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陕西 高三 三模 2021-05-17 3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是当前加强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含着传播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双重创新,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历史性总结,也明确了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方向。

传播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常态,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文化发展高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创新。这既是传统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被重新发现、重新认识的过程,也是传播渠道、形式、方法不断创新的结果。每当文化创新被广大民众广泛接受之时,就是文化繁荣兴盛之日,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充分拓展之际。每个文化发展高潮的来临,常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为理念引导,凭借传播形式、方法和渠道的创新而彰显。

以元杂剧创作为例,它既传承了儒、释,道的历史精髓,又融入多元文化,最终形成了集念、唱、作、打以及故事、舞蹈、美术,服装于一体的全新的文艺样式。当时大都(今北京)聚集着最优秀的编剧、表演艺术家、演出经营者以及懂得欣赏艺术的广大市民观众,创作、演出、戏曲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给这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带来空前声誉,将这个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兼贸易之城提升为全国文化中心,实现了城市特质的历史性转变和跨越。元朝之后经过明、清,北京文化中心地位能够保持,与这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不断创新的传播能力密不可分。其他堪称世界文化瑰宝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也是如此,它们既是文化繁荣的表现,更是传播方式创新的硕果。诗词曲皆应新音乐而起,戏剧、小说、曲艺,则迎合了市民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新变化。新时代文化的发展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在新技术、新媒体、新的生活方式共同推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将成为历史必然。

事实证明,不断创新才能提高传播效能,只有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效能。“当代毕昇”王永民,被誉为“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他发明的“五笔字型输入法”,曾是占主导地位的汉字输入技术。但这位汉字信息化的开拓者,却对汉字未来抱有深刻的历史忧虑。早在2006年他就在《瞭望》撰文《警觉提笔忘字和汉字的沙漠化》,指出计算机时代,拼音输入导致了汉字的形神俱灭。他分析世界各个文明生死存亡的经验教训,指出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基石。对中华民族而言,“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就没有辽阔地域多民族的团结统一。他发明了“数字王码”,以简便、快捷、易学、好用的“形码汉字输入技术”来替代国人普遍使用的拼音输入法,但在市场推广上举步维艰,最终黯然谢幕。扭转局面的是“中国汉字书写大会”在央视的热播,它与“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栏目相得益彰,借助央视传播平台,加入时尚元素,借鉴娱乐方式,达到复苏汉字汉语的目的。大会提出的宗旨就是让冰封在古籍中的文化复活,让年轻一代能够书写、应用、欣赏中华文字之美,理解、体悟其中蕴含的人类智慧,从而掌握正确的表达书写方法,热爱汉字。大会产生的广泛深远影响,远超设计者的预期。

在网络时代,方便快捷、影响广泛的各种信息平台,给文化传播创新提供了更多机会。担负起传播创新是历史责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文化艺术创作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过程中应肩负起更多的历史使命,而相应的制度建设也应适应新形势,为文化传播者利用网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此外,还要建立科学的考评认证机制,建立培育、激励创新人才辈出的机制,调动学术力量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更多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又掌握现代传播手段的文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尊重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品牌的品质,使之发挥更大作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使民众得到文化滋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基石更加稳固。这是衡量创新是否成功的标准,也是最终目的。

(摘编自傅秋爽《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创新是重新发现、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它依赖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形式、方法的不断创新。
B.明、清时期,北京文化中心的地位能够保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得以繁荣,这离不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
C.王永民发明的“数字王码”尽管简便、快捷、易学、好用,但由于缺乏创新,其无法在市场上得到推广,最终黯然谢幕。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的历史责任应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文化艺术创作者承担,国家应在相应的制度建设方面为其提供机会和条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播的重要性,同时也引出了传播创新的话题。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含着传播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双重创新,这是在充分总结元杂剧创作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C.文章第四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列举“数字王码”和“中国汉字书写大会”的例子,论证了创新对于提高传播效能的作用。
D.文章基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顺序,分析了通过文化传播的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传统文化传播创新”的一项(     
A.故宫博物院利用网络开发出“掌上故宫”“每日故宫”“故宫展览”等APP。
B.字节跳动启动“国风计划”,在今日头条上增设“国风频道”。
C.陌陌直播以“直播+”的方式赋能非遗传统文化,使其焕发新生。
D.近日,国家图书馆举办“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
2021-05-11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正影响着整个国际格局和秩序的演变。要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我们必须建构全面的、透彻的、强势的话语体系,以中国人的眼光和话语来观察和评述自己的国家和外部世界。

“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的提出,不仅可以解构西方话语对中国的主流叙述并揭示中国崛起的一些规律,更有利于进行国际政治制度的比较和预测,它甚至可以与西方主流话语进行对话、交锋乃至胜出。“文明型国家”指的是一个延绵不断长达数千年的古老文明与一个超大型现代国家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即中国。有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就是按照西方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改革,带来了经济总量的提高,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发展,它将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的各种理念及制度安排,最终被接纳为西方社会的成员。“文明型国家”的观点与此截然不同,它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它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中国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和逻辑。

延绵不断长达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的种种特质使中国这个现代国家与众不同。中国拥有超悠久的历史、超丰富的文化积淀,中国任何一个方面,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因此,我们古老文明形成的许多传统使得中国能融合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长处。今天的中国是带着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孙子等伟大先哲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是带着五千年伟大文明并汲取了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之长而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文明型国家”的文明基因太强大了,如果这样的国家要被全盘西化的话,它必定走向混乱、分裂乃至解体。

中国是以西方不认可的方式崛起的,并继续以西方不认可的方式迅速发展壮大。“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也因此而分外厚重和精彩。中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特别是自身的许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所形成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

(摘编自《这就是中国:文明型国家》)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传媒市场竞争,取得重要成果。这也让中国这一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较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赢得国际友人的认同和点赞。但我国在世界。上有时仍然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解决“挨骂”问题的有效路径,也是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他塑的关键所在。必须深刻领会、努力实践,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人更好了解一个进入新时代、展示新作为的中国。

国家形象的塑造要求增强国际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建构属于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主动讲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展示中国为世界作出的贡献,让国际社会更多地理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摘编自《国家形象何以自塑与他塑》)

材料三:

(摘自《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最新报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文明型国家”代表了中国与西方主流话语权的交锋和博弈,所以它必将有利于中国进行国际政治制度的比较和预测。
B.话语权决定主动权,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所以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们必须着力增强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C.中国只有不断加大国际传播的力度,积极参与传媒市场的竞争,才能更好地将中国形象呈现出来,进而赢得国际友人的认可。
D.中国主流媒体在各国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不尽相同,因而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受访者与发达国家的受访者对中国的认知度不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绵延数千年的古老文明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是它使中国成为了“文明型国家”,并最终实现了对西方模式的超越。
B.一个国家的崛起必须伴随文化的自信,如果当初中国不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而对西方亦步亦趋,中国的命运必定面临重大危机。
C.我国虽然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也要正视其中存在的困境,并需要通过自塑和他塑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D.前两则材料共同提出相同的观点一要想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就必须建构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
6.请你结合材料,对某些西方国家抹黑中国的不实报道和宣传,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雪

路翎

在十一月末的严寒的黄昏里,司机刘强和他的助手王德贵奉命从前线附近的地区往后面运送一批朝鲜老百姓。一车全是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带着一群孩子和一个八九个月的婴儿。前沿的炮声在山谷里震荡着一阵阵的巨大的回响。几百公里的路程,而且夜里面天气要更冷的。于是刘强把孩子抱过来交给了驾驶室里十八岁的王德贵。

车上了大公路不久,敌机临空了,照明弹从前面一直挂过来了。这台车在照明弹的亮闪闪的照耀下箭一般地飞奔出去了。带着红色曳光弹的子弹不断落在他们周边,车下面的土地不时地在爆炸里震动着。刘强坚毅地瞧着前面,脸色略微有点灰白。他非常出色地驰过环山的公路,越过很多车辆。王德贵感动地看着他,注意到这个老司机的大衣脱落到后面去了,伸出手来替他拉上,于是发觉他的左肩的衣服已经叫鲜血浸湿了。

刘强坚韧地从一条险陡的小路绕过了公路上堵塞着的一群车辆,来到了拥挤的桥头。

敌机正在云层里盘旋,找寻着目标。江的两岸,保护桥梁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在射击着,传来急促的剧烈的声音,灰暗的云层下面布满了一阵阵的红色的火星。车子一辆接着一辆,慢慢地驶上了刚修好的桥。

但刘强的车被管理桥头的一位工兵连长拦住了。工兵连长说,必须排好队按次序前进,因此,刘强应该退到大公路上去排队,否则就要等待已经排成一队的车辆过完。

“我来交涉去!”王德贵理直气壮地叫着,打开车门抱着孩子出去了。

刘强疲困地坐在那里,他听见小王说:“同志,你想想吧,这并不是我们不遵守,……我们的司机负伤了,我们一台车并不妨碍大家呀!"

他又听见那工兵连长的非常疲劳的、冷淡的声音:“不遵守制度就妨碍大家,……”

“小王,回来!”刘强有点烦躁又严厉地说,“遵守制度吧!”

王德贵没有来得及回答,他怀里的、被他包在羊皮大衣里的那个男孩哇的一声哭起来了。这哭声是这么意外,大家都朝这边看着。小王一瞬间也被这哭声闹慌了,他不好意思地、赶紧地拍着孩子说:“别哭了,哭什么呀!”但立刻他的声音就不觉地变得非常柔和,他拍着孩子的屁股说,“不哭,啊,宝宝,咱们马上就要过桥了。”这时候敌机又经过顶空,高射炮猛烈地射击着,可是小王没有注

意到这个,人们也没有注意到这个。

那孩子继续地哭着。工兵连长奇怪地、沉闷地问:“这是怎么搞的?你哪里弄来的这个孩子呀!"

“我弄来的?”小王激动地嚷着,“你没看见吗,咱们车上全是前面下来的朝鲜妇女!”随即他又拍着孩子的屁股,“不哭啦,小宝宝,过不了桥就呆着吧。”

听了一听敌机已经过去,工兵连长就打亮了手电,照见了那个在小王怀里动着四肢大哭着的、满脸眼泪的孩子,并且照见了小王那被孩子尿湿了一大片的羊皮大衣。在手电的反光里,刘强注意到工兵连长的疲乏的脸上有了一丝微笑,并且他那眼睛因讥诮和喜悦而发亮。

“这他妈的!”工兵连长讥讽地说,一下子变得生气勃勃了,“你看你这个样儿!‘不哭啦,小宝宝,过不了桥就呆着吧。’你呆着吧!”

“难道不是这样的?”小王叫着。

周围的人们都看着孩子。这些疲困、受冻、焦灼的战士们、司机们,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当那孩子的小手在手电的亮光里一下子扑打到小王的脸上去的时候,那个工兵连长脸上的笑容更明显了。大家于是懂得,这毛手毛脚的年轻的司机助手,为什么要求得这么理直气壮了。

工兵连长就亮着手电向车子走去,对车子照着。那些妇女们默默地迎着手电的亮光一在紧急的情况和严寒中她们是绝对沉静的。小王抱着那啼哭的孩子跟着工兵连长跑着,一边跑一边拍着孩子:“好宝宝,不哭啦,咱们这就过桥啦!啊!啊!”

工兵连长和另外的几个司机都看见了一这些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都是穿得很单薄的。

“同志……这并不是我不遵守……”小王温柔地说。

“好啦,别唱了,过去吧。”工兵连长讥讽地说,忍不住地微笑着,“什么‘好宝宝,不哭啦,过桥啦!’——你这家伙滑头!”

小王快乐地叫了一声爬上了司机台。于是这台车插入了正在行驶着的车子的行列中间,上了桥头。工兵连长和其他的司机们不觉地跟着这台车走了几步,然后就站在冷风中,听着马达的吼声中传来的孩子的哭声和小王快乐的抚爱声一大家的脸上都长久地含着安静的、满足的笑容。

过了桥以后,刘强就有些支持不住了,他咬着下嘴唇,一声不响地开着车。他的头脑里闪过了一些图景。在一间亮着灯光的房子里,他的孩子们正在甜蜜地睡眠,小小的头歪在枕头边上,旁边摆着红花布做的新棉袄一那是奶奶亲手缝的。长方形的房间里堆满东西,这都是老人家的东西,于是房间里就有着陈年古旧的生活气味。想到这个,他觉得很宽慰。接着他又看见他的女人站在织布机旁,一边工作一边在想着:“下雪了。他在前线怎么样呢?穿上棉衣没有呢?”

“下雪了,”王德贵快乐地说,“这是今年头一次下雪。”

“下雪了。”刘强心里愉快而安静。

“来吧,我来当会儿妈妈吧,这段路给你。将来你一定是个好司机!”他抱过了孩子。王德贵带着庄严的激动坐。上了驾驶的位置。

公路上,雪已经积起了三四寸。这台车平稳地前进着。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处都可以感触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力量,比如司机刘强沉静的态度,在紧急情况下绝对沉静的妇女,大家安静目送的场景。
B.小说描绘的很多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同时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合理的铺垫。
C.小说的语言经过精心锤炼,华丽典雅饱含热情,把一场宏大战争中的一个微小的场景描绘得生动逼真,仿佛重现在读者的眼前。
D.小说描写了很多人物形象,不论是刘强、王德贵,还是工兵连长,或者是车中的朝鲜妇女,都在作者的笔下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8.文中多处写到不能言语只会哭泣的朝鲜婴儿,请联系文本分析婴儿在小说中的作用。
9.有人评论这篇描写战争的小说既是“真实的”,也是“诗意的”,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简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恭字伯宗,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已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遣子入侍。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二万骑击车师,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太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会显宗,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馀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肃宗即位,遣秦彭发张掖三郡及鄯善兵,攻交河城,北虏惊走,车师复降。乃分兵迎恭。遂相随俱归。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至玉门唯馀十三人。

范晔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后汉书·耿恭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
B.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
C.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
D.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汉朝时地位仅次于将军。
B.移檄,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或发布文告晓示。
C.崩,古代把帝王和大臣死称“崩”,诸葛亮《出师表》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崩”即此意。
D.疏勒,古西域诸国之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一带,《班固传》有言:“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兵可不费中国,而粮食自足。”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恭善于外交斡旋。永平十七年参与攻打车师,使之归降,显示汉朝的威德。移檄乌孙,乌孙国王很高兴,派使者献上名马,并派儿子到汉朝侍奉皇帝。
B.耿恭勇敢顽强。匈奴攻破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耿恭凭借涧水据守疏勒城,招募数千人直冲敌阵,匈奴骑兵被迫撤走。
C.耿恭面对绝境,创造奇迹。车师背叛汉朝后,与匈奴一起进攻耿恭,汉军处境艰难,粮食吃完后,就煮铠甲弓弩,吃皮革牛筋。
D.耿恭忠于职守,绝不叛国。部下没有人有二心,但是人渐渐死亡,最后只剩几十人。匈奴单于对他很敬重,要投降于他。耿恭不接受,斩杀了他的使者。
1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
(2)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
2021-05-0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怀素草书歌(节选)

李白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注]怀素: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题可以看出,本诗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裁相同。
B.中间六句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时激情奔涌痛快淋漓、狂放疾书的形象。
C.作者在诗中既写自己的观感,又描摹怀素书法的神韵,二者水乳交融。
D.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虽人口不多,但家家户户都请怀素题字,表明其造诣非凡。
15.“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但也有学者怀疑本诗非李白所作。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诗与《蜀道难》的相似之处,来证明本诗确为李白所作。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肩负着国家振兴的重任,因此要有远大的抱负、坚毅的品质,正如《论语·泰伯》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奉献挑战面前砥砺胆识,不能像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描绘的人们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社日迎神赛会,歌舞作乐,忘却历史。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焚烧香草时的景象,“_________”一句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的巨大声响。
2021-05-0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冰川雪岭与戈壁瀚海共生,明镜般的高山湖泊映衬着①一望无垠的林海;既有一泻千里的河流、犹如万顷碧波的草原,又有②光怪陆离的戈壁幻景、神秘莫测的大漠奇观。(            ),把新疆分成南疆、北疆两大部分。

新疆南部有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的中心是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大自然的沧桑变化虽然给这里留下严峻的一页,③也孕育了丰富的宝藏。盆地中星罗祺布的文化遗址、历史古迹,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祖先几千年前即在这里④生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文明。

塔里木盆地周围群山环抱,北面有天山山脉,西面有“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南面和西南面是昆仑山、喀拉昆仑山和阿尔金山。高山上巨大的冰川雪岭是天然水库,不仅养育了森林草原和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而且也为塔里木提供了生命的源泉。

新疆,有着无比宽广的胸怀,美丽娇娆的神韵,热烈奔放的风情,她张开怀抱,迎接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朋友。

17.下列词语可以替换文中的加点词而不改变原意的一项是(     
A.①一览无余     ②奇异斑斓     ③但     ④作息
B.①广袤无垠     ②五光十色     ③竞     ④生活
C.①一览无余     ②五光十色     ③竟     ④作息
D.①广袤无垠     ②奇异斑斓     ③但     ④生活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东到西横亘在中部的天山山脉重峦叠嶂、气势雄伟
B.从东到西横亘在中部、重峦叠嶂、气势雄伟的天山山脉
C.重峦叠嶂、气势雄伟、从东到西横亘在中部的天山山脉
D.重峦叠嶂、气势雄伟的天山山脉从东到西横亘在中部
19.关于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     排比     对偶     夸张B.比喻     比拟     对偶     排比
C.对比     夸张     借代     引用D.对比     排比     借代     引用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半块黄金面具,震撼世人,黄金含量高达84%。同时在祭祀坑里还发现了丝绸朽化后的残留物,大量象牙以及青铜神树、青铜尊等重要文物500余件。有专家认为,此次考古发现堪比著名的秦兵马俑,将中华文明史至少提前了1000年。加上此前三星堆遗址还出土过金面罩、金权杖、金箔产品和金料块,这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此前三星堆文化一直很有争议,,因为同样喜欢黄金面具,同样喜欢黄金权杖和象牙。还有那个与众不同的“方向盘”和古埃及壁画中的太阳一模一样。不过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同样有殷商时期的青铜面具、青铜尊、青铜神树以及丝绸制品。古埃及文化的分支这个说法立不住脚。

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很多。随着出土的文物增多,     ②     。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是外星人也不是什么神之种族。他们在3000 多年前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通过一条远古丝绸之路接触到了西亚文明。当时的殷商虽然强大,但受限于当时的交通和科技也无法对三星堆文化造成冲击。于是在古蜀形成了一个,这就是三星堆文明。

20.在上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1.根据上面文字,概括考古界目前对于三星堆遗址发掘研究的初步结论,要求紧扣材料内容,表达清晰准确,不超过35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材料二:

习近平在党史教育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请你根据材料一画面提供的内容,回顾历史,联系现实,写一篇观后感。
(2)复兴中学将开展“民族复兴,感恩有你”大型感恩活动,请你结合材料二内容,给你敬佩的某个人物写一封信。
(3)复兴中学广播站计划开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栏目,请你结合两则材料,写一篇广播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论述类文本
4-60.4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非连续性文本
7-90.65其他小说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后汉书》编撰  文言文翻译  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李白(701-762)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修辞手法  情境补写  连贯选择题组
20-210.65情境补写  压缩语段  概括要点选择+表达
六、作文
220.15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