”神话思考人生价值。“木石前盟”神话是一个带有忧伤意味的美丽爱情神话,交代的是现实社会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宿命姻缘。当初神瑛侍者每日辛苦采集甘露浇灌绛珠仙草,后来绛珠仙草化为黛玉,泪水涟涟,以泪洗石来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自然、自发、质朴、美丽,特别符合人的天性的爱情神话,其结果却是一场人类永远无法把控和不可避免的刻骨铭心的悲剧——人固当为情生,而缘何情缘又总归虚幻。这一神秘朦胧而又凄美的爱情悲剧的最终结局是,有盟的未能成眷属却带走了对方的心;有缘的成了眷属却永远也找不到精神的归宿,从而展示出沉重的人生困惑。人们常说,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精彩。而精彩的人生就是有情人生。这里曾雪芹实际上是在用凄美的爱情悲剧来思考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其终极意义则在于:人生的目的和价值究竟何在?

其三,“太虚幻境”神话反省人类命运走向。“太虚幻境”是《红楼梦》又一重要神话,它处于“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珍藏着“普天下所有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主管者为兼爱神美神于一身的警幻仙姑,她“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执掌着天下女子(包括贾宝玉)过去未来的命运。石头下凡前要向她交割,完成后又要向她去销号。这一神话实际表示着人生的归宿与命运走向,隐含着人向何处去这一哲学命题。与太虚幻境相对应的是,作者又为众女儿建造了地上的太虚幻境大观园。大观园是地上的女儿国,曹雪芹的乌托邦,贾宝玉的伊甸园。大观园的最终毁灭,象征着曹雪芹理想世界的破灭、贾宝玉现实人生的无所皈依以及精神家园的丧失。从太虚幻境的幻灭到大观园的毁灭,作者真实再现了处于封建末世贾宝玉和众女子的悲剧命运走向,进而揭示出人生无路可走的悲哀无奈的存在状态。

(摘编自杨海波《〈红楼梦〉的生命主题与百科全书式叙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运用各种叙事要素,反映了一个封建家族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全部历史。
B.为了增添《红楼梦》的神秘虚幻色彩,曹雪芹将一些现实层面的内容设置在一个带有神话原型意味的叙事框架中。
C.《红楼梦》中朦胧、虚幻的“顽石补天”故事给人以时空上的洪荒感和无限感,具有纵深的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内涵。
D.曹雪芹为众女儿建造了地上的太虚幻境——大观园,它是曹雪芹的乌托邦,贾宝玉的伊甸园,但最终大观园被毁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表现出对人类生命存在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与终极关照。
B.《红楼梦》主要通过下凡历劫母题实现神话原型与现实人生的完美对接。
C.《红楼梦》的结局展示出沉重的人生困惑,体现出曹雪芹对人生的思考。
D.“太虚幻境”神话反省人类命运走向,隐含着人向何处去这一哲学命题。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红楼梦》“犹如一幅反映日常生活的巨幅画卷”观点的一项是(       
A.宝玉闻一缕幽香,警幻仙子告诉他此香为“群芳髓”。“宝玉听了,自是羡慕。于是大家入座,小鬟捧上茶来,宝玉觉得香清味美,迥非常品,因又问何名。”
B.林黛玉进贾府后,贾母房中的晚饭仪式是这样的: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
C.贾母等为薨逝的老太妃送殡,回来时先派贾琏回家送信儿,“宝玉听了,连忙起身,迎至大门以内等待……给贾母王夫人等请了安。”
D.尤氏与小姑子惜春吵过嘴来到李纨处,跟随的下人请她净净脸,她“盘膝坐在炕沿上”,大丫鬟上来代为卸去腕镯戒指,拿大手巾将衣裳护严。
4.简要分析材料运用的论证方法。
5.有学者提出“神话是想象的产物,但不是任性的产物,具有一定阐释功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红楼梦》中的三大神话,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立 碑

朱顺社

王家滩的王圣老汉骑着自行车,在县城跑了三道街,问了五次路,拐了八道弯,傍晚时分,才找到县自然资源局周英汉局长的家门。

王老汉想批一块地。他批地不是自己用,而是想为死去的村支书吴亮亮立一座碑。吴亮亮是县里的下派干部,任王家滩村支书三年多,在一次防风治沙的会战中,突然倒在工地上……走时不到四十岁。

王老汉敲敲门,里面没人应。他原地转一圈,在门前的台阶上坐下来。他知道当局长工作忙,下班晚很正常,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嘞!

要说批地,本该是村干部们办的事儿,可这些年轻人没耐性,到自然资源局找两趟,被建设用地股长一番道理顶回家,从此打了退堂鼓。王老汉了解情况后,主动把这事儿担起来。他知道自然资源局里人多,有话不好讲,就直接找到周局长家里来。他就不信,把立碑的理由讲明了,周局长会不同意。难道这件歌功扬善、顺乎民意的好事儿也办不成?

哼,俺王老汉年轻时也当过村干部嘞!什么世面没见过?等俺把地批下来,让后生们也知道啥叫宝刀不老!

夕阳西沉,余晖尽落。王老汉既困又乏,上下眼皮直打架。

老乡——醒醒,这样会着凉的。

俺……没睡。王老汉揉揉眼,面前站着一位中等身材、齐耳短发,三十七八岁的女人,手里提着一个装满蔬菜的塑料袋。

您找谁?

俺找周局长,王老汉见女人拿钥匙开门,心想,这位一定是周局长太太,便问,周局长他还没回来?

老乡,您是哪个村的,有啥事儿?

俺是王家滩的,找他有紧要的事儿。

王家滩的?哦,快进屋说吧。

王老汉将半袋花生从自行车上拿下来,提到屋里放在门角的凳子上。客厅面积不大,陈设简陋,一对沙发样式老旧。墙角摆放着一些测量器材和图标。王老汉见了心想,当局长的居住条件也不咋样,还不如俺农村人住的大瓦房宽敞!

您来家里千万不要带东西!女人将一杯热茶放在王老汉面前,关切地问,王家滩的乡亲们都好吧?

好,好,你到过我们村?王老汉心里暖暖的。

没有,你们村是有名的小康村嘛!女人转过话头,老人家,您有啥事儿,慢慢说。

这个……王老汉见女人举止大方,心想,这位局长太太一定是个说话算数吹风管用的人,便试探着说,其实……对你说和对周局长说都一样:俺想批一块地。

批地干啥?女人一愣。

王家滩村民想为故去的支书、县里下派干部吴亮亮立座碑。

为啥给他立碑呢?女人摇摇头说,老人家,立碑这事不是随便可以做的,也不是寻常人能有立碑资格的。

吴支书可不是平常人,他的事迹登过大报纸嘞!说到吴支书,王老汉的话就滔滔不绝,吴支书在王家滩村任职三年多来,带领群众修路打井、植树造林,多方筹款建起了幼儿园、养老院。过去村民们赶集上会行走不便,现在进城一路畅通;过去村民们吃不上新鲜蔬菜,现在种植了蔬菜大棚;过去村里孩子上学不便、老人养老无门,现在不用出村就能解决。他办的好事儿数都数不完。王家滩村民脱贫了,致富了,奔小康了,可是……他却早早走了,俺全村人都怀念他啊!

吴亮亮是个好同志!女人深深点头,叹息一声。

所以,王家滩的村民合计着,要给吴支书立座碑。王老汉动情地说,为批地的事儿,村干部们跑乡政府、跑自然资源局,可是他们都说占用耕地不能办。俺琢磨着,这件事儿必须由局长亲自批才行,于是就来找周局长,求他网开一面……

真难为您了,这么大年龄了,还让您跑这么远路。

不不……吴支书为了王家滩村奔小康,把命都搭上了,俺跑点路算啥?只要能办成这件事儿,让俺步行出国都成嘞!

您老先别急,大老远来了,不能让您饿着肚子说话,我给您做饭去。

不用不用,批地的事儿不解决,吃饭也不香。王老汉拦住对方说,俺看你有主见,说话肯定灵,求你一定帮忙把这事儿办成!

老人家,您的心情,乡亲们的心情我都理解。女人耐心解释说,可是您知道,节约用地关乎民生大计。现在,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耕地在一年年减少。目前,王家滩村人均耕地已不足一亩,超过了用地‘红线’。因此,必须从严把关,保证使用土地的更加合理性。

俺立碑是弘扬正气,按老话说是扬善积德的好事儿,咋能不合理呢?王老汉竭力为自己辩解。

吴亮亮同志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任村支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分内的事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吴支书不怕苦累勇挑重担,清正廉洁为民办事儿。他捐款办学,救助孤寡老人……村民心里有杆秤,立碑是对他最好的纪念,立碑是要他名声长存嘞!王老汉把学到的名词都用上了。

可是,我们不能为死去人的‘名’,不顾活着人的‘命’吧!

你这叫啥话?王老汉听了压不住火气,如果……故去的是你亲人,你还能这么说吗?

我,我……女人眼含泪水,说不出话来。

你说得不错,土地是俺农民的命根子。王老汉眼含泪花说,可凡事都有个特殊,吴支书为王家滩村做了那么多……就这么走了,俺们放不下他嘞!今天俺是带着全村人的心愿来的,你却说出这么不近人情的话,早知道这样,俺悔不该来求你……

老人家,你听我……说……女人话语哽咽。

啥也别说了,俺地不批了。王老汉气冲冲边走边说,俺回去拆房子,把房子拆光也要为吴支书腾个地方!

站住!女人擦一把眼泪说,房子是自己的,地皮是国家的,我照样有权阻止你。

权是管活人的,死人的事儿你别管。

对吴亮亮的事,我同样……有这个权,女人泣不成声,因为……我是……他的妻子……

啥?王老汉心头一震,立在那里久久未语。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周局长朴素的装扮、并不宽敞的客厅、简陋的陈设,既能表现出她廉洁奉公的本色,也侧面表现了丈夫的一心为民,蕴含着对丈夫的一片深情。
B.王老汉毛遂自荐、充满自信,源于其对事由正义性质的认知,也和年轻时当过村干部经历有关;周局长忍痛拒绝则源于其以国计民生为重的党性原则。
C.小说通过塑造主人公王老汉的形象,旨在批评不顾国家政策、不以大局为重的基层干部,告诉读者立碑不足为训,老百姓的口碑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
D.小说时代色彩鲜明,驻村干部、扶贫护耕,奏出着时代的强音;小说传统气息浓郁,立碑颂德、感恩报恩,传达着百姓的心声;现代和传统相得益彰。
7.小说在结尾处明确了“女人”既是吴亮亮妻子也是周局长的身份,这样写却并不让人感到突兀,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作品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分别体现总书记以上三点指示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三月,吴王召越王入见。越王伏于前,范蠡立于后。吴王谓范蠡曰:寡人闻贞妇不嫁破亡之家,仁贤不官绝灭之国。今越王无道,国已将亡,社稷坏崩,身死世绝,为天下笑。而子及主俱为奴仆,来归于吴,岂不乎!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弃越归吴乎?范蠡对曰: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号用兵与大王相持至今获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鸿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之愿也。此时越王伏地流涕,自谓遂失范蠡矣。吴王知范蠡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复置子于石室之中。范蠡曰:臣请如命。”吴王起入宫中,越王、范蠡趋入石室。越王服犊鼻,着樵头,夫人衣无之裳,施左关之襦。夫斫到养马,妻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面无恨色。吴王登远台,望见越王及夫人、范蠡坐于马粪之旁,君臣之礼存,夫妇之仪具。王谓太宰嚭曰: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虽在穷厄之地,不失君臣之礼,寡人伤之。太宰嚭曰:愿大王以圣人之心,哀穷孤之士。吴王曰:子赦之。后三月,乃择吉日而欲赦之,召太宰嚭谋曰:越之与吴,同土连域。勾践愚黠,亲欲为贼。寡人承天之神灵,前王之遗德,诛伐越寇,囚之石室。寡人心不忍见,而欲赦之,于子奈何?太宰嚭曰:臣闻无德不复,大王垂仁恩加越,越岂敢不报哉?愿大王卒意。

(节选自《吴越春秋·卷七》)

材料二:

宰嚭

王安石

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

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

【注】宰嚭:又称伯营、太宰嚭,吴王夫差的宠臣,吴亡后被越王勾践处死。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需要加句读,请找出其中的三处。
今A越B王C不D奉E大F王G命H号I用J兵K与L大M王N相O持P至Q今R获S罪T君U臣V俱W降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不鄙乎”与“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鄙”字含义不同。
B.“夫人衣无缘之裳”与“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缘”字含义相同。
C.“王顾谓太宰嚭曰”与“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句中的“顾”字含义相同。
D.“为子赦之”与“君为我呼入”(《鸿门宴》)两句中的“为”字含义不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王用贞妇不嫁破败的家庭、仁人贤士不做亡国的臣子来劝说范蠡,表示愿意宽恕他的罪过,希望他能够改变心意,弃越归吴。
B.吴王保全越国君臣性命,范蠡致谢并表示自己愿意效命吴国,越王听罢泪流满面,以为即将失去范蠡,吴王却怀疑范蠡的诚意。
C.越王夫妇穿着下等人的服装,丈夫铡草喂马,妻子挑水除粪,他们虽然生活又苦又累,但三年不曾恼怒,没有露出怨恨的神色。
D.吴王见越王等人虽处窘迫之境,仍然保持君臣之礼、夫妇之仪,心生赦免想法,太宰嚭知其意,极力逢迎,希望吴王放了他们。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王知范蠡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复置子于石室之中。”
(2)臣闻无德不复,大王垂仁恩加越,越岂敢不报哉?
13.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怀素草书歌(节选)

李白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注]怀素: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题可以看出,本诗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裁相同。
B.中间六句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时激情奔涌痛快淋漓、狂放疾书的形象。
C.作者在诗中既写自己的观感,又描摹怀素书法的神韵,二者水乳交融。
D.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虽人口不多,但家家户户都请怀素题字,表明其造诣非凡。
15.“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但也有学者怀疑本诗非李白所作。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诗与《蜀道难》的相似之处,来证明本诗确为李白所作。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2)《阿房宫赋》中写秦对六国“人”的贪奢,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显贵,却也离开故国,早晚唱歌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
(3)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论语•泰伯》中也说过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0-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内哲学家常常批评逻辑有局限性,只研究形式,不研究内容,解决不了哲学的根本问题,尤其是解决不了现实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但是他们一般都承认逻辑很重要。批评逻辑者多与自身研究相关:他们不懂逻辑,对逻辑的重要性没有切身的感受,却不影响他们著书立说,传播自己的思想,甚至成为名家。

亚里士多德认为,从事哲学研究时要具有逻辑的修养;康德说,形而上学研究要从逻辑和数学出发;黑格尔则从逻辑出发寻找初始概念,构造起他的整个哲学体系;胡塞尔直接将自己哲学体系的奠基之作命名为“逻辑研究”;罗素则直言,逻辑是哲学的本质。所有这些,可以简单归为一句话:逻辑是哲学研究①___________________的东西,因而十分重要。

许多哲学家似乎对这样的哲学不满,批评它难懂、无用,认为哲学应该解决现实问题,喜欢以加字的方式使哲学研究具体化。黑格尔就提出过“自然哲学”“历史哲学”“法哲学”,它们与他的逻辑和形而上学显然是根本不同的。今天这样的哲学就更多了,然而,“加字”似乎成为一种能力,使加字哲学②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工程哲学、休闲哲学、儿童哲学等等。在我看来,“工程”“休闲”等加字清晰地表明,它们与经验相关,这与逻辑相关的哲学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的。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